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无奈与苍老。不管年龄多大,经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总是希望风儿吹过,带起片片涟漪,涌起层层水涛,掀起滔天的巨浪,将那沉淀水底的淤积尽情宣泄...
个人资料
占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方法探秘

(2015-08-28 06:25:38) 下一个

第一部分 方法探秘

 

做事需要有方法,做人需要有方法。

从衣食住行到晋升成功都需要方法。

那么,

究竟“方法”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方法”?

我们

能够运用哪些方法,

达到自己什么目标?

 

本篇从“方法是什么”出发,

从不同角度解答你心中疑惑。

 

 第一章 
 
方法是道路 
 
人人是行者 

 
本章重点内容 

v  方法是道路
 
v  方法是思行
             
v  方法是日用而不觉的思行之道 

如果你不问,我知道什么是方法;如果你追问,我不知什么是方法。 

方法是道路

曾经有人将方法表述为:“达致某个对象的思想路径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技术”,这是很有深度的描述。这个见解,把握了方法路径的两个环节——想法和做法。 

《现代汉语词典》将方法概括为:“人们正确地思索、说话、行动的程序、门路和手段。”这里提出的方法概念,比上述观点对方法的解释更精细、更准确,它不仅揭示了方法的两端(想和做),还抓住了方法的中间环节“说话”。这样,它就描绘出了方法完整过程的全景图像。但是,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不正确地思索、说话、行动的程序、门路和手段”也是方法——是“错误方法”。(——“不正确地思索、说话、门路、手段和行动的程序、”也是方法,但那是“错误方法”会引导你偏离预定的目标,甚至是完全背离。) 

古希腊人用独特的词汇 meta 和 od ox 表示方法,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

方法是“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

方法是“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 

古希腊人对方法的定义方式在逻辑上被称为“发生定义”。发生定义通过描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状态、结果等情形,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数学上的圆的概念就是按照发生定义确定的——“圆是围绕定点做等距运动所形成的闭合弧线。”

按照“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思考方法,你需要把握一些主要要素,(基本要素)如方向;目标;环境;途径;工具;起点等等。

英语单词Way可以翻译成方法、方式、手段、习惯,也可以翻译成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玄而又玄的“道”就被西方哲学界翻译成Way,用以同理念、理性等哲学概念相比较。(理念理性——去除顿号为好)

 道字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其初始含义就是道路。

 

常言道:“大道朝天、道道相通”,所谓“道”,在这里,就是“路”。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长且宽的道路”称为“道”(如国道、省道、通衢大道);将规模小一点儿或者专用的“道路”称为“路”(如马路、公路、铁路、邮路);还将相对“短窄曲折的道路”称为“径”(如路径、小径、曲径通幽)。

 

新华字典》中将“路”注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而“看的清、用得上、行得通”,恰恰是各种方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路这个词中隐藏着思索着的世界的全部秘密,一切都是路”。

一切都是路 

一切都是路 

 

观察世界——

浩瀚宇宙,是星辰的路;

碧落青霄,是云霞的路;

幽谷深堑,是小溪的路;

绝壁断崖,是飞瀑的路;

……

柳岸草堤,是江河的路;

深礁暗流,是鱼虾的路;

荒原大野,是野兽的路;

网络电脑,是信息的路。

 

体悟人生——

生命开始,人生之路;

入园入校,求学之路;

求职就业,职业道路;

提高完善,成长之路;

事业发展,成功之路;

无路可走,穷途末路;

……

人体有“络”:经络、脉络,络就是路;

生存有“道”:求职、求生、求……有渠道,“道”就是路;

发展有“途”:前途、旅途、中途、坦途、仕途……“途”也是路。

 

四大名著——

《西游记》是-西方取经之路;

《红楼梦》是-男女爱恋之路;

《水浒传》是-庶民抗争之路;

《三国演义》-鼎立中原之路。

 

举目四望——

敞开心扉,言是路;

开阔眼界,思是路;

创新发展,行是路。

思考有“路”——思路;

沟通有“路”——言路;

做事有“路”——通路。

 

寻找感觉——

最温馨的路是家乡的路;

最曲折的路是心灵的路;

最甜蜜的路是爱恋的路;

最悲惨的路是穷途末路;

……

人生最可悲的

莫过于

梦醒时分、无处可去;

觉醒时刻、无道可行。

其实,道路总是有的。

只要敢于探索,

只要勇于开拓,

只要善于选择,

总有适合你自己的路。

 

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总统之恋》中写道:“人的生命总是沿着一个完整的圈在运行……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运行的轨道。”

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上——

你熟悉哪条路?

你看好哪条路?

你选择哪条路?

你回味哪条路?

……

哪条路与你失之交臂?

哪条路让你抱憾终生?

哪条路让你魂牵梦绕?

哪条路让你心安理得?

 人,本是生命索链的一环,生命的链索构成无穷无尽的路,它通过人的生命从遥远的过去伸展向渺茫的未来。

 

可见,

方法是道路——道道相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人人是行者——志向各异、旅途交叉、目标不同。

方法是思行之道 

人们常说思维之道、处世之道、行事之道、沟通之道、讲演之道、为人之道、经商之道、为官之道、交往之道、谋划之道、学习之道、谈判之道……可见,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道就是方法、方法就是道”。

试着想一想——

你“知道”吗?

你“知道”的!

 

道字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殷周之际,金文中已见道字,这时的道是道路的意思。

《尔雅.释宫》曰:“一达谓之道”,指有一定方向的、把人的行为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路径,这与古希腊人对道的理解相一致,也与《说文解字》中“道,所行之道也”的说法相一致。《易经》中多次出现的道,都是在这个原始意义上使用。

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道字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逐渐形成了天人之道;太一之道;虚无之道;佛家之道;理之道;心之道;气之道……道的内涵愈来愈丰富了。于是,“道”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常见范畴之一。

古人对道的理解,为我们探讨方法提供了一条有用的思路,使我们能够有效地把握方法的线索——道。 

汉字的主体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从汉字的字形结构分析,“道”字从首从行,可以理解为:“脑之所想、身之所行”。

“脑之所想”——思维之路

“身之所行”——行为之道

“道”的这个涵义恰恰与本章开篇描述的方法——“达致某个对象的思想路径或者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技术”——完全相符。在这里,方法的含义和“道”的涵义完全重合一致,是同一概念。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哲学的核心命题就是“道”。

老子所说的“道”有三层含义:

自然之道;

认知之道;

行动之道。

后人据此开创了道家学说,双鱼图则成为这个学说的标志性图形。

请仔细品味双鱼图中的黑“鱼儿”和白“鱼儿”的相互关系,看看它们是如何互动、互通、互补、互缠、互融……

顺着这条思路深入观察会发现——

“脑之所想”的部分具有内敛性,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到”,所以有人用“黑箱”来描述它。在双鱼图中,我们可以将黑色的部分看做人们内在的思想部分。

“身之所行”的部分具有外展性,它通过人的行动表现出来。人的行为“看得见、说的清”,其信息可以通过观察、倾听、比较等手段获得。在双鱼图中,可以将白色的部分看做外显的部分,它代表不同人群的各种各样的行为。

思想与行动,总有一个在路上

思维与行为,总有一个交集点

所以,

方法要——

理顺这条路,

找到结合点!

 

顺着这个思路全面观察会发现,“想法”和“做法”——“达致某个对象的思想路径(脑之所想)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技术(身之所行)”——构成了方法的两个端点。

但是,

与“想法”和“做法”同等重要的还有一个“说法”!

其实,如果准确地理解“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可以区分为“语言行为”和“动作行为”(肢体行为)。所以在本质上,“说法”和“做法”都应该归纳在“行为”的概念之下。

但是,

语言作为人的一大发明,对信息传播和人的行为控制发展到了空前高度——“语言指导行为”、“语言控制行为”、“语言压迫行为”、“语言创造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

于是,

“说法”凭借自己距离“想法”比“做法”更近一些的位置优势,获得了与“做法”平等的地位。(去掉中间想法和做法的双引号,看起来会更舒服些)

于是,

“想法”说法”做法”构成了方法的基本流程(本书第二章将对方法流程展开详细分析)。

显而易见,方法流程有两个流动方向——

从想到说到做是思想的推展过程

从做到说到想是行动的总结过程

 

方法流程的上述特征,恰好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描述的“道”的形成过程非常接近。这个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思-行之道”,方法的形成过程就是:

1.“道生一”

人们常说的为人方法、处事方法、学习方法、做事方法、经商方法、管理方法、沟通方法……都可以用一个“道”字概括。

2.“一生二”

“道”字可以分解为“脑之所想”和“身之所行”两大部分。

3.“二生三”

“想法”“说法”“做法”构成了方法的基本流程。

4.“三生万物”

“思-行之道”纵横交错、细分细化、盘根错节、周而复始、组合运行……幻化出世间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方法。种种方法涵盖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适应过程、选择过程、探索过程、改造过程……构成了人类社会色彩斑斓的思维过程和多种多样的行为过程的全景图卷。(构成了……行为过程,展现出一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全景图卷,)

 
l 趣味观察:

 

一棵“树”,看清方法全貌。

 

 
   



方法是日用而不觉的思行之道 

方法是道,道道相通;

方法之行,始于足下

方法是道,道道相交相通,

方法是行,步步始于足下。

然而,

始于足下的道路常常坎坷不平

有些道路在行进中还异常艰难。

始于足下的道路常常会坎坷不平,

相通的路在行进中时时异常艰难。

此论,

有李白的诗篇《行路难》为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有意思的,是李白的最后结论:

行路难、归去来

换句话说——“老先生-我不伺候了!”

李白的困惑,正是方法的困惑——

想走,走不动;

想干,干不成;

放弃,不甘心;

作为,没机会。

于是,

李白感慨道: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于是,

李白选择退出的方法,

解决心中的愤愤不平。

 

如果从方法分析的角度看,

李白面临路径选择的困惑——

做诗人,可以潇洒自由——李白轻车熟路;

做官员,需要阿谀逢迎——李白嫉恶如仇。

李白不知道——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要求,

李白不明白——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选择!

 

李白的困惑,也是方法的困惑——

用诗人的激情去描述世界需要文采;

用智者的眼光去分析世界需要理念;

用政治家的抱负改变世界需要战略。

显而易见的事实明显地摆在眼前——

李白不具备智者和政治家的素质!

角色定位各不同

路径选择定不同 

但是,

为什么李白对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都想不清楚呢?

这涉及方法的一个很奇怪的特点:“日用而不觉”。 

天天接触却熟视无睹,

——“不自知”;

经常应用却无知无觉,

——“不自觉”。

熟悉到不知不觉的地步,

习惯到无知无觉的程度。

于是——

错,而不知错在哪里;

误,而不误知在何处;

偏差,不之偏向何方;(知)

纠正,不知如何下手;

……

不知羞,所以坦然;

不知耻,所以张扬;

不知机会,所以茫然;

不知改善,所以盲从;

……

习惯于熟悉的思路;

遵循着习惯的做法。

所以——

如果你不问,我知道什么是方法

如果你追问,我不知什么是方法

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法是道路,路况不同——

方法之道路-道道相连、路路相通;

人人是行者-境遇各异、路数不同。

有人感慨: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有人却说:方法对,一切很简单!

感慨“行路难”,其实——这通常是选择错误;

庆幸“旅途顺”,其实——这往往是机缘巧合;

埋怨“机会少”,其实——却不知在坐失良机;

发愁“选择难”,其实——是举棋不定犹豫中。

方法是道路,应对不同——

匆匆赶路之际,别忘了看风景;

遭遇风暴陷阱,别忘了找方向;

激烈竞逐之中,别忘了守规则;

抱团取暖之时,别忘了抓机会。

……

学会观察——才不会迷茫迷失;

学会思考——才不会盲信盲从;

学会选择——才不会贻误时机;

学会坚持——才不会半途而废。

 

方法是道路,区段不同——

方法之道不是普通的道路(但同样是“往来通行的地方”),

方法是思维与行为的通道(可以将其简称为“思行之道”)。

“思-行之道”有其规律——这规律就是方法;

“思-行之道”有其效用——这效用就是成功。

“思而知”(思考然后知道)——是认知过程;

“知而行”(认知然后行动)——是知行过程;

“行而果”(行动然后成败)——是行动过程;

“果而习”(成功然后重复)——是习惯过程。

无论最终完满实现心中目标还是功亏一篑,

都是上述过程的结局以及达到目标的感受。 

方法是道路,选择不同——

成功道路千万条,你选择哪一条?

成功方法千万种,你熟悉哪一种?

人在旅途,你选择的路径对不对?

路在脚下,你足下的道路平不平?

 

人人是行者,行者须知——

天上若无难走路,(上天)

世间哪个不成仙。

世间若无行路难

如何个个不成仙 

方法是道路,基点不同——

思路决定出路

选择决定成败 

随着步步深入探讨你就不难发现:

方法就像一个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方法是我们、是你们、是他们——

日用而不觉的认知之道

日用而不知的选择之道

日用而不思的应用之道

日用而不悟的成败之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