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简说两代人之间的爱和“孝”以及人类进化的方向

(2011-06-01 09:07:03) 下一个

父母把儿女生下来,是父母的选择,所以让儿女感到安全,健康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儿女的爱,是绝对无条件的,即:无论儿女是否回报,父母都得以“爱”而对待之。如果儿女出落得好,成长健康,甚至“有出息”,做父母的,应该感到欣慰,并让儿女感到是儿女自身的天赋,以促进儿女的更加自信;而儿女的人生一旦有什么差错,做父母的应该立即检讨自己,反省自己的责任。
是的,“居功不傲”“有责必担”,听起来父母很吃亏。但,吃不了这个“亏”,请最好不要带孩子。

儿女对父母的爱,刚好相反,是有条件的。如果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处于自私而导致爱的缺乏,甚至虐待儿女,儿女是完全可以以“不爱”(或者“不孝”)做回报,因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第一大任。本来,父母生儿育女,就是要让儿女得到健康发展。以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续,而父母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职”,儿女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保护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生命脱离父母的毒害而健康发展。所以,儿女对父母有“爱”与“不爱”的选择。(不过,事实上是,只要父母付出了真正的爱,儿女不以爱回报的情况少之又少)

这,就是自然规律,进化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的人种或物种,才能向前进化。然而,我们中国“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孝道”,就刚好和这个自然规律相反: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有条件的,儿女对父母的“孝”是无条件的。中国文化把父母对儿女的“爱”假定成必然,所以不拷问,而余下的所有努力都贡献给培养儿女如何对父母无条件地“孝”。所以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供奉父母,给父母养老的历史。中国人进化的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后”。(难怪中国人常常感叹“今不如昔”,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只会以古人的智慧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

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的老人,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牺牲自己”:西方的老年人,如果老弱多病了,很多都尽量离儿女远一些,宁愿在孤独中病死,也不愿妨碍儿女的生活;而中国的老人,越是有病,越是要病给儿女看,一定要把儿女的壮年都贡献给自己。儿女也不加思考地认为牺牲自己是天经地义之事。

所以在中国这样的文化中,人要在本来有限的生命中做出的大的创造是非常困难的。好多中国人感叹为何西方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天才人物,我可能更会问一句:这些天才们有多少在他们人生的辉煌时期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为父母尽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lum8的评论:
是的。为什么中国会这个畸形文化还真是值得思考的事。
plum8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独有的孝文华是畸形的文化。我的西方朋友曾好奇地问我:“听说中国人生孩子是想让他们等自己老了后照顾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