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西周和清朝 完全相反的评价

(2007-05-25 03:47:12) 下一个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总要跟已无明显文化特征的满族较劲?这跟空气打仗有什么区别?沈阳搞的什么所谓的满清文化节,至多也就是辫子戏的水平,除了炒做和捞钱以外你能看到什么满文化?不满意辫子戏就反辫子戏好了,搞种族分裂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就说这辫子戏为什么长盛不衰?居然有人说这是满清遗老遗少干的勾当,何等荒唐!历史本身是不可变更的,历史留给后人的只有经验和教训,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要为现实服务。

 

这是典型的伪学问,实在不可证的条件下,汉人的意淫自慰。我也可以长篇大论地说,满清入关是历史的进步,而且我们至今仍在利用着这种历史进步的动力。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方案就形成于150年时,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创意。满清300年,让既得利益者放弃利益,让位于改革开放,那么容易吗?1949年以后的既得利益者,我们都整不动呢,他们有权有势才几十年呀!明眼人看的都很清楚,改革开放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什么?是交易,是不断满足极小一部分人的权力和物质欲望,开放改革几乎到了得不偿失的地步!

 

中国和日本国力在1912年6:1
中国和日本国力在1937年1:2
清朝的错就错在太早退出历史舞台,如果1937年清朝结束,按清末15%发展速度(1898年GDP占世界6%,1912年占世界13%),1937年中国GDP可能到达全世界23%。那时别说是日本不敢侵华,应该换过来中国侵日吧。
  
明帝国军队为什么拿这枪炮还打不过一个游牧民族?袁崇焕部队抵抗清军为什么要向太监贿赂才允许开炮?为什么战争后期都是汉人打汉人?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看看这些现象在今天是否还存在,如何去防范,如何去根治,而不是以此为依据,反对已经跟汉族别无二致的满人,自己给自己增加内耗。

 

在当时满清和太平天国、白莲教、义和团、同盟会等作比较,我还是喜欢满清  为满清效力的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是我葱白的对象。相反恨死了太平天国、白莲教、义和团、同盟会等等民间组织和地下政府。 在当时中国国内来讲,除了某些开明的军阀之外,满清是站在中国历史的前沿的。主要就是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满清最终惨遭灭亡。历史如果有假设的话,我们现在还处在大中华清国,国王爱心绝罗氏,首相国共两党轮流坐庄。那该多好啊。 清并没有摧毁中华主流文化的根基,相反得到了发扬光大。

 

什么叫“满清余孽团伙”?搞种族分裂必须基于民族的文化特征,但现在满族文化已没什么保留下来的,尤其是会满语的人已不到100人,且大部分仅限于听、说,满族已与汉族无异,这还怎么个分裂?那些鼓吹台独、鼓吹中国威胁、鼓吹支那人低贱……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些人是满族人?另外,辫子戏漫天飞有很大的背景因素,但这跟满族没有必然联系。辫子戏分两类,一是从港台引过来的,因受到欢迎,国内才效仿批量拍摄,其内容多为胡乱捏造出来的娱乐剧目;二是历史正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这些剧目推行的是圣君明德,皇权意识。后来的《汉武大帝》也是一路货色,对比一下《走向共和》就该清楚这类剧目播出的目的了吧?与其说是“满清余孽团伙”拍的,还不如说是“封建余孽团伙”的勾当。

 

汉族对羯族实行的种族屠杀说是汉族自卫,这是不可理解的。炎黄的领地只限于黄河流域,现在的版图是靠着历朝历代的开疆拓土形成的,这之中的屠杀有多少次?少数民族又死了多少人?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并不天然的就属于某一个民族,或某一群人。占有土地靠的是实力,谁强谁就拿,谁弱谁就被消灭。真正的历史只记录发生的事件,所谓民族感情和领土概念那是政治的需要,比如热爱和平,这只是政治口号。一块土地到底属于谁,那需要靠法律裁定。而在古代,没有什么国际公约,没有共同承认的法律,所以只能靠战争手段实施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各个民族的侵伐谈不上谁对谁错,只能说谁强谁弱。中国弱则受人入侵,任人宰割;中国强则杀伐四夷,扩张版图。但是到了今天,一些野蛮行为被世界各个国家否定,形成了一些公约,以避免悲剧的再发生。(其实也是因为各大国间的核武器制衡,否则缓过劲的中国早就把日本掐死了) 政治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资源没达到巨大丰富之前,这个原则是不会消失的。
 
戴逸是汉族,白寿彝是回族,尤其是王锺翰,1913年出生,本名为“忠汉”,意思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后来主动将其原名“忠汉”改为“锺翰”。他也是汉族。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这三个人没被所谓的“满清残余势力”控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的力量是巨大的,全中国人穿的都是蓝、灰、白衣服,都带前进帽,所有祠堂一律砸掉,许多民族习惯一律定性为封建传统,并遭到打击,这极大的弱化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并且通过人口强行迁移,人为的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那些本已保留无几的少数民族文化被这一手段彻底汉化,今天的满族人如果他不告诉你这个身份,你根本看不出来他是满族。
  
而今天,除了几个样板化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内,其他所有少数民族聚集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贫困。尤其是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则更为贫困。这样的政治规律相信各位都是了解的吧?
  
满族不同于朝鲜族和信奉伊斯兰的回族,维吾尔族等,满人的文字出现不过三百多年,而且已消失殆尽,谈不上什么文化传承;满族在国外没有同族国家,也没有宗教背景,而且满族也是汉化最彻底的民族之一,根本就没有以民族形式进行分裂的可能。如果真要提防民族分裂,还是多关注朝鲜族和伊斯兰吧,他们比满族更具有现实性的威胁。最大的民族矛盾就信伊斯兰教的民族,应提倡,华不留穆斯林.满族我认为不是问题,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和大多数信仰佛教民族之间的问题,我长期生活在回族地区,我认为穆斯林民族才是中国的大患。中国对穆斯林越宽容,它们会越得寸进尺,它们就是想把全世界都变成穆斯林的天下,它们才是最该警惕和去打击的。
  
《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以及一些胡编乱造的辫子剧目,哪一个不是歌颂皇帝的伟大英明?而同样把大清光绪皇帝描写的英明的《走向共和》为什么被干掉了?——因为反封建专制!大陆的辫子戏是因为港台辫子戏引入而炒起来的,辫子戏热播只是个现象,这背后真正的目的是借大清之尸,还专制之魂!即使辫子戏被禁演,但还是会出现大明戏、大元戏、大宋戏……到时候又会有《明史》被改编、《元史》被改编、《宋史》被改编……,接着便是又一轮的反其他少数民族,而封建专制这个背后的幽灵永远不会被揭发。

 

利益争夺的单位并不是固定的,这种单位会随着生产方式和外部环境改变。比如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现在利益争夺从以种族为单位变化为以国家为单位,矛盾主次已经变了,政治遵循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然存在。

 

 

如果你不相信近代东南亚华侨的故事,那么去读读史记,看看关于秦史的记录,荆楚地区的炎黄子孙在春秋时代移民到广东地区时候带去了5只羊,教会当地人民养羊技术,广州至今被称为五羊城,就是当地人民为纪念这次技术移民的结果。你如果今天能吃到粤菜各种稀奇古怪的作料做出的美餐,也是古代岭南地区人民在和平的民族融合中保留到今天的结果。这可不是你说的什么丛林法则里面弱肉强食能实现的。
  -------------
  
  原来这么温情脉脉啊。。。对别的朝代有这样的事情I信,
  
  但对无耻低劣的明朝,他们滚出历史是罪有应得。
  
  来侃侃明朝僰人如何被杀地 。。。。。
  
  曾省吾立即草拟了《平蛮檄》:“山都群丑,聚恶肆氛,虽在往日,叛服不常,未着近日猖獗尤甚。……。”强加于僰人种种罪名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大张挞伐,一场屠杀民族的大血战就展开了!
  
  明万历元年三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十四万官兵云集叙州誓师,曾省吾传令全军:凡有投降敌人、纵敌逃亡、受敌贿赂、泄漏军机者,按叛贼一样伏诛;凡有临阵脱逃、不听号令者,为严肃军纪,斩勿赦。宣誓完备,浩浩荡荡开进僰人聚居地,征剿总人口仅二万余的僰人。刘显军到戎州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兵巡副使李江建议:先取凌宵和都都两寨,以剪其两冀,而后围九丝。
    
  《平蛮碑记》载:“冬十月,取次就擒都蛮,至是尽灭。”刘显自三月领兵以来,攻破僰人城寨60余个,擒僰人名将36人,俘斩僰人4600多人(赴火、跳岩死亡及因战争间接死亡者,未计入),招降5600多人,拓地400余里,获诸葛铜鼓93面。由于曾省吾要刘显采取斩尽杀绝政策,到冬十月,僰人“至是尽灭”。一些侥幸逃脱的僰人,只得隐姓埋名,不敢承认自己是僰人,僰人下落从此便成一个谜。僰人消失。
  
  僰人一个在华夏土地上生存了两千多年的古老民族就这样在“山都群丑,聚恶肆氛,虽在往日,叛服不常”的罪名下被残忍的种族屠杀灭绝。从此以后僰人或都掌蛮的名称亦不见于史籍,被后人所遗忘。这个为中华文明作出过贡献的民族,就这样消失了。
  
  --------------
  
I很好奇,这是不是丛林法则里面弱肉强食。如果女真人在萨而虎战役失败,女真人是不是也象僰人一样灭种。。。。一个猪帝国用远远超过一个部落民族人口的正规军队去屠杀一个家族,最终失败。。可够丢人现眼地。。。。周朝照样是武力征服的。而且也是相当残忍、血腥。只是历史太久远,很少展现罢了。周朝的血腥并不仅仅表现在武王伐纣上,它在统治时期对待其它异族也是同样血腥。西周征服商朝和满清征服明朝根本就是同一回事。两者的相似之处多得无法想象。《尚书》里原来有一篇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章,叫《武成》,里面记载了周灭商时残忍、血腥的内容,连孟子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他“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就是这么来的。儒家把西周看成理想社会,自然要隐讳那些对西周不利的史实。无非是清朝倒霉地碰上了鸦片战争,所以西周和清朝落得两个完全相反的评价。这也显示出现在很多中国人满足于以肤浅的眼光看待历史,像墙头草一样顺风而倒,没有主见。在宽容、理性、严谨方面,现代人远远比不上古人。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所谓“仁人无敌于天下”,是他的主观尺度。他用自己主观尺度去评价和取舍《武成》内容,于是有“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的批评。以这种原则取舍《武成》内容,合其意者仅有“二三策而已”。也就是说,孟子对《武成》所记史实的态度,是合于自己主观尺度者,则信之,取之;否则,便不取,不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语表明,他对整部《尚书》全都采用相同的取舍尺度。  
  
  汉以后,又发生古文《尚书》真伪之辩。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曾向朝迁奏上一部据说是孔安国传的古文《尚书》,这本书流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后,清代学者力证其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书纂言》下云:“清初阎若璩沈潜三十年,作《尚书古文疏证》,列一百二十八条,论古文之伪”。至此,真伪古文《尚书》千年聚讼尘埃落定。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但今传《尚书》问题颇多,其问题又主要集中于25篇所谓“晚书”。这25篇“晚书”,用孔颖达的话话,是:
   《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诰》四,《汤诰》五,《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篇十三,《太誓》三篇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毕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①命》二十五。这25篇“晚书”为伏生所传授的今文《尚书》所无,出自梅赜所献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因此,从宋人吴yù、朱熹以来,怀疑者不绝。至清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出,“晚书”25篇为后人伪作,基本上已为学界主流所接受。但为其辩护者也不乏其人。如清代就有著名学者毛奇龄、赵翼、林春溥、郝懿行、陈逢衡、万斯同等。现代学界,自张荫麟《伪〈古文尚书〉案之反控与再鞫》一文后(1929年),公开为“晚书”辩护者日稀,但也还有人从维护“道统”出发,对“晚书”心存幻想。因此,“晚书”的真伪问题还不能说已获彻底解决。  
  结论:
  一、战国时孟子见到的《武成》,上面有“血之流杵”的记录。这是周灭商时的真实记录。孟子见到的《武成》全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但里面关于血流遍地的记录,让孟子都难以接受。
  二、清代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证》里将包括《武成》在内的古文尚书25篇列为伪书,基本为学界主流接受。即便现在关于真伪问题,还有些人不服气,但是现存的《武成》里面,也有“血流漂杵”的字样。
  
  由于古代书籍史料的亡佚,周代商是怎么样的“血流漂杵”,现在已经不可详细推知。这段历史是周人写的,他们在串改史实、粉饰隐讳方面下的工夫未必会比满清人少!

 

// 武王伐纣,以纣王残暴,残杀百姓为伐纣主要理由。要解民倒悬,自己再去大肆屠杀人民?//
搞笑,这么容易中周人的宣传。满清开列明朝的几大罪状,与西周人对商纣开列的罪状有什么区别?都是标榜吊民伐罪,隐讳、淡化自己征服者的本质而已。

 

 

一、扼杀晚明思想启蒙运动,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强化落后而僵化的封建专制制度。
  -------------------------------------------------------
  楼主有些偏激,其实,没有满清别的汉族上来基本也还那样。楼主可以想想看,中国的历史基本就是一部以封建王朝的为核心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之长对比欧洲的封建社会何止多出一个清朝!!!!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后,满族贵族不在掌控中国,但中国仍然经历了一次次封建复辟和反复辟,从五四运动开始宣传“民主”,“科学”,“自由”,到现在有多少改变?国人对民主,自由是否深入人心?所以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封建文化太强,这一点上体现在统治者身上,也体现在老百姓身上。

 

什么满族人要独立,不承认是中国人拉。更是有煽动之嫌。中国的不团结是在全世界出了名的。这些分裂分子在中国各个民族中基本都有苗头!台湾的李登辉和陈阿扁以及其追随着已经把国父孙中山称为外国人了,他们不仅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天天在骂中国人是zhu。

清朝跟周朝、明朝比,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嘛。不过,清朝比不上现在倒是真的,不过也比老蒋当政的民国时期强。我认为抛开战乱,中国最好的时期是北洋军阀时期。

 

 

观我国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我国一直以来,自夏,商,周往下,至明清止,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历经几千年,多个朝代的更迭,分分合合,统一始终是主流.而统一,就意味着帝王独大,意味着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更多的是阻碍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的.朝代的更迭,新的皇帝登基,重新分配土地,使更多的农民有地可种,无疑对生产力的发展的是有促进作用的.但随之而来的中央集权的巩固,就对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大都是在中原大地,战乱动荡之时,或是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因为只有这样的时期,国家对民众的控制能力最弱.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而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却满是焚书坑儒,文字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野蛮行径.在我国历次农民起义中,占领十几个县,几十个县,甚至一两个省的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但是统一全国的就屈指可数,全因国家太大,所以,通过社会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没有清兵入关,中国也很难自己发展到资本主义.
    
    那为什么欧洲大陆那些居住分散,思想比较单纯的民族中间,会出现不可抑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呢?欧洲在政治上从来都是支离破碎的,即使是罗马人,竭尽了全力也未能征服莱茵河及多瑙河以北很远的地方.偶尔的权力集中,也不过是暂时的现象,一旦皇宫易主,叛乱突起或外族入侵,权力集中就不复存在.欧洲这种政治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地理条件造成的.欧洲没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以被某个帝国的骑兵迅速占领,也没有诸如恒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周围那样广阔肥沃的流域为千万农民提供粮食.茂密的丛林将散布在各个谷地的人口分隔开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气候变化很大.即使是一个意志坚定,威名赫赫的帝王,也很难将其统一.欧洲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适合交换.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会被战争所中断,总体而言,它一直继续发展.商业,商人,港口,市场的这种分散的,不受监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欧洲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力机构能够有效的阻止这种或那种商业的发展.
    
    例如,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政治分裂的形势下,很难想象每个人都会承认教皇于1494年将海外世界划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范围这一做法.更难以想象,禁止海外贸易的禁令(象明朝的禁海令)会有任何效力.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多元论,这些特点都是必要的,而且通过内部的某种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着.这些因素时刻相互起作用,产生了欧洲的奇迹.只有复制了这个奇迹的所有部分,才能在其它地方引出类似的结论.而在中国的明朝,很显然不存在这些关键因素的综合体.
    
    而现在,早已经物转星移,时过境迁.我想,既然迈过了资本主义那个坎,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大家都更有利.一个美国,不是比整天争吵不休的欧盟更强大吗?
  
   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特别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文明古国,是很难接受外来文化的.无论是满人统治还是汉人统治,都是如此,所以很难快速跟进资本主义文明.就算放眼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国,也大都是先经过殖民统治,才进入资本主义的.这是因为,封建帝王阶层是不肯轻易放弃权力的,而大国要进行社会变革尤其困难.而中国是西方人眼中的天朝大国,不敢轻易造次,以免自取其辱,所以殖民化进程特别晚.
    
    满清入关,减慢了中原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加快了东三省的发展进度,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而西方又不会对我国过早开战,所以并没有怎么影响我国的资本主义进程.至于满清后期的腐败,是所有的朝代所共有的,并不是清政府所独有的,没有清腐败,外族入侵得就更晚了.没有外来的刺激,我国必定是夜郎自大,不思变革.如果没有满清入关,说不定现在东北已经独立了,而中原地区资本主义进程也未必加快.

 

不过如此不要脸象怨妇一样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复印机都比你精神正常。还什么“汉民族几千年来只对罪大恶极的罪犯进行过处罚”。原来僰人最大恶极啊。还有,少打汉人的旗号。就你们汉网那群人渣还配称汉人?

 

赵丰年你这个伊斯兰网特,有种的在这里骂一下阿拉伯人?.不敢骂就滚回你心目中的祖国阿拉伯去.中国没有你们恐怖分子的容身之地.这也不奇怪,回族最恨的就是满清,因为在清朝他们穆斯林损失最大,他们至今对满汉联合镇压回子暴乱耿耿于怀.由此他们痛恨一切与清朝有关的事,所以凡是为满清效力的汉人他们一律指责为汉奸.他们冒充汉人攻击满族就是为了挑拨汉满矛盾,让穆斯林的两个敌人互相残杀才最符合穆斯林的利益.必须揭穿他们的真面目.汉网其实是回网,因为很多斑竹和板斧都是回子.赵丰年谁能证明你不是回子.只有你骂一下阿拉伯人才能证明你不是回子.你不敢骂完全可以肯定你就是回子,滚回阿拉伯去!我懒得和你们这些恐怖分子答腔.滚出中国,你们这些阿拉伯人.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114/12066559.html

十四世纪中叶,当蒙古人在欧亚大陆还继续维持霸权,多数民族尚未摆脱其羁绊的时候,汉民族发起了大规模反抗,在浴火中重生,建立了明帝国。明朝洪武、成祖时期,国势向上,战线外延,不仅恢复了汉唐时代的中国本土,而且置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东胜卫、哈密卫,将黑龙江流域、内蒙中部、新疆东端纳入势力范围,并数次出征北方大漠。只可惜好景不长,农业民族固有的封闭守界意识占了上风,在具有实力称霸东亚、扩张版图之时,明成祖却采取了收缩政策,主动放弃内蒙河套、赤峰地区及河北长城以北地区,使京师暴露在草原部落的锋刃之下,东北仅有的一小块领土辽东依靠狭窄的辽西走廊与内地连接,难以相互呼应,战略态势极为不利。在南方,没有坚持对交趾的统治,在北宋以前一千多年里越南北、中部为中国本土,明朝得而复失真是千古遗憾。明成祖的政策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以至发展到消极防守、被动挨打。明朝中叶后边患严重,蒙古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不断寇略,明朝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大修长城,分兵把守。近二百年里完成了从鸭绿江到嘉峪关长达一万多里的北方边墙工程。嘉靖时,一度出现进取思维的火花,首辅夏言、兵部尚书曾铣试图收复河套,但他们遭奸臣严嵩陷害致死,这一计划在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中夭折。到一六一六年后金崛起后,明朝固守疆土的策略彻底破产,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覆灭。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它在成祖后一直在昏暗中聊渡时光,具有农业民族国家趋于没落的特征,明朝不明,日月无光。
  
当然明朝也闪现了一些亮点,一五九二至一五九八年援朝抗倭,耗费极大财力、兵力艰难取胜,粉碎了日本丰臣秀吉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的梦想;明末内地人迁移台湾,这是台湾归入中国版图的开端;巩固了中国本土疆域,恢复自唐末以来六、七百年间汉族王朝失管的一些地区,如辽东、云南、河西走廊。估计明朝版图为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为纯汉族规模的国家,其国土轮廓翻开现在的中国地图依稀可见,其本土的北部和西部边界基本就是今天内地与蒙古、维吾尔、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界线。

朱元璋接替元帝国疆域,将全国划分十五个行政区域(个人以为是有效国土):
  南直隶 应天府(南京) 北直隶 北平府 (北京) 浙江 杭州府 (杭州)
  福建 福州府(福州) 广东 广州府(广州) 广西 桂林府(桂林)
  贵州 贵阳府(贵阳) 云南 云南府(昆明) 四川 成都府(成都)
  湖广 武昌府(湖北武昌) 江西 南昌府(南昌) 河南 开封府(开封)
  陕西 西安府(西安) 山东 济南府 (济南) 山西 太原府(太原)

 

重修的明长城(至少说明当时长城以外的区域基本明政府难以控制):东从山海关到河西走廊嘉峪关,历时十五到十六世纪,全长2300
  多公里,明政府又沿着长城,设立九个边疆军区,称为九边:
  1. 延绥军区 (陕西榆林) 1435年设.
  2. 辽东军区 (辽宁辽阳) 1436年设,后移广宁(北镇),又移山海关,又移宁远(锦县)
  3.宣府军区 (察哈尔宣化) 1436年设
  4.宁夏军区 (宁夏银川) 1436年设.
  5.山西军区 (山西偏关) 1448 年设.
  6.固原军区 (甘肃固原) 1450年设.
  7.甘肃军区 (甘肃张掖) 1459年设.
  8.大同军区 (山西大同) 1474年设.
  9.蓟门军区 (河北蓟县) 1523年设>
  
  从九边的变化来看,明政府的实际控制领土在不断的缩水.

 在1622年明政府只剩下锦州,松山,宁远三个孤城,东北的土地丧失几乎99%.

 

 

 

俺答,明朝鞑靼酋长。嘉靖年间占据河套一带。
  
  公元1541年,俺答因求向朝廷入贡不允,乃分道入攻山西,其部下俺答阿布葛击石岭关,趋太原;吉襄攻平定、寿阳诸住。他与明朝游击将军周字战于太原之塌地沟,击杀明将丁璋。
  
  公元1542年,复以十万骑自大同左卫出寨,又自平虏卫入山西,扰朔州和石州"而去。
  
  公元1543年以三万骑扰绥德。
  
  公元1544年,击黄崖口。
  
  公元1546年以十万骑掠延安、庆阳。
  
  公元1547年,俺答求贡又被拒。
  
  公元1548年击宣府、大同。
  
  公元1549年犯万全左卫。
  
  公元1550年围京师,焚掠外城三昼夜而去,史称"庚戌之变"。
  
  公元1551年再击大同。自此至公元1569年,俺答每年必率军进击明廷各地。
  
  公元1570年他孙儿把汉那吉投降明廷。
  
  俺答于公元1571年势力大挫,送明廷金银,被封为顺义王。
  
  俺答死后,明廷封其子乞庆哈为顺义王。

 

俺答每战必胜,怎么突然送明廷金银?
     游牧民族南下抢劫是很正常的,否则明朝修什么长城!俺答搞游击战,明朝肯定是没辙!

 

俺答把他的外孙女三娘子纳为姬妾,
  三娘子的未婚夫不答应,与俺答理论,
  俺答没有办法,
  只好把孙儿把汗那吉的未婚妻改嫁给三娘子的未婚夫.
  现在轮到把汗那吉恼火了:"这算什么,外祖父娶外孙女,祖父把孙儿媳妇送给别人"
  就率领他的家人逃到中国.当时大同总督王崇古力排众议(吃尽俺答苦头边将一致要求杀掉把汗那吉),坚决予以保护,又请中央政府委派把汗那吉一个指挥使的职位.
  俺答的原配生怕孙儿被中国人杀掉,日夜哭闹咒骂,
  俺答既悔又惭,帅众十万直指大同.
  王崇古派人谈判和解,
  俺答派人去看,
  发现孙儿穿者中国军服在骑马取乐,
  俺答惊喜道:"中国竟没有杀我孙儿,我从此不再攻打中国."
  中国北方外患就因为此桃色事件戏剧性停止.
  俺答后期渐老,
  他及部落人民信奉了喇嘛教,
  也开始厌倦了战斗,
  死后,
  美丽的三娘子掌权,
  她发现与中国和解,接受中国的封号所得到的赏赐,
  比劫掠得到的还要多,
  所以始终臣服中国,
  做中国的屏藩.
  我也累了,
  个人觉得历史是让人借鉴些东西而已,
  不是攻击或自我安慰的工具,
  仅此而已.

 

 

李光地,湖头人,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官至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是继朱熹之后研究理学较有成就的代表,是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著书43种,其所著《榕村全集》,包罗天文、地理、数学、音律、哲学及文学等,精深宏博,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李光地的故居有新旧衙两处,相距不足百米,均建于清初。新衙又名相府,位于湖头街右侧,穿斗式建筑,五进双护屋,东西巷,四周环筑围墙,各进挂有康熙皇帝等题写的匾额和对联;旧衙位于湖头街左侧,进深五进,两边护屋。大门的对联尤为引人注目:上联"绮罗日暖将军府",言该屋乃宁海将军所赠;下联"弦管春深宰相家",反映清代南音在湖头的盛行。相传,李光地曾带家乡南管艺人晋京为康熙皇帝演奏,幽雅的古韵使康熙龙颜大悦,赐给他们"御前清客"的雅号,并送"护凉伞"一把。

 

该墓志铭前序介绍,林宜园系同安莲塘人,后迁徙同安马巷居住。另据石井镇文史人员、石井郑成功学术研究会人员许庆芳先生提供资料查证,文中提及的施世 系为晋江施琅将军的侄辈,显然台湾收归清朝统一后,闽台两地就有联姻的往来。记者同时查阅了《同安文史资料》一书上记载,时任山东学院同子监司业李光轕,字广卿,号识都,安溪湖头曾任清代宰相李光地从弟。

清朝乾隆年间,安溪县湖头有个少年书生,名叫李清江,父亲李钟侨任江西
  学政,先祖伯是康熙朝赫赫有名的宰相李光地。明清以来,湖头李氏家族人丁兴
  旺,人才辈出。尤其是李光地任宰相以来,倡导读书,教诲子侄,更是中第登榜,
  比比皆是,冠盖如云。李清江在宰相故里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自小聪明好学,
  10岁便能赋诗作文,14岁进秀才,21岁又中举人,因他的文章写得好,早有“安
  溪才子”之称。乡亲们都说:“李公子才华横溢,一定能高中状元!”父母对他
  也寄托厚望,他踌躇满志,立誓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前锋月刊》上用大号字题目的《黄人之血》的作者黄震遐诗人,不是早已告诉我们过理想的元帅拔都了吗?这诗人受过傅彦长先生的熏陶,查过中外的史传,还知道“ 中世纪的东欧是三种思想的冲突点”,岂就会偏不知道赵家末叶的中国,是蒙古人的淫掠场?拔都元帅的祖父成吉思皇帝侵入中国时,所至淫掠妇女,焚烧庐舍,到山东曲阜看见孔老二先生像,元兵也要指着骂道:“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的,不就是你吗?”夹脸就给他一箭。这是宋人的笔记里垂涕而道的,正如现在常见于报章上的流泪文章一样。   
  ————————————————————————————
  周树人放现在也就一高级愤青,元兵居然对论语了如指掌,简直可以当笑话看,亏他还说的口沫横飞的。
  反复贴这种东西能证明什么呢?无非显示出自己的空洞与固陋而已。
  “鲁迅先生”还骂过胡适,梁实秋呢,现在还不是一样当笑话看

 

 

胡道静先生的文章看了没有?清朝的诗歌成就了解多少?清朝诗歌的成就远高于明朝,这是稍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一句话,史实说话,这些政治性的东西贴了也没用,毛泽东亲手把蒙古送给苏联,他的表述有什么可信之处?拿出来做证据,不过丢自己的脸而已。九评里面胡说八道的东西多了,难道都是真理?您还一句顶一万句呢?

 

再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摘几段,看你这只疯狗再咬咬他。真是只忠心的疯狗,谁说满清不好,就咬谁。
————————————————————————
  别在那狂吠了,钱穆本来就是有反清倾向的人,这书只可以当笑话看。连余杰小朋友都看得出来是胡说八道,还想糊弄老夫么?你怎么不找点正经清史专家的文章呢?孟森,王钟翰,郑天挺,戴逸,李治亭?

 

 满洲人最高明的政策,是存心压迫中国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来分解中国社会之抵抗力。他们一面在怀柔藩属,压迫中国。一面在羁縻中国知识分子来减轻抵抗。又一面是压迫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这样三方面用心,可谓是很周到的。
————————————————————————
  这话挺有意思,你可以把满洲人换成隋文帝,朱元璋,共产党,大概一样成立

 

 

 

 清代说小说也就罢了,把清诗拿出来干什么,找抽?袁子才还“响当当的大诗人”,他跟谁比“响当当”啊?唐有李杜,宋有苏陆,明代不说杨升庵,但是前后七子和他祖爷爷公安三袁这个级别的他能比得上么?
————————————————————————
表面上广征博引,一看就知道是不懂诗的,把前后七子当什么法宝,其实连是哪几个人都搞不清楚。连公安派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没说什么“惊人”的成就,清朝诗歌当然不如唐宋,比明朝强不少就是了。
  懒得列举人名,“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冷有谁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名句总听说过吧。

 

鲁迅的东西是不是很多胡说八道?元兵会不会背论语?毛泽东的东西是政治性的表态还是学术研究?九评有什么学术价值?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是不是漏洞百出?我指出的每一点都是要害,至少说明我独立思考,你除了鹦鹉学舌还有什么本事?
  近代以来,反清思想泛滥,有许多人抨击清朝没有什么奇怪的。但过了百八十年,还把这些东西当宝贝就很可笑了。本人对清朝和对其他朝代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好感。只是知识多了一点,看到某些愚昧可笑的文章忍不住指出皇帝新装的赤裸而已。

 

 

 

 

 

 

 


 

 

12066559_226597.jpg


  

下一页


  
  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
  
  这场长期战争大体是三个阶段: 战国反击——秦帝国大反击——西汉王朝长距离反击。战国时代对匈奴作战 的主要是赵国、秦国、燕国。赵国第一线,是主要力量,名将李牧的十几万大军长驻云中河套地区。秦国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陕北高原与内蒙古) 地区。燕国主要是渔阳(河北北部)、辽西与辽东地区。这一阶段因中原大战如火如荼,所以仅仅维持了抵御两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诱敌深入反击战也堪称对付游击骑兵的第一次成功经验。

 

12066549_226596.jpg


  

下一页


  
  第二阶段在秦始皇统一之时。其时秦帝国军威正盛,举国对匈奴两胡深恶痛绝。始皇帝雄才大略,决心与匈奴大打一场。宽阔的秦直道从咸阳直修到九原,粮食军辎源源不断的北运。上将军蒙恬的三十万铁骑与匈奴骑兵硬碰硬——尔等不是倚仗骑兵剽悍么,偏教尔等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儿!一仗打下来,匈奴两胡尸横草原,远遁大漠戈壁的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西部反击照样也是全面大捷, 高大壮硕的临洮将军翁仲被始皇帝铸为金人立于咸阳广场,后来朝贡的匈奴人见了翁仲像无不跪拜!大胜之后,秦帝国没有穷追不舍,而只是占据了阴山敕勒川与陇西草原河谷,彻底夺取了匈奴立足中国边缘的根据地,同时修了万里长城,以其作为纵深防御。这就是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顺便说几句。西方人说长城是秦帝国边界,也是中国古代边界,真教人蔑视他们的知识水准。但凡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任谁不会将城墙修在国界上。当时长城之外的阴山敕勒川、河套平原、辽西辽东平原、甘南草原、河西走廊一部分,都已经是秦帝国领土。而国土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于驻军的。长城只是长驻军队纵深防御的一道永久性工事而已,如何便成了国界?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但凡有军事构筑与城墙者便都是国界,欧洲国家不都成了小城堡?

 

 

 

12066543_226594.jpg


  

下一页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的梦魇。历经楚汉相争、西汉初期的经济穷困,北方匈奴再次大规模南下,当真是亡我之心不死。汉武帝时期,匈奴成势,西汉王朝也如日中天,一场大规模长距离的大反击正式展开。卫青、霍去病的大军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对匈奴展开了剿匪式的追击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骠骑大将军(骑兵总司令)霍去病的壮士情怀就是当时中国民族的反击决心,千古之下,依然令人血脉贲张。历经十余年大战,汉军北出到燕然山、狼居胥山( 今乌兰巴托)、贝加尔湖(汉人叫做北海,苏武牧羊守节的地方),西边进击到葱岭、塔里木河、阿拉木图一带。堪称万里征战之壮举。至此,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的反击是有限扩张最大的一次,非但彻底巩固了阴山草原等匈奴游击区,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12066528_226591.jpg


  

下一页


  
  第三次又是全面大危机。这次间隔较长,发生在西晋末期到魏晋南北朝的一百多年间,史称“五胡乱华”。由于西汉的强盛,东汉又有马援、班超等著名将领消灭边患,加之三国时代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平定西南、孙权开发岭南等,三四百年间中国基本上没有全面性的生存危机。到了西晋,形势为之突变。西晋政权是司马氏家族三代政变所建立的王朝,开国大政权具有的勤奋勤政、休养生息、廉洁节俭等优秀方面一点也没有;倚仗曹魏奠定的实力,拿下了吴蜀两个奄奄一息不堪一击的王国,便骄娇大长,开始了惊人的腐败裂变。五十年间,宫廷腐朽,政变迭起,贵族斗富,皇帝白痴(晋惠帝是真正的痴呆少年),国中糜烂一团。作为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也大为堕落,放浪形骸,空谈清议,没有一个干正经事。(据潘光旦先生考证,阮籍、嵇康一伙所谓“竹林七贤”非但是醉死梦生的大酒鬼,而且是群交能手,竟然还有名士夫妇钻墙窥视大为赞叹!那位有精神,可找潘光旦翻译的《性心理学》全部注释一看)。这是中国民族被上层糜烂腐败拖向灾难深渊的最危险的一次全面生存危机!

 

 

 

12066512_226587.jpg


  

12066512_2005011414471040176400.jpg


  

下一页


  
  
  短短五十年的大腐败,使北方胡人再次卷土重来。远遁无踪的匈奴、东胡突然变成了鲜卑、丁令等等胡族,从西伯利亚的丛林草原冒出。这次他们竟大张旗鼓的假托自己是华夏五帝之后裔,堂而皇之的大规模南下来夺中华河山。西晋贵族阶层本来已经腐烂透顶,加之内乱纷争不休,便一溃千里的逃到江南去了。占当时中国三分之二领土的整个北方全部被胡人占领,而且先后建立了诸多政权。

 

 

 

12066484_226579.jpg


  

12066484_2005011414405728083700.jpg


  

下一页


  
  这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民族被外敌入侵最深、历时最长的一次。不要因为这些胡人后来也化入华夏民族而讳言痛苦的历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12066464_2005011414372943759100.jpg


  

下一页


  
  大败之后的晋贵族阶层,毕竟过滤出了些许精英人物,依靠他们激励民众支撑危局,但始终也没有北伐成功。危机的解除还是隋朝的事了。跻身于胡人政权 的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整军经武,驱赶胡人,统一了中国。隋的大反击,不但恢复了西汉版图,而且将胡人鲜卑的生存根据地又夺取了很大一部分,这包括夺取青海地区,将河西走廊的细细咽喉扩展为数千里宽阔的纵深国土。但也丢失了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西部地区与北部、东部的一些地区。
  
  真正消除这场百年危机,对外来势力进行又一次大反击的,还是煌煌大唐。

 

 

 

12066423_226569.jpg


  

下一页


  
  唐与隋接踵,是一个南征北战夺取天下的强悍政权。唐初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西面的吐蕃、西北的回纥、北面的突厥三股强敌。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不断反击,中国领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达咸海,直接于今日伊朗接壤,称陇右道;北边到达贝加尔湖与今日俄罗斯的赤塔地区,称关内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称岭南道;东北远达今日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包括库页岛),称河北道。
  
  随着国力消长,唐代的领土也有盈缩变化。我所说的是全盛时期的生存空间。

 

 

12066403_226566.jpg


  

下一页


  
  第四次危机是宋明时期。这次是中国民族先处于守势而后大反击的一个时期,也是在富裕状态下屈辱亡国而后东山再起的时期。按照宋朝的经济实力,完全应当振作。但是宋朝却偏偏背离中国优秀的军事传统,实行“将兵分离制”,过分崇尚文职而压抑尚武精神,以致面对辽、金、西夏三个强大的军事小帝国和一个大理国,宋代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割地赔款,汉奸辈出,先丢了北方,又在江南最后被元军消灭,中华国土终于第一次被外敌完整占领八十余年。宋朝政权也以屈膝卖国、残害主战派将领而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长久积蓄之后的大反击,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大起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府无能,人民自救!中国民族以这种遍地开花的红巾大起义,吹响了强力反弹的号角。但是,最终完成大反击的,依然是有组织的国家政权与军队。这就是明朝初期的强力反弹。
  
  明初是中国历史上“将星如云,谋臣似雨”的时期之一。高涨的民气、英明的君主、善战的军队、高超的谋略、出色的统帅,这时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终于恢复了中国民族的固有领土。这次反击虽然最终扩张不大,但却能在八十多年后夺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领土(没有夺回新疆,没有夺回蒙古草原),也可谓一次成功的大胜利。明朝之后,清王朝的出现是个特殊问题。满族原于女真部族,其所居住东北地区至少在隋唐时期已经是中国本土,明代也是确定不移的中国领土 (称为努尔干都司),相当于一个军事特区。满族虽不是中国主体民族,但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满族强大而夺取全国政权,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统一形式问题。只是由于中国主体汉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满族初期入关的报复心理,将自己的外形特征(剃头留辫子)强加于汉族等高压政策,汉族才有了亡国感觉。但是,随着满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汉族进入中央政权人数的的不断增多,以及满族皇室的争气(请注意,满族皇室的勤奋明智与八旗部族的腐败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个皇帝个个都有危机忧患意识),以汉族文明为主体的中国文明终于认同了这个成功脱离了落后母体的少数民族的中央统治权。所以,满族主政与中国历史上的外敌入侵有着本质不同。一个最起码的比较是与蒙古入侵后的政策比较。满族主政,在维护国家民族的生存空间方面,同样出色的体现了“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大智慧。四面边患在清朝中期几乎完全肃清,西藏、台湾、蒙古、新疆, 全数回归中国!清朝全盛时期的中国,比现在的中国大了大约一倍还有余。

 

 

 

 

12066385_226563.jpg


  

下一页


  
  综上所述,“强力反弹,有限扩张”,这是中国民族在长期生存竞争中的第一个大智慧——对付外敌的超级智慧。有人说中国文明其所以能够以国家形式完整保留,原因在于中国西南部环山、东部临海、北部草原荒漠,远离西方冲击力的原因。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史。诚实的说,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经历的巨大冲击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多都惨烈!而实践证明,任何军事力量(当然包括西方) 都不足以摧毁华夏民族,尚且不说匈奴人的许多部族本身就是白种人。如果以近代以来的历史说话,西方力量与东洋力量难道没有企图灭亡中国的事实?当这些火器民族无情“冲击”我们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尚未脱胎换骨最为贫弱落后的时候,中国没有灭亡,难道是他们可怜我们?中国虽然暂时落后,但中国正在积聚强力反弹的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二三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不要说当代技术日新月异,再有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重新伸展的余地无穷之大。然则即或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牢牢记住民族生存历史所沉淀凝聚的智慧,只是有限扩张,而不是向全世界疯狂报复。一个经常处于神经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内乱分裂,是民族生存的另一个根本性威胁。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民族之林的残酷竞争中,内乱分裂必然导致强敌入侵与外来势力的各种不正当进入,从而最终灭亡这个民族的文明生存方式。民族的灭亡,虽然不是全部个体生命的毁灭,然则却是个体赖以存在的文明 根基彻底瓦解星散,使灭亡后残存的个体生命丧失精神创造力与传统生活方式,沦为精神乞丐,沦为行尸走肉。惟其如此,民族的内乱分裂,绝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灾难,从根本上说,更是每一个体的灾难。

 

 

 

12066367_226557.jpg


  

下一页


  
  某个民族如果发展到以国家形式生存的程度,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明已经成熟。从此,国家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形式,成为这个民族的外壳与灵魂,国家的兴衰荣辱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从本质上说,民族的分裂内乱所侵害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国家形式,通过对国家形式的破坏而消解浸蚀民族生存能力,从而对整个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
  
  我们已经无法确切的知道远古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民族一朝覆亡的具体原因了。但是,进入我们视野的历史舞台上,依然在不断上演着相同或相近结果的民族悲剧。回溯上游,基本原因也大体无二。前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一等强国,数年之间轰然崩塌,虽然每个民族依然存在,但曾经使他们共同辉煌过的国家形式却无可挽回的消逝了。踽踽独行的俄罗斯举步唯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其他获得独立的小民族国家,更是全部沦为第三世界(虽然他们原来的生活状况也是第三世界,但那时他们的民族地位却是第一流的)。尽管这不是民族灭亡的悲剧,但是,当全面内乱摧毁了历史选择的最适合于他们的国家形式(联邦制统一国家)时,每个民族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南斯拉夫的解体是另一个案。倏忽之间,一个二战期间的英雄的多民族国家竟然弄得几乎只剩下塞尔维亚一个光杆主体,遍体鳞伤,谁都可以对他指手划脚。分裂内乱,对一个民族的伤害是根本的致命的。
  
  令人诧异的是,中国民族的先天禀赋中似乎就蕴涵了强烈的群体精神,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悠久与坚定,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民族能够以大民族大国家形式数千年岿然屹立的根本原因之一。从现实原因讲,中国人也许在远古时代从部族团结联盟抵御严酷大自然与“非我族类”的侵害中,就痛切体会到了族群统一的至关重要。至少大禹联合各部族共同治水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那时侯,只有棍棒木耒与极少数天然金属工具的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人们,一旦联合行动,竟然在几十年中疏通了横贯数千里的滔滔大河,使遍地洪水东流入海!此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伟大功业,没有任何一个大河流域的民族曾经拥有?尼罗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河?恒河?伏尔加河?如此独步寰宇的伟业,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大约连做梦也不敢想。某些清醒的西方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说大河流域民族的治水斗争,是统一专制的东方帝国的起源(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魏特曼的《东方专制主义》)。
  
  大禹领导的联合治水,挽救了整个华夏民族。由此大禹建立了中国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代国家形式——统一联邦制的夏。从大禹立国开始,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就成为中国民族生存历史上的头等大事。大禹在会稽山的开国大典上,无情的杀了迟到的东方部族首领共工,树立起国家最高政权令行禁止的绝对权威。

 

 

12066359_226554.jpg


  

下一页


  
  从夏开始,至今大约四千一百多年。让我们先来宏观的看看在这漫长的四个千年中中国的统一与分裂的线条:
  
  夏, 16王,大约500年,联邦制的统一国体。
  
  商, 17代31王,大约600年左右,联邦制统一国体。
  
  西周,13王,257年,联邦制统一国体。
  
  以上三代是中国第一种统一的国家形式。说她是联邦制,主要是诸侯国的军政自治权比较独立。也不是西方的松散联邦制。远古国家性质是一个专门问题,不想在这里拉扯过多。
  
  东周,
  即春秋时代,25王,100余诸侯国,大约300余年。
  
  战国,7大战国,30余小诸侯国,大约250年左右。
  
  以上两段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大黄金时代,是中国创立新型统一国家的过渡时期,而不是通常意义的分裂时期。
  
  秦帝国,两任皇帝,15年,统一帝国。 楚汉相争,5年内乱(分裂)。
  
  西汉, 15帝,215年,统一时期。
  
  新, 1帝,15年,统一时期(后期三年内乱)。
  
  东汉, 14帝,196年,统一时期(初期8年内外战争,后期24年内乱)。
  
  三国, 60年,分裂时期。
  
  西晋, 4帝,52年,统一时期(后期15年内乱)。
  
  东晋南北朝,12帝,264年,大分裂时期。
  
  隋, 5帝,39年,统一时期(后期3年内乱)。
  
  唐, 25帝,276年,统一时期(中间及后期内乱大约30年)。
  
  五代十国,52年,大分裂时期。
  
  北宋, 9帝,163年,统一时期。
  
  南宋, 10帝,157年,大分裂时期。
  
  元, 13君,88年,大分裂内乱时期。
  
  明, 19帝,294年,统一时期。
  
  清, 10帝,296年,统一时期。
  
  1840年后的160年,只算共和国50年基本统一,其余110年全部记为内乱、 外侮、分裂时期。
  
  根据以上粗线条,中国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为1215年,分裂内乱时期为785年(加上统一时期的中后期内乱, 大约800多年)。
  
  从总的方面说,中国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一个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世界上没有一个大民族象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潮流!分裂势力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成功过一次,中国的国土没有因为分裂内乱而永远丢失那怕一寸!不能不说,这是世界民族史的奇迹。 中国民族智慧中最为眩目的明珠就是统一意识。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将统一意识化做如此恒久的民族精神。

 

 

 

12066340_226550.gif



  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纵然有了这个根基,也并非每个民族都能够确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断,不骤然消亡。稍微留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令人不胜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在五六千年前就以法制文明规范社会生活方式的巴比仑人,可谓人类第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是,她如今在哪里呢?三四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爱琴海诸岛创造了辉煌文明,其哲学、法学、神话文学至今还都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然而,那些“希腊人”如今在哪里呢?两千多年前的亚平宁山地人以绝对的尚武精神吞并希腊横扫欧洲而建立了罗马帝国,可是,那些罗马人如今在哪里呢?(对历史无知而又骂口常开的新新人类们,可别将今日希腊、今日意大利当成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在墨西哥高原留下神秘踪迹,以至于被某些颇具想象力的“家”们说成是“外星人”的那个发达民族,如今在哪里呢?创造了金字塔与诸多伟大文明的古埃及法老们的族群,如今在哪里呢?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可是其中间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一个中断的黑洞,今日印度人竟是忝居古印度人后裔的光荣!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统一中国,建立了其广袤无与伦比的草原帝国。可是,以国家实体为依托的古蒙古人,数百年间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中世纪的铁血帝国拜占庭、奥斯曼、神圣罗马,同样也是灰飞烟灭,其主体民族星散消亡于人类海洋了。还有那些绝对尚武的强悍王国,马其顿、波斯、波希米亚、大月氏、西夏、辽、金、楼兰等等等等,一个个都成了供人凭吊的遗址,当时的主体民族也都星散融会,那些独有的文明也都成了漂浮于人类天宇的流星。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

  所以,审视自己的原生文明不是虚幻的发思古之幽情,它完全可以成为创造新的历史的出发点。要解密中国民族在无数次生死存亡关头的求生奇迹,以开拓我们的战略视角,就要从我们的原生文明中理清那些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的基本方面。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根基。一个民族在她从涓涓细流发展为澎湃江河的过程中,必然有一段积淀凝聚进而升华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生存谋略等一系列稳定的存在方式,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那样改变, 将长久的甚至永远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与发展潜力。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原生文明。她就是这个民族身上的“胎记”,永远不能磨灭。一个基本的交代是:中国原生文明的生成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原生文明 形成后的第一波惊涛骇浪便是统一的大秦帝国的建立,从而使中国文明万源归一,形成中国文明的正源。自此以后,中国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波澜便壮阔的展开。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 “学”者,绝非浪得虚名。中国历史上的兵家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全部是文职军人出身(请注意,名将才是职业军人); 其二,同时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

 

一个民族的文明中隐藏了邪恶与疯狂的基因,能说这个民族的文明是健全的高贵的成熟的么?

  对待周边民族文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以一贯之的国策,古人人称做“ 怀柔”“安抚”或者“绥靖”。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和平共处的有限让步,从而 获得文明共生。无论中国强大与贫弱,这个传统都没有大的偏离。对越南,对朝鲜,对蒙古,以及对周边更小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

  在今天看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行为遭到非议贬斥。郑和下西洋,许多人都说那是一场毫无经济观念的政治炫耀,是中国人对外交往缺乏经济观念 的典型例证。设想如果中国当初象数百年后的哥伦布那样有用小玩意儿交换 土地的头脑或者征服意识,郑和下西洋都会成为一次规模庞大的征服战争, 至少会成为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掠夺。从条件说,郑和的远洋舰队拥有这样的能力,当时的东南亚小国没有抵御这种远洋征服的能力。可是,中国的明朝政府没有这样做,郑和没有这样做。为什么?除了中国的固有传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明朝是在趋赶异族入侵之后的统一政权,对蒙古人的结局有着特殊体会,对于依靠武力征服他国有着特殊深刻的认识。蒙古人征服中国将近一百年,最后还是在土崩瓦解, 导致了蒙古民族的大衰落。有着最直接的陆地通道,尚且不能保证征服的最终胜利,况且远隔重洋迢迢万里,征服掠夺的最终结局又会是什么?如果今人想到了这一层,就会对明成祖政权的和平舰队有更深的理解。

  这种和平安边的久远传统,是中国消解文明冲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历史上,她带给中国民族一种旷远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周边小民族产生了滚雪球式的归化效应。最终,中国文明非但没有消亡,而且稳定的壮大为多民族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文明形态,必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缺乏消解能力的文明,必然是踽踽独行,难以滚大。有人说,大了有什么好? 统一有什么好?劝这些朋友去问问欧洲共同体那些竭尽全力追求欧洲统一的官员和有识之士,富得流油的小国家小民族有何不好,偏要追求劳什子大欧洲统一?何况还在当代社会?再去问问西方与日本那些专门研究中国分裂为 多少个“国家”合适的机构与学者,为什么如此卖力?中国“小”了对谁好? 现在的大中国(尽管还是残缺的)对谁不好?一种汪洋恣肆的强大文明形态,如果同时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出现,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与未来无可限量的竞争力的巨大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体文明灭亡后个体的悲惨命运是无须论证的。它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绝不会因为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有了所谓人权理论而改变。时髦者们发发牢骚骂骂大统一大文明何尝不可,然则千万别上脸当真。毕竟,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日子谁也不会向往。看看我们那些海外的所谓“民运”人士,不惜游说美国国会断绝与中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彻底 摧毁现政权,再造一个“民主中国”(魏京生可谓典型)!美国人嘲笑这是比冷战思维还要极端的极端观念,嘲笑一通之后,连魏京生的“办公桌”都被端了。且不说这并不是美国人有伟大的文明胸怀。即或真如魏京生所言,彻底打烂重来,可能么?一旦打烂,重来的机会何在?统一文明的框架一旦解体,虎视眈眈的列强们岂容你“重建”更伟大的更有力的文明框架?

  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渐进的。中国文明在当代的境遇,如同濒临泥沼悬崖的巨大的战车,只有一丝一丝的从旧日泥沼中拔起,一丝一丝的脱离临渊之危,稳健渐进的驶入快车大道,才是唯一的选择。任何投鼠不忌器的莽汉们,都会导致中国民族与文明的整体毁灭。

 

这两个形式特点,反向的说明了中国军事思想必然不会是单纯的军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带有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假如不是历史尘埃的淹没,中国的经典兵书绝非只有《武经七书》。

  姑且只说《武经七书》的作者:《六韬》的吕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显然是个老学者。《孙子兵法》的孙武本是齐国名士。《吴子兵法》的吴起是鲁国名士。《司马法》的司马穰苴是晋国的司马(文职国防部长)。《尉缭子》的作者是魏国国尉缭,同样是文职国防部长(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司马、国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国防长官,只有大将军、上将军等各种将军才是三军实际统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李世民不消说是个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另外,失传而重见天日的《孙膑兵法》的孙膑,更是文人学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诗写得惊世骇俗。一言以蔽之,举凡中国留有军事著作的兵家,没有一个赳赳武夫。这样的兵家们所锻铸的用兵原则,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始计》——即庙算,即战略运筹。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论断代表了中国民族对战争的最高境界的审视。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惟其如此,战争才是国之大事!《司马法》则开篇就提出“以战止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民族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是冷静清醒的,是坚决排斥盲目性的。

  中国民族整合统一的大智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每次面对分裂,统一立即成为中国民族的最高理想,并且绝不动摇。

  民族的最高荣誉总是给予能够领导统一的英雄领袖,民众追随的目标也立即汹涌澎湃的倒向统一力量。中国人总是将分裂内乱视为“国破”,又总是将“国破家亡”连成一条最简单的因果直线,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视做天经地义的逻辑。这就是中国民族面对分裂的思维定式,一种永远不能改变的民族价值观。请每个中国人牢牢记住,这就是中国人历经数千年锻铸出来的精神利剑,光芒闪烁,充满霸气——对分裂者没有道理好讲,就是必须统一!

  其二,
  痛下杀手,毫不手软。中国民族对分裂势力的杀伐决断远远狠于对外来势力的运筹抵御。对外用兵,中国人在历史上一般都极为谨慎。但对内消除分裂完成统一,中国民族从来没有优柔寡断。在是否统一的问题上, 中国人从来没有决策过程。要决定的只是一个,如何打?而且,统一战争从不顾及力量对比,打败了也要前赴后继的再打。每每是统一战争,中国史书都触目惊心的记载着“血流漂杵”“浮尸百万”!那些最大规模的战争,往往不是发生在抵御外侮中,而是发生在统一战争中。战国的长平大战,秦赵两国共出动雄师百万,一战消灭赵国五十万大军,从而创造了古典战争的最高典型。对外战争虽然也同样有著名战例,然则就战争规模而言,远远不如中国内部的统一战争。诚实的说,几千年历史上,能在中国人马前走几个回合的外敌,还确实没有几个,虽然近代以来我们也有过战败的耻辱。但是,内部分裂势力却是同样优秀的人种,就不能不碰撞出最为绚烂的战争火花。这种为了统一不惜付出最大代价的拼命精神,最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民族刚猛勇武的一面,足以使任何分裂势力先自气短三分。

  其三,没有谈出来的统一,只有打出来的统一。这是残酷的事实,痛苦的经验。从本质上讲,统一意味着分裂一方的阴暗命运,丢失政权并遗臭万年,盲目追随分裂的民众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设若抵抗并战而胜之,安知分裂者不能争得统一的权柄?这种幻想每每支撑着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与动乱势力,使他们几乎永远不可能回到“和平统一”的轨道,而总是选择刀兵相见——战场上说话。

  国有国情,族有族情。不要说世界上已经有和平统一的先例,更不要说和平是世界的主流。请牢牢记住,世界在变,但人性没有变,各民族的独特精神也没有变,残酷竞争的主流更不会变,而且永远不可能改变;中国民族几千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统一经验,绝不会因为世界出现了电脑、原子弹、卫星、航母等一大批新劳什子而突然过时。

  从本质上看,统一没有玄妙的技巧,更没有我们祖先没有想到的奥妙。中国人纵横捭阖施展谋略,那可是如同儿戏。几千年几百代无数能踢能咬能不够者看穿了的东西,绝不会走眼的。想要中国统一强盛,还得有祖先强势生存的铮铮傲骨与巍巍霸气。

  世界有多少个民族,便有多少种生存文明。在漫长的生存竞争历史中,不计其数的文明形式伴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成为飘散的文明粒子。同样,不计其数的民族也因为自身文明的脆弱,而导致民族主体在竞争中的灭亡。文明形式是民族生存的特殊本质,民族形式是文明存在的特殊载体。一而二,二而一。文明形式与民族形式的命运具有完全的历史同一性。迄今为止,没有那一种脱离了民族形式而存在的所谓文明,更没有那一种脱离了文明形式而存在的所谓民族。

 

从本质上说,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就是这个民族的全部生存方式。从民族竞争的意义上说,民族文明是该民族特立独行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又是该民族抗击其他文明蚕食的本体武器。文明形式有多么饱满,民族的生 命状态就有多么强大;文明形式有多少缺陷,民族的生命状态就有多少死穴。

  漫长的历史兴亡,一再证明了这个残酷的真理。

  与中国春秋战国大体同步的古希腊文明,是一种温和脆弱的海岛民族的文明。尽管这个文明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理性的法学、浪漫的神话与一些著名的科学原理,已经成为人类不朽的文明遗产。但是,古希腊文明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悍与巨大的生命张力。她们关注深邃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诞生了深刻的哲学。她们关注自己存在秩序的文明化,所以诞生了法学。她们沉溺于浪漫的幻想,所以编织了灿烂的神话。然则,一个拥有如此文明的民族,却竟然没有诞生兵学著作——一种伟大抗争精神的结晶!这只能说明,对外部世界的防范抵御的意识,根本没有成为这个民族的文明组成部分。最终的结果,古希腊民族没有逃脱灭亡的厄运,被文明落后的罗马民族的步兵无情的消灭了。文胜于质,是古希腊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希腊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则是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又拒绝汲取古希腊文明而改造自身。虽然强悍,却没有柔韧的文明根基。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除了庞大的斗兽场、血腥的奴隶角斗场、 无数的征服战例、奢靡的沐浴方式与酗酒恶习,以及一部《罗马法典》与哲学诡辩派之外,还有什么呢?对于一个存在千年左右的世界性帝国,其主体文明竟然如此贫瘠,确实令人不胜惋惜。 惟其如此,在历史岁月的侵蚀中,罗马民族最终无声无息的解体了。倒是曾经被他征服的许多民族,依旧没有灭亡。质胜于文,这是古罗马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罗马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民族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决定民族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明形式本身的冲突竞争。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包容性?语言文字是否简洁并具有美感?是否有利于交流传播? 信仰是否具有多元特点?并对其他民族的信仰形式具有共处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国家形式、社会结构、消闲方式、审美方式、居住方式、人际关系准则、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传统、家庭与家族形式的亲和力等等 等等,是否具有坚实的根基?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方式,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强烈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 文明冲突是民族竞争的“软”形式。它更为长久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文明形式不具有弹性(包容性与亲和力)的民族,必然是民族文明的尊严极端化的民族,也就是老虎屁股式文明。这种文明的民族,必然陷于 连续不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族群文明的冲突,谁也容纳不下谁,最终导致整 个民族的衰落。历史不乏文明冲突导致战争与对抗的例子。

  十字军东征大约是中世纪东西方文明冲突最典型的战争。所谓宗教圣战,
  无一不是文明冲突引发的战争。就现存文明民族而言,在文明冲突中受伤害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以色列民族。一部《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即或这个故事是信史),一个犹大,使以色列人在西方民族(文明)宗教世界堕入了万劫 不复的地狱。

  一切对犹太民族的残害杀戮,莫不起源于这个“神圣”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民族的灾难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因为某种文明的狭隘与偏见仍然没有结束。

  中国民族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在世时的敌人多如牛毛(有没有出卖过孔子的叛徒?我不清楚。请热心的网友查证)。可那个中国人要将孔子敌人的后裔当作异类消灭,那在中国民族看来简直要笑掉大牙,连认真的愤怒都不需要。可能有人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较。我倒认为非常的能说明问题。假如说出卖孔子的叛徒还没有找到,那么出卖武圣人关羽的孟达总是真有其人吧,还有割去了关羽头颅的潘璋(东吴大将)也是证据确凿吧。可是,非但封关羽为“圣”为“王”的政权没有下令将潘璋、孟达的后裔(潘孟二族)斩草除根,就是那些最讲“忠义”精神、尊关羽为“鼻祖”的中国会道门们,也没有对潘孟二族寻仇。中国民族在汉代之后最痛恨的人是秦始皇(姑且不说对不对),可是秦姓依然在繁衍,以致出了个遗臭万年的秦桧之后,竟然姓秦者依然如过江之鲫!

  不要说中国文明不认真不严肃没有仇恨意识。斤斤计较仇恨的文明永远不会 “泛滥”为汪洋恣肆的文明。说到底,还是文明的“海纳”问题。

  中国民族在历史上遇到的文明冲突大约有四种情况:一、外来民族入侵而被趋赶后,残存人口保留的文明。二、自愿归化的少数民族的文明。 三、和平往来中流入中国的外来民族文明。 四、周边民族的文明伸展。以上四种情况,大约每个民族(尤其是大民族)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 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具有普遍性的四种情况。

 

对待文明冲突,每个民族并非都是相同的对策。

  就整个欧洲而言,可以说文明形态并无大的差异,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欧洲就是一个大的文明形态。其文明形式的差异,绝不会大于中国西北与岭南人之间的差异。西方学者动辄精通十几种语言,恩格斯能“结结巴巴的说二十多种语言”,即或普通的文化人大约也能通晓三五种语言。这就是文明基本标志—— 语言文字的相似性。而在中国,除了文字的统一,语言可真是千差万别,江南岭南数十里不同语的山区大有在者。饮食、居住、婚姻、风俗等等,也自古有“十里不同俗”之说。

  然而,中国却是一个拥有稳定的共同文明的大国。欧洲却从来都是由许多许多文明相似的国家组成的民族生存区域。这就是民族文明消解冲突的能力所致。

  中国文明对前两种情况下的文明冲突,总是有着一种伟大的情怀——“以仁为本”。具体说,不夺其地,不变其俗,不杀其人。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我族而后来成为失败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春秋对夷狄,秦汉对匈奴,隋唐对胡人,明对蒙古,民国对满族,二战中对日本战俘,抗美援朝对美国战俘……不要说中国人应该狠毒。正是这种伟大的“王师”气魄,使中国文明保持了饱满的文明正义的资本,从而在危亡关头敢于大无畏的面对任何强敌。整个农业文明的数千年,中国屡屡面对无赖民族的纠缠,但却从来没有丧失高贵的人性尊严,从来没有与无赖之敌一起堕入灵魂的地狱。中国文明中历来有“杀降不详”的价值观念,从不推崇那些残暴杀降的功臣。

  一个典型例子。战国秦昭王时期的统帅白起战功卓著,每战拔城十座以上,最后打得山东六国无人敢于挂帅迎敌。后来的长平大战中,白起秘密挂帅,一战灭敌五十万,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型,堪称战神当之无愧!然则由于他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却被中国的正统史家永远的打入另策,从来不列为名将褒奖(当代研究除外)。相比之下,日本民族的靖国神社堂而皇之的供奉肆虐屠杀的 “英雄”,除了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多少名将英雄可供奉外,民族文明的卑俗猥琐的价值观当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对和平流入的外来民族的文明,中国文明历来持包容态度,任其自生自灭。

  苦难多多而又号称最难同化的犹太人,在北宋朝时期,曾经有四百多户流入开封,百年之后竟全数变为中国人。二战时期,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大国敢于接纳犹太人,然则民国政府对流入上海的大量犹太人,却没有因为世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而拒绝接纳,成为为数极少的敢于接纳犹太人的国家之一。据一则资料,中国虽然曾经长期谴责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并大张旗鼓的站在巴勒斯坦一边,但犹太民族对中国的攻击立场却一直保持沉默,原因就是只有中国在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敢于以国家形式接纳犹太难民。中国民族也不是没有扩张(虽然这种扩张总是限制在夺取敌方进攻根据的范围内)。但是,对扩张土地内的原住民族,中国人的国策远远比欧洲移民(后来的美国人)对待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残酷杀戮伟大高尚得多。与日本民族的大屠杀、日耳曼民族的种族灭绝相比,更是民族文明的两重境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绝对能够从它的战争方式中表现出现出来。侵略战争与有组织的战争暴行,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堕落。这种野蛮的堕落,将这些所谓的发达民族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文明在对外战争中所具有的人道主义光辉,永远是世界历史的一盏明灯。不要因为我们落后了,就将那些曾经是野兽般残酷屠杀与掠夺世界的所谓发达文明,看得如同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道貌岸然。对那些家伙别太当真。历史的发展终究是平衡的,一个依靠屠杀掠夺其他民族而积累了原始资本的血腥民族,不管他后来戴上了何等光芒闪烁的桂冠并且以世界领袖自居,他 终究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列宁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历史的报应”, 好象还举了印度与英国作为例子(请那位网友论述一下,我一下记不清了)。

  这是民族生存竞争的法则之一。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请记住中国人的这句老话。在世界大民族中,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会象中国民族这样具有文明的正义性与资本的正义性。中国民族没有文明历史的大血债,没有资本掠夺的大 血债。中国的崛起完全依靠着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不要以 为这种伟大的文明情怀是一种迂腐,她是人性文明的高贵所在。一个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种高贵的文明心态,即或是一时落后, 即或是曾经屈辱,也无法掩盖她不朽的万丈光焰!

  想一想,法西斯主义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偏偏诞生在自诩“最优秀种族”的日耳曼民族?而对这种邪恶“主义”的毁灭性失败,很少有人从其文明根源中去探询,却围绕战术与武器找原因。这种卑劣与浅薄以 日本民族为甚,至今还在喋喋不休的探讨“二战如果这么这么打,日本就会胜利”。从游戏软件到研究文章,从靖国神社到天皇、议会、政府,无耻低能得令人齿冷。一个强盗杀人放火而遭痛打,竟然一味埋怨自己跑得不快,否则如何能被捉住?却从不去想强盗行径本身的“原罪”。只要做强盗,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必然的结果,即或赢得了一场战争,这种被杀的结果总会到来。

 一个民族的文明中隐藏了邪恶与疯狂的基因,能说这个民族的文明是健全的高贵的成熟的么?

  对待周边民族文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以一贯之的国策,古人人称做“ 怀柔”“安抚”或者“绥靖”。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和平共处的有限让步,从而 获得文明共生。无论中国强大与贫弱,这个传统都没有大的偏离。对越南,对朝鲜,对蒙古,以及对周边更小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

  在今天看来,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行为遭到非议贬斥。郑和下西洋,许多人都说那是一场毫无经济观念的政治炫耀,是中国人对外交往缺乏经济观念 的典型例证。设想如果中国当初象数百年后的哥伦布那样有用小玩意儿交换 土地的头脑或者征服意识,郑和下西洋都会成为一次规模庞大的征服战争, 至少会成为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掠夺。从条件说,郑和的远洋舰队拥有这样的能力,当时的东南亚小国没有抵御这种远洋征服的能力。可是,中国的明朝政府没有这样做,郑和没有这样做。为什么?除了中国的固有传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明朝是在趋赶异族入侵之后的统一政权,对蒙古人的结局有着特殊体会,对于依靠武力征服他国有着特殊深刻的认识。蒙古人征服中国将近一百年,最后还是在土崩瓦解, 导致了蒙古民族的大衰落。有着最直接的陆地通道,尚且不能保证征服的最终胜利,况且远隔重洋迢迢万里,征服掠夺的最终结局又会是什么?如果今人想到了这一层,就会对明成祖政权的和平舰队有更深的理解。

  这种和平安边的久远传统,是中国消解文明冲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历史上,她带给中国民族一种旷远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周边小民族产生了滚雪球式的归化效应。最终,中国文明非但没有消亡,而且稳定的壮大为多民族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文明形态,必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缺乏消解能力的文明,必然是踽踽独行,难以滚大。有人说,大了有什么好? 统一有什么好?劝这些朋友去问问欧洲共同体那些竭尽全力追求欧洲统一的官员和有识之士,富得流油的小国家小民族有何不好,偏要追求劳什子大欧洲统一?何况还在当代社会?再去问问西方与日本那些专门研究中国分裂为 多少个“国家”合适的机构与学者,为什么如此卖力?中国“小”了对谁好? 现在的大中国(尽管还是残缺的)对谁不好?一种汪洋恣肆的强大文明形态,如果同时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出现,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与未来无可限量的竞争力的巨大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体文明灭亡后个体的悲惨命运是无须论证的。它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绝不会因为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有了所谓人权理论而改变。时髦者们发发牢骚骂骂大统一大文明何尝不可,然则千万别上脸当真。毕竟,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日子谁也不会向往。看看我们那些海外的所谓“民运”人士,不惜游说美国国会断绝与中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彻底 摧毁现政权,再造一个“民主中国”(魏京生可谓典型)!美国人嘲笑这是比冷战思维还要极端的极端观念,嘲笑一通之后,连魏京生的“办公桌”都被端了。且不说这并不是美国人有伟大的文明胸怀。即或真如魏京生所言,彻底打烂重来,可能么?一旦打烂,重来的机会何在?统一文明的框架一旦解体,虎视眈眈的列强们岂容你“重建”更伟大的更有力的文明框架?

  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渐进的。中国文明在当代的境遇,如同濒临泥沼悬崖的巨大的战车,只有一丝一丝的从旧日泥沼中拔起,一丝一丝的脱离临渊之危,稳健渐进的驶入快车大道,才是唯一的选择。任何投鼠不忌器的莽汉们,都会导致中国民族与文明的整体毁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