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真诚地表扬他人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2014-05-21 04:46:46) 下一个

 

真诚地表扬他人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 再谈不擅表扬的“中国人”

 

任何一个人在听了别人真心的表扬之后的心情都只可能是愉悦的。那么,以让他人高兴为目的的真心的表扬,就是一种真正的善举,或者学究气一点说,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刚来美国时,第一堂电脑入门课上得云里雾里,根本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所以不得不举手让老师过来给我指点。老师用手指了一个地方,叫我点击,我立即点击,于是屏幕为之一变,老师立即说到:Excellent! 我听了觉得奇怪,这么一个动作就Excellent了?后来美国久了后,发现表扬他人还真是家常便饭,每天都遇到的事。笔者曾经给朋友这样说道,我有时候在美国一天接受的表扬,胜过我在中国一年,甚至几年得到的表扬。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文化差异。

然而这个差异让很多人中国人并不以为然。在中国,表扬是评判的手段,也即是说,只有在一件事有实际的优良价值的情况下,才能给予表扬。所以,对很多华人来说,表扬是一件“严肃”的事。面对西方社会铺天盖地的表扬,好多华人摸不这头脑:这个明明不好怎么会说好呢?于是抱怨美国人虚伪。其实,美国人的表扬并不虚伪,只是表扬的动机和中国人不一样。对好多西方人来说,表扬并都不是评价的手段,而是善的行为(act of kindness)。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多华人常常误把西方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看成是对自己高明,甚至高人一筹的肯定,或者是虚伪的“奉承”,不能不说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不擅表扬的中国人》,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表扬这个人道主义的行为:

 

只有富于爱心的人,才敢于真心表扬别人。人的爱心,就像是银行的存款,积蓄越多,拿出来时就越大方。所以,得到爱越多的人,或者自爱越充分的人,越能够大大方方地表扬别人;而得到爱越少的人,就会在对他人的赞美上越显得吝啬。原因可以理解:我自己都不够,凭什么还白给你?(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老子自己心情都不好,凭什么要让你高兴?)再加上攀比心作怪,别人活得好了,必定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所以一不小心表扬了别人后,往往后悔莫及:TMD,老子今天不小心又亏了一把!

 

也许是因为中国文化中爱的空缺,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得到的爱太少,从而缺乏爱心,所以才在表扬方面非常吝啬。这使得在中国社会中常常见到的不是真心的表扬,而是“真心”的批评和虚假的“表扬” - 吹捧。批评主要体现在在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的关系上。同行之间,因为互相嫉妒,要不是互相贬低,要不就是虚假的互相吹捧。

把表扬看成评判的手段,导致很多华人动辄对他人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无端评判(judgment),以显示自己具有评价他人高低的能力(华人群体中的最大恶习之一),而在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又处处都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还记得有不少中国朋友说过,如果大家都表扬你,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呢?对不起,我要说,怀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是完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绝不能完全取决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内心有一把测量尺,即所谓“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在面对他人的表扬时,会懂得珍惜他人的“给予”,更不会自以为是;而面对他人的批评,也不会丧失自信。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由于自我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人,所以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挣来”更多的“表扬”,或者学习成绩上全A,或者事业上的成就,等等。他们要不是在听到批评之后自信心受伤害,就是在得到他人表扬后忘乎所以,对自我的价值判断永远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摇摆,难有心灵的和平。这样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

自信自爱的人,就是在自我心目中有一把衡量尺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比自己能力更“强”,或者长得更漂亮/英俊,因为他们的幸福感,是来源与对自己的无条件的肯定:只要自己尽了努力,就会有满足感,更不会拿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来折磨自己,比如相貌,能力等等。并且,自信自爱的人还更能在他人的喜悦中感受喜悦,即懂得“分享”。所以,他们绝不吝惜慷慨的表杨,因为别人的喜悦只会加强他们自己的幸福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自信自爱是真心表扬他人的前提条件。那么,自信自爱从哪里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童年是培养自信自爱的最重要的阶段(参见《童年与自爱》)。一个童年得到充分的爱的人,往往自信心满足,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而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人,往往好胜心强,期望通过他人的赞赏来弥补自己内心不具备的自信。我个人崇尚表扬为主的教育,尤其童年教育。我从几年前开始教孩子画画,大多数都是华人学生。极少数的美国学生的家长每次来接孩子都对孩子怀着惊讶的表情给予表扬,中国家长绝对含蓄得多。我还发现有不少华人学生攀比心重,不但不肯给别的同学表扬,还在别的同学得到表扬之后觉得自卑。每次我举起某个同学的画给大家看时,华籍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挑毛病”。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华人儿童得到的爱太少的例子。所以我总是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多多赞扬。非但如此,我后来还在课堂上加一个项目 - “Time for complimenting”,即在课堂结束之前,每个学生必须在其他每个同学的作品找到至少一条优点,给予表扬,并且表扬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从小懂得“给予”,以及和他人分享喜悦的习惯。结果我发现,有小孩开始不愿意,但渐渐地,他们变得大方起来,能在同伴的高兴时也不禁露出笑脸。

一个处处能听到表扬,充满笑脸的社会,是一个超越了生存竞争的紧张关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和平且充满爱心的;而一个处处听不到表扬的社会,则是一个视他人为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缺乏尊重与爱,更是残酷无情的。中西方社会中的这个“肤浅”的区别,其实体现了一个深层的道德程度的差别(当然西方也并没有发展到完美的程度)。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要彻底改观,只有在人的素质改变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而这绝不是一个短时期的任务。然而,虽然短期不可能实现这个大业,但改变却是可以从个人做起,从小事上做起。我认为这个“真心的表扬他人”的态度就不妨“拿来”,作为很多头脑开放的华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道主义的练习项目。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也许华人社会终久会进入人道主义的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sweetbug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喜欢你在课堂里给时间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的做法。赞扬一个人给人幸福开心的感觉不是任何带功利性地所谓地为你好的批评能作到的。我们太多国人太功利了。

我几天前才发现你的博客。我会慢慢读你的所有文章。
西雅图听雨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收藏了。
三木匠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音乐厅里掌声甚少---太不尊重演奏者。
Bravo之后,立即离开,而不是鼓掌到艺术家离开舞台---没良心的观众!
virus88 回复 悄悄话 华人在外边还强点儿,在自己家里很少说肯定,赞扬,感谢的话,导致多少家庭矛盾, 多少人抱怨配偶不appreciate自己的付出.其实就需要多说肯定,赞扬,感谢的话, 多几个hug.
摸黑上网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是真诚的,就不可能总是在赞扬。
zephyr20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易' 的评论 : agree . I wrote a new post , I was about to send out tonight, but some how it just disappeared, bad luck, but I keep the major part in the editing one. I have to write tomorrow. it is about the fashion.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Peter Hessler在他的River Town这本书里讲到他的一位中文老师。不管Peter多么努力,最常听到她的评语是“budui!”。一堂课下来只听得一连串的“不对!”,让英美教育体系下长大的他直要崩溃。但最终Peter却对她十分敬重,感激能有她作自己的老师。他倒是没有对此上纲上线。

一位英国教授评论他的研究生说,你简直就是个intellectual Sahara! 既刻毒,又绝对英国。

朋友携全家移居法国。上高中的儿子在课堂上被法国老师奚落:你总不至于这么傻吧。气得这个美国孩子回家和老爸大发脾气:为什么到这个鬼地方来!

是否自信自爱,恐怕还不原因。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合情合理的赞扬是基本的礼貌。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um8' 的评论 :
感谢Plum8!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your blog.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ephyr2012' 的评论 :
Thanks zephyr! 同意这个现象有着更深的文化和心理原由。我总觉得封闭文化导致人在一个固定的圈子疯狂竞争是答案之一。与人为敌,自然不会希望别人好。
plum8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而且表达清晰。 我也写了一篇有交叉观点的,但写得比较散,先提出观点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630/201405/9046.html

zephyr2012 回复 悄悄话 顶云易好文:
Chinese people do not like to praise others ,it has profound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reason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