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中美“大豆战争”谁是输家

(2009-05-02 20:57:04) 下一个


  中评社北京5月3日电/根据海关统计,中国2月进口大豆326万吨,3月进口386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61.4%和66.4%。不过,在全球化的大豆产业链上,其最大的获益者,不是东北农民,而是美国、巴西的农民。由于国储收购价格偏高,大量的油厂转向使用更多的进口大豆。而东北农民尴尬地发现,手里的大豆除了中储粮之外,几乎无人可卖。

  中华工商时报刊登时评人邱林文章表示,仅仅几年时间,中国就从大豆的发源地和出口国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不仅是大豆的进口依赖,不仅是跨国公司对整个大豆产业链的垄断,透过大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换句话说,中国大豆产业已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发展期,美国大豆正在迫使国产大豆退出市场。

  文章分析,为什么美国大豆能在中国所向披靡?究其原因,是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对中国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农业机械化使其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中国的大豆生产。由于美国大豆价格低于国产大豆,迫于成本压力,国内许多加工企业纷纷采购美国大豆。

  目前,国产大豆收购价格为3700元/吨,而进口价不到3200元,差价500元/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设在沿海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也拒绝到大豆主产区收购。黑龙江在去年10月收获季节以来的5个月,仅向其他省份出售了170万吨大豆,这较前两年300万至400万吨的水平锐减。

  种种迹象表明,一些跨国公司已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控制了中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后,又同时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例如,全球最大的4家跨国公司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已控制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

  这些公司的战略企图很明确:低价买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

  正是在进口大豆和跨国公司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大豆产业已受到严重冲击。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出现迅速萎缩。2006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416万亩,而2008年大豆面积已降至4700万亩以下,再减少600万亩左右。目前,东北大豆播种在即,可是农民手中还有200多万吨没有出售,5月份以后气温上升,这些大豆霉坏的危险在增加,一旦发生霉变,对国家和农户都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大量进口美国大豆,富了美国豆农,却穷了中国豆农,例如,东北地区的豆农目前种1亩大豆的纯收益也由原来的110元左右下降到20多元,甚至零收益,大豆成为东北地区效益最低的农产品。此外,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而现在大豆又是买方市场,可我们却拿不到定价权。大豆生产国一般可将杂质控制在1%以内,但我方与美方签定的大豆进口合同却放宽为2%。

  文章指出,中国在与美国的“大豆战争”中,已成为输家。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大豆的巨额补贴,另一方面是美国公司通过大量控股、参股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逐渐控制大豆货源渠道。而留下的,则是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低利、亏损甚至倒闭以及国产大豆的滞销。可以说,中国大豆产业已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外电报道称,美国大豆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内大豆产业将面临崩溃。2006年以来,一些部门也展开了一些拯救行动。然而,光打雷不打雨,中国大豆产业被美国控制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造成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某些部门缺位不作为,还不如说是一些部门在解决大豆进口上采取的是“重洋轻内”的管理方式,不但对国产大豆的发展是一种危险,同时对市场规律也是一种扭曲。

  文章最后说,现在这一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对进口大豆采取全国统一招标制,以限制美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二是加强大豆反倾销、反垄断措施,美国大豆已对中国大豆产业和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害,我们已具备反倾销条件,有关部门应尽快立案。三是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大豆产业,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