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余克礼∶两岸和平协定,条件趋成熟

(2009-08-04 20:31:56) 下一个

结束敌对状态,两岸执政党已经先行一步。


??中评社香港8月4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在《中国评论》月刊八月号发表专文《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作者认为∶“两岸应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顺利推进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的同时,应尽早著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协商谈判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加速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步伐,为两岸关系更快更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文章内容如下∶

??去年五月以来,两岸关系在两岸执政当局、执政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开始走出阴霾,逐步进入良性互动、和平发展轨道。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这一局面得来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维护。但是,这仅仅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波折後,向良性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两岸关系要取得实质突破,实现全面正常化,还有更艰巨的路要走。当前,两岸应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顺利推进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的同时,应尽早著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协商谈判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加速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步伐,为两岸关系更快更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是突破两岸关系政治瓶颈、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与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两岸由军事交战、军事对峙发展到今天仍处於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对立状态,这是中国内战和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所造成的。国共内战所形成的两岸之间那种敌对关系、敌对思维、敌对意识形态,在两岸政治、军事、法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媒体、对外关系,甚至体育、卫生等等领域无不打下深深烙印。目前两岸关系虽然已经缓和、改善并在不断发展,但基本上都是属於非政治关系性质,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碰到政治瓶颈,势必难以深化下去。两岸关系不能实现完全正常化,两岸和平稳定就没有保障,两岸关系发展就显得很脆弱,极易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因此,要实现两岸关系可长可久的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得好,“两岸还存在政治、军事方面的矛盾与分歧,如果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有可能成为两岸关系瓶颈,甚至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对这些难题不能回避”(1)。

??几十年来两岸或兵戎相见、或剑拔弩张、或势不两立,皆肇因於两岸的敌对状态一直未能结束。今天,阻碍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制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症结,仍然是两岸还处在敌对状态之下。如果我们不正视、不面对、不处理这一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长期笼罩在两岸同胞心中的种种相互不信任甚至仇恨的阴影与疑虑,两岸也很难建立起全面的政治互信。两岸同胞、中华民族已为两岸延续了六十年的敌对状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现在还在继续为此付出代价,这是全体中国人的不幸,也有愧於我们的列祖列宗。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了维护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应当捐弃前嫌,尽早进行协商谈判,从政治、军事、法律、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彻底拆除阻隔在两岸同胞之间所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政治特别是军事安全方面的藩篱,真正消除彼此敌对心态,从根本上清除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障碍。

??两岸解决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条件已渐趋成熟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在两岸民众中有很高的共识,是两岸民众和全球华人华侨所热烈期盼的。并且,只要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大陆方面—贯的政策主张,而且在台湾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在台上,其主要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出於不同的政治考虑也都有过类似的表示,似乎没有人公开唱过反调。

??(一)大陆方面始终不渝地努力推动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进行协商谈判。

??早在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出,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2)。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生甚麽样的变化,大陆方面一直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进行协商谈判。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首次郑重提出,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3)。2002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面对陈水扁当局疯狂地制造“台独”分裂治动,为了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坚决反对“台独”的同时,仍然坚持大力倡导两岸在一中原则下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进行商谈。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正式发出郑重呼吁,希望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08年12月31日,胡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重要主张。大陆方面推动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协商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的立场始终如一,态度是积极诚恳的。

??(二)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从主政者到社会主流民意都赞同或支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

??1、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考虑,也曾不得不顺应民意多次表示两岸应终止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

??1996年初,李登辉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为了争取选票,曾公开宣称,“海峡两岸所有民众都热烈期盼,必须终止两岸敌对状态,营造和平环境,开展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关系”、“无论谁当选第九任总统,都应重视如何终止两岸的敌对状态”,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推动这项影响两岸和平发展、亚太地区安定繁荣至深且巨的工作 ”(4)。同年3月26日,李登辉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又宣称,“从现在起,将努力建立(岛内)共识,以签订结束海峡两岸冲突的和平协定为优先政策”(5)。1997年5月,在“终止动员戡乱”结束六周年之际,李登辉透过“总统府”发表声明指出,“大陆应停止在国际上孤立中华民国,以互示真诚,藉以促成和平协定的签署”(6)。

??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陈水扁、民进党上台後,虽然大肆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但也不得不正视台湾民众希望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普遍呼声。从2000年当选到2004年连任前後,陈水扁曾多次表示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结束两岸敌对状态”。2000年即将上任前,陈水扁在接见日本众议员时表示,愿意在“两岸尊重对等”、“以联合国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对未来不预设方向”等三原则下,“与大陆重新展开对话,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签订任何协定与和平条约”(7)。2004年初,陈水扁在争取连任遇到空前困难时,为了争取选票一再宣称,将在连任後推动签署两岸和平协定(8);在连任演讲中又提出要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订“两岸和平发展纲领”(9);在同年“双十”演讲中再次表示,“两岸应该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并透过协商谈判,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同步检讨两岸军备政策,甚至共同研议形成‘海峡行为准则’作为台海永久和平的具体保障”(10)。

??2、国民党从在野到重新上台执政以来,明确主张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

??中国国民党在摆脱李登辉、由连战担任党主席之後,摒弃了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基本上回到了蒋经国时期所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和反对“台独”的立场。正是基於这一点,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来大陆访问,正式结束了国共两党近六十年的恩恩怨怨,实现了两党关系的正常化。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当时岛内“台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连战主席顶著巨大压力和胡锦涛总书记达成 “两岸和平发展五点共同愿景”,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巨大而又深远影响,实属难能可贵。它充分展现了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伟大气魄、聪敏睿智和对维护两岸同胞及中华民族切身利益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五点共同愿景”的第二点明确地指出,要“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同年7月,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他在国民党8月召开的 “十七全会 ”上,将 “五点共同愿景”列为政纲;2008年5月,吴伯雄首次以执政党主席来大陆访问,与胡总书记都表示要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 “五点共同愿景”。这表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既是国共两党的重要主张,又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英九一向重视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早在台北市长的任内就曾表示,两岸签订和平协定,才能稳定台海局势,互蒙其利(11)。2006年2月,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身份访英,在伦敦政经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两岸和平发展的中程目标应在於∶双方协商出一个可行的和平协定,并以此作为指引未来数十年间两岸和平互动的基本框架”(12)。在2008年的大选中,马英九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作为其重要的竞选主张。他多次重申,若执政将和对岸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上台执政後,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任期内尽量完成与北京签署和平协议”(13)。

??3、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在岛内一直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

??近二十年来,虽然两岸关系跌荡起伏,岛内政局风云变幻,但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一直是岛内的主流民意。岛内多家民调机构长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直有很高的期待。早在1998年10月,台湾公共电视台的民调就显示,高达78%的台湾民众赞成两岸能在进入21世纪之前,签署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和平协定(14)。2008年5月马英九执政之後,《远见》杂?所做的民调亦显示,71.6%的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签订两岸和平协定。

??岛内政界、舆论界、学术界等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定普遍予以高度关注并多持赞同态度。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来大陆访问,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的“推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促进建立两岸和平架构”的共识中就明确表示∶两岸应通过协商谈判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并在未来达成和平协定,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15)。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与亲民党的共识,也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心声。岛内绝大多数媒体一直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给予高度关注与期待。胡锦涛总书记关於台湾问题的“六点意见”发表後,《中国时报》、《联合报》等都在第一时间对“在—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主张,进行全面报导、积极评论。《中国时报》发表的学者文章认为,“和平协定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签订是台湾朝野所期待的”(16)。多年来特别是2008年5.20後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以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已成为岛内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各种有关两岸和平协议方案相继提出,讨论、研究此一重大议题的气氛越来越浓。

??4、民进党虽对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加以扭曲并肆意,但基本上未公开反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在这里有必要对民进党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态度加以分析,以便让大家有所了解。总体上讲,民进党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态度是以服从服务於其政党利益的需要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以台湾民众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其态度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是随著其政党利益的需要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在2000年未执政之前,民进党为了化解岛内民众对其上台执政会招致两岸军事冲突的疑虑,不断淡化其“台独”诉求。当时并没有公开反对过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仅表示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仍为时过早云云。2000年到2008年执政期间出於政治需要,民进党也曾高唱过,“两岸应该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要“推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之类的调子,没有公开反对、攻击过这一主张。2008年民进党丧失执政权,特别是受陈水扁贪腐弊案的巨大冲击,陷入了组党以来的最大危机。为凝聚包括基本教义派在内的基本力量,稳住阵脚,度过难关, 民进党一改执政时的态度,不顾台湾民众的利益,对马英九当局所有的两岸开放政策都加以攻击,自然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政策主张也难以幸免,被民进党扣上了“卖台”、是要“实现终极统一” 等大红帽子。今年5月8日,马英九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专访时仅表示,如果在2012年连任,不排除与大陆就政治议题进行协商,民进党就群起攻之,称这是“要明目张胆地急著定下统一时间表”、“等於配合(大陆)执行统一时间表”等等(17)。更有“独派”大老还叫嚣说“两岸签订和平协议,马英九要拿命来赔”。

??从以上笔者用大量篇幅的考证、叙述中可以看出,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无论是主政者还是执政的政党,都曾明确地主张应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两岸和平协定。今天执政的国民党、马英九当局将此作为其大陆政策的一部分,并且得到了岛内高达七成民意和大多数政党、政团的支持。目前仅有民进党、台联党及一些“独派”团体,基於其政党私利持反对或不支持的态度,何况他们的支持者中,有不少人在此问题上也未必与其政党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岛内已基本具备研究、探讨、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问题的环境。马英九执政当局应当顺应民意,拿出勇气和魄力,把握机遇适时地和大陆一起共同推进两岸政治协商与谈判,争取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关於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几点思考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两岸关系走向全面正常化、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无法绕过的。解决这一问题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艰巨工程,需要高度的智慧与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两岸双方都应以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重、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彻底放弃敌对思维、敌对心态和意识形态对立,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来正视、面对并解决结束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问题。

??国际冷战结束快30年了,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寻求自身发展,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淡化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携手合作,共创多赢。奥巴马上台後,为了美国的利益也能勇於设法化解美国与古巴所结下来的几十年的怨结。两岸是同宗同祖、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为甚麽彼此之间要化解误会、消除隔阂、摒弃敌意、结束敌对状态却如此之难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流,海峡两岸却仍不能从冷战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处在这样一种被人为扭曲与制造的敌对、对抗之下,实在是民族的不幸、人民的不幸。两岸都应当认真深刻地进行反思与检讨,再也不能自外於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应当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本著理性务实的态度尽快捐弃前嫌,在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基础上,以远大的目光、丰富的智慧、坚毅的勇气、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问题。

??(二)摒弃“台独”分裂思维,努力建立两岸共识及岛内共识。

??两岸敌对状态至今还难以结束,除了国共内战的历史因素外,近二十年来,由於岛内政局发生急剧深刻变化,又增加了“台独”和反“台独”所产生的新因素。这一因素的出现,使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变得更为复杂、更加不易处理。李登辉主政後期及陈水扁在台上八年,为了一己之私、一党之利,推行“台独”分裂路线,颠倒、混淆台湾民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操弄省籍、族群、统“独”矛盾,不仅仅造成了两岸之间种种新的敌对与对立,还造成了台湾民众彼此之间尖锐的对立与对抗,形成了很深的鸿沟。今天两岸要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不仅要建立两岸共识,而且更关键是如何努力建立岛内共识。

??台湾同胞不论是先从大陆到台湾的,还是後到台湾的,都是中国人,都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岛内政党之间的政治之争、权力之争, 无论哪个政党、哪个政治人物都不应当以国家、民族的认同作为政争的工具,更不能以牺牲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代价。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立场, 同时也应当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必须认同和坚持的基本原则立场,也是不容挑战的。

??岛内的“台独”思潮及其活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不易完全化解,“台独”势力也还会继续存在,要完全消失可能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台湾不应当、也不可能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所有的台湾同胞都必须面对的、也是不可能改变的现实。当然也不讳言,两岸要实现统一还需要较长—段时间,现阶段两岸关系是以和平发展为主。因此,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不是要马上实现两岸统一,当然更不是要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固定下来、造成永久和平分裂的局面,而是为了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此,两岸在结束敌对状态、完全解除台湾同胞在军事安全及其它方面的种种顾虑後, 台湾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哪位领导人当权,都应摒弃“台独”,不得再有“台独”分裂政策。这应当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所要坚持的一条很重要原则。

??(三)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营造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1993年两岸才开启了“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达成了 “两岸和平发展五点共同愿景”。近十几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於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严重地损害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使两岸关系一直处於紧张状态。

??在两岸关系已呈现和平发展势头的今天,如何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营造良好氛围呢?我认为还是要按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去做比较有效。“建立互信”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石。两岸只要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立场始终保持一致,就可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正视、面对并妥善处理两岸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并且更可以通过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各项交流和推进两会协商,不断累积并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共创双赢,最终就一定会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创造水到渠成的良好环境。

? (四)两岸应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沟通探讨,寻求共识,为正式协商谈判预做准备。

??海峡两岸分隔近60年,由於种种因素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有关中国统一及台湾前途等问题上的分歧相当大。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十分敏感、艰巨的系统工程。两岸要运用政治智慧,求同存异,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和途径,从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始逐步展开,有序推进。当前,要未雨绸缪,为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协商谈判早做准备,应著手研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

??1、关於两岸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胡总书记指出,“为有利於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18)。对两岸尚未统一前的政治关系如何进行定位是当前两岸关系中 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彼此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两岸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协商谈判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胡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建议是一矢中的,抓住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点。为了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突破,5月26日,胡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指出,“双方要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双方可以先由初级形式开始接触,积累经验,以逐步破解难题”。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专访时也曾明确表示,可以先由两岸专家学者就国家尚未统一前的政治关系展开学术交流。基於此,两岸学者应对这一问题积极展开深入研究,争取形成共同成果。

??2、关於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也就是如何解决“中华民国”的地位问题。这是台湾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大陆方面一直表示两岸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与台湾方面讨论这一问题。但是, 由於从李登辉到陈水扁都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失去了共同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马英九、国民党执政後,重新回到“九二共识”的立场,并且实行务实的大陆政策,使两岸有了理性探讨这一问题的空间。我相信只要两岸都有诚意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能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上,都能以两岸人民福祉为重,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关於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这是台湾民众最关切的问题,也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胡锦涛在“六点意见”中提出,“为有利於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大陆方面已正式提出具体建议,可以先由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学术交流,也可以从两岸退役军人交流开始启动两岸军事问题的接触。总之,只要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认真研究探讨这一敏感问题, 凭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就一定能圆满处理这一问题。

??4、关於化解两岸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很多人在研究如何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时,比较少涉及到这一问题。两岸分隔近60年,不仅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更由於两岸执政当局都曾实行反对、仇视对方的宣传教育政策,虽然大陆方面已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调整并完全改变了这一政策,但是台湾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执政时,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把反共政策上升到全面的反对中国、仇视中国的政策,使两岸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对立。如果这一问题不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中得到化解,势必会影响到两岸同胞情感的全面融合。因此,有必要对此一问题作深入的研究,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

??5、关於两岸和平协议框架问题。目前两岸学者在讨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与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关系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与意见。但是,笔者比较赞成两岸在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共识的同时,应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也就是说两岸和平协定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最後体现形式。基於此,在讨论研究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方方面面问题的同时,应认真研究、思考、设计两岸和平协议的框架问题。

??总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所涉及的问题很多,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复杂的法律问题、敏感的涉外事务等问题都需要研究。两岸学者和有关职权部门,可本著先易後难、循序渐进、逐个展开、广泛交流、积极探讨、深入沟通、寻求共识、努力突破的原则进行,尽早为两岸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进行协商谈判预作充分准备。

?? 注? 释
??1?台《联合报》2009年4月30日
??2 《人民日报》1979年1月1日
??3 《人民日报》1995年Ⅰ月31日
??4?台《中央日报》1996年2月11日
??5?台《中国时报》1996年3月28日
??6?台《中国时报》1997年5月2日
??7?台《中国时报》2000年5月6日
??8?台《中国时报》2004年2月4日
??9?台《自由时报》2004年5月21日
??10?台《联合报》2004年10月11日
??11?台《联合报》2000年12月9日
??12?台《中国时报》2006年2月14日
??13?台《中国时报》2008年10月19日
??14?台《中央日报》1998年10月15日
??15 《人民日报》2005年5月13日
??16?台《中国时报》2009年1月2日??
??17 《环球时报》2009年5月11日
??18 《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