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台北杂记】参观故宫博物院 (图)

(2012-07-09 09:04:10) 下一个

不久前去了一次台北,到那儿第一想看的是故宫博物院。去年夏天去过北京的故宫,感到北京主要是看“宫”,太和殿,永和殿,皇极殿,乾清宫等等等等,有八千多座呢。可惜几乎所有的宫殿都不让进,只能在门槛外拥挤着往里张一张。其实里面的东西也不多。好东西被蒋介石运到台湾去了,被红卫兵在十年浩劫中损坏了,被康生之流据为己有了,幸存下来的有价值的也藏起来供特殊人物参观了。所以到北京故宫,主要看“宫”。

就“宫”而言,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没有北京的气派,北京乃正宗的皇家宫殿。台北的博物院是一九六五年新建成的,但选址甚好,位于阳明山下。琉璃瓦墙,大理石台阶,和苍翠的山峦构成一幅美丽而庄重的图画。

如果说到北京是看“宫”,那么到台北就是看“物”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厅占三层楼,每层分左右两侧。一楼展出宗教雕塑艺术,古籍密档,清代河工档案图,历年书画精品,皇室文物典藏,清代家具。二楼有历代陶瓷,明宣宗的书画展,乾隆皇帝收藏的陶瓷,清代经学家书法展,杜堇《玩古图》,中国绘画选粹。三楼有青铜器,钟鼎彝铭,玉石展,明清雕刻,历代铜器玉器。可谓美不胜收。我们依次参观,在里面勾留了一整天。因里面不许拍照,归来竟有点记不全了,只能择其要而简记之。

记得看了镇馆三宝。三宝之一是毛公鼎,内有世上最长的 500 字的鼎文。道光年间出土,几经秘藏,抗战胜利后珍藏者献给了蒋介石作寿礼,蒋转赠当时中央博物院。之二是玉雕“翠玉白菜“,那是就一块天然白翠相间的碧玉雕凿而成。翠叶上还有两只蚱蜢在吃菜,玲珑剔透。第三件镇宝为一块石雕红烧肉,棕色的肉皮,白色的肥肉,和棕红色的精肉,几可乱真。这是一块天然的石头,其色泽如肉,真可谓天工之作。

另一令我惊叹的是乾隆年间陈祖章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雕就的小船,船上还雕有苏东坡,客人,丫鬟,船夫数人,窗还可开启关闭,而且船底还镂刻了三百余字的《后赤壁赋》全文,真是精妙绝伦。

其实所谓镇馆之宝,也是世人的说法。博物院中大有更具价值的文物,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向为传世名画,可惜我去那天没看到真迹,真品要等一个月后才能特展,甚以为憾。但那天看了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牵鹰唤犬,大漠围猎的场面,尽现眼前。欣赏了郎士宁的《百骏图》。郎乃意大利人,居于清廷,历经康雍乾三朝。百骏图中的百匹骏马,或仰或卧,或奔或息,都栩栩如生。且东方的浓墨,和西方的光影合二为一,以致雍正皇帝都模仿过他的画。再就是欣赏了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图》,峭壁千仞,小舟一叶,生动逼真地展现了苏东坡赤壁赋中“断岸千尺,山高月小”的景色,观之竟神追坡老,不忍离去。还有就是杜堇的《玩古图》,那精致的工笔白描,也给人深刻的印象。

除图画外,目睹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米芾的蜀素帖。另外还看了不少宫廷奏本,皇帝的批示。 最后参观了清代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家的的书法展览,如俞樾、张惠言,洪亮吉,吴荣光,钱大昕等的隶书、行书和篆书。张惠言的篆体印象尤深,其笔细如丝,坚硬若铁,古意透纸而来。除欣赏书法外,几则对联的意思,也很耐玩味。且抄几则如下:

读书心细丝抽茧
炼句功深石补天(钱大昕)

上古下今所思不远
诵经释史其乐在斯 (张惠言)

从来名士皆耽酒
未有神仙不读书(洪亮吉)

参观时,我常常想到蒋介石当年为这些瑰宝所作的两次迁徙。一次是抗战时,他将北京故宫文物装了 6000 多箱,运到上海,南京,后来又分三路辗转运到巴蜀,保护了中华文物不落日寇之手,实乃一大丰功。第二次迁徙是在江山易帜,仓惶辞庙前夕,他收拢了 3000 多箱顶级瑰宝,运到台湾。他大概没有料到,此一举也功德无量,不然这些宝贵的文物,很多会毁于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记得文革时我串联到北京,看到颐和园万寿山上菩萨的面孔,一个个都被红卫兵凿平了。

【补记】今天从一份旧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河北观赏石协会一位姓于的理事,有一块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非常相似的“红烧肉”石头。无论皮,膘、肉,乃至皮上的毛孔,都非常逼真。和台北故宫那块,堪称姊妹。文中还说,这种石头属玛瑙质矿石。这肉石是他从内蒙古的地摊上淘来的。从而我知道,这是纯天然的石头,虽外形如肉,却不是人工雕琢成的。(20120814记)
(12124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