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岳飞北伐失败的5。5个原因(图文)

(2007-05-30 12:45:37) 下一个
岳飞北伐失败的5。5个原因(图文)
一。王曾瑜先生对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的批评。一个宋史专家,写文章斥责两个未曾谋面的清史,近代史专家为空头主编、南郭先生。说他们修出了错误百出的学术垃圾。王曾瑜先生在网上批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一文经新京报转发,并加上‘中国图书奖’获奖书被指为学术垃圾。成了史学界的一道新闻。





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图》。岳飞为左起第二人。
二。从【宋史高宗本纪】看儒教的春秋笔法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人考证,《春秋》并非孔子的原创。但这不是本文重点,本文以从【宋史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来欣赏一下儒林弟子出神入化的“春秋笔法”。

以秦桧当时的职务,涉及秦桧的事件应该远远多于岳飞,岳飞在四大将中排在末尾,而且,岳飞性格暴躁,几乎和任何人都处不好关系,这可以从其下狱后和少有人为他说话看出来。但是,儒林弟子却在高宗本纪中选择的岳飞相关事件远多于秦桧。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元朝修宋史时候就定了调子:丑化秦桧,神化岳飞;其手段有,大肆简化金史,让你难以从金史中看到宋朝军队的败绩;宋史中则选择有利于宣传儒教主旨的材料。儒教常常臭骂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中国历史上真正焚书坑儒的最大恶人,恰恰是儒教。



秦桧在【宋史】 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八年三月壬辰,复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十一月戊辰,王伦言金使称“诏谕江南”,其名不正。秦桧以未见国书,疑为封册。帝曰:“朕嗣守祖宗基业,岂受金人封册。”  
  丁丑,诏:“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陕西故地,通好于我,许还梓宫及母兄亲族,余无需索。令尚书省榜谕。”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岁,始定都于杭。  
  十年六月壬子,兀 及宋叛将孔彦舟、郦琼、赵荣等帅众十余万攻顺昌府,刘锜率将士殊死战,大败之。初,秦桧奏命锜择利班师,锜不奉诏,战益力,遂能以寡胜众。甲子,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九月壬寅朔,遣起居舍人李易谕韩世忠罢兵。时秦桧专主和议,诸大帅皆还镇。  
  冬十月戊寅,秦桧上《重修绍兴在京通用敕令格式》。  
  十一年六月乙亥,造克敌弓。加秦桧特进,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甲寅,罢刘锜兵,命知荆南府。



岳飞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壬戌,岳飞乞增兵,不许。  
  壬辰,加岳飞、吴玠并开府仪同三司,杨沂中太尉。  
  丙子,赐李显忠军钱十万缗。是月,岳飞入见。  
  六月甲辰朔,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并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丙辰,岳飞将牛皋及金人战于京西,败之。  
  甲子,撒离曷攻青溪岭,鄜延经略使王彦率兵战败之,撒离曷还屯凤翔。命士亻褭主奉濮王祠事。张俊遣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援刘锜,德暂至顺昌,值围已解,复还庐州。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庚午,以刘锜为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韩世忠遣统制王胜、背嵬将成闵率兵至淮阳军南,与金人遇,击败之。是月,金人围庆阳府,权守臣宋万年固守,金人不能下。岳飞领兵援刘锜,与金人战于蔡州,败之,复蔡州。  
  壬辰,岳飞遣统制张宪击金将韩常于颍昌府,败之,复颍昌。  
  丁酉,岳飞遣统制郝晸等与金人战于郑州北,复郑州。  
  秋七月癸卯,岳飞遣将张应、韩清入西京,会李兴复永安军。  
  己酉,岳飞及兀 战于郾城县,败之。  
  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乙卯,金人攻颍昌,岳飞遣将王贵、姚政合兵力战,败之。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颍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甲子,以释奠文宣王为大祀。乙丑,增收州县头子钱为激赏费。金人围淮宁府,赵秉渊弃城南归。辛未,金人犯盭厔县,王俊逆战于东洛谷,却之。  
  丙子,趣岳飞会兵蕲、黄。王德等败金人于含山县东。  
  庚辰,岳飞发鄂州。  
  三月庚子朔,张俊进鬻田及卖度牒钱六十三万缗助军用。壬寅,韩世忠引兵趋寿春。癸卯,复张俊特进。金人围濠州。岳飞发舒州。甲辰,张俊、杨沂中、刘锜议班师,乙巳,沂中、锜先行,俊以轻兵留后。丙午,诏释淮西杂犯死罪以下囚。丁未,金人陷濠州,执守臣王进,夷其城,钤辖邵青死之。戊申,张俊遣杨沂中、王德入濠州,遇金伏兵,败还。己酉,韩世忠至濠州,不利而退。辛亥,岳飞次定远县,闻金兵退,还屯舒州。杨沂中归行在。壬子,金人渡淮北归。癸丑,张俊归建康府。丁巳,刘锜归太平州。甲子,行营统制张彦及金人遇于汧阳之刘坊砦,第八将张宏战没。  
  辛巳,以王次翁兼权同知枢密院事。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命三省、枢密院官复分班奏事。  
  癸未,张俊、岳飞至楚州。  
  己未,加张俊太傅。癸亥,大雨。是月,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  
  八月戊辰,立祚德庙于临安,祀韩厥。甲戌,罢岳飞。  
  冬十月丙寅朔,金人陷泗州,遂陷楚州。乙亥,兀 遣刘光远等还。 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乙酉,虚恨蛮主历阶诣嘉州降。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是月,金人陷濠州,邵隆复陕州。
  十一月己亥,范同罢。责降李光为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辛丑,兀 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丁未,范同分司、筠州居住。罢判大宗正事士亻褭、同知宗正事士撙,申严戚里宗室谒禁。己酉,雷。壬子,萧毅等入见,始定议和盟誓。乙卯,以何铸签书枢密院事,充金国报谢进誓表使。庚申,命宰执及议誓撰文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辛酉,以张浚为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招纳叛亡。骆科余党欧幻四等复叛桂阳蓝山,犯平阳县,遣江西兵马都监程师回讨平之。十二月丁卯,责降徽猷阁待制刘洪道为濠州团练副使使、柳州安置。癸酉,命尚书省置籍勾考诸路滞狱。乙亥,兀 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陕西地界。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甲子,.....军都统制王德援刘锜,德暂至顺昌,值围已解,复还庐州。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

  为了催促岳飞主力部队出发,支援刘琦,宋高宗一连发了九道御札(相当圣旨),命令岳飞出兵。由于路途关系,其中一道岳飞出兵后收到,其它八道,均是在岳飞出兵前送达的。当然,这不是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是绍兴十一年的援淮中,宋高宗系先后发了十三道御札,命令岳飞火速援淮。鉴于种种原因,岳飞没有完成援淮任务。皇帝的恼火是可以想象的。 御札如下:
  
  一、近据诸路探报,虏人举措,似欲侵犯。卿智谋精审,不在多训,更须曲尽关防,为不可胜之计,斯乃万全。朕比因伤冷作疾,凡十日不视朝,今则安和无事。虑贻卿远忧,故兹亲诏,想宜知悉。   付岳飞。 御押  
  二、金人过河,侵犯东京,复来占据已割旧疆。卿素蕴忠义,想深愤激。凡对境事宜,可以乘机取胜,结约招纳等事,可悉从便措置。若事体稍重,合禀议者,即具奏来。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三、(不祥。据下札中“,已委卿发骑兵......”推定,先有此札。)  
  四、览卿来奏,欲赴行在奏事,深所嘉叹,况以戎事之重,极欲与卿相见。但虏酋在近,事机可乘,已委卿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及遣舟师至江州屯泊。候卿出军在近,轻骑一来,庶不废事。卿忧国康时,谋深虑远,必有投机不可淹缓之策,可亲书密封,急置来上,朕所虚伫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五、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崎在顺昌,虽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况卿忠义谋略,志慕古人,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注意:“见据”,即已占领,不同“来犯”。)  
  六、【六月六日】刘锜在顺昌府,捍御金贼,虽屡杀获,其贼势源源未已。卿依已降诏旨,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无致贼势猖狂,少落奸便,不得顷刻住滞。六月六日巳时。    付岳飞。 御押  
  七、已降指挥,委卿遣发军马,往光、蔡以来,策应刘锜,以分贼势。缘锜首与虏人相角,稍有剉衂,即于国体士气,所系非轻。卿当体国,悉力措置,无致少失机会。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八、 览卿奏,已差发张宪、姚政军马至顺昌、光、蔡,深中机会。卿乞赴行在所奏事,甚欲与卿相见。缘张俊亲率大兵在淮上,已降指挥,委卿统兵并力破贼。卿可疾速起发,乘此盛夏,我兵得利之时,择利进取,候到光、蔡,措置有绪,轻骑前来奏事,副朕虚伫也。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九、【六月十一日】览卿亲书奏,深用嘉叹,非忱诚忠谠,则言不及此。卿识虑精深,为一时智谋之将,非他人比。兹者河南复陷,日夕怆然。比遣兵渡淮,正欲密备变故,果致俶扰。刘锜战退三路都统、龙虎等军,以捷来上。顾小敌之坚,深轸北顾之念。卿可附近乘此机会,见可而进,或掎角擣虚,或断后取援,攻守之策,不可稽留。兵难遥度,卿可从宜措置,务在取胜,用称引望。已进卿秩,并有处分,想已达矣。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於此。他处未曾谕旨,今首以诏卿,蔽自朕意,想宜体悉。十一日。   付岳飞。 御押  
  十、【六月十二日】累降诏旨,令发精锐人马,应援刘锜。今顺昌与贼相对日久,虽屡杀获,恐人力疲困不便。卿可促其已发军马,或更益其数,星夜前去协助刘锜,不可少缓,有失机会。卿体朕此意,仍具起发到彼月日奏来。六月十二日。   付岳飞。 御押  
  十一、【六月十九日】刘锜在顺昌屡捷,兀术亲统精骑到城下,官军鏖击,狼狈遁去。今张俊提大军在淮西,韩世忠轻骑取宿,卿可依累降处分,驰骑兵兼程至光、蔡、陈、许间,须七月以前乘机决胜,冀有大功,为国家长利。·稍後时,弓劲马肥,非我军之便。卿天资忠智,志慕古人,不在多训。十九日三更。 付岳飞。 御押  
  十二、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亲札,指不多及。 付岳飞。 御押
  
    
  上述十二道御札中,第一、二道属预先号令,无令出兵。从第三道御札开始,就是出兵诏了。可以看出赵构急得象猴子屁股一样,岳飞不急不忙,直到六月二十二日左右才出兵。第十一道诏,岳飞是在出发后路途上才收到的。第十二道诏是李若虚自己带去的。写成时间约在五月下旬,送达时间六月二十二日左右。李若虚从行在到鄂州一路摇摇晃晃走了近一个月,不知起马还是坐轿。由此,又创造了一个岳飞“违诏”出征的神话。好像宋高宗不支持岳飞出征一样。殊不知这次是宋高宗逼着岳飞出征的。御札是最原始的资料,不容篡改,是推定历史真相的依据。传记和传说,就难说了。  
  

时间:  
  绍兴十年:  
  五月初六日乙卯,金人叛盟,宗弼等分四路入寇。   
  十三日丙戌,宗弼入东京。   
  十四日丁亥 ,刘琦(金旁) 至顺昌府。  
  十六日已丑 ,金人陷西京。   
  二十五日戊戌,高宗诏诸路进讨。  
  
  顺昌府急报杭州,不需十天,二十五日左右高宗作出援救顺昌的决定是顺理成章的。不久,刘光世带领的援救部队在泗水附近就溃散了。岳飞接到出援命令,岳飞的主力最后出发中间隔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岳飞首先派出张宪姚正的骑兵部队支援,援兵2000余骑占岳家军总兵力的2%,奇怪的是鄂州到蔡州600余里地,张宪的骑兵部队昼夜兼程倒走了十二天!六月二十三日才在蔡州接战。每天平均50余里!岳家军的身经百战的精骑部队,一天才走50余里,除了消极避战外,做不出任何解释。事实上等张宪赶到蔡州时,顺昌之战早就结束了。如果刘琦战败被歼。张宪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撤退了。


南宋的各支大军都有不相救的习惯。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三指出:「(绍兴九年二月)吉州布衣周南仲上书,书曰:“今之诸军将帅,相视若冰炭,相疾如仇雠。假使一军深入,其谁为应,一军陷阵,其谁为援?刘光世窃琳馆之清名,张俊负跋扈之大恶,岳飞、吴玠、韩世忠之流,裹粮坐甲,首鼠两端。所以然者,无主帅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胄,亲冒烟尘,诏书具在,谁不闻知......今日诸将尾大不掉,陛下已失于初矣,尚此不决,何耶?......欲驭诸军,不可不将将。”

高宗的这些御札说明,岳飞的这次北征,是在赵构的极力催促下成行的,根本不存在高宗不让岳飞北征,岳飞“违诏”北征的事情。李若虚送的那个诏,早就过期了。【宋史高宗本纪】把它兜出来到处招摇,而不提高宗发出的数道御札,如此,给人的印象是岳飞坚决要求北伐,皇帝不同意,岳飞爱国爱的不顾自己的性命。 而事实是,岳飞先是不救刘琦,耽误时间远超过三天,宋朝法律规定,超过三天就该杀。看到没有, 儒林弟子的春秋笔法多么的神妙,本来岳飞是死罪,是岳飞后来被杀一大罪证,但经过儒教的微妙处理,岳飞的不忠反而成了比忠臣还忠臣。

徐梦莘编修《三朝北盟会编》,对两宋之际历史大变动总结,“靖康之变”暴露了北宋的腐败无能,文吏武将懦弱,虽有一二节义之士,但朝野上下多的是“偷生嗜利之徒”。而这一二节义之士,就有秦桧。


“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

“军皆溃”,是说岳飞的北伐惨败,而“金人追之不及”是因为刘琦出兵救了岳飞一命,刘琦出兵在这里却不提。先是岳飞不救刘琦,后来刘琦救了岳飞,对比起来,谁才是真英雄?最后,高宗制定的计划是第一防守,第二第三还是防守,而岳飞先是不协助刘琦守城,后来又自说自话的要北伐,因此得不到大本营和其他友军的支援,结果惨败。北伐没错,但是,成功的北伐至少要事先得到皇帝和友军的同意配合才行吧?岳飞为了贪图功名,孤军北伐,如何担当得起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称号?





三。邓广铭与王曾瑜的学术
王曾瑜,193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著名宋史学者,在辽金史方面亦有所建树,《岳飞新传》是王曾瑜的力作。

王曾瑜《岳飞新传》指出张俊受命解围,一直迁延不行,而岳飞也一样,而王曾瑜却不批评岳飞。王曾瑜说的“违诏北征”更是不成立。高宗的御札说明,岳飞的北征是在赵构的极力催促下成行的,根本不存在高宗不让岳飞北征。李若虚送的那个诏,早就过期了。《岳飞新传》的错误还有很多,而王曾瑜却公开指责别人是学术垃圾,他自己又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王曾瑜会谦虚一下,宽容一下。



邓广铭(1907~1998) 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他因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纲要》、《岳飞传》等。

邓广铭的《岳飞传》中,把宋高宗命令岳飞援助刘琦这么重大的事也轻描淡写,没有任何批评岳飞的意味,相反,却嘲笑宋高宗和指责秦桧,他说“南宋王朝这次被迫对南侵金军进行抗击,事实上却还只限于被动的应付,既没有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因而也没有战略性的部署和措施,只在那里左枝右梧,手忙脚乱”。 邓广铭还说:“岳飞在连续不断地收受到赵构的《御札》,督催他进军陈、蔡,并出兵救援顺昌之际,他不但把《御札》中的指示一一照办了,而且还按照自己要“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图而采取了种种措施”。总体来说,邓广铭的《岳飞传》比王曾瑜的《岳飞新传》要客观一些,但也严重的违背了史实。宋高宗的整体计划就是防守,因为南宋军队野战不如金兵,南宋的胜利基本是守城或者水战,北方军队向来水战是弱项。此外,历史上成功的北伐都要做哪些准备?岳飞孤军北伐是爱国呢?还是莽撞的贪图功名?这个关键问题,邓广铭却没有足够的论证,却对岳飞北伐大肆赞美,这些颂扬之词合适么?

岳飞的北伐计划,纰漏不少

。首先是,和整个南宋军队的作战计划失去衔接,违背了南宋政府的整个战略意图。宋高宗的战略构想。就是以江淮、荆襄鄂为依托,采取积极防御的形式,抗击金人的入侵。绍兴十年的出征,一是对宗弼南侵的反击;二是救援刘琦。并不是战略总反攻。这是大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去搞个人的一套,必然导致孤立无功。这是显而易见的。何况,高宗在御札中不止一次提醒岳飞,这次反击必须在闰六月底以前结束。做为战区指挥员,是应该了解南宋统帅方面关于反击的决策的。即便是不同意,或者不赞同,也不能贸然自己去搞一套。岳飞的北伐计划和南宋统帅部的构想不一致,注定了岳飞的北伐不能成功。这一结果,不是后来出现的,而是一开始在岳飞构想北伐计划时,就已经决定了。 一个脱离了统帅部的战略构想,脱离了统帅部持续支持,脱离了诸路大军的联合支持的所谓北伐计划,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构想和一意孤行的行为,最后只能接受北伐失败的结果。计划的开始就出了错,这不是别人的错,只能是岳飞的错。上述御札可见,宋高宗北征的战争目标极为有限,对岳飞的指令,推进到光、蔡、陈、许之间,就很满意了。战争结束时间,大致在闰六月底,七月以前结束。这是赵构思想深处的构想。



岳飞的北伐要取得成功,至少必须具备六个条件: 1.北伐进攻战略总方针的确立。2.最高领导人的坚强决心和朝廷的鼎力支持。3.高度统一的指挥和各路将帅的听命以及相互的配合协调。4.一支能征善战,总兵力十分雄厚的军队。5.恰当的北伐时机。6.具有推进到长城一线的综合力量。这六个条件,岳飞拥有几个?
0.5个,能征惯战。其余五点五个,都不具备。这样的北伐,能够成功?




四。岳飞孙子是个大贪官



宋史《岳飞传》主要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金陀粹编》等改编,基本没有什么可信度,这如同毛泽东的孙子在媒体上宣称,是他爷爷领导世界取得了二战胜利一样滑稽可笑。但是,二战离我们很近,人们很容易发现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而岳飞时代离我们太遥远,自元朝编写宋史,秦桧和其妻子不断被丑化和贬低,而岳飞的遭遇却相反,本来南宋期间一个普通战将,被夸大成了战略家和军事家,等等。其实,真实的历史是,秦桧是忠臣,岳飞是军阀。


岳霖是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孝宗皇帝为岳飞昭雪时,岳霖32岁。岳霖当过朝请大夫、兵部侍郎等职。 淳熙五年(1178),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时,孝宗皇帝诏见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在孝宗皇帝的亲自过问下,岳霖于是上疏孝宗皇帝,请求朝廷归还当年高宗赐给父亲的御札、手诏,一一得到应允。 从此,岳霖着手搜集父亲岳飞的遗文,准备整理后刻印成书。但由于岳霖此时年老多病,书稿尚未完成就病逝了。
  
岳飞被翻案的时候,宋高宗(1107年─1187年)赵构还在世。不清楚,他对此有什么评论。宋朝的皇帝够有趣的,仅次于荒唐的明朝。



岳珂(1183—1240),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飞之孙,岳霖之子。进士出身的岳珂历任户部侍郎等官职。其著作有《金陀粹编》、《愧郯录》等。
  
岳珂22岁时中进士,一边做官,一边搜集资料,从事著述。岳珂于绍定元年(1228)升任朝清大夫。绍定六年(1233),岳珂的得意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家庆祝元宵节。韩正伦特邀自己的老师岳珂到家中赏灯,岳珂赋诗一首:
  
  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
  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
  
  岳珂这首怀旧之作,诗中涉及徽、钦二位帝王被俘之事。韩正伦以岳珂“诬害朝政”的罪名奏禀皇上,岳珂被罢归还乡。
  
  岳飞孙子岳珂的被贬职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岳飞的《满江红》是伪作。因为,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在当时犯忌。岳飞这么感人的作品没有见于岳飞子孙的10卷家集中,宋元两朝都没有,突然出现在明朝,是岳飞伪作的最大证据。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珂被罢官以后,岳珂回到九江,一心一意地写作。岳珂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28卷和《金陀粹续编》30卷。宋史《岳飞传》正是据岳飞的孙子岳珂这些资料写的。进士出身的岳珂文学水平当然不错,捏造点历史更不在话下。

邓广铭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历史学家,但是,中国的历史是受政治影响的,历史和政治有时是难以分家。 邓广铭的“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这个文章写的十分的牵强,似乎看到邓广铭的苦脸。 此文中,邓广铭完全失去了一个学者的风度,比如他说:
  
  “这首《满江红》词果真是岳飞的作品吗?我的回答是全称肯定的”
  
  这那里象个学者说的话,感觉是街上卖大力丸的,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才行。可惜他没有,无法解释《满江红》为什么在明朝才突然冒出来。  
  
  邓广铭还说: 第一个应当解答的问题是,如果《满江红》词确系岳飞所作,何以不曾被岳霖、岳珂收集到,不曾编入《 家集》之中?据岳珂在《家集序》中所说,其父岳霖对于搜集岳飞的各类作品,确实是作过一番极大努力的,而岳珂本人在这方面却没有作过什么工作,只是加以编次刊印而已。
  
  这明显是假话,已经提到:岳珂被罢官以后,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28卷和《金陀粹续编》30卷。 


宋史《岳飞传》极力美化岳飞,夸大功绩。对岳飞孙子岳珂也是“爱护”有加,试图掩饰,但百密一疏,宋史是中国古代24中最庞大的,难以彻底掩盖岳珂大贪官真相:  
【宋史徐庆卿传】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 
【宋史袁甫传】袁甫劾珂,贪黩无检,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 



但是,【宋史岳珂传】没有相关记载。  
  

岳飞不是个省油的灯,岳飞孙子岳珂比他爷爷也不差到那里去.宋朝对大臣优待,不愧是士大夫的乐园,怪不得现在有的文人如余秋雨最希望回到宋朝, 如果换成明朝,岳飞爷孙早死几遍了. 贪污腐败最终损害的是皇帝和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利益。朱元璋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在反贪运动的开始,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食草,摆在衙门前示众。虽然惩贪措施如此严厉,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大的腐败案消失了,小的腐败却仍然层出不穷。



岳飞的战绩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以及伪齐政权,所谓内斗内行。对金国战绩远没有吹嘘的那么大。后世吹捧岳飞,因为: 1。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 2。颖昌·郾城大捷,创造了破拐子马·铁浮图的纪录. 但这些都是假的,是岳珂编造出来欺世盗名的。



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经邓广铭考证,根本不存在。在岳飞一生的战绩中,有无朱仙镇一役是多少年来史学界所困扰的一个问题,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对此作了详尽考证,他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记》,对岳飞的事功备极推崇,其所叙岳飞的战绩就没有朱仙镇一役”,然而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却在岳飞的奏提战报所述诸战役之外,添出朱仙镇的这次大捷的故事,这是岳珂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虚构出来的,因此,邓广铭在写《岳飞传》时就没有采用这条材料。



所谓的颖昌和郾城大捷,能证实的纪录只有各歼敌500.  颍昌战役,参与战斗的主将王贵的报捷书里,只写了杀敌五百。岳珂却夸大成“杀敌五千”。邓广铭在其岳飞传里写了“杀死敌兵五百余人。”  有人把郾城之战吹成和顺昌之战齐名,也是错误的。顺昌之战列入中兴十三捷,郾城之战根本不在其中。
  
这就是岳飞对金兵的胜利,消灭500金兵.当时参战的金兵有3万. 500对3万,说明岳飞军队根本没有消灭金兵有生力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当时兀术军队总人数却在10万到20万之间。即使消灭500金兵这个胜利也是令人怀疑的,因为,岳飞军队不可能没死一个人.但是,岳飞只报胜利,而不报自己损失,金史太简略了,也没提死伤人数.以金兵的战力,岳飞部队的损失人数估计在500左右.某人说过,“应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城市为主要目标”。这一言,道尽了战争中消灭敌人和保守土地的关系。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城市也来了,歼灭不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城市未必保得住。岳飞的北伐,是不是消灭了宗弼的有生力量呢?没有。



【《宋史》岳飞传】:兀术大惧,会龙虎大王议,以为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欲诱致其师,并力一战。中外闻之,大惧,诏飞审处自固。飞曰:“金人伎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



宗弼还没有和你交手,岳飞何以知道宗弼“计穷”?“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岳飞在郾城,宗弼在开封,相去几百里,你骂给谁听?宗弼会因为岳飞在骂人,就来进攻岳飞? 岳珂真会搞笑。




【《宋史》岳飞传】:方兀术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500破十万,看看这个数字,你就知道是胡扯。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岳飞的孙子继续编故事,宗弼大将会把他的命运押在书生的“嘴巴”上吗? 万一“十二道金牌”晚了十天半个月的,金兀术被岳飞全歼了怎么办?文人无形在岳飞孙子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