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死得最窝囊的帝王 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2007-06-09 11:58:24) 下一个

死得最窝囊的帝王 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晋景公姬孺 正准备品尝新麦,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孺 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左传》原文: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国君要去粪坑边上出恭么? 难道他们没有马桶? 疑惑中……  根据医古文的记载,那个拉肚子死掉的好像是由于腹泻脱水,而不是掉进厕所.陷,在古代医学是有特指的.“陷”应该是中气下陷,元气暴脱之意 



扯淡的死法多了

 

吃春药吃多了死的,赵飞燕、赵合德的老公,大泄不止,惨啊……(唐朝很多皇帝就是嗑药嗑死的),

 

让儿子把脑袋割了的,但亲手砍的好像没记载……

 

让宫女给勒半死的(明嘉靖皇帝曾经被宫女勒过,不过没勒死)。。。。。。,要什么花样有什么花样。

 

有个明朝的皇帝和太监泛舟湖上,不幸船翻了, 这位皇帝乃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是当时淹死的,而是被救起来后得了大病,就要了他的老命。死的时候才31岁,连个儿子也没留下,于是他的堂兄弟朱厚骢即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永远没有最,只有更!要知其祥请看《25史》《资治通鉴》。柏杨的《皇帝之死》也不错,这两本书很好看。

 

 

那鼎练举重给压死的……
秦始皇的堂曾祖父…这个说的是秦悼武王(前329——前306),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十九岁即位,在位仅仅四年,卒年23岁。其实他不是当时就被压死的。他的力气很大,常不甘示弱,有一次,他到周都洛阳去,和一个名叫孟说的力士比赛举鼎,由于用力过猛,把腿给折断了,几个月之后就死在了洛阳。他的墓葬在其父亲旁边,即今天陕西省咸阳市五陵原上的周陵乡的公陵(秦惠文王)、永陵(秦悼武王),这两个陵墓一直被认为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墓,所以当地也被称为周陵。

 

 

 

被狗熊折腾死

 

什么和狗熊卡架被挠死的,是汉朝的某位皇子。是汉武帝的儿子,如果不是他太喜欢跟狗熊野狼之类掐架,弄得朝臣侧目,本来还是有几分指望继位当皇帝的。就因为有这怪毛病,最后皇位归了别人。没了想头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跟野兽撒疯,最后被某一头狗熊整死了。跟当时古罗马帝国的角斗士一个死法。唯一的不同是:他是自愿的。

刘髀先生是刘彻先生第四个儿子,一场大屠杀下来,他不像他大哥刘据先生那么被牵连在内,已属万幸,更不要说坐皇太子的宝座矣。刘彻先生的第五个儿子刘胥先生,是个莽汉型的花花公子,他喜欢空手跟猛鲁——狗熊之类的动物——决斗(《西京杂记》上说,在后来的某一次搏斗中,被抓破胸膛,一命归阴)。

 

 

 

 

死得不知所谓

春秋时期的宋闵公了,宋闵公手下有个猛将叫南宫长万,据说是当时第一猛将,但有勇无谋,因此在齐宋联军攻鲁时,战败被俘,在宋鲁和好后被释放回国。宋闵公比较爱开玩笑,有时就拿南宫做过鲁囚来取笑他。 一天,南宫在宫中玩戟给大家看,正巧这时周庄王死,将立新君,宋国就要派人去吊贺。南宫长万就说让他去,宋闵公取笑说:“宋国即无人,何至以囚奉使”,意思是说宋国即使没有人才,也不至于派一个囚徒当使者,众人大笑。南宫怒曰:“汝知囚能杀人乎?”宋闵公便骂道:“囚贼,怎敢无礼?”不想南宫长万果真动起手来,几拳打死了宋闵公。 这个宋闵公可以说是死得不知所谓了!

 

 

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晋景公姓姬,名据,《左传》名獳,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之一晋国的一位君主。前599年至前582年在位。其父为晋成公,晋成公即位后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继位,是为晋景公。晋景公曾攻败楚国,使楚庄王、楚共王霸业结束,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前582年,晋景公在吃饭前感到腹胀,便上厕所,但却掉到粪坑中死亡(《左传》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庶斋老学丛谈》·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元盛如梓撰。如梓,衢州人。庶斋其自号也。尝官崇明县判官。其书多辨论经史,评骘诗文之语,而朝野逸事,亦间及之。分为三卷,而第二卷别析一子卷,实四卷也。大抵皆随时掇拾而成。如载陆游姚将军、赵宗印二诗,惜不得姚名字,而《渭南集》实有姚平仲传,王士祯《居易录》已摘其疏。他若引《左传》晋景公病,如厕陷而卒,谓国君何必如厕,而以为文胜,其实不知《国策》赵襄子、《史记》慎夫人皆载有此事。古人朴质,不以为怪,岂可执此以证《左传》之诬?又於贾似道有豪杰之誉?载曹东畎媟俚之词,皆为失当。然如驳《吹剑录》谓广陵散不始於王凌母邱俭,以姑蔑墓证韦昭注《国语》之非,此类亦颇见考据。又各条之下,间注出某人说,盖如梓犹及与元初故老游,故所纪多前人绪论,颇有可采云。

 

 

[ 陷 ]拼音:xiàn繁体:
部首:阝部首笔划:3字意五行:金
康熙笔划:16简体笔划:10台湾笔划:11
拼音输入:xian五笔输入:BQVG吉凶寓意:凶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阜字部】 康熙笔划:16 部外笔划:8

【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 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晋景公姬孺(左边应为犬字旁) 正准备品尝新麦,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孺(左边应为犬字旁)先生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记得原文是这样: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左传]

国君要去粪坑边上出恭么? 难道他们没有马桶? 疑惑中……  根据医古文的记载,那个拉肚子死掉的好像是由于腹泻脱水,而不是掉进厕所.陷,在古代医学是有特指的.“陷”应该是中气下陷,元气暴脱之意  记得还有一个桑门巫者给他算命,说他活不到吃今年新麦的时候,结果果然,

历数史上死于“如厕”的帝王 晋景公“陷而卒” 

 公元前581年仲夏,晋国有几处地方的小麦已经早熟了。预言家桑田巫早就说过:等不到吃上这年的新麦,国君晋景公就会死。景公决心让桑田巫吃瘪。他急令农夫献上新麦,同时杀了桑田巫———你先死,寡人吃给你看!

  还没来得及吃,景公骤然腹胀,急忙如厕,“陷而卒”。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这似乎是第一个死在厕所里的君主。

  《左传》只用了“陷而卒”三个字来形容景公的死亡状况,后世的考据家因此有了发挥空间。有人根据此前名医对景公的诊断结果———“病入膏肓”(这也是该成语的出处,膏肓似即“心前区”),推断说他可能本来就有便秘,加上排便太使劲,故而猝发心绞痛、脑卒中而死;也有人说,先秦时期的厕所真是太简陋了,连国君的都不咋地,能一屁股跌进粪坑里淹死。

  从此之后,如厕成了君主们的致命时刻。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相关记录:

  217年4月,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率军征讨帕尔特人(居住在古波斯北部的游牧民族)。8日,他在行军途中下马解手。禁卫军长官指使一名手下,从背后用匕首将他刺死。

  1562年11月17日,纳瓦尔(中世纪欧洲国家,位于现法国西部和西班牙东部)的国王安托万-波旁率军围攻鲁昂城。那天,他躲在工事后面小解,敌人用短筒火枪将他击毙。

  1589年8月1日早上,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正在大解。一个多明我派教士求见,呈上一纸所谓的“重要情报”。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过密信读了起来,教士趁机拔刀,刺入他的小腹。亨利三世伤重而亡。

  1760年10月25日,长期便秘的英国与爱尔兰国王乔治二世在方便时用力过猛,心脏病发作而死。

  1796年11月17日,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国务会议开到一半时出去解手,在厕所突发脑出血而昏迷,37个小时后驾崩。

  这份如厕驾崩记录虽不甚完整,但已足以让人掩手纸卷而长叹。关于读书写作,欧阳修推荐“马上、枕上、厕上”为TOP3场所。若事关死亡,相信有的君王会选择壮怀激烈的马上,有的会选择风流或安宁的床上。至于不甚荣耀的厕上,那是命,君王们只能祈求这种小概率事件莫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厕者便所也。最早有文字记载见《左传》,“晋侯如厕,陷而卒。”古代“厕”字,原为(内“青”外“口”,音qing。)《广雅,释宫》,同“清”字。所以厕的原来本义是,“清为厕,以其不洁,常常清除之也。”《辞海,1936年版》

厕所也者,顾名思义正所之侧也。所以厕所就有了不少优雅的名字。“雪隐”是其一也。宋代名僧雪窦寺明觉禅师,在杭州灵隐寺厕所执役三年,而成高僧;福州雪峰寺义存和尚,也做过多年的厕所打扫工作,并修得正果。所以“雪隐”便成了厕所的代名词。唐《诸经要义》说:“佛是为公众建造厕所,清洁厕所的,因此躯体会发出金光。”后来,禅宗信徒大都能从不净之处,深切领悟生活的哲理,这是治厕成佛的例子。《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初到开封先做“菜头”,后来才升“净头”的,足见厕所在古代极被重视。

据说厕所也有主管的神祗。《搜神记》书中有文字:“厕神者,莱阳县何氏女,名婿,字廉卿,自幼读书辨利。唐垂拱三年,寿阳刺史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遂阴杀之,置其屍于厕中。魂绕不散。如厕,每闻啼哭声,时隐隐现,且有兵刀呵喝状。自是大著灵异,人为屍祝之,悬箕而降,能知祸福。神死于正月十五,故独显灵于正月也。”言之凿凿,有根有据。

宋朝文人宋郊《元宪集》有“默记淮南王事”的诗:“室饵初尝谒帝晨,宫中鸡犬亦登真。可怜南面称孤贵,才作仙家守厕人。”宋朝刘克庄不以为然,反驳说:“升天虽可喜,削地已堪哀。早知守厕去,何须拔宅来。”此事可为前段的佐证。

一边如厕,一边做学问,则非宋代文学大师欧阳修莫属。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还说:“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有嗜好,在西洛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性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辞,盖未尝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书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咏之声朗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尤可属思尔,此语皆妙,妙在亲切不浮也。'”

讲了不少美食的清代学者郝懿行著的《晒书堂笔录》书中有一条《入厕读书》云:“旧传有妇人笃信佛教,虽入厕时亦讽咏不辍,后得善果......”

这些文字,堪称厕中香语,读书佳话。即劝世,又劝学。

我以为,宋公挟书如厕,怕别人不知道,书声朗朗,抑扬顿挫;这虽然需要勇气,但常此以往,就闹不清何为书室,何为厕所了。钱公坐读经史,因经史深奥,须正襟危坐。卧读小说,因小说香艳,则可以催眠。如厕读小辞,因小辞多半简短易读,情趣怡然。即消化精神,又排除污秽,一举两得。而欧阳修大师则是上等功夫。马上颠簸,竟能写出怡情山水,汪洋恣肆的文字;枕上温馨,依然做出悲愤苍凉,点评时政的文章;厕上闻臭,却也豪情满怀,匡扶社稷。这就是欧公之所以为大家的根本。

不过我还有不少疑惑,古代厕所当不是坐式的吧,也绝对没有象東晋文人裴啟《语林》说得那样:“石崇厕有绛纱帳大床,茵蓐甚丽,兩婢持锦香囊,......所进锦囊,实筹(拭便用具)。”象《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补充记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那样的排场,蹲着那里还如此从容不迫,还如此慷慨激昂,看来古人功夫着实了得。

困惑归困惑,却也十分佩服,据周作人先生《苦竹杂记·读书入厕》篇说:“ 佛教徒......即以入厕一事而论,后汉译《大比丘三千威仪》下列举‘至舍后者有二十五事’,宋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六自‘云何下风’至‘云何筹草’凡十三条,唐义净著《南海寄归内传》二有第十八‘便利之事’一章,都有详细的规定。”周作人先生上过“设在闻得到绿叶的气味青苔的气味的草木丛中,与住房隔离,有板廊相通。蹲在这阴暗光线之中,受着微明的纸障的反射,耽于瞑想,或望着窗外院中的景色,这种感觉真是说不出地好。......听萧萧地下着的雨声。......所以那从屋檐或树叶上滴下来的雨点,洗了石灯笼的脚,润了砧脚石上的苔,幽幽地沁到土里去的雨声,更能够近身地听到。实在这厕所是宜于虫声,宜于鸟声,亦复宜于月夜,要赏识四季随时的物情之最相适的地方。”

厕所既然有如此的诗情画意,当然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比附了。明代文人王思任曾作《坑厕赋》云:“......虽厕亦屋,虽屋以情,唯越所有......”明显的提出了“厕所文字”的要旨。《清稗类钞》说一落第举人,生活无着,遂建一收费公厕,并立一匾:“尽其所有”。举人的用意当然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的了。厕所对联如:“有小便宜;得大解脱,橫批为‘鞠躬尽瘁’”。寓意深刻,妙不可言。如:“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刻画也及其生动。还如:“饶汝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任你贞洁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寬裙。橫批‘是非之地’”。简直妙言解颐,忍俊不禁。

不过我至今没有看到大家或者小家的美术作品,这也许是一种憾事。至于入厕读什么样的书,好像并无定论,我基本倾向周作人先生的看法:“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想作文则可不必。书也无须分好经史子集,随便看看都成。我有一个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难懂的书去,虽然看文法书也是寻常。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的是小说。至于朗诵,我们现在不读八大家文,自然可以无须了。”

 

 

古代的厕所与便器

  何谓“厕所”?从字义上看,古代的“厕”,从广,广像屋;从则,则当侧,这可将厕所解释为“设于房子旁边的侧屋”。
  较早的典籍称“厕”为“清”,或作“溷”、“圊”。《说文》云:“厕,清也。”《释名》云:“溷,为浊;圊,为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厕所又称“偃”,《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云:“偃谓屏厕。”看来古人参观居住房屋,必到厕所去检查一番,而厕所还须用屏障掩蔽。
  以上释说,大致勾勒出了厕所的最初形状及作用。它显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厕所的建设和使用就已经十分规范。《墨子·旗帜》就曾记述那时的公共厕所: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
  公共厕所发展到了汉代,已需专人管理。《太平广记》卷八《刘安》条记述:
  刘安成仙,遇仙伯,坐起不恭,语声高亮。于是仙伯的主者奏刘安不敬,应斥遣去,让刘安“谪守都厕三年”。
  这虽是神话,但由此可见汉代的城市公共厕所已有一套规矩,而且水平也不低。
  又如豫东所发现西汉梁孝王之王后墓,为目前国内最大崖洞墓,其主要建筑结构有天井、贮冰室、车马室、排水道、棺床、庖厨、浴室、厕所……墓中最为叫绝的用具之一就是厕所——便池右侧立一石质扶手,镶于便池后立石板中,坐便池上有两块靴状汉代厕所造型画像石,其上用阴线刻手法刻画有楼房,常青树和几何纹图案,这一两千多年前的坐便已不亚于现代装饰豪华的坐便池。
  当然,这种厕所并非普遍,汉代较为普遍的厕所样式为与猪圈相连,以使养猪、积肥并重。《汉书·武王子传》“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就证实了汉代厕所的这一特点。还有,东汉魏晋时的随葬冥器,郑州后庄王199号墓出土的汉代与厕所相联的灰陶猪圈,徐州十里铺姑墩出土的东汉晚期的厕所与猪圈,均可证实,这种猪圈与厕所相联,饲养猪兼及积肥,已作为一种较为标准的生活方式,在汉代普遍实行开来……
  与汉代互相映照的是《梦粱录》中临安的那种有专人收集粪便的方式: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这叫“倾脚头”。这些“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到官府诉讼。这种专人管理,由专人收集粪便,专倒一处的方式,已具有了行业的性质,这也是公共厕所的一种。由于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得好,宋代城市卫生洁是闻名于世的,有所谓“花光满路”之誉。可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公共厕所事业,都是建设、管理得好的。明清北京大街上公共厕所就非常少,以至有“京师无厕”之称。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曾绘声绘色作赋道:“愁京邸街巷作溷,每昧爽而揽衣。不难随地宴享,报苦无处起居。”
  清代佚名《燕京杂记》说:北京的公共厕所,入者必须交钱。故人都当道中便溺,妇女也都当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马尿,有增无减,重污叠秽,触处皆闻。夏仁虎《旧京琐记》也说:行人便溺多在路途,虽有厉害的官吏惩治,但颓风不可挽,有的官员也在道上便溺。至清末时,这种状况略有改观。北京各街遍修厕所,不准随意便溺。备有车辆,装载粪便,以摇铃为号。《京华百二竹枝词》中专有诗歌咏这一公共厕所事业:
  粪盈墙侧土盈街,当日难将两眼开。
  厕所已修容便溺,摇铃又见秽车来。
  从宏观角度观察,明清南方的公共卫生要强于北方,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过这样的评论。公共厕所的建设、管理得好,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明末清初佚名者所作小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通过湖州乌程县乡村的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就反映出了这样的一面:
  一是清代城市厕所较多。穆太公就是因为到城里去,见道旁都有“粪坑”,才动了脑筋,做厕所生意的。在他看来,“倒强似做别样生意”!
  二是乡村厕所也非常规范。穆太公请了瓦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他又请了一位镇上教书先生,为这个厕所题了个不伦不类的“齿爵堂”名字。
  三是厕所生意也要做广告。穆太公怕众人不晓得他所砌的厕所,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贴起,上面写着: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四是厕所还需美观、方便。穆太公将厕所“粉得像雪洞一般,比乡间人卧室还不同些”。乡间人便后揩屁股,“用惯了稻草瓦片”,穆太公便配上现成的“草纸”,加上他开的厕所“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连那女流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五是厕所的粪便可以出售。明末清初的《沈氏农书》就有去杭州买人粪的记录,穆太公卖粪正可互证:一时种田的庄户,都在他家来趸买,每担是价银一钱,更有挑柴、运米、担油来兑换的。
  六是厕所文明已经形成。“那些大男小妇,就如点卯一般,鱼贯而入,不住穿梭走动”,穆太公每天“五更便起,给放草纸,连吃饭也没工夫”。这使人感受到明清之际乡村开化习气的吹拂。
  这如同张宗法在《三农纪》中论述如何造好厕所一样:“忌当前门、后门及屋栋柱,不可近灶、近井。……出入当讳,扫治洁净。”
  细细地立规矩,定章法,清代已将厕所的建设,当成居家讲究、宅之美观的标准。以上所叙只是平民厕所概观。若转换视点,看一看贵族厕所则又是另一番风光。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是魏晋时期的数则轶闻。如《世说新语》载: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箸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其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
  《洛阳伽蓝记》载:“陈宛盛其居,上厕,上术汤盥手,槐板覆敞粪穴,为都城第一。”
  《襄阳记》载:“刘香和如厕,从香烟上过。”贵族拥有的经济优势,使其使用的厕所也富丽无比。
  《云林遗事》记明代贵族的厕所,建成高楼式样,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在旁边将粪便移去,根本闻不到臭气。这倒是对厕所建设的一个贡献。
  厕所对贵族来说,并非是单纯的排泄脏物,在政治方面也起到过作用。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列举了许多这样的故事:
  汉文居灞北,临厕使慎夫人鼓瑟;晋侯食麦胀,如厕陷而卒;赵襄子如厕执豫让,高祖鸿门会如厕召樊哙,金日如厕擒莽何罗,范雎佯死置厕中,陶侃如厕见朱衣,沈庆之梦卤簿入厕中,崔浩焚经投厕中,蒯盟孔悝于厕,曹植戒露顶入厕,等等。吕后切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名为“人彘”。宋话本《拗相公》描写王安石是在“坑厕土墙上”见到八句诗后受到刺激。这都使厕所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厕所也有其明快的一面。左思创作《三都赋》,就将笔砚置厕所中进行。欧阳修则常在厕所上读书。更为重要的是紫姑神,刘敬叔《异苑》记载:
  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补充道:“亦必须净洁。”
  沈括《梦溪笔谈》则说:“迎紫姑厕神,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之。”
  实际上这是人们通过树立厕所之神,寄托一种不可歧视厕所的作用,要保持其洁净的美好心境。所以祭祀紫姑厕神,成为妇女的专职,进行占卜、求吉、求蚕桑丰收等,成为正月里一项具有喜庆色彩的活动。使人可以与此生发具有同等意义联想的是在元代大都市民之家,小孩的便器是“溺葫芦”。这是对厕所的一种变化,揭示出我们的古人,是很注意厕所以外的便器的设计和创造的。清代曹庭栋《养生随笔》就专门提出:
  老年夜少寐,不免频起小便,便壶实为至要。制以瓷与锡,俱嫌取携颇重,惟铅可极薄为之,但质轻又易倾覆,或须边直底平,规圆而扁,即能平稳。大便用圊桶,坐略久,即觉腰腿俱酸,坐低而无倚故也。须将环椅于椅面开一孔,孔大小如桶,铺以絮垫,亦有孔如椅面,桶即承其下,坐既安然,并杜秽气。
  《山居清供》曰:
  截大竹整节,以制便壶,半边微削,令平作底,底加以漆,更截小竹作口,提手亦用竹片黏连。又有择葫芦扁瓢,中灌桐油浸透。制同于竹,此俱质轻而具朴野之意,似亦可取。再大便用环椅如前式,下密镶板,另构斗室,着壁安置,壁后凿穴,作抽替承之。
  当然,最高级的还是应推帝王将相的便器。他们的便器又称“虎子”或“伏虎”,有的用玉制作,有的用七宝装成,珠光宝气,价值连城。这些帝王的便器无论从制造技术还是新奇、质量诸方面,都未能超过慈禧太后的檀香木便器。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中记载它的具体形状: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啊呀!这条大壁虎,刻得不用说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气,活像一个扁平的大葫芦,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起来,向后微仰着,紧贴在官房肚子上,下颔稍稍凸出,和后边的尾巴正好是平行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作为前面的把手。壁虎头往后扭着,两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红的不知叫什么的宝石,闪亮闪亮的。整个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骑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长的椭圆形,有盖,盖的正中卧着一条螭虎,作为提手。……我不知有多少次看着老太后骑在上面,用手纸逗着大壁虎玩。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细末,要干松而蓬蓬着,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当然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了。这种便器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使用一次,在感觉上不啻于一次美好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只能专属一个人。这种在便溺时也要保持天下第一的尊严和极舒适的享用姿态,也是封建王朝典章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


 

 

 

死得最窝囊的帝王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在东晋简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简文帝于公元372年7月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改元“宁康”。他刚继位时,只有10岁,由褚太后听政。但简文帝丧事刚办完,忽然有个叫卢栗的人率领几百人杀入云龙门,声称要奉海西公司马奕回宫复位,这伙人直冲入朝堂和内宫,大砍大杀,幸好禁卫军及时赶到,镇压了这场未遂政变。不久,一代权臣桓温入都,合朝震惊,又怕他来夺帝位,但没过多久,桓温就病死,使东晋王朝又度过了一个危机。
   司马曜在位期间,由司马道子和桓温之子桓玄当政,所以他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整天在宫中享乐,朝政荒芜.
   公元396年9月的一天,司马曜在宫内青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司马曜觉得很没面子,便开玩笑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从饮,朕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妾什么罪!”司马曜醉眼朦胧,起身冷笑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年近三十,因改废黜了。朕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个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都是。左右太监慌忙把司马曜扶入寝宫,让他上床,昏睡过去。
   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妒忌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换衣洗脸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胁要杀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司马曜寝宫,见司马曜酒醉后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的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司马曜挣扎一番,最终被活活闷死。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做为天下至尊,只因酒后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真是千古奇闻啊!

 

 

 

 

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是东晋孝武帝司马矅。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

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的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据说,史上死得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咧,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朕活不到吃新麦子,朕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朕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朕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薨了……

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

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不记得谁问过我了,什么叫傻缺?我说,好像就是傻冒加缺心眼儿吧。我觉着,以下两位可以竞争死得最傻缺的皇帝……

一位是秦国的君王泰武王赢荡。其实这位国君多好的前途啊,17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傻缺,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岁那年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不是帝王,但是怎么说也是金枝玉叶呀,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面豢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不过呢,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

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生这么个宝贝儿子……

大家认为,赢同学和刘同学,谁更配得上最傻缺奖呢,俺比较心仪刘同学哦……

嗯,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也该总结总结了,学习历史嘛,就是要以史为鉴,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是我们今后一定要借鉴的:

1.小两口吵架,不要说气话;

2.算命的说点什么,还是要当真的;

3.举重是危险运动,没受过专业训练,千万别尝试;

4.人是掐不过野兽的,尤其是狗熊,不到生死关头,千万别逞能;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上厕所,尤其是去便便,可千万不能着急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