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样的“毕业生”你会用吗 ZT

(2007-02-02 16:09:51) 下一个
又是新员工报到时,今年招收的几十名学士、硕士生中,不乏名城、名校的“高才生”。为使其尽快熟悉业务、上手工作,除了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外,单位还特意安排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的传授——师父带徒弟。



然而,仅仅半月之余,就有一些“师父”怨声载道、他们忍无可忍了:“我都成了徒弟的保姆了”,“这那是徒弟呀,简直就是俺爹”。究其原因,让师傅“愤怒”的事,说大了是有的徒弟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目中无人、心胸狭窄、狂妄自大;自我中心,不管别人。说小了是有的徒弟社会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太差。二十几岁了,生活尚不能自理。在单位,打水、扫地、做卫生、打字、复印、装订、端茶、倒水、待客,能躲就躲。甚至连自己的办公桌面都懒得擦。工作上,传授少了他不会,传授多了他还烦。出差时,订票、订房、订饭、查询、问路从不主动,都让师父去干。



说白了,如今某些名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某些高校培育的“高才生”,对用人单位、对社会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由此看来,一些单位的用人“三不原则”——“名牌大学的学生不要,大城市的学生不要,领导、大款子女不要”也绝非空穴来风。



家长的过分娇惯溺爱,使已成年的孩子像没“断奶”的毛毛虫,这样怎能经风雨见世面、成才立业?高校的浮夸和脱离实际的象牙塔式教育,又怎能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看看最近清华大学发生的上百名家长露宿校园,看看上海高校的家长为新生雇保姆找钟点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可敬可爱的家长们,您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吗?您能喂养孩子一辈子吗?毕竟分数、文凭只是衡量一个人的一个因素,有时甚至是很小的因素。一个人对社会来讲,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才是有用的人才。



做为用人单位,奉劝做“超级奶爸”的高校、做“超级奶妈“的家长一句话,把尚不能生活自理、含着奶嘴儿的“半成品”毕业生交给社会,是对社会、对用人单位的极端不负责,更是对孩子们的“谋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