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偶素随笔

清风,流云,闲散,飘逸。
个人资料
偶行偶素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边缘人

(2007-03-08 15:17:27) 下一个


出国近二十年,渐渐发觉自己一直没有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刚到美国来陪读的时候,LG的
助学金免免强强只够交他的学费房租以及两个人的生活费。医疗保险没着落,连孝敬父母的
钱都拿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去中餐馆打工,养活自己,贴补家用。端了两年沉重的大盘
子,以前瘦如柴杆,让LG怜惜不已的臂膀上长出了结实的肌肉。还得了职业病--常常背
痛得只能爬着睡。想想才二十多岁的年龄,不要为了几个辛苦钱弄的落下病根。再说两年下
来也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父母和公婆也连连地来信提醒我们该考虑生孩子了。于是就下决
心辞掉了苦工,安心准备怀孕生子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LG博士毕业后,在大学里找到了一份教职,孩子也已添了三个。自己一
手把他们一个个养大并送进美国的公立学校。当然LG也积极地参与了抚养孩子的各种杂事
,不然我怎肯生三个?自己跟外界的接触不多。跟LG的同事间来往一直很少,而且是越来
越少。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家庭的事,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也玩不到一起去。
老公执教的系上老印占了近一半,有吃素的,有不吃猪肉的;剩下的几个老美也一个二个怪
里怪气的,这不吃那不吃,讲究饮食少盐少油,跟他们混在一起一点意思也没有。不过刚开
始还是花了些时间与他们周旋。做些盐少味淡,无荤有素的饭菜,请LG的同事们。LG拿
到终生教授资格以后,就懒得再麻烦了。

接触最多的老美,除了孩子们学校里的老师们以外,就是孩子们的钢琴老师。每个星期去上
课,老师要求妈妈坐在旁边,以便回家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几年下来,我也会弹一些简单的
曲子了。识谱的能力也满不错的。足以辅导孩子们练琴。老师是个60多岁,但显得挺年轻
而又打扮得体的老太太,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钢琴教授。爱聊天。因为我的英语口语挺好,
自由交谈没问题,所以她特爱跟我聊。据她说,她父亲也是个大学教授,她母亲虽说是个家
庭主妇,但从小教她钢琴。后来她成为钢琴教授,跟她母亲从小的教导关系很大。现在她的
女儿也是大学教授,可谓一个文化世家。她虽然退休了,因为招了二三十个中小学生来教钢
琴,每周五天都有人来上课。每个月有一个周六她会举办一次钢琴汇报表演,让她的学生们
练成在公众场合也不祛场的胆量。周日她上教堂为唱诗班伴奏。平常参加一些文化组织,音
乐组织,老人组织和教堂的各种活动,生活得充实又忙碌。唯一令她耿耿于怀的是她的一双
儿女年过40却都还没有孩子。她儿子跟一个二婚带有两个孩子的女人结了婚,正式办理了
领养那两个孩子的法律手续,但那毕竟不是她的亲孙子。所以言谈中她流露出一些失望之情。
有好几次她都问我是否信教?愿不愿意上教堂?我都敷衍过去了。也许加入到美国人的教堂
有助于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但是我们是信神(老天)不信教的人,不想为社交的原因去教
堂。我们这里也有华人教堂,很多中国人都去那里。因为周日上午我家孩子们要上中文学校,
我也要教课,时间冲突是一方面,对宗教的向往还不强烈是另一方面,所以至今与教堂无缘。
不排除以后会去教堂的可能,只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有时候我也会想,也许让孩子
们接触一点宗教的熏陶会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是有点犹豫,下不了决心。主要是不想占
用孩子们学中文的时间。

常来往的是中文学校的一帮家长们。大家每个星期天都能见面,彼此聊聊天,交换一些与养
育孩子和教育有关的经验和信息,也谈一些女人的话题,美容养生饮食旅行等等,想到什么
谈什么。节假日大家喜欢聚餐。各家轮流做东,客人各带一大份拿手菜。每次聚餐都能吃到
不少好菜,比本地的任何一家中餐馆的菜都更地道。饭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看电视,玩游戏,
爱干啥就干啥。大人们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能开上两三桌。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话特别
多。仿佛要把平时憋着的话都说完的架式。每次打牌直到午夜,还余兴未足,意犹未尽。只
盼下一个节日早些到来,再能痛痛快快地玩一通。

生活的圈子很小,活动的范围也不大。我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参加一些校外活动,
周末到东方店和超市购买一周的食品杂货,周日到中文学校讲两小时的课,其他时间大多呆
在家里。因为好静,并不觉得太无聊。换了别人,多半受不了。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是通过中
英文报纸杂志和在网上看到的。LG也常把他看到的有趣的文章转发给我。一家人偶尔会开
车就近旅行,但次数不多。期待夏天到来,一家人可以长途旅行。回中国去是首选。疯玩疯
吃疯买东西,把瘾过足了。回到美国,在一天天平淡的日子里靠回味和盼望打发日子。

这样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回跑,渐渐发现自己成了边缘人。似乎很多社会问题,大家所关心
的许多切身利益,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对自己来说都像隔得很远,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影
响似的。春节晚会可看可不看。美国的总统选举也像是一场场的闹剧。看着好笑,参与不进
去。自己始终是一个旁观者。对中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不了解,没有发言权。对美国的许多
现实问题也无从过问。自己能做的就是静中沉思,探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生哲理。完善自
己,管好自家的事情。其实放眼看来,许多老中和许多老美也都是这样生活的。美国是个由
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不同种群可以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彼此之间的交流其实不太多。每
个城市,每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多元文化日,或多元文化节。那毕竟只是几天的事,过后大
家仍然各行其事。如果不加入教堂,社区活动很少很少。主要是公立学校的活动多些。前几
年因为孩子小,还没有参加过太多的义务活动。在华人社团里还算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分子
。除此以外,还没有到别的场合去做过义工。今后倒是可以考虑走出家门,找一些义务工作
做做,也好打发时间。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些交道,也不无益处。至少可以积累一些素
材,以供写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