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正文

418艇——中国首次潜艇沉没悲歌

(2007-08-19 12:29:44) 下一个

418艇——中国首次潜艇沉没悲歌

  舟山群岛中的东山岛上,陈列着38座烈士坟墓,除了正面树立一块书写着“1385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的青石碑外,别无任何事迹介绍。这个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眺望着茫茫东海。原来这38位烈士是中国海军建立后第一次潜艇失事的牺牲者,那是在遥远的1959年12月1日,那是永远的中国418号潜艇。

  上世纪末,中央电视台15集电视剧《波涛汹涌》讲述的潜艇悲歌,就是以在40多年前沉没的418号潜艇为原型,纪念在共和国海军发展初期蒙难的第一代海军潜艇兵。王法全,是当时418号潜艇沉没时惟一的幸存者,事后被评为一等功臣。从1959年遇险逃生后,他又生活了40年,直至4年前才因病离开人世。日前,记者找到王法全的家中,通过他的生前口述记录,通过他儿子---同样是海军军人的王利民对父亲的追忆,重构出44年前发生在东海的那让人荡气回肠的海上悲歌。

  灾难,在瞬间降临

  王法全和那一批战友是中国第一代潜艇兵。他们是1954年从陆军部队百里挑一筛出的战士精英,在旅顺口接受苏联海军专家训练。1959年12月1日下午1时50分,舟山群岛海域,王法全所在的418号潜艇参加的这次海军演习已近尾声,艇员们听到了意为“潜艇可以上浮”的三声信号。这是当时水面舰只与潜艇的水下联络的“土办法”:“昆明号”护卫舰向水下投了3枚陆军用手榴弹,水下爆炸时被潜艇声纳接收,潜艇就等于接到指示----“可以上浮”。418号潜艇艇长张明龙下达“准备上浮”口令,艇上警报大作,艇员们各就各位。

  上浮的口令发出后,418号潜艇的排水系统将15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迅速注入水柜,海水在强大的高压下被挤出水柜。深度30米、20米、15米、8米---潜艇迅速上浮。谁也没想到,灾难在等待着418号潜艇:参加演习的“衡阳号”护卫舰刚好在418号潜艇的正上方。等418号潜艇艇员从潜望镜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钢墙扑面而来的时候,悲剧已不可避免,衡阳舰钢刀般的舰首把418艇舰桥一切两半。

  海水迅速涌进潜艇,穿过第二道水密门,直奔指挥舱。接着越过第二舱、第四舱水密门,直扑过去,三个舱室全部淹没。几分钟后,潜艇便沉在40米深海底,艇长张明龙等7名军官、17名士兵当场牺牲。王法全是当时418号潜艇的轮机军士长,正在第五舱操作,当时感到潜艇剧烈震动,身不由己打了个趔趄,随后就听见第四舱的战友猛烈敲击水密门并高喊:“五舱排水,五舱快排水……”

  王法全立即叫轮机兵陆正德打开排水阀排水,但是海水不仅没有排出,反而猛烈地向五舱喷射。王法全组织轮机战士全力进行堵漏,可是无效。转眼间五舱进水也没膝深了,四舱呼喊和敲击声也渐渐地停止了。四舱无法救援,五舱也正受着严重威胁,如果让海水漫过水密门那就更糟了。当务之急要保住五舱人员,王法全果断地下令:“撤!赶紧到六舱去。”带上了救生服和氧气再生药板,领着4名轮机兵来到了六舱。

  当王法全等5人来到六舱时,418艇已在海底,整个潜艇上生存的就只有五舱、六舱的10名艇员和首舱5名艇员。惟一的希望看来是等待救援船。他俩和大家一起首先用损管器材支撑加固五、六舱间的隔板与水密门。然后,向各舱联系以便弄明情况,可是,请示艇长,指挥舱没有任何回音;与一舱鱼雷长联系,也不见反应。他们感到事态严重。

  救援,万分紧急

  水面上,失去联络的418号潜艇让指挥官万分焦虑。大约下午3时的时候,某潜艇支队的作训科长张毅突然接到一份海上训练编队发来的电报,他接过一看,不禁大惊:418潜艇接到上浮信号后,没见浮起,只见放出连串气泡。张毅立刻明白情况不妙。潜艇水下航行是不能随便排放杂物、废气的。此时418艇放出大量气泡,不见浮起,必定遇到麻烦。很快,护卫舰“成都号”水兵发现了海面上的一个漂浮物。20分钟后,小舢舨靠近漂浮物,原来那是潜艇的呼救浮标。张毅接连向作训参谋下达三项命令。第一,即刻向舰队报告情况,请示速调救生大队,同时调拨一批救生器材;第二,请示快艇支队支援两艘鱼雷快艇,迅速赶往出事海区;第三,急令110号拖船立即起锚。

  同时令418号艇政委马振民随船前往。这一天,马振民因病未能出海。418号潜艇突然失事,立刻震动海军最高首脑机关。首先,艇上都是海军的精英,每个战士都是宝贝。另外,当时中国海军只有不到10艘常规潜艇,每艘潜艇都是宝贝。海军首长迅速下达指令:“分秒必争,救人第一,首先输氧。” 当时任海军潜艇部部长的傅继泽,当天赶到现场。空军出动,运输机星夜兼程,从青岛、旅顺空运来潜水人员,救生器材。上海市委领导也派出上海打捞局张智魁局长,率领当时国内一流的打捞队伍前来支援。一时间,大小59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奔向出事海区。

  当时西北风骤然增到8级,更不幸的是,那个呼救浮标不知为什么断开,在浪涛中上下翻滚。呼救浮标是圆形浮物,下面有一根钢缆与潜艇连接,里面有一部电话,援救人员可以经过它与失事潜艇通话,了解水下情况。同时它也标示失事潜艇的水下位置,有助于求援船只打捞。浮标缆绳断开,就无法标示418的位置。重新测位需要时间,这一意外情况,把寻找潜艇的工作向后推迟了。68小时后,人们才在40米海底找到418号潜艇。

  水下幸存的15小时

  1959年12月2日凌晨5时,王法全和战友在狭小的6号舱已坚持15个小时了,有人开始张大嘴巴,喘着粗气,这是氧气不够的先兆,显然氧气再生药板已快耗尽。此时王法全和电工军士长王传经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他们毅然决断:“离艇!” 有的新艇员不熟练逃生技术,王法全立即进行讲解,把他们编成3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安排了离艇顺序,约定了会合地点和联络信号。但出现了一个偏差:当时舱内深度计指向8米,艇员认为潜艇可能撞在东福山上。大家还比较乐观:只有8米,只要一蹬脚就行。

  事实是潜艇的深度计已经撞坏了,他们其实处于40米水深,水压超过大气压4倍。在上浮过程中如无控制,由超压的海底速度过快地升到海面,骤然减压,血液中的氮产生大量气泡堵塞血管会立刻导致人瘫痪,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肺撕裂而死亡。但他们并不知情。10个人穿上了救生服,挂上氧气瓶准备出发。新兵陆正德报告王法全,他的潜水服有裂缝。王法全把自己的潜水服和他互换。后来据王法全的好友马修身老人说,这个漏气的潜水服反而帮了王法全,减缓了王法全上浮的速度。

  离艇时王传经爬上舱口,打开那个与外界隔绝的密闭舱盖。这是最危险的一关,海水压力大大超过舱内压力,必须向艇内灌水,待内外压平衡后,才能打开。舱盖顺利打开,海水急速涌进舱室。王传经钻出舱口,他用力一蹬脚,立刻消失在一片黑暗中。按照顺序,轮机兵梁兆秀、班长去清明、士兵贵宪良、舵信兵张永平、舱段兵梁益均、轮机兵李慎清、陆正德、仲宝明依次钻出舱口。王法全负责押后。

  死里逃生

  王法全生前回忆当时的情景留下记录说:“舱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就想,要是求援队还未赶到的话,大家岂不要饿肚皮?于是就摸出些压缩饼干和罐头,用雨衣包裹好,这样一时半会儿饿不着。“我又找来防水手电筒,身上别上些钳子扳手之类。防鲨刀也带上,反正到时用得着。海水漆黑一团,灯光像个蜡烛,我抱着那包饼干,深吸一口气便钻出舱口。一出舱,立刻感到身体像被一只大手攥着一样,耳膜生疼。四周围黑咕隆咚没一点光线。我当时就有点害怕―――这哪里止8米深啊!  “一个水兵在海底下离开自己的艇,那滋味是说不出来的。我摸索着关好舱盖,才开始往上浮。心跳得像敲小鼓,胸口发闷,耳膜针扎似的。

  “怀里那团东西也帮了忙,它有一定重量,所以上浮的速度慢,不像他们那么快。浮一段,就扔一点东西,但那包饼干没舍得扔。越往上压力就越减小,我不断呼出肺里的膨胀空气,以免肺被气压伤。但也不敢呼出得太快,因为太快了,空气不够用,人会憋死。“快接近海面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海浪把我推来推去。当时已经筋疲力尽。海面上黑乎乎一片,不见一个人。风呜呜地刮,浪头一个接一个打过来,12月份的海水冷得够呛儿,这时也顾不上来了,只是拼命呼喊。

  “不远的地方有船只的灯光,我就朝那边游过去。‘昆明号’发现了我,放下舢舨朝我划过来,那天风也大,6只桨划断了4只。没法子他们就朝我扔救生圈,可一个也没套住。最后舰上朝我抛过来一根缆绳,我死死抓住绳子不撒手。水面离船甲板很高,我自己已无力爬上去。手也被勒得快露出骨头,就用牙咬住缆绳。甲板上的人连拉带拽总算把我拉上去,上去以后一低头吐出两颗门牙来。”

  “就这样,我得救了。那9人全部牺牲,还有舱首的5个人,也都不知下落。这次逃出15人中,除了我,只捞起4具尸体,其余10人失踪,那天风力达到8级,海面风高浪大,加上拂晓能见度差,救援船队难以发现。” 王法全后来回忆说:“当时要是放出救生浮标就好了,兴许还不会有那么多战友牺牲。”浮标的作用是缆绳上有水深的标度,可以提醒上浮过程中逐步停留和排除体内的气体。但8米的深度迷惑了大家。

  罗瑞卿大将:“谁弄死他谁负责”

  王法全从40米深海底上浮被救捞起来,并没有完全摆脱死神。救起时,他身体极度疲劳,但神志还清醒。两小时后,出现神志昏迷,心跳衰弱、呼吸逐渐困难症状。这是中国第一例减压病。

  鱼雷快艇载着王法全风驰电掣般驶往上海,人被送进减压舱时,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自打来电话,命令:“组织力量全力抢救,谁也不能让他死。谁给弄死了谁负责!”

  但这毕竟是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例,在潜水医学专家匮乏,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在上级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这位山东汉子终于跨过了死神的肩膀,脱险幸存。据王法全的亲友讲,从此减压病的后遗症就一直伴随着王法全,到晚年,因此还形成股骨头关节坏死,使王法全瘫痪了4年。

  后来,打捞船把418艇拖出水面,沿着被“衡阳号”劈开的舰桥下到指挥舱时,6名军官、9名士兵全都牺牲在自己的战位上。艇长张明龙,这位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代潜艇指挥员,仍是一副临危不乱的神态。王法全晚年的好友,也是我国最早的潜艇医务人员马修身老人回忆说,418号潜艇被分段打捞出水后,又被送回到青岛,并在潜艇士兵学校被重新组装起来,成为教学和潜艇逃生训练的特殊教学设备。

  王法全的最后岁月

  王法全在身体恢复后,被安排到潜艇士兵学校担任潜艇损害管制教研室实验室主任,他的亲身经历往往是最生动的教材。王法全在此次潜艇失事后,积极组织领导排水、堵漏和加固舱室,及时果断地组织机电部门人员转移舱室和离艇脱险,进行战前脱险技术训练,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对于总结此次潜艇失事、人员脱险、减压病治疗等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有特殊的贡献,因此,海军党委给他记一等功。王利民回忆说,“文革”期间,王法全被安排转到天津参加劳动,后来在天津塘沽海军干休所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王法全去世后,上级问家属有什么要求,他们只要求给父亲的遗体覆盖一面党旗。而安葬在舟山群岛的38名烈士,他们作为第一代潜艇英雄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将被更多人知晓和传颂。

  中国海军最近的一次海难——361号潜艇失事

  2003年4月16日,海军361号潜艇,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70名官兵遇难,其中13名大连海军潜艇学院的学员。该艇属海军北海舰队12支队,该支队由4艘同型的「明」级潜艇组成,分别为359号、360号、361号和362号,支队随后参加海军在渤海和黄海间的海空军配合演习,其支队副队长程某也是361艇的艇长。

  消息人士称,361潜艇这次演习的最后一个课题就是要潜艇以「静默」状态返回青岛威海基地。但在4月26日,海军基地接到威海渔民报告,在渤海和黄海交界处的内长山群岛以东海域发现半潜状态的361号潜艇在漂浮,军方立即派员到场,发现361潜艇只有潜望镜部分露出了水面漂浮。

  救援人员进入潜艇发现,艇员全部倒毙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没有任何痛苦或挣扎痕迹。经初步检验,潜艇没有任何损坏,死者证实都是急性窒息致死。而艇上的日志只到4月16日,相信他们是在该日死亡。该艇被拖回旅顺基地后,有关人员对艇上的各种仪器数据进行了分析,基本上肯定了事发的经过:

  4月16日,该艇在返回青岛威海基地途中为潜艇重新充电。按照程序,充电是要启动柴油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启动时需要燃烧大量的氧气,故潜艇需要浮到接近海面,将指挥台上方的潜望镜和进气阀伸到海面上吸入空气。但调查发现,柴油发电机被启动时,进气阀因机械故障并没有打开,柴油机启动后大量吸燃艇内的氧气。有关数据显示,艇内的气体含氧量不足两分钟内即下降到零。

  由于361潜艇在进行「静默」训练,中断了所有与外间的电讯联络,故外界没有人能及时发现出了意外。不过,按程序各舱盖当时都是关闭的,因内部氧气被吸光,气压失衡,1至7舱在负压力下,舱口盖已不可能从内打开,故即使官兵企图逃离也不可能。中国军方公开说惨祸是“机械故障”造成,星期五晚的简短宣布没有进一步说明。但熟悉柴油引擎潜水艇的西方海军专家说,官方的说法似乎有理。据一名中国海军官员说,潜水艇在水面从其柴油引擎充电后,准备下潜。西方专家说,由于柴油需要氧气燃烧,潜水艇准备下潜时必须关掉柴油动力。在这种情形下,机械故障相信导致柴油动力继续开动,吸掉船壳里面氧气,造成水兵窒息致死。

  中国海军未公布的重大事故至少三次

  一九八三年六月间,一艘汉级潜舰于前往距海参崴东南约一百公里的海域附近活动。由于该地点距离一个苏联核子潜舰基地只有十六点二公里,且当时「中」苏关系紧绷,据信应是中共进行对苏联军事情报搜集。可是却不幸与苏联的K三二四「维多三」级潜舰发生相撞,苏联潜舰紧急浮出水面,及时驶回港口。中共潜舰则沉没,舰上七十名官兵罹难。潜舰残骇散落在八百至一千公尺深的海底。  这项消息直到十二年后因俄国科学界发现当地海域有高幅射能,进行调查才曝光。

  一九九三年三月间,北海舰队进行代号为「晨曦三一」的编队演习,由青岛及大连两间海军官校毕业上进行海上实地演练。结果编号□一九的潜舰在千里岩岛附近因机房过热发生爆炸,舰身炸破一个洞,海水迅速灌入舰内使舰下沉,虽有十多人获救,但仍造成近二十名学员和教官逃生不及罹难。

  一九九五年十月中旬,中国主动公布,在该月初有两艘隶属于北海舰队的核子动力潜舰在黄海进行演习时,有一艘发生高压蒸气外泄,驾驶舱温度升高且布满蒸气的意外,另一艘也发生不明意外。不过,两艘潜舰都被舰上技术人员修复。

  在这些意外事故中,也曾发生潜舰被渔民「捕获」的情况。一九九九年三月间,北海舰队一艘编号二五五的R级潜舰,在南韩仁川广域市瓮江郡以西、山东青岛东方六十三里的黄海公海上,竟被南韩渔船以拖网捕获。当南韩海军派出护卫舰赶往现场时,潜舰人员早已爬出船舱割断鱼网,然后潜入水中离去。

  各国海军都经历过潜艇事故惨剧

  纵观世界海军史,潜艇在非军事条件下发生的严重事故是相当多的,而且程度并不比战时差。据不完全统计,自1940年到1988年各国海军共发生潜艇事故628起,导致沉没的为285起。二战后至1990年,各国潜艇共发生非战斗沉没事故91起(其中核潜艇15起,死亡600多人;常规潜艇76起)。导致核潜艇沉没占前三位的原因是火灾6起(占40%)、进水3起(占20%),爆炸、碰撞、误操作等原因各2起(各占13.3%)。

  而常规潜艇沉没的原因,分列前3位的分别是碰撞27起(占36%)、进水18起(占20%)、不明原因15起(占20%)。从以上事故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潜艇沉没的威胁多来自外界,而核潜艇沉没的风险多出自本身,这是由两类潜艇的特点所决定的。

  潜艇事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和技术上的原因,一类是在航行条件和紧急情况下出现的原因。

  结构和技术上的原因是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设计水平低,就会使潜艇的平稳性、机动性和结构强度不够,或抗爆和防火性能差。建造过程不符合要求,材料、工艺等不过关,都会留下后患,可能导致严重事故。

  航行条件下发生事故,则多是艇员对潜艇的性能、操作掌握得不够,或对航区的水文气象和水道测量的情况不甚了解等。紧急情况下发生事故,往往是由于艇员对具体救护措施不清楚、消防技术器材不完备等。

  近年较大的潜艇事故就是在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黑海舰队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航行时发生故障而沉没,潜艇上118名官兵全部罹难。这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核弹道导弹,1994年建成,1995年投入服务,为俄罗斯海军中最现代化的舰艇之一。灾难发生后,举世震惊。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原因一直是个不解的谜团,各种猜测层出不穷。直到去年2月18日,俄罗斯才宣布,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是艇上官兵违规操作及艇上的鱼雷所使用的燃料过于不稳定,引起一场大火所导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