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汉字简史 (二)

(2009-02-16 12:02:57) 下一个

纸张在东汉发明之后,书写活动越来越多。虽然有草书书写快捷,但是终归是一种速记字体,难以正规化。到了汉末,已经出现楷书雏形。我们如今能看到最早的正楷是三国时期的锺繇的作品,字形略扁,仍有隶书的影子,但是已经放弃了一波三折的运笔方式。


锺繇《宣示表》

两晋和南北朝是汉字字体有一个脱胎换骨的阶段。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将正楷进一步规范化,并且这种字体基本定型到今天。同时他们还发展了行草字体。到了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书法的价值,有意将书法作品作为艺术品收藏了, “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 ,就说明了这一点。


王羲之书《黄庭经》


王献之书《洛神赋》

稍后的南北朝,由于南北方处于分裂状态,文化发展有了差异,虽然都是用汉字,但是字体有不同。魏碑是另一种形态的楷书,比起南派,魏碑更加挥洒自然,变化多端。到了隋唐统一之后,尤其是唐太宗醉心于王羲之的书法,上行下效,南派的书法成了通行字体,北碑的字体则被遗忘了,直到清朝晚期才被重视。


魏碑《爨龙颜碑》

隋朝唐朝是汉字正楷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东汉末期到魏晋南北朝禁止立碑的法律,这时被废黜了。隋朝较短,因此书法的发展主要在唐朝。立碑需要正楷,佛教传入中国,书写经文需要正 楷,更不必说官方文件。初唐的欧阳询褚遂良都是楷书大师。


欧阳询书法

同时也得到发展的是草书。在王羲之时代已经转化章草为今草,到了唐朝更有张旭怀素的狂草,常常一行字都是从头连到尾,一气呵成。


张旭草书《肚痛帖》

中唐的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以后又一个创造性的楷书大师,一改晋朝以来的清秀书风,创造出以气势取胜的颜体。


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

唐末书风渐颓,虽然有柳公权等出现,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后来的五代十国再次进入战乱时期,书法难以有大的发展,除了一个杨凝式没有突出的人才。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宋朝的书法,正楷没有什么创新,苏米黄蔡四家基本都是顺着唐朝的颜柳走下来的。如果说其它字体,那就不是谈论汉字简史而是书法简史了。正楷没有创新,因为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使用正楷抄写的必要性大为减少。

印刷术的出现,造就了印刷体的汉字,我们现在所用的宋体或者仿宋体,名字就是来自宋朝的宋。而印刷体的基础,当然要一种很规范的字体。前人的正楷,规范化莫过于欧阳询,因此我们今天的宋体,基本上是欧体经转型而成的美术字。


宋刻本《道德经》

印刷术抑制了正楷书法的发展,以至于宋元明清直到民国乃至现代,正楷的高手只有赵孟姚和董其昌,因康熙和乾隆的推崇,成为清朝的馆阁体。所谓馆阁体 ,是指端正匀整的小楷,应用于科举时的考卷上。清初情况还好,中期以后过分严格,各人写来,千篇一律。标举 “ 乌光方 ” 三字诀。面对一味崇尚赵董的狭隘趣味和馆阁体的板刻僵化,清代在朝和在野的书家都进行了反拨。在朝书家以刘墉、翁方纲为代表,他们科举出身,受过馆阁体的 “ 洗礼” ,因此可称是从馆阁体内部杀将出来的。他们倡导对唐法的回归,反对光洁、方整的馆阁流弊。在野书家以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为代表,他们从汉代碑刻隶书中吸取营养,力图摆脱时风。


这幅是乾隆皇帝时,宰相刘墉刘罗锅)的小楷,可以領略一下何所谓的“馆阁体

顺便说一下印章。造纸术发明之后,印章的用途广泛很多,其一就是作为官方文件的证明。稍微留心就可以发现,汉朝的印章所用字体是篆书,但是不同于小篆,而是简省了比划的篆书,名称是缪篆。由于作为官方文书证明必须要难于仿造,于是字体越来越繁琐,渐渐失去了艺术价值,反而是私印承担了艺术载体的角色。尤其是自元朝赵孟姚,董其昌正楷一统天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力日衰,加上拼音文字的简单,开始有人怀疑中国落后是汉字造成的。当西方人发明了打字机之后,中国人也有人悬赏中文打字机的发明。

Olivetti 最早的打字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算很笨重

第一台中文打字机于1919年在商务印书馆问世,非常笨重,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64个键盘取代商务机器的庞大字库,储存7000字。

后来在1946年,林语堂发明了一个跟英文打字机用法上非常类似的中文打字机,为了这台打字机,他耗费了他在美国赚的稿费12万美元。那个时候,这笔钱是个天文数字,使他几乎倾家荡产。发明成功后,中国人很高兴,但是正赶上中国内战,没有人会考虑生产,于是这个伟大的发明就被束之高阁了。林语堂的发明和今天的电子中文输入类似,就是通过敲击键盘来选择汉字,而且,他的汉字编码方式也很有特色,就是采取每个字的左上角和右下角。

林氏的中文打字机虽然不是第一部中文打字机,但是毫无疑问是开创了键盘式中文打字机的历史。


林语堂中文打字机专利证书(部分)


林语堂中文打字机示意图

直到数十年之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汉字输入,才算超越了林氏的发明,但是汉字输入,除了拼音输入法之外,却基本上采用了林氏的思路,就是把汉字拆散作为该字输入的编码。大陆的五笔也好,台湾的仓颉也好,都没有超越这个思路。

如今专业的中文打字员,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速度,已经令人惊叹地超过了说同样内容的话的速度。下一步就是语音输入,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