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席慕蓉与《蒙古秘史》,十论元朝

(2007-07-14 21:19:34) 下一个

席慕蓉与《蒙古秘史》,十论元朝

1

十论: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 客观评价元朝

有人说:
蒙古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的一部分呢?!为什么会有两个分裂的蒙古,即内外蒙古呢?如果说蒙古人算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的政府大宋要抵抗呢!而且金庸的小说里一直也是这么宣传的。就算大宋的抵抗是为了不想交出政权。但是据我所知,蒙古人对待我们中国人,或者说是对我们汉族人可是非常之残忍!在他们进攻时如果有人抵抗就一律杀光。当年他们进入四川的时候因为遇到四川人的激烈抵抗就杀光了9成的四川人。在云贵地区他们将抵抗者的所有亲友中高于车辕的(即超过一岁的婴儿)全部杀死!这与对欧洲人的政策我看并没什么区别。这种种族大屠杀简直比希特勒还TMD过分,比之小日本的三光政策也不遑多让啊!这样的种族真的是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吗?!我看他们至少没有把我们当成过自己人吧?

下面是十论驳斥:

一。文化论:
与日本侵略的差别,日本在占领区搞日语教育,这是在文字上消灭中国,而文化上的消灭才是灭绝一个民族的办法。 而元朝不是这样的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 夷狄到了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1.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四大汗国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请看:
"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忽必烈即位后,命旭烈兀统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之境,建立汗国。其领土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
1265年,旭烈兀子阿八哈继立,元朝赐他"辅国安民之宝"方印。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土),以蔑剌哈为陪都。1284年,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将他留在汗庭参议政事。
第七代伊利汗合赞统治时期,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势颇盛。1298年,合赞遣使入元朝,贡珠宝等物。"
权争影响显然亦未波及伊儿汗国. 更徨论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其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2.元朝为什么定名为"元"?为什么要以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文义命名?为什么不去用可兰经某经中某文义命名? 灭了宋朝也可以建立华夏汗国, 为什么要取名自易经?
直书的文字格式、授时历,,在显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其中一个朝代,元朝失败的地方是统治手法的低劣,不及满族精明。

3.等级制度大体是根据归附蒙古征服者的时间先后建立的,先归附者其政治、法律地位较高,后归附者则较低。第3等级的汉人是指蒙古灭金以后获得的人口,包括生活在这一区域里的汉人和普通的契丹与女真等人,第4等级的南人,主要指南宋灭亡以后生活在原南宋疆域内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事实上,4个等级中是存在着不同的集团的。例如,汉人地主同蒙古统治者的根本阶级利益是一致的,而普通汉人同蒙古平民则共同处于同被统治的境地。
蒙古统治阶级出身于游牧民族,自身对于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非在行。这就决定了蒙古统治阶级在发展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必须要完全依靠其它民族的智慧与劳动,而等级制度毫无疑问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等级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普通中国人的极大反抗。也许这是元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仁宗的"汉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二。基因论
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汉族、蒙古族、藏族,甚至包括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都是一个,蒙古利亚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名词是西方人类学上的专业术语,它并不就是现先在的蒙古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祖先到底是北京的周口店猿人还是远在西伯利亚的还未发现的蒙古猿人,目前无从考证。

三。血统论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如果汉族人是以此为标准,那么后来的隋朝,唐朝,明朝(回回族创立),清朝都是异族?显然不是的。实际上是汉族不
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四。地域论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如果以哪个时候的地域为标准,中国除了被元朝灭亡外,还被秦,隋,唐等等灭亡很多次了。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的。“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五。道德论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元朝是包括蒙古和中原,面积约1200 ,少于清朝的最大面积1300-1400. 元朝不同于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有四大汉,元朝是其中之一,四大汉相互战争,激烈而残酷的内斗是元朝短命(~100年)的主要原因.元朝属于中国的一个朝代,中国人当然可以自豪. 战争没有正义和道德这一说,如今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中国不允许英国贩卖鸦片搞慢性种族灭绝,导致鸦片战争,这么无耻的战争,你见过英国人忏悔了么?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是心甘情愿的么? 战争就是战争,把道德这类因素参和在里面,是不适当的。

六。首都论:元朝为什么用中国的地方做首都?大可继续在和林,撒马尔罕在地理上更加是帝国的中心。日本敢放弃东京来北京定都吗? 元朝的首都定在大都(现在的北京)所以元朝是中国的元朝,因为看朝代的主要标志是其首都的位置,而不是民族,再说,蒙古族也是我国的一个民族之一,所以元朝是我国的元朝.美国如果按民族来说那它应该的算是英,法,西班牙等国的一部分了,因为美利坚民族的主要的统治者是那些国家的移民,而不是本土的印地安人,但因为其首都在北美的美国土地上,所以才称为独立的美国.

七. 祖先论:蒙古族和汉族其实有共同的祖先. 蒙古是东胡人有一支,东胡来源于九夷,九夷来源于东夷,东夷与炎黄同祖--同是古羌人!
夷: 中国古族名。东夷族的自称为“人”,夷从人从弓,“弓”古意为穹。夷即天底下的人或天底下的大人,本与炎黄同祖,战败后,与华夏族融合,被歧视所以成为古代华夏族对住在东方和东北方以鸟为图腾的各少数民族的贬称,为夷。广义的东夷还包括住在东北方的肃慎系诸部。(徐夷)、莱夷、玄兔、乐浪、高骊、满饰、凫夷、索家、束屠、倭人等。九夷又分为畎夷、于夷、阳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等。“九”是言其多,实为许多东方族类相近的民族的统称。商代时的人方为商所灭,后来大部分淮夷小国均被鲁所灭。莱夷为齐所并。太昊就是远古东方地区夷族的一个大酋长。是伏羲第四代居陈(今河南睢阳县)。其后裔分支最著者,有任(今山东济宁市),宿(今山东东平市),须句(在今东平县境),颛臾(在今山东费县)等,均在洛水流域。少昊、舜、皋陶出自东夷,少昊的后裔著名的有郯氏、莒氏、莱夷等,以上均在今山东,商的远祖也是东夷。以后的淮夷、南夷、徐夷均为东夷南迁后之别称或其支系。传说蚩尤亦属东夷族远古时之首领,战败后,一部分被迫退居南方,留北方的曾建立过黎国,后亦被炎、黄两族消灭,被俘之民在两周时称“黎民”。汉时,又把西南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东胡: 古族名。其先为玄夷、奚夷。又称山戎、北戎,因居匈奴以东而名。相传最早实名鲜卑,曾建无终国于屠何(徒河)城(今辽宁锦西西北)在燕赵之北,为燕之劲敌。春秋战国以来常常侵扰燕地,后为燕将秦开所破,活动在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西喇木伦河流域。秦末东胡日渐强盛,曾向匈奴要马,向阏氏要土地,后为匈奴冒(音mo)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在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一带的称鸟桓,退居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败尔盟大兴安岭东北或洮儿河之南)一带的称鲜卑。当时在东胡之侧还有林胡、楼烦、肸(音西),貊等族。赵武灵王和赵将李牧曾大破林胡、楼烦、灭烦、褴破东胡,东胡退却千余里、燕筑长城以御之。当时北方的匈奴尚未强盛起来,寇边之事尚不多见。

八。朱元璋论:朱元璋说:“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说明,明朝取代元朝是通常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还下令编写《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并且沿用中国传统,进行“避讳”。《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谁见过给日本天皇写过本纪?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黎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嘉靖11年(1532年)又在北京建立历代帝王庙,同样包括元朝的忽必烈。朱元璋始终把大漠和东北看作中国的版图,六次北伐,意图统一,而不是对外国的侵略。最后终于控制了东北。 以上都说明,朱元璋是承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的。

九。正统论: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文化民族区别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

十。屠杀论: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以及满族是明朝人的证据
有人对元朝的残暴不满,指责元朝杀戮太过。可哪个封建王朝不沾血腥的? 就连高喊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时对满族百姓进行屠杀。我到要问一问对那些纠缠元朝残暴的人,难道汉族杀人也有特权么?下面是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
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屠杀,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
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很是洋洋得意啊。
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
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军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克了阿台的古埒城,屠城。还把人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常刚和父亲塔石误杀了。

国内的某个"历史专家"说元朝北方人口大量的减少,有人说哪个是蒙古人屠杀造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哪个时期(~1350)发生了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 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来看,14世纪的第两个二十五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摧毁了(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那些啮齿动物生活区的屏障,食物的短缺迫使它们与家鼠和人类接触,因而把动物流行病传给了人类。至1346年底,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城市中,人们都知道一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正在席卷东方。东方空气污浊,瘴气迷漫,生灵被毒死。
阿拉伯作家Ibn al-wardi亲历了Aleppo的黑死病并死于1349年。他叙述这场疾病是从“黑土地”上开始的。这一区域是中亚或蒙古,但不是中国。这场传染病在那里肆虐了15年。
Al-Maqrizi是Mamluk帝国时代著名的埃及作家,写了许多重要的关于中东黑死病的著作。尽管他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他关于这场传染病起源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告诉我们在疾病传到埃及之前,已在大汗的土地上肆虐。这一区域大概就是蒙古或北中国。按照Al-Maqrizi的说法,这些异教徒约有300多个部落,在夏天和冬天的放牧中,他们不明原因地死去:马匹、野兽和人皆死去。Khitai地区大雨滂沱,淹死动物和牲畜。Khitai这块地方,处于燕京(Yenking)和高丽(Korea)之间,变成了沙漠。三个月中,16个皇子死去了,大汗蒙古的战士也大量死去。直到国王(文宗?,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都)本自和他的儿子们也死于疾病。中国的人口在传染病侵袭下大量减少,印度也死亡了不少人口。
Michael W.Dols(1977): The Black Death In the Middle Eas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pp39-41..

总之,蒙古是否为和日本一样的侵略,主要看文化上继承。从这个角度上看,元朝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少数民族执政而已,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在元朝消亡,相反,元朝时代有了发展。

客观评价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1。南宋的国土约300 ,而元朝1200
2。文化:也是独尊儒家,孔子也是官方信仰,但不彻底,这就给了元朝一个特殊的
环境,几种宗教几乎并列,类似先秦。文化和科技是历代最发达的一个
3。中国首次实行行省制,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如果唐朝的时候用这个而不是单纯
的以夷制夷,那么唐朝的土地控制程度会好很多的
4。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因为元朝的忽必列使用“汉法”,遭到蒙古帝国其他汉的反对,以至发生战争,元朝在和其他汉的战争中失败,所以元朝只包括蒙古和中原, 1200,小于清代的1300~1400 。
但是,毕竟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份。所以元朝时期几乎没有外帝的威胁,因此商业发达,航海发达。明朝的郑和七下海洋,之所以能进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元朝的航海发展,但这个几乎不被提及。被忽略的还有,明朝实际上也是回回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几个海内外的学者已经证明。
5。元朝的百姓生活并非那么差,实际上很好的。这个可以从马可波罗的表述中证明
6。元朝也实行科举

上面是好的和被忽略的, 下面说说坏的和被夸大的

1。等级制度并非单纯是为了歧视,哪个是根据元朝征服的先后次序定的。但却事实上造成一些知识分子的耻辱感。在农民起义中,知识分子的加入,让元朝的灭亡速度加快。但是,汉族的地主阶级和蒙古的统治阶级是一样的,蒙古的百姓比不上汉族的地主阶级,也是被压迫的。
2。元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断的内斗,也许是蒙古人太好战了。
3。元朝之所以被贬低,并继续被贬低,是因为元朝的政策得罪了知识分子,比如科举制度并非在整个元朝时期都有。

在中国,如果你要在历史上有个好名声,你一定不要得罪知识分子,例子有雍正,他们永远被所谓的知识分子咒骂的。而唐朝的李隆基,他到底有什么历 史贡献么?为什么名声那么好?不就是李隆基重视诗人么? 还有,三国,孔明为什么被神化了?因为那是知识分子的梦,被人三顾茅庐,多威 风,多有面子啊。而曹操杀了个酸儒,所以一直被骂,直到毛泽东给他平反。

总之,无论土地,政治制度创新,文化,商业,航海,科技上,元朝是中国最好的朝代之一。但因为得罪了知识分子,才被贬低的。等级制度和科举对百姓没那么大影响的,但对知识分子却不同。 元朝的建立,是在蒙古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结束了蒙古部落之间多年来的战乱,蒙古人接受汉文化建立了元朝,更是进一步统一了中国大地,元朝灭亡了金、夏等民族政权,进而灭亡南宋朝廷,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使多民族实现在同一政权统治下生活,有力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就是在这中形式下产生的。同时,元的统一结束了宋、辽、西夏、吐蕃、大理的分割局面,使长时期的民族分裂对峙结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是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民族压迫政策有显得过于残酷,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四等级划分又制造了民族罅隙,另外,元帝国的统治者乐于战争,为开拓疆土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包括对中亚地区的侵略战争,劳民伤财。

-----------

2

 

席慕蓉讲述“成吉思汗与世界”
凤凰卫视


子墨:(掌声)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是里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在中国内地席慕蓉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的确,对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是在席慕蓉诗歌的陪伴下,走过了那段青春的岁月。虽然有一天青春终将离我们而去,但是席慕蓉的诗,却留在了我们心灵的某一个角落,永远的让人难以忘怀。这些年席慕蓉的诗是有些少了,但是我们看到她的身影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了她的故乡,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其实自从17年,她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便深深的被那里所吸引和震撼,而这些年,席慕蓉女士也一直在致力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今天的《世纪大讲堂》也非常荣幸又一次邀请了席慕蓉女士,来到这里为我们进行演讲,欢迎您。(掌声)
席慕蓉:谢谢您,谢谢子墨小姐。我本来知道我不应该为我自己辩护,但是有一句话还是忍不住想说,我的诗写得并没有比从前少
子墨:这个不应该说是辩护,我想可能是,应该算是对我们这个,一个很好的澄清,但是我想这诗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毕竟去过草原之后,回到故乡之后,诗的内容,自己的感受也会不一样,不过我想在我们谈论这个诗的变化,谈论草原之前呢,还是一起带大家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席慕蓉女士。

小片:
1943年出生于四川的席慕蓉,祖籍内蒙古,蒙古名字是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席慕蓉”是蒙文的音译。1949年,席慕蓉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现今在文坛和画坛都颇为成功的她,从小就听外婆和父母讲述祖先和草原的故事,继承了那一份对她从没见过的土地的爱。1989年,她第一次重回大陆,踏上了日夜思念的蒙古原乡。十几年来,她一直专注于对草原文化的研究,出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而今的席慕蓉,每年都要回老家去看看,她把自己比作“候鸟”。


子墨:既然刚才您一开始就澄清了,说现在诗写得没有比以前少。那我想就请你谈谈这个诗,虽然写得没有比以前少,但这其中的变化是在哪儿,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席慕蓉:就是说我几乎大部分的那个主题都在蒙古的高原上,就是说包括蒙古的文化,包括我所见到的人,我所听到的事,我所感觉到的种种的悲伤也好、欢喜也好,或者愤怒也好,现在好像是我的诗的,最重要的内容了。
子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席慕蓉:我是生在四川,然后长在这个香港台湾,在1989年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原乡。但是很奇怪,踏上了蒙古高原的土地以后,我开始也不知道,但是是在十几年过来,我才发现这个土地是有力量的。所以这个土地本身它会人感受到自己的,从哪里来,然后自己要到哪里去。而在从前我是完全不清楚的,所以我想,我还在探索之中,但是对我来说,
席慕蓉:您问我,是什么影响了我?那么是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人,还有土地上的文化。
子墨:我知道在你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草原的时候,走到土地上的那一刻,我听说您是跪下了,流出了激动的眼泪,当时的情形能给我们回忆一下吗?
席慕蓉:(哽咽)我要回答你就是说,没有一个从远处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没有一个不是在他踏上这个土地的时候,跪下来的,我不是特别的。我想那是一种长久的等待、长久的渴望、长久的梦想,而想不到某一天梦想可以成真,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对不起。(掌声)
子墨:我听说您在草原上,曾经为一首歌写过歌词是吗?
席慕蓉:是
子墨:名字叫做《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好像还说那是您唯一一次为别人来谱写歌词。
席慕蓉:是,因为那是我最敬爱的,我们内蒙古的歌唱家德德玛女士命令我写的,而且命令我写了以后,我回到台湾去写,第一次打电话给她,她说太长,第二次打电话给她,她说太乱,我就再乖乖的回去改,第三次她说可以了。这就是这首歌词的产生的这个原因跟经历。
子墨:怎么样个命令的方法呢,我觉得像您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听从别人命令的。
席慕蓉:但是如果我爱这个人,他说什么我都听。(笑,掌声)
子墨:我们今天现场呢,恰巧也有来自草原的,您所热爱的蒙古人,而且还是一位歌手。我想现场请他来给我们唱几句这首歌好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掌声)。
00:19:55:00
歌手:我简单的,我就小声的唱一下好吗?
席慕蓉:不可以大声吗,应该也可以吧?
歌手:可以
席慕蓉:我们不反对(掌声)
歌手唱:母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它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从来描摹那大河浩荡,而留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掌声)
子墨:非常非常感谢,你鼓掌的掌声特别地响亮,为了什么?
席慕蓉:为了那么美好的歌声,为了一首歌曲是我知道,一首歌是也许是有一个人作词,也许是有一个人作曲,也许是有一位演唱,但是要靠大家都记得,大家都愿意唱,那首歌才可以活下去,对不对。所以我想,我的感觉是说,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唱,所以我很感激。
子墨:那我想就在这非常美丽的歌声当中,也充满了乡愁的歌声当中,我们请席慕蓉女士为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大家掌声欢迎。(掌声)
席慕蓉今天这个题目《成吉思汗与世界》是大家给我的一个题目,那这个题目我知道,这个题目大得不得了,我想在这个题目上,我只能讲一个终于见到原乡的一个蒙古人,在这个高原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和他心里所想的。那么如果这个讲的让,有错误的话,我想希望大家可以原谅。我先从我去年遇到的一件事情讲起,去年2005年的6月28号,我记在我的日记本上了,我在鄂尔多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当然我们前面还要加一个伊克昭盟。那么早上呢,我跟着朋友到我们的圣祖,成吉思汗的陵寝去磕了头以后,下午呢,这几位朋友带我去拜访一位达尔扈特。他的名字叫恩克巴英先生
这个“达尔扈特”在蒙文的字义里面是呢?就是神圣的人的意思。那么它是指什么?专指一个族群,这个族群的名字,这个族群里面的人都叫“达尔扈特”。那么它做什么呢?它是700多年来,只专门只负责祭祀这个成吉思汗的陵寝,然后还有就是保护成吉思汗陵寝的。那么这个是一个世袭的职务,就是说从沃克台时代就开始,然后到忽必烈汗的时候定了很细的规则。
就是说他从四面八方,我们那个号称40万青色蒙古里面,调出500户人,500户人专门负责保卫成吉思汗的陵寝,那么这些人叫做“达尔扈特”。它是世袭的,然后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有的人负责祭祀,有的人负责管理,有的甚至只是负责打扫。但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子世袭下来的。所以700多年来,他们都是守着,在伊金霍洛的这一个成陵。那么守着这个成陵呢?就是说不分昼夜、不分四季。
席慕蓉: 700多年来这个传统没有断绝过,没有断绝过,所以就变成就是说,等于是所有的祭祀也好,所有的仪式、所有的规矩是一个从700多年以前都传下来的,蒙古的,我们可以说是它的历史、文化、信仰、风俗,还有语言,种种种种的一本很大很大的一本书。那这一本大书其实是,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珍奇的。不过就是说可惜在文革的时候,毁了很多。
所以那天下午我到恩克巴英家里的时候,我是想问一个问题,我说我知道文革的时候毁了很多东西,我们成陵毁了很多东西,可是也有几件东西剩下来了。我就想问他们,你们怎么藏的,怎么收的?那么这个恩克巴英先生他有60多岁,他说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他说他记得一些事情,他是说有一位叫包日登扎布的一位先生,他是专门管洗马的,喂马的一个马夫,是做粗工的人。那么那个时候因为太紧急了,就是这些红卫兵的打手一直进来,一直进来,那么那个管祭祀那个达尔扈特就跟他说,你去马鞍藏起来,是我们圣祖成吉思可汗用过的马鞍,你藏起来,藏起来。那么这个人就很安静的把这个马鞍藏起来了。
席慕蓉:那位达尔扈特是想说,像他这样一个做粗工的人,红卫兵大概不会注意他,虽然他也是达尔扈特,那果然就是在这个十年里面,没有人特别去注意他。这个十年里面他很安静的洗马、喂马,十年之后,把这个镏金的马鞍,完整无缺的还给当初托他去藏的这位达尔扈特的手上。那个时候大家都问他,说你藏哪儿了,你把这个马鞍藏哪儿了?他说我就藏在你们看得见的这个厂子的中间,我喂马那个马槽的底下。所以那个时候我听了心里很感动,我是说,十年里面,正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我想各位都知道,十年里面一个洗马、喂马的一个达尔扈特,他能够那么安静的,不动声色的,在心里面藏着一个这么大的秘密,在大家走来走去的眼前,圣祖的马鞍就藏在那个里面。所以那个感觉我是觉得说,什么东西会让他这样?什么东西会让他有这样的镇静,这样的忠诚?
席慕蓉:那么后来我就发现到,我都感觉到说,我说这个里面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许诺,而且也是一种深藏在心里面的美德,就是您刚才要问我的,就是关于草原文化,这个在我们内蒙古有一位学者,孟驰北先生,他在书里说过一段,他说我们一般的人在衡量一个文化的时候,我们都看到都是那个所谓的看得见。就是说,或者是累积起来的房子,或者是累积起来的书本,可是我们从来不重视一个从心里面累积起来的一个人类心里面的各种变化。他说这种变化,如果相对于我们所看见的建筑跟房屋叫做文化的话,那是显性的文明,可是这个深藏在心里面这个美德呢,他说是一种隐性的文明,隐性的文化。那这个东西怎么说呢?这个东西就是说,在我们原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心里其实也是一片空白的,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走的,就像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盖房子一样。但是呢,因为跟大自然相处了,跟万物相处了,跟你旁边的人相处了,于是你慢慢慢慢的在心里,你都有了什么了?你有勇敢、进取、冒险、合作,然后互相信任,守信用,还有忠诚。这种种种的诚实、宽容这些美德,是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在心里慢慢累积起来的一种文明。
席慕蓉:这个文明其实也是我们大家都有的,不是说,只是蒙古人才有,但是问题是说,在蒙古人文化这个,草原人身上特别鲜明,特别鲜明。所以孟驰北先生说,这种隐性文化呢,就是说,它是草原文化的内核,它的核心。那么这个今天就讲到我们的题目来了,大家所认为的蒙古人,对蒙古民族,对蒙古族、蒙古人,或者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这样一个鉴定,从哪一年开始呢?
席慕蓉:从1206年,1206年,应该说是铁木真统一了所有住在毡房里的百姓。这是在《蒙古秘史》上说的。
席慕蓉: 1206年到今年刚好800年,所以我很高兴的跟大家一起说,我们今年刚好是成吉思汗登基的800周年。那么这个登基的800周年在文化上,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德国学者告诉我的这么一句话,他的意思是说,就是在这一年,这一天,这一个时刻,是一个有标志性的时刻。因为这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是部落社会的终点,是蒙古人的起点。我觉得这个好像诗句一样的,一位学者说这样的话,我觉得很感动,好像诗句一样。所以这个我们所谓的游牧文化也好,草原文化也好,他的代表人,我们说蒙古族、蒙古民族、蒙古人,那么是要从成吉思汗登基的那一刻才变得特别清楚,特别明白。
那么当然关于成吉思汗出生的年代好像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呢,是说他,以他是1162年出生,所以假如说1162年出生的话,1206年是44岁,我们蒙古人说虚岁45岁。那么我心里一直在想,45岁的成吉思汗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呢,就好象有一首蒙古歌里面讲的说,我们在想象您的面容,可是我们无法得见。所以我自己的感觉,就我心里常常是在想,因为现在世界上有三张成吉思汗的肖像,有两张是公布的,有一张还没公布。
席慕蓉:第一张是韩国的,韩国在理朝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一个成吉思汗戎装的像。就是帽子上还戴着穗子的这么一个戎装的像。那么另外一张都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应该说是成吉思汗,在1278年,那么是由元朝的宫廷画家(刘灌道),他以忽必烈汗的画像为基础,然后听从忽必烈汗的说法,他记忆中的祖父的模样所画出来的,成吉思汗的画像。
第三张是1980年在伊朗发现的。发现以后,当然旁边一定有一些附属的资料可以证明,这个是跟可汗的画像有关。所以那个时候伊朗的学者就说,我们来研究,研究以后我们会公布。不过从1980年今年2006年还没有公布,所以世界上只有这样几张画像。
但是呢,我去读《蒙古秘史》的时候,我也希望各位如果有空的话,去读一下这本《蒙古秘史》。那个形容,那个里面就是说,它是一种史学上的记录,但是他也是一种文学上的描述。比如说成吉思汗在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速该勇士),就带他说,该去找一个未来的媳妇儿了,那他的母亲是希望说,你去到我的家乡去找,那么我的媳妇儿就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所以(也速该勇士)就带着9岁的成吉思汗走在路上,准备去找一个,定一个未来的亲家。
席慕蓉:结果走在路上就被一位这个,被一位这个先生给拦了下来,是另外一族的。那个这位先生的名字呢,叫做德薛禅,那么他一拦住了,他当然他也认得(也速该勇士)的。他说,哎呀他说,这个真是太巧了,他说你的儿子,他说你的儿子是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孩子。他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就梦见那个白海青,白海青就是一个猛禽,就是海东青,像老鹰一样大的猛禽,也是我们这个蒙古的一个,应该说是一个,我们的一个标志。他说我梦见白海青,抓着太阳跟月亮来到我的手臂上,他说这就是征兆。就是说我这个梦,原来就是说,你应该带着孩子到我的家来,我家也有漂亮女儿。所以就说到我家来,我来做,已经叫他说(也速该)亲家,他已经开始叫亲家了,说请你到我家来娶我的女儿。所以我从这一段里面看到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在草原上,其实在很多蒙古人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那么漂亮的男孩子走出来,那个眼中有火,脸上有光,一直到现在,我们蒙古人形容我们喜欢的孩子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席慕蓉:就是说当你眼中有火的时候,表现你的目光有神,然后你专注的看着你的世界,你的脸上有光的时候,你是容光焕发。那么一个容光焕发,然后对外在的世界,前面眼前的一片这么热情,这么专注的孩子,他怎么能够不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呢?所以这时我在这里,我是说在我想,我们不能看到可汗年轻时候的画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个《蒙古秘史》里面已经帮我们描写了,他是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那么一个男孩子。过了很多年以后,他回去娶了那个他9岁的时候,就定了亲的那个(孛儿帖)夫人。(孛儿帖)夫人比他大一岁,十岁,然后终于千辛万苦,自己也有了一点家业了,最后去把(孛儿帖)夫人迎娶回来,迎娶回来日子也过得算是很幸福了。所以如果就这么下去的话呢,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吉思汗。
席慕蓉:那么当时有人过来报仇了,复仇了,就是说要把这个抢了这个铁木真的夫人,(孛儿帖)把她抢走了。所以这时候就是说,一个在草原上的人,当他自己的所有被抢夺走的时候,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把她再抢回来。那么所以他就去求他的这个两位盟友,一位是王汗,一位是扎木合,然后大家一直帮助他。然后这一场战役他赢了,所以他就是把这个敌人打败了,然后他就去要在这个逃难的这些群众里面,要去找他自己心爱的妻子。那个《蒙古秘史》里面很美,它那个词就是说,那夜月光明亮,我们想像一下,在旷野里面,在那个奔逃的人群里面,那个铁木真骑着马叫,(孛儿帖)、(孛儿帖),一直叫,你在哪里?那个时候(孛儿帖),就是听到了铁木真的声音,然后因为那夜月光明亮,所以他看到了铁木真的鞍配,看到了他的马,他的鞍配。就过去抓住了那个马,然后铁木真就拥抱了他的妻子,在《蒙古秘史》上。那夜月光明亮,所以我们想一想,年轻的铁木真,怎么样把自己心爱的,失而复得的妻子是怎么拥抱在怀里的。
席慕蓉:所以我是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们既使是没有成吉思汗的画像,我们从《蒙古秘史》里面,也能够一段一段,一段一段的看到他是怎么样奋斗过来的,看了这一段以后,我就很得意的跑去问一位学者,我说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的,所以种种的预先准备好的辛苦的待遇嘛。我说因为成吉思汗既然是这样的一个,一个从小备受艰苦,艰苦倍尝的人,所以才培育了他将来成功的基础。
结果那个学者瞪了我一眼,瞪了我一眼,他说也是,也不是。他说,在那个时代,哪一个草原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在那个时代,哪一个草原人的幼年、少年、青年、成年不是这样挣扎奋斗过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要看的是,要从那个时代来看,那个时代就是说,在草原上,你要活下去,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艰难,那么在那个草原上就是说,有人会来掠夺你所有的,那么如果你被他掠夺了,你认输了,那么你就从此就这样下去了。如果你被他掠夺了,你不认输了,你要做什么事情呢?你要把那个抢回来,然后你要追杀你的敌人,灭掉你的敌人,如果你的敌人逃到另外一群人的中间,那一群人保护他的话,不表现你不去追杀你的敌人了。相反的,表现你的敌人增加了,你要把所有增加的敌人都要消灭掉,所以这是一个草原文化上面的一个就是说,你要活下去有很多规则,就是说你要遵守这个规则,但是如果有人侵犯了我的话,如果他侵犯了我的财产,他掠夺了我的尊严,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复仇。
如果我这样讲起来的话,就是大家会认为说,那草原上大家都杀来杀去,没有规则。其实不是的,我要说草原上有规则,而且这个规则是非常清楚的。那么成吉思汗之所以成功,就是说他遵循了这个草原上的这个规则。
什么规则呢?跟着草原走。以草原的这个规则做你自己的规则,怎么讲?就是说假如你不犯我的话,我是绝不犯你,这是草原的规则。但是假如你犯了我的话,那就是等于你违背了草原的规则,那违背了草原的规则的话,我是一定要采取我自己的行动。
席慕蓉:因为在蒙古高原上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又可以让我们自己为生的牛羊,我们有一些可以生活的。但是有些生活的资料我们必须要跟别人贸易来换取,所以呢,成吉思汗就向他周围的,比如向花剌子模派出了450位,可是有的历史上说只有四位。450位,我们现在可以叫做商务使节团去说,我们有这些货物可不可以跟你换一些货物,结果被花剌子模的给杀了。杀了以后成吉思汗说,可能是误会,所以他又派了使节再去交涉,结果呢,他的使节被花剌子模的君王毁了容送回来,所以成吉思汗,这样时候要做什么事情,
就是所有草原人都会做的事情,我非复仇不可。这个复仇就是整个蒙古人走向世界了,蒙古的大军在25年里面所征伐的,所征服的土地,超过罗马帝国在400年里面所能够征服的。
就是说整个帝国,好像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不知道几十个、几百个国家不同的人种在里面,那么各位常常我知道,我们在历史课本也好,或者在任何上面,我们都说。金戈铁马,如今去到哪里去了?金戈铁马当然会没有,但是金戈铁马,不是靠金戈铁马打下来了以后,就可以治理的。请问各位,在座各位,你们是治理一个30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看看,不要说一年,一天都不行,哭都来不及,只要想一下,这个治理是怎么治理的,这个治理就是说,成吉思汗对世界所发生的影响。当然,在他之前有很多人也有世界观,也有一种全球的观念。可是是在成吉思汗这个人他才成功的,他成功的就是说,他忽然让世界所有人都发现,哎,我隔壁还有人,我隔壁的人会做这件事,在我隔壁的隔壁还有不同的人。就是说这个门打开来了,窗户打开来了,这个门可以是物质上的门,这个门也可以是心里的门,打开来以后,这个帝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统治呢,因为您知道,可能我们说元朝大概不到100年,可是你知道在俄国是250多年,或者240多年,是两个多世纪。一个当时人口不到一百万,不到一百万的草原民族,不到一百万,那军队呢,有人说不到十万,有人说不到二十万,他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到能力治理,或者100年,或者250年,他怎么做到的?他靠着一个什么智慧?
第一个他不排斥其他人的文化,这是第一点。
席慕蓉:因为我知道,我们常常我们知道很多西方的那些优越的国家,是如何排斥这个他的殖民地的文化,但是蒙古的军队是第一个,他不排斥当地的文化,所以当地这个文化如果有好的话,他就拿来用,如果用了有成效的话,他就去其他的各个地方来用。那么第二个呢,他没有坚持唯一的宗教,成吉思汗是信萨满教的,所以可是他认为说,不管当时已经有的基督教、井教、伊斯兰教、佛教,他都觉得你们可以自己辩论,你们可以自己去做,宗教他认为说,在这个方面他没有认为是一定要偏一的。所以这也是草原文化里面的某一种,因为你知道,萨满教的学说,我们应该,我们当然,一般人总认为它是一个原始的宗教,可是其实它那个里面,包括环保的这个意念是远远超过我们20世纪,21世纪所说的环保的概念。
席慕蓉:因为它说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有些人会解释成说这是一个迷信,可是请你把它解释成,我们众生平等,因为我们相信万物有灵。因为万物有灵,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不要以我们为本位,我们不要予取予求,我们跟大自然商量着过。我们为什么会(足水草而居),就是我们舍不得让这里的草根完全消失,我们让它休息,我们再走更远的路,然后我们再回来,我们的(足水草而居)是一个循环,而这个循环是环保。大家会说,这么少的人,这么少的军队征服了这么大的土地,然后也治理了这么大的土地呢,是他用,第一个,他不排斥别人的文化,第二个他不排斥别人的宗教,第三个,他觉得有好的,他都拿来用。所以他是用,他就是他不讲究,所谓我们的,我们的所谓,我们后面的资历,我们的门户,你必须要通过,先通过什么考试,再通过什么考试你才能进来,没有。成吉思汗用人的只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你有才能,第二个,你忠诚。忠诚不一定是表示对他自己的忠诚,包括那个人对他自己君王的忠诚。
席慕蓉:我现在来举一个例子就是说,那个人名字叫(塔塔同),是这个奈曼的,太阳汗底下的一个官,是专门掌管国玺,那个金印的。所以当成吉思汗已经灭掉了他的国家,这个,就是这国家已经不存在的时候,抓到这个(塔塔同),然后后来还背着他那块大金印,那么成吉思汗就笑起来,他说你的国也没了,你的王也没了,你背着这个金印干什么?(塔塔同)他说,我的任务就是要保管这个金印跟国玺,那么所以呢,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我背着它,我去寻找,等我找到我的主人的时候,我把这一个国玺给他,我把这个金印献上去给他。成吉思汗认为,这个人太好了,他对成吉思汗讲的时候,还不是对成吉思汗的忠诚。但是成吉思汗就发现到这个忠诚的特质是他最欣赏的,所以他就用了他,请他去教他自己的孩子,语言文字,然后也是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蒙古的文字,就像现在我们内蒙古的朋友所通用的,这个蒙文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所以成吉思汗用人的只有两个条件,忠诚、对我或者对你的主上,忠诚。第二个呢,有才能。
席慕蓉:那么因此呢,他自己所做的时候,他也是对他自己的人民跟他的部下忠诚,我想这个领袖的魅力,这个是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不用再讲了。其实在蒙古高原上,所有的牧民,大部分的牧民是不轻易谈成吉思汗的。不轻易把这个名字说出来,但是呢,是在心里边。所以我就想问,我说我觉得在今天我要说的这个,这个话语的最后,我要想问,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君王能够这么多年以后还活在他的子民的心上。或者我可以这么说,这么多年里,我们世界上这么多将领里面,有哪一个将领是像成吉思汗这样,没有杀过一个他的部署,他没杀过一个。然后有哪一个君王,能够像成吉思汗这样,在这个帝国成立以后,没有杀过一个自己的功臣。没有出现过狡兔死,走狗烹。也没有出现过杯酒释兵权,没有。
席慕蓉:然后最重要的还有一点,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君王没有被他的子民里面任何的一个人背叛过,没有。我在1990年的时候第一次到成陵,那么我在磕头的时候,举着灯帮我念赞辞的,替我念我心里的赞辞的一位达尔扈特,我去年2005年,应该是我第四次去给圣祖成吉思汗磕头了,那么在那里,让我托着那个灯的灯座,他举着那个灯,在可汗灵柩的前面念赞辞的是谁呢?是1990年帮我念赞辞的那一位达尔扈特的儿子。所以我想跟各位说的是,如果我们今天说,这个草原的文化都是隐性的,我们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这个明显的例子来让我们祝贺这个成吉思汗登基800年,或者让我们全世界人都知道草原文化内涵的话,那么我想在今天请求各位,请求在座的各位,请求电视机前面的各位,或者请求在世界上的,听得懂我们的话语的每一位朋友,请他们把目光转向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圣祖陵寝前面的那一盏常明灯。
席慕蓉:那一盏灯是圣灯,点了700多年,到今天没有熄灭。那么所有的蒙古人心里面深藏的这个隐性的文化,都从这一盏灯火里面显现出来,你说它还不够明显吗?所以我想我今天用这个来作为,我讲的这个《成吉思汗和世界》的这个题目的结尾。但是我要补充一点点,我想说,无论我们今天在这里说什么,我想我们都不能形容成吉思汗的海一样的胸怀。他从草原来,他建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古的基业,然后他又再回到草原去。对于他来说,世界上的人怎么评价他,其实他都不在意,他所在意的,他所仰望的,是蒙古高原上我们大家所称呼的,那个永恒的苍天。就是我们所说的梦腾格里,那么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想我们也都可以想像。一位世界上真正的伟人,其实他不在意我们说他什么,他所在意是他自己心里的信仰,他从这个草原上所得到的信仰,所得到的文化,所得到的往前走的力量,谢谢各位,谢谢。(掌声)谢谢你,非常感谢。
子墨:谢谢你的演讲
席慕蓉:谢谢
子墨:我看到在您演讲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最后您动情的眼中又闪动着泪花的时候,我们现场有很多的观众,有的人是在不住的低头,有让像您一样,激动得好像眼眶在发红,眼里面在闪着泪花。我想肯定有很多人都非常赞同,您对草原文化的这种判断,这种分析和这种情感。但是这边我们有一些网友,好像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想和你沟通一下好吗?
席慕蓉:好
子墨:我们这有一个网友就叫做“我诗固我在”,他有一个问题就提到达尔扈特,刚才您常常讲的这个,他说我也听说过达尔扈特的故事,但是我一直觉得它们用780年的时间来为成吉思汗守灵,好像不太值得。这是不是一种迷信,或者说是一种愚忠?
席慕蓉:我想绝对不是愚忠,也觉得不是迷信,这是我们从心里发出来的。我们每一个在草原文化,受草原文化熏陶的人,能够了解到,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尊敬。我们会爱成吉思汗,是因为除了我们心里有成吉思汗以外,我们其实也有一部分的成吉思汗,我的意思就是说,成吉思汗是个草原人,所以呢,他也在每一个草原人的心里,跟在许多草原人的很努力希望达成的行为上面,所以这个不是迷信,这个也绝对不是愚忠,我今天时间不多,但是我想也许我以后我会用我的文字,写得更清楚一点,来回答您,我是完全不同意您的看法。
子墨:还有一个网友的名字叫做“只识弯弓射大雕”。他说根据记载,成吉思汗在西征归来的途中,教育后代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敌人斩尽杀绝,抢夺他们所有的财产,看着他们亲属痛哭、流泪。你们怎么看,是不是过于残忍了?
席慕蓉:这个是史实,但是注意到没有,他里面说敌人,他没有说无辜的人,他说的是敌人,这就是在当时当地的一个草原。我们现在看,其实对不起,我请问,我还要说一句,成吉思汗去杀敌人的时候,是自己站在马上一直到60多岁。我不敢讲,我不应该,因为这样变成人生攻击,我们现在有多少个人是在总统府里面去发布命令去杀无辜的人的,自己都不要冒险的,让他的子弟去在前线死掉的,有多少这样的元首,多少这样的总统,请问,他们杀的也是敌人,他们还没有亲自上马呢。而且他们杀的,还不见得真的是他们的敌人。因为他的名字叫“只识弯弓射大雕”,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农耕社会,农耕文化里面的人完全不了解草原文化的人所说出来的话,这句话是一个。(笑)这句话是一个我认为最可笑的话。(笑,掌声)。请问,请问只识弯弓射大雕,如何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勋业,只识弯弓射大雕,如何能够让我们在今天还在谈论他,请问,只识弯弓射大雕,如何能够让今天成为他一个千年的风云人物,请问这句话的根据何在,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是,像我刚刚所说的,就是那样的评语,我认为是太可笑了。(掌声)
提问:我是学研究历史的,我的话恐怕没有搞文学的那么浪漫,那么抒情,我所面临的都是一些历史事实。您刚才说的话,按照成吉思汗的规则,在草原上你的敌人你就必须杀他,即使他逃了,你也要杀他逃的那些人里面。那那样讲的话,就是让我很困惑。当初花剌子模的确是跟成吉思汗有仇,那么这可能就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花剌子模整个国被灭,城被摧毁,甚至被河水淹没。但是花剌子模的国王也只是逃到里海的国岛里面,他儿子逃到印度去,跟俄罗斯没有关系。可是蒙古人的话,那一次的话,就杀到俄罗斯去,那么俄罗斯人为什么要遭到***呢?那么再往后的话,欧洲的波兰、匈牙利都一致为什么要遭到***呢?还有的话,成吉思汗127年在征讨西夏的时候死了,那么他的陵寝,他的遗体的话,被运到(肯特山脉),还是(行埃山脉)里面去安葬。运送他遗体的人,沿途的话,是看见人的话,和活的东西一律全部杀,这些人的话,他们为什么要被杀。
席慕蓉:我想要说一下,历史它本身,有一个主观性,所以当然,我是从小学这样的历史长大的,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受到的困惑,就是说小学五年级的课本,这页说我们元朝的疆域是全世界最广大的疆域,那么反过来这一页说,我们8月15的时候为什么会吃月饼?因为我们要在月饼里面加一个纸条说,8月15杀(达子)。我一个小学5年级的人我不明了。在疆土上面的时候,我们说它是我们的元朝。但是当在,所以这里后来有学者告诉我们听,一个是属地主义,一个是属人主义。您学历史的一定知道,姚从吾先生,姚从吾先生是在台湾,已经过世的,很有名的一个学历史的历史学家,蒙原史的,他有一篇演讲稿给我看了以后,我才忽然懂得,我从小学五年级所想不清楚的事情,这位历史学者一句话就给我说清楚了,他说什么呢?他说能够翻译出《蒙古秘史》,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自史者的莫大的快事。为什么呢?他说这就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正史里面,有一个被告站在被告席上慷慨陈词。所以呢,我们一方面在我们正史上面看到我们所记录的结果,然后一方面,我们看到有一个被告也站在被告席上替他自己辩护,他说治史者的快乐,治就是治学。我到了,那时已经我到了40多岁了,我才第一次知道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的困惑就是说,原来说疆土的时候,我是占在和别人在一起的。说民族的时候,我是站在被告席上。这个被告席呢,是从司马迁写《史记》以来,这个游牧民族就是一直站在汉文化历史的被告席上。所以我想要跟您说,我经过了这么多年才知道,我的困惑,我老师要跟别人辩论,我老是说,你不一定是这样,你还有另外的一面,就是因为有人把我放在被告席上,我这样的困惑,这样子的不安,而我其实也很愿意成为大家的一分子。所以我想这个里面就是有一个,就是说,我们在讲什么的时候呢,人家说这是属地主义,凡是治理了中国的,那就算是中国的。可是有的时候呢,就是属人主义,你还是不是我们的。所以我想我今天很高兴能够,您能够问我这个问题,因为我才有机会说。我要从被告席上走下来,那么我今天所说的话,或者是我刚才说,当然,我说过我没有学过历史,我没有,我不是专家,我非常谢谢您给我的指教。
子墨:我记得上次您来到我们节目的时候,在最后您为我们朗读了一首诗,所以今天我们还想有同样的请求。
席慕蓉:这个不容易,因为好,我试试看。
子墨:几句就可以。
席慕蓉:几句不行,我得念完。因为有的时候别人会摘录,但是我说觉得诗是一个整体。这首诗是《追寻梦土》
朗诵:这里是不是那最初最早的草原,这里是不是一样的繁星满天。这里是不是那个少年在黑夜的梦里骑着骏马,曾经一再重回,一再呼唤过的家园。如今我要哪里去寻找,心灵深处我父亲珍藏了一生的梦土。梦土上是谁的歌声嘹亮?在我父亲的梦土上,山河依旧,大地苍茫。谢谢。(掌声)
子墨:非常感谢席慕蓉女士,也特别感谢这首诗,在诗中刚才席慕蓉女士又一次提到了草原,又一次提到了他父亲心中所珍藏的那种,同样我想也是在她自己心中所珍藏的那种,对梦土的追寻。我想正是这种追寻,让席慕蓉女士在过去的这十几年当中,一次又一次的回到了故乡草原的那一片土地上,也是这种对梦土的追寻,让她今天再一次来到了我们的《世纪大讲堂》,能够为我们来讲述,她心目当中的祖先成吉思汗。谢谢席慕蓉女士,今天再一次来到我们这里,也非常感谢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掌声)

 

3

《蒙古秘史》藏隐秘(图)



写成即藏 原书隐世———

  765年前,在蒙古高原,有一部书写成之后即被藏进密室,被其主人视为“事关外禁,非可令外人传写”的“秘籍”,置避人眼目之处142年。之后改朝换代,才被他族人发现,并被一个字一个字地音写、翻译,再经多国学者百余年的研究,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名著。这本书,就是《蒙古秘史》,近日,由新华出版社推出的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使得普通读者得以一睹“天书”的神奇内容。

  据介绍,由于该书的原文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的,但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使畏兀儿体蒙古文原本,如同成吉思汗的安息之地一样至今尚未发现。留存至今的只是《蒙古秘史》另一个奇特版本: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旁注汉译,并加分段节译的汉字音写本《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但是,由于中世纪蒙古语的特有定式,加上汉字音写时的语音异化,以及700余年的沧桑变迁,即使是这个版本的《蒙古秘史》,对于蒙古人来说,也像岩画般难以解读,对汉语读者更是可想而知了。

  这部书以比较重要的身份进入文学史,应归功于郑振铎先生。他在上世纪30年代写作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第一次对此书进行认真论列,该书第51章谈论元代散文时,认为《元秘史》即《蒙古秘史》最可注意的伟大的白话文作品。

  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它仍然没有揭去其“天书”的神秘面纱。据新华出版社编辑介绍,为了让这部世界名著像其他世界名著那样走近广大读者,此次推出的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力求通俗化,根据当今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的特点,以其内容为龙骨,配以灵性十足的图片、解读词、蒙古大事记、蒙古风情等,以此构建起认知、解读蒙古及游牧文化的一本小型百科全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