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香港教育盛名难副,切勿一切看钱

(2009-08-08 22:35:49) 下一个

香港打造“教育产业”,切不可忘记“百年树人”之念。


  中评社香港8月9日电(评论员 鲁灿)近年中国内地学生来香港上大学的人数不断增多,不少内地高考状元放弃内地名校而选择到香港就读,更强化了这种声势。近期香港很多舆论都对打造“教育产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可以利用目前香港对内地学生的吸引力,将“教育产业”培植成一个获利丰厚的服务性行业。有舆论认为,教育产业将成为支撑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的确,为了保持香港特区的长期繁荣与稳定,需要在以往经济支柱弱化的同时打造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教育作为一个事关家家户户的领域,香港也部分具备通过合理布局形成“教育产业”的条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香港积极寻求新的经济支柱的心态是正常的,但是打造教育产业必须秉持“百年树人”的理念,万不可为一时之利“一切向钱看”,仅仅把培植教育产业等同于培育“摇钱树”。如果那样,到头来很可能不仅无法成功营造教育产业,更可能深度损害香港的教育环境。

  就目前的状况看,由于香港长期以来经济领先于内地,特别是香港有几所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比较靠前,这对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中国内地来说,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相当的吸引力,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内地的高考状元被吸引到香港,也强化了人们对香港特区各大学的关注。问题在于,香港需要意识到,这种吸引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也会发生迅速的改变;如果香港不能充分认识到香港打造“教育产业”的基础并非十分“牢靠”,从而不愿尽快从根本上强化自身的教育基础,这个“教育产业”恐怕是难以对香港经济产生长久支撑的。

  首先,香港各名牌大学本身培养人才的能力并不很强,“本土”培养的学者鲜有在各大学居于高位的。近十几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三所香港排名最前的大学校长的来源,有哪一位校长的学术地位是在香港奠定的呢?没有外国的留学背景,想在香港的大学中谋求一个较高的教职,并非易事。

  其次,著名学者不少,但是过客者众。由于香港的大学教职薪金堪称世界最高水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多外来的名学者都是高薪引来的凤凰。这些名学者中,真正将香港当作一个理想的学术研究基地的不是没有,但是相信比例不会太高。一旦有另外的地方能够提供更好的待遇,其中的一些人很可能会“挂冠而去”。这种主要靠薪金布局的学者阵容,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

  第三,香港各级教育有明显的“头重脚轻”特征。香港的基础教育水平并不先进,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越往上师资的相对水平越高。2000年一位大学校长曾经对笔者说一句令人震撼的话:“香港的幼稚园和小学教育,是香港人的悲哀”。另一所大学的一名院长1999年时对笔者说,香港现在每年招收的大学生比例,已经是“超量认购”,其中一部分生源并不真的合格。笔者无意贬低香港的基础教育,但是如果香港的教育长期呈现一种“头重脚轻”的状态,不仅难以为香港的高等教育提供稳固的基础,更会逐渐引起有意前来香港求学的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内地的学生们的怀疑。没有良好的幼稚园、小学中学教育,而能够保持世界一流大学教育,这种现象是可疑的。当可疑积累到一定程度,其结果就必然是否定。

  一定意义上说,香港的教育,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香港不尽快强化本地的基础教育,打造“教育产业”以支撑香港经济的设想,就很难实现。

  首先,香港的一些大学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甚至远超中国大陆的清华、北大以及台湾的台大这样的实力雄厚的大学,并非真正因为教学与研究实力出现了明显的领跑现象,实在是与传统的以西方教育体系为主的评分方式有密切关联,也与香港各大学聘请的学者来源有关。国际上通行的大学排名方式,客观而论对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很多大学并不十分公平。例如,国际现行的大学排名方式往往将该校在国际级英文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但一者是英文水平的关系,使得不少研究成果丰硕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较少将研究成果拿到英文刊物去发表;二是很多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也不适于放到英文刊物去发表。仅仅这一点,就使香港一些大学占据优势。香港各大学大量的教职由欧美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士获得,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这样的人才在英文刊物上发表文章,如同中国人在中文刊物上发表文章,在语言上就占尽优势。

  其次,文化的光环往往与经济成就密切相关,文化包括教育的吸引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建基于经济实力。美国学者之所以在八十年代写出《日本第一》推崇日本文化,是与当时日本傲视全球的经济成就分不开的。香港的大学中,企业管理专业长久以来都在国际上占有不俗的排名,也同样与香港经济曾经保持了超过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位居亚洲四小龙之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当日本经济进入长期滞胀状态,日本文化的吸引力也就有所下降。但是,香港的经济光环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和金融海啸的冲击,已经黯淡了很多。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保持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上已经超越日本、四小龙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中国内地的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香港,上海在经济总量方面超过香港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预计还有更多的省、直辖市经济总量超越香港的状况下,香港高校对内地学生的吸引力也会逐步有所下降。

  第三,随着中国内地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大学将有经济实力聘请世界各地的杰出人才、著名学者担任教职。良禽择木而栖,香港依靠世界第一流的高薪吸引了很多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到港工作;但是反过来说,很多学者并非看中了香港的学术氛围,而是看中了这份高薪;如果有第二个地方能够提供更高的待遇,且那里的学术气氛比香港更佳,这些学者也很容易被挖走。这样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内地高校在国际英文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将会增加,相信也会影响到中国内地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而这种排名的变化,也会相应降低香港各大学对内地学生的吸引力。

  不可否认,香港打造“教育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但是中国内地普遍重视基础教育,上一代对境外教育的崇拜,在经济相对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未必可以左右下一代的选择。如果香港不在改善与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上下功夫,就会令内地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逐渐产生疑虑;而这种疑虑若是长期积累得不到消解,最终就会引致否定。

  香港的基础教育,客观而论只是高于内地的平均水平;如果与内地中部、东部的省会城市相比,香港的基础教育水平特别是幼稚园、小学的教育水平还显得不够完善。比较香港与内地幼稚园教师的师资,其实很容易看出香港在这个方面的缺失。举例而言,中国内地幼儿教育经过多年的改善提高,对师资的要求远比香港严格;如果没有幼儿师范的专业证书,想在中型以上城市的幼稚园获取一份教职已经并不容易。反观香港,至今对幼稚园教师的师资要求并不严格。之前提到的那位大学校长称,如果比照英国的幼稚园教育,香港幼稚园教育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地方如果某项产业的根基并不牢固,却直接从高端营建一个 “空中楼阁”,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香港需要正视自己的经济光环已经不再如十几年前那样辉煌,缺少了经济成就的支撑,香港高等教育吸引力必然有所下降;即便是常年排名不俗的企业管理专业,似乎也在珠三角大批港商工厂倒闭的背景下顿显尴尬。

  不断发现、培植新的经济支柱以维持香港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是香港的现实需要和长远保障。在知识经济时代,围绕教育营造出庞大的产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可以产生强劲的支撑作用。但是对香港来说,最关键的是切忌围绕金钱办教育。如果只是“一切向钱看”,将“百年树人”的祖训抛在脑后,不仅对前来求学者不公平,也会在这种宗旨的引领下,对本地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极度的商业化“教育产业”一旦成型,想要改变绝非易事;如果外部市场对香港教育失去兴趣,“内需市场”的伤害将由港人自己永久承担。

  所以,从长远计,香港应尽快努力强化自己的基础教育,在营造“教育产业”的目标之下与过程之中,切不可忘记“百年树人”之念,争取构建出一个能够切实培养优秀人才、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建设不断提供生力军的教育体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