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贼赛昆仑

秀才不出门,能砍天下事
正文

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和《吴法宪回忆录》 (图)

(2012-09-23 12:33:42) 下一个

 读了一下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下简称《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俺有下面几点评论。

一、关于虚报战果。

1,国民党方面。《作战史》二卷一分册41页援引郭沫若在《洪波曲》的说法:“当时的军事消息是作着这样的报导的:台儿庄…。是役敌死伤二万余人,…。在今天看来,这消息是有点令人发噱的”。显然,黄俄郭沫若在讥笑中国政府虚报战果。据《作战史》,日方死伤为11984人,“军事消息”夸大了67%。《作战史》随后给出了蒋介石当时对宣传所作的提纲:“…四,所有宣传应努力报导事实,慎勿夸张。五,对敌加以笔伐之时,应止于攻击日本军阀,决不可对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诽谤。”所以,如果有虚报,也不是政府刻意为之,对方伤亡通常只能估计。

2,日军方面。《作战史》列出了很多战例,中国军队“遗弃尸体”数通常是日军伤亡数的十倍。据《近代史硏究》(1987年第189页),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总数137万人,按此比例,中国军队阵亡数会达到一千多万。但事实上,中国军队战死病死总数不到189万,这是中国政府在战后的索赔数,像南京屠杀数字一样,只会叫高不会叫低。另据桑田悦、前原透共同编著《日本的战争、 图解及数字》,侵华日军死亡 502400人(转引自《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出版社, 第89页),死亡比不到四比一。

三卷一分册详细描述了昆仑山之战。第61页说“伊藤部队(去龙州途中返回) 在突破强大敌人的几度严重阻击后,于1940年1月6日回到南宁。及川支队主力经过数次的顽强突击强行突围成功”,两次突围大战,应该没时间清点对方尸体。随后的战果总结是“敌遗弃尸体一千六百具,被俘十七名。缴获迫击炮一门,重机枪七挺、轻机枪65挺、步枪359支。(日方死105,伤256) ”。在华军发动昆仑山总攻之前,今村兵团长写于1939年12月28日的告士兵书说:“你们方面的激战,由于大家的奋斗,使敌遗弃的尸体合计已接近万具。…”这就吹得更离谱了。在此之前,中村少将受重伤,次日死亡。在九塘附近的行动中(39年12月18日至40年1月6日),日军死伤率为46%。

日军伤亡数跟缴获武器数量差不多。如三卷一分册54页所述高峰隘之战,日方伤亡39人,缴步枪33,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龙州作战:死伤361人,缴重机枪七挺、轻机枪65挺、步枪359支。从武器损失可以推断中国军队人员损失并不像日方所说的那样为十倍于日军。日军攻占大城市时的缴获要多一些,如二卷一分册武汉会战死伤21886,缴步枪(包自动) 20784,轻机枪1240,重机枪318,炮400以下。

3,黄俄方面。最明显的是平型关。据《作战史》的说法,被伏击的是一个运输中队、一个护卫小队加一名联队总部的通讯参谋。下面的网址有日军的人员编制(给出了参考书目),俺对照过中文网上的说法,步兵小队54人,运输中队不到一百四十人,所以合计不超200人。且不说“八路军通电全国:在晋北平型关,一一五师与万余敌人激战”(出处见《文史月刊》2004年12期),在林彪摔死之前,中国大陆民众一直被告知此役杀敌三千,那也夸大了十四倍。郭沫若老黄俄对台儿庄夸大67%“发噱”;对夸大1400%就不“发噱”了。

[日军编制:http://www.1jma.dk/articles/1jmaIJAc2.htm,中文可以自行搜出]。


二、组织和装备。

据“鲁中会战军师武器暂行配赋数量表”(图片附最后),中国步兵团配步枪650,冲锋枪卡宾枪58,轻机枪69,重机枪15,弹筒84,炮24;据上面给出的网址日军一个步兵团有2128条枪(步枪、卡宾枪Carbine/Assault rifle), 114轻机枪, 108掷弹筒(日军最喜欢), 24重机枪, 16门炮。

中国一个“三团之师”所拥有的炮,就是三团之和,重机枪数比三团之和多4挺。而日军的一个标准步兵师团除了三个步兵团外,还有炮团、运输团(32辆卡车和2400骡马)、两所战地医院等。

台儿庄战斗中,日军有两个炮兵联队和两个装甲中队。

中国一个“二师之军”和“三师之军”所拥有的炮,就是各师之和。

二卷二分册117页列有准备进攻南昌的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的作战序列:下属三个师团、四个炮兵联队(团)、一个团外加一个营的装甲部队(战车联队、大队)和两个联队组成的军预备队。

由此可见,对比中日两国步兵军里的炮兵,日军多了四个炮兵团。日本一个军里,比中国的步兵军还多一个装甲团。

从组织上看,日军有犯上传统,下级比上级好战。中国正相反,用历史学者黄仁宇的话:“实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多国家仓卒组成之同盟军”。淞沪会战时,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这样向广东军阀讨救兵:“广州余主任勋鉴;此次抗战凡参战部队死伤皆半数以上,我66军以奋勇挺战牺牲甚大。中央同人同声奖赞。已调至后方整理修养,但兵员缺额太多,远道补充不易,中意由粤再调三师来京增援,请兄准在后方加练补充师两师,其经费可有中央担任。中央同人以兄部精强,急望多派部队参战,为我党国争光,而中盼望之切固不待言矣。立覆!中正手启(1937年9月25日)”根本不是调兵,而是求援。


三、伤亡比

很多文章(包括黄俄教导出来的愤青,也包括《作战史》)都喜欢比较伤亡。其实伤亡跟国力有关,与“军事思想”关系不大。例如刚开始的淞沪会战,中日伤亡比为近5比1。但最后的湘西会战,中方有美国空军支持,占了空中优势,按新华网数字,阵亡比是0.62比1。两个比率的来源见下面两段。从5比1到0.62比1,靠的不是“军事思想”进步,而是装备上的进步。

团中央网站有余子道和张云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第十五章有个脚注:据徐永昌(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在日记中的记载,何应钦1937年11月5日于南京召开的国防最高会议的报告中宣布,淞沪战场中国军队伤亡已达187200人(见《徐永昌日记)第4册,1937年11月5日》;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伤亡约为10万人;两项合计约为29万人。另据《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一书的记载,淞沪会战“我军消耗竟达八十五师之众,伤亡官兵三十三万三千五百余人。”日军的统计数字到11月8日为止伤亡40672人,那么从11月6日到11月8日三天时间即使中方算伤亡一万,中日伤亡比也不到五比一。

新华网关于湘西会战文章说道:“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7737名中国军人为取得会战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中方伤亡总数,只好比阵亡数。需要说明的还有,黄大受编著的《中国现代史纲》第十章说日方战死28174人,由此推断,新华网的12498是日方的数字。

四、国军和黄俄军对日作战

在国内经常看到的说法是国军被日本鬼子打得很惨,但日本鬼子怕八路。但《作战史》的说法正相反。还是按伤亡比来看,该书说了无数场战斗,国军最惨的是中条山战役,人员损失(包被俘)比率接近26比1(见第三卷二分册132页,日方死672,伤2282)。但第178页关于对中共的“治安肃正作战”中,日军华北方面军1941年死2352人,伤501人,而敌遗弃尸体98318具,超过34比1。[注:中条山战役也是1941年由华北方面军打的,负伤人数超两千,所以第178页的伤501不可能包括中条山战役。]
 
这点,从《吴法宪回忆录》也能得到证实。据第229页,吴部在1939年6月有一万二千多人。第226页则描述了在1939年6月初被六千日军分七路包围扫荡,是吴部“伤亡最重的一次,约六百人”,打得他们狼狈逃窜。但日军也正像老蒋总结的一样:“长处是:快硬锐密;弱点是:小短浅虚(小兵力、短时间、浅距离、无预备兵力)”,在一天后就撤了,让黄俄们捡了条命。

六千包围一万二,如果俺不是“唯武器论”者,那可要笑话八路军连群牛都不如了。

此外,从吴书的《攻克阜宁城》一节也可看出,黄俄不敢攻击日军把守的城市,等到“日军收缩兵力从阜宁撤走,只剩下王清翰军的五个团约三千四百多人”,才敢向中国人动手。在抗战后期,吴部一直想围歼小部日军,但都找不到机会。抗战八年,吴部这个共军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日军才两次,一次平型关,另一次是两个团在一个村庄偶遇一百多日军,将其围歼。

据网上资料,日军在8月15日宣布投降后到回国前,在中国有五万人丧生。大概除了伤重死亡,都是黄俄“歼敌”。


顺便说一下,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帖《国军和共军对日本作战战报与日方数字对比》,前半部份应该是黄俄的“钓鱼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