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的博客

身在海外,人到中年,难免对自己以往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所感悟和体会,愿意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印象 (一) - 作者 张芾文

(2007-04-20 22:45:13) 下一个
    上海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城市, 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感情. 说得俗一点叫比山高比海深, 三天三夜也道不明. 住在上海时觉得上海有众多的不是, 一旦离开后才发现不是也变成了思念. 想要放下感情, 以一个游客的身份来写, 但可能不易, 还是开开无轨电车, 想到哪儿, 写到哪儿吧.

    上海长高了, 高楼大厦林立, 立交桥四通八达, 新居民区成片增长, 公共汽车不拥挤了, 不过堵车非常严重.

    上海话不再一统天下了. 当普通话成为上海的第一语言时我觉得可喜, 可是当听到比我小十岁以上的人讲着不纯正的上海话时我却心酸了. 小时候长辈说我们的上海话不纯时我还不以为然, 现在听着年轻人把"我"说成"吾"时, 我体会了长辈的痛. 当离开上海时, 在机场听到有个工作人员说女儿长得"趣"(漂亮的意思, 不知年轻人是否听得懂?)时, 我激动地差点想要去拥抱他.

    还是分分类吧, 省得自己无轨电车开不回来.
 
 
    作为国际大都市, 上海人的穿着打扮是前卫时髦的. 但我的感觉却总是有点重. 沉重的颜色, 繁琐的式样, 过度的保暖.

    春暖花开的上海, 大部分人却背着厚重的冬衣. 当儿子穿着短袖T恤和中裤时, 他上海的小表妹们却还是棉毛衫裤, 毛衣毛裤加罩衫罩裤. 当孩子满面通红大汗淋漓时, 老人们却说:"捂一捂, 脱得太快要生病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 每次从长裤换成裙子, 短袖换成长袖, 都要经过很多挣扎. 那么多年过去了, 上海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可是这点却没变. 我的感觉是: 民国了, 怎么满街的人还都是小辫子.

    小孩如此, 大人也一样. 我是个怕冷的人, 十几摄氏度的天气, 单裤单衫加外套也够了. 还是有很多人说我穿得太少, 然后加上一句, "美国回
来的, 吃的不一样." 甚至有人再加一句, "到底脂肪厚, 不怕冷." 我晕啊, 怎么那壶不开提那壶啊!

    衣服式样的繁琐最主要体现在童装上, 花边, 贴花, 蝴叶边, 花俏的面料加上复杂的设计, 给天真无邪的孩子套上了层层枷锁. 大人衣服也是比较繁复, 面料, 辅料和设计都可以再简洁些. 可能我在乡下待久了, 接受不了这种衣着的繁华.

    上海人的衣着颜色普遍比较深, 当然和环境也有关系, 灰尘风沙, 我穿着一身白出门, 半天后肮脏得已经羞于见人了, 所以对上海人的深色有了一定的理解. 不过我的淡色调还是让人评论了一番, "侬穿得价后生(你怎么穿得那么年轻), 象个小姑娘." 说实话, 我看了后穿着风格是有改变, 不过和那几个漂亮的徐娘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还有待改进呐.

    和亲戚朋友见面, 不敢整天以牛仔裤T恤示人, 所以还是稍做打扮. 不过听别人说:"我这件衣服挺便宜的, 一百欧元在巴黎买的." 或是"我的包包是大减价时花了几千港币在香港买的." 我就不敢插嘴了, 如果我说"我的衣服很贵的, 好几十美金呐" 或是"我的包包是A货" 那会煞风景的. 所以尽管我在这里评头论足, 如果别人说我土气小气, 我是接受的.

    白天街上真正上海人不多, 漂亮的上海小姐有她们的去处, 我见得不多, 所以也感受不了太多的流行. 所幸的是我毕竟还可以嗅出上海妹妹的味道. 上次看了一本刚进城的人写的关于上海的小说, 开头描写所谓上海高级区域的上海小姐的穿着打扮, 我看了差点吐血, 估计卫慧看了要自杀了.

    如果有时间, 我很想去上海的大街小巷转转, 把美丽的上海小姐一一拍下来, 做些时装的点评, 哪位看我博客的认识洪晃姐姐, 告诉她我想去给她的杂志写个专栏.          ( 此文作者:  我的大学同学 张芾文 女生 , 这个月刚去上海探亲   文章来自 : http://blog.sina.com.cn/zhangfeiwe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