正文

《冰点》主编李大同:没想到, 中宣部惹了大麻烦!

(2008-03-24 16:49:23) 下一个
据明报报道,春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的每周特刊《冰点》因刊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批评内地历史教科书史观的文章,被中宣部下令停刊。在周刊主编李大同强力抗争和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下,特别是中共党内一批退休高官的声援下,当局破天荒地决定准许冰点于下月1日复刊,但须撤换正副主编。

这场内地十多年来罕见的传媒人与中宣部官员之争的主角李大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宣部封杀冰点,与其说是针对袁伟时的文章,不如说是对冰点长期对当局「不敬」的「总清算」,袁伟时文章只不过是藉口,因为冰点以往发表的诸多「擦边球」文章虽令当局不快,但当局却抓不到辫子,而袁文引起一些人反对,这就令当局认为抓到把柄,可以借机收拾冰点,「他们大概认为,有这个把柄后,掐死冰点就像掐死任何不听话的媒体一样容易,没想到,他们惹了大麻烦」。

李大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冰点停刊后引起的民意反应之强烈,他们也始料不及。声援的电话和信件纷至沓来不必说,有一天编辑部还来了两个人,二话不说就放下厚厚一叠钱离去,编辑记者追都追不及。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外省曾经做过市长的高官,退位后做生意赚了钱,听说冰点被封,以为编辑记者失业了,特意送来1万元给编辑记者作津贴,同时表示声援冰点。

「为什么冰点被封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李大同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属于体制内,与过去一些因为打擦边球被整顿停刊的报刊不同,对那些犯规的报章,他们轻轻一掐就能把它掐死,但冰点不同,他们(当局)没有想到,他们的命令竟受到这么强力反抗,引起那么大的麻烦,而且他们事先还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比如选择春节到来前下手,提前给所有网站打招呼不许刊登有关消息等等。」李大同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

体制内媒体亦不满新闻管理

他表示,中国近年新闻报道的开放发展,主要是靠那些体制外市场化的媒体打头阵冲杀出来的,冰点事件显示,体制内的媒体也对现行新闻管理体制不满。他认为,中宣部封杀令甫刚出来十多天,马上就朝令夕改,只能让人联想到,复刊令一定来自更高的领导人,甚至是最高领导人。

中共改革开放形象涂了黑墨

「我没有证据,但我可以说,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李大同说:「事件搞得这么大,国际影响这么恶劣,中宣部一定会有人要负责任,要倒楣。不信,咱们明年『(中共)十七大』再看。」至于当局宣布冰点复刊的同时又宣布免去他和副主编卢跃刚的职务,是否同样是来自最上面的决定,李大同认为这有待观察,但不排除是中宣部在上面的复刊令中擅加主意。「不管怎么说,这次封杀冰点,给中共改革开放的形象涂了黑墨,中宣部要负责。」

李大同不愿评论事件是否意味内地舆论环境进入「寒冬」,但他认为事件的确反映了中国新闻管理制度与日益繁荣的新闻事业不相适应的典型冲突。「坦白地说,内地的新闻事业与30年甚至20年前比,已经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他说:「二三十年前,我们很难想像诸如矿难这样导致重大伤亡的消息可以见报,但今天已司空见惯,说明当局的观念是有进步了。但社会在发展,进步也要继续才行。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停步的话肯定要掉下来,只有不停地,摇摇晃晃向前走。」

李大同不忌讳与记者探讨政权稳定与舆论开放之关系。他反对只是从负面去总结前苏联开放舆论的经验,同时也反对无序开放,「那是绝对不行的」,他说:「照中国国情,无序肯定会导致暴民统治,那中国就完了。」但他认为这绝不能成为今日中宣部所作所为的依据。「通过这次事件,我希望让他们知道,现行的制度有问题了,必须改革,通过改革中找出路,光靠压制行不通。」他说:「现在不是强调依法治国吗?中宣部为什么不首先身体力行呢?他们的做法依据是宪法或党章的哪一条、那一款?」

能经历新闻界暴风雨感足够

有33年中共党龄的李大同表示,他不在乎被免职,「我已经52岁了,经历过很多坎坷,到冰点前,曾在新闻研究所呆过5年,现在再回去也无所谓,正好有时间将计划中第二本《冰点故事》写出来。」他说:「能在中国新闻发展过程中经历这么一场暴风雨,并且成为风眼中的人物,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下月1日复刊的冰点,他认为,冰点的灵魂被剥夺后,就再已不是原来的冰点,「更何◆,它在这个时候、这种情◆下复刊,我真的不看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