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胎制”---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报?

(2012-06-22 08:56:57) 下一个

 

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中国的“一胎制”,无疑是中共政府侵犯人权的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一胎制”的实施过程,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作为一种政策,“计划生育”的确是中国人口爆炸后不得不实行的“合理”计划。

根据资料,1949年中国人口4.5亿。而到1979年,计划生育提出之时,中国的人口是近10亿(而实际的数字是超过了12亿)。人口猛涨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的“人多力量大”,“英雄母亲”的倡导。这个倡导在无形中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传宗接代”“多子多孙”的意识,使得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最大激情来配合(显然比配合一胎制的激情高过不知道多少倍)。更不必说什么“人多力量大”“赶英超美”等共产主义的愚昧教育。 此时,中国人的无知真正成了统治者的最好的利用工具。于是,广大妇女们骄傲地不停地怀孕,好多甚至生下十几个孩子。在这样的激情甚至疯狂的政治热情支配下,中国人口自然飞速上升,三十年翻了几乎三倍,!还不必提期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饿死了几千万人。这实在是在世人类历史上最愚昧的一页。如果不加限制,在过三十年,中国人口将增长之30亿!这个数字,恐不怕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控制的。

人口爆炸带来的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资源问题。这个早在两个多世纪前就有西方学者认识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西方之所以幸运地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发生,主要因为1,西方文化在地理上的扩张,导致人口疏散到其他地方;2,西方的工业化,导致生产力的提高,资源的相对丰富;3,西方人对自然的科学研究,早早地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问题。4,西方人的教育普及(当然不是中国式的八股文教育,那样的教育普及了也没有用)导致人的“质量”提高,导致很多人对享受自己的生活的兴趣大于传宗接代,所以近代西方养孩子少,甚至无孩子的大有人在。然而,在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以上几点特征均不具备,所以人口的增长,必然是一个国家最沉重的负担。

上面提到的资源问题以外,我认为最后一点 - 人的质量问题 - 被中国人忽略的最厉害。中国人生存原则几千年不变,遵循祖先的传统,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生的多,不求活得好,导致了中国目前的严重的人的质量问题。试想一个农村贫困户为了传宗接代而养了一大堆孩子,这些孩子能够得到应有的照顾和教育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计划生育之后,由于父母只有一个孩子,相对来讲,对孩子付出的一定会多的多,人的质量,会渐渐好转起来。

在此我不得不附带提及儿童虐待的问题。中国传统由于过分关注与“传宗接代”这个实际目的,而从来不重视养育儿女的过程,导致中国儿童成了这个落后文化的最大牺牲者。以前(包括现在)的农村,除了大量的抛弃女婴以外,就是没有被抛弃的孩子,尤其女孩,也饱受践踏。中国的儿童,不但生活在没有爱的境况中,更生活在没有一丝“怜悯”的环境下(这就是我在“孝道与儿童虐待”中提到的:中国人对“儿童虐待”一词的陌生并非因为中国没有儿童虐待,而是中国没有儿童保护意识)。我坚决相信,虽然生命都应该是美好的,但没有被精心养育的生命,甚至惨遭践踏的生命还不如没有。由此父母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经济,而尤其是爱的情感准备)时,不生孩子,远远胜过生许多不想要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计划生育”是绝对有必要的。

计划生育的政策在实施中,的确践踏生命。然而,对生命的践踏,在中国这个地方并非始于“计划生育”,而是中国文化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样说并非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残酷辩护,而是指出局面的两难性。因为,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人口任其泛滥,同样会有,甚至会有更大的罪恶发生。如果“计划生育”能够和平的进行,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现实却很让人无赖,正如前面提到的人口质量问题 - 中国人根本意识不到人和自然环境有一个共生关系的存在,只知道多子多孙,所以对毛的“英雄母亲”坚决响应,但对于计划生育却坚决不配合。这样的状况,再加上中国“统治者”的残忍,在实施过程中的非人性就成了必然(在一个对成熟的生命都没有尊重的地方,谁会怜悯不成熟的生命)?所以不能不说,无论是残酷的“一胎制”,还是没有约束的人口增长,都是中华民族现在无法回避的两个残酷现实,其间没有中庸的路可走。共产党选择了前者,保存了国家,牺牲了广大的个体,而后者,可能更是会给国家和个体都带来不可避免的民族灾难。

“一胎制”,的确是中国现代最沉痛的诅咒。人类,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真正母亲是大自然,从而无限的扩张自己的数量,终承将受不幸的恶果。中国,这片曾经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以她的优良的自然条件养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然而她的子孙却把她的资源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无限存在”,可以任意“多子多孙”“传宗接代”,无限制地向她索取。现在,终于到了中国文化(中国人)向大自然母亲还债的时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