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五年前,韩寒逃过一劫

(2012-05-21 11:38:49) 下一个

五年前,韩寒逃过一劫--zt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五年前,同样是新年伊始,同样是以韩寒为焦点,同样是针对韩寒语句不通的文章,互联网上展开了一场质疑韩寒的激烈论战。质疑的起因是,在湖北省鄂南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中,韩寒博文中的一段文字被当成语文试卷中的改错题。原题如下:

  第20题.下面的文字摘自新浪网某人的“博客”语言(包括用词、标点、断句)有四处毛病,请找出并改正。(4分)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领先了第4名一分钟。” 

  这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中的常规题型,不足为奇。

  但是,这道试题锋芒毕露,矛头直指名声如日中天的“天才”韩寒。

  这类试题,语言材料一般采自记者的报道或作家的作品。但在一段简短的文字中,要出现4处以上的错误,对于和文字打交道的记者和作家来说,一般是不可能的。所以命题者要对材料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命题要求,达到检测的目的。试题定型后,原文只是命题素材而已,不会对原作者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但是,湖北八校联考的命题者却原封不动地把韩寒的文段搬上试卷,这就等于不点名地把韩寒拉出来示众,让人们看看“天才”的写作水平。在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足一百字的文段中,明显的毛病竟有五处:

  ①“两档”改为“二档”;
  ②“3,4档”改为“3、4档”;
  ③“但还好车速……”改为“但还好,车速……”;
  ④“加上”改为“因为”(“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是“车速还是比较快”的原因,不能说“加上”);
  ⑤“把车调的……”改为“把车调得……”。

  在题目的叙述上,命题者表现出可贵的勇气和含蓄的睿智。他们以“某人”代指韩寒,轻蔑的意味溢于言表,毫不掩饰对“天才”的大不敬。他们把“博客”二字加上引号,看似画蛇添足,实则意味深长,强调这段文字的出处,意在暗示韩寒的博客语言很差,与他少年时代的成名之作大相径庭,似乎在给读者指引一条研读韩寒“作品”的路径,从中发现“天才”的秘密。

  但是,网络如海,试题设计得再巧妙,进入网络,瞬间就被淹没。怎样才能使广大的网友看到这道试题呢?命题者投石问路,以读者的名义把试卷寄给韩寒。

  24岁的草包韩寒,怎能看出试题暗藏的玄机,四处错误他一处也看不出来。他只是觉得“博客”加引号莫名其妙,于是在后面批注:“不知道这里这个双引号加着是一种什么用法?”他表示,“很荣幸可以被语文试卷做为反面的教材”,但这种表态言不由衷,接下来他刻薄地说:“在活着的作家中,只有你的文章写的够差,够奴才,够没想象力和情怀,才可以被语文书和试卷作为正面文章来分析欣赏。”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劣根性恶性膨胀,认为“一个好的作者都应该以自己的文章不慎被中国语文教学看中为耻”,言下之意,他“被做为反面教材”是多么荣耀。

  为了炫耀这种光荣,韩寒把这道试题和他的相关说明,作为一篇博文发布出来。韩草包的这一举动,正中命题者的下怀。

  试题搭乘韩寒的名气不胫而走,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质疑韩寒的论战拉开了序幕。

  反应最激烈的是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他力挺韩寒,对那个刺眼的称谓——“某人”表示极大的愤怒,指责湖北八所中学侵犯了作家的著作权,引用韩寒的文字却不署作者姓名,竟“以‘某人’相称,公然向学生传授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方法”……数以万计的韩粉闻风而动,为维护心中的偶像而气愤填膺,对湖北八校联考的这道试题群起而攻之。

  但为这道试题喝彩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并且在喝彩声中愈来愈突出“质疑韩寒”的主题。有的网友列举了“韩寒的N宗罪”,认为“韩寒的坏榜样会给许多学生提供偷懒的借口”。有的网友抓住韩寒的软肋痛下针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不读完不是你韩寒的错,但是成人后从不读书,以致没一点修养就是你的大忌。”更多的网友则对韩寒随着名气不断上扬而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恶习口诛笔伐——狂妄自大,不从深度广度论事,抓住一点小东西就借题发挥,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等。

  可贵的是,《中国教育报》也介入了这场论战,旗帜鲜明地发表题名《“韩寒的屁股”摸不得?》(2007年1月13日)的文章,赞扬“这道常见的试题将成为中国现在知名度最高的语文试题”。文章严肃地指出,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是我们的文化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作者毫不客气地斥责郑渊洁的过激行径:竟然“不惜拳脚”,“连基本的语法规范都要打倒”;郑先生们这样做,“损害的不是什么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利益” 。 

  但是,挺韩的力量毕竟太强大了。由于没有重量级的名人担纲,“质疑韩寒”的网友各自为战,如同散兵游勇,难以聚成合力。他们质疑的声浪未能掀起高潮就被挺韩的大潮吞没了。

  对韩寒来说,这是一场有惊无险的论战。他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如果韩寒有自知之明,他应当被这场论战惊出一身冷汗,为自己侥幸逃过一劫而额手称庆。因为这场论战差点触及他的命门——如果质疑者继续坚持下去,很可能会找到命题者暗中指引的通道,顺藤摸瓜,发现他的大量博文与少年时代的几篇“作品”判若云泥。一旦这个发现被披露出来,定会有更多的网友介入,而且会有一言九鼎的名人挺身而出,率领质疑者敲开那扇神秘的“代笔”之门,从而改变战局的走向。

  如果韩寒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他就会意识到,这场论战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就像一个身患重症而尚未发作的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拉响了警报。由此,他更会意识到,这是历史给他提供的补救机会,让他反躬自省,对自己的博客文章进行严格的审视,然后静下心来,对症下药,在写作上修炼内功,把文章写得像样些,哪怕写的是“流水账”,哪怕没有什么文采,只要错别字不要太多,标点符号用得不要太离谱,文字基本还算通顺,不授人以柄就行。

  如果韩寒真能意识到这些,并且付诸行动,那么,五年之后的“代笔”门就不会东窗事发。

  但是,这些“如果”都没有变成现实。韩寒哪有坐冷板凳的功夫,他的生活基调是开赛车、泡小妞、玩游戏。他踌躇满志,利令智昏,始终陶醉在人造“神话”的光华中。加上一些无良媒体或不负责任,或别有用心的肉麻吹捧,利欲熏心的出版商的无耻炒作,众多粉丝趋之若鹜的盲目追逐,更使他忘乎所以,飘飘欲仙,像神灵一般高居云端俯视众生……

  从2007年的一元复始,到2012年的万象更新,历史的车轮碾过了整整五年的历程。

  虽然五年前质疑韩寒的论战夭折了,但质疑的力量在潜滋暗长,在积蓄能量,终于在五年之后的早春爆发了“井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韩寒就从高高的云端跌落下来,幻化为人形。他终于承认,他不是神,只是“一个小人物”。

  五年之中的两次论战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它告诉人们,任何人造的“神话”都不可能长久,哪怕他像一座貌似坚固的冰山,也总会有融化的时候。韩寒可以逃过一劫,乃至N劫,但最终必将在劫难逃。因此,重归人类的韩寒不必对麦田、方舟子心怀恨意。即使没有他们发起今年初声势浩大的质疑之战,日后也会有人站出来,担起领军的重任,点燃焚毁那座人造“神话”大厦的烽火。这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历史的规律,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无法阻止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