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说●无闻

卍卍卍卍《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卍卍卍卍
正文

虚云老和尚:“起念正则为十善,起念邪则为十恶。所以端正其心,以为根本。”

(2007-04-27 05:31:25) 下一个

  (身、口、意)三业之中,意业极重。凡一切善恶,俱起于意根。起念正则为十善,起念邪则为十恶。所以端正其心,以为根本。学道者学此心,修行者修此心,参禅者参此心,念佛者念此心。凡一切应事接物,逆顺境缘,降伏此心。处众则温柔此心,临财则清廉此心,事上则忠诚此心,御下则宽和此心,待人则公平此心,分物则平等此心。乃至一切处,一切时,皆所以陶镕此心,炼磨此心,收摄此心,使其不得恣纵偏枯、贡高骄慢。若有一毫淘汰不净,则为魔障,无益于身,非所以学道也。切宜留心恪遵。(虚云老和尚《教习学生规约》


  “法”者,简略言之,指事物的真相和行为的正轨等而言。行为的表现,关系于人类的道德。行为邪正,善恶乃分。但善恶之判,每因各人之立场和观点不同而异。故欲得道的确实标准,必须按一切因果事相中的必然理则来权衡,也即是说要依照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来判断。
  如昔日印度社会分婆罗门族(梵志)、刹帝利族(王种)、吠舍族(商贾)和首陀族(农人)四姓,其阶级与族籍制度之分极严,贫苦大众都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过着非人的生活,但大家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释迦牟尼佛于雪山成道后,三叹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了知缘起性空,有情机会均等,一切都可以成佛,得出了四姓平等的确切结论,喻如众流入海,无复河名,于是力主平等,严斥阶级。这就是以事理的真相,来作道德标准的例证。(虚云老和尚《戒期开示》


  或疑佛教为消极为迷信,不足以为国教,此特未明佛教者之言。实则佛法不坏世间相,岂是消极者。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觉,岂是迷信者。考:佛,梵名佛陀,义译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之为佛。菩萨,梵名菩提萨埵,义译觉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种。乃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他者。其积极与正信,恐无有出其上。
  佛教依折、摄二义,立方便多门。何谓折?折者,折伏恶人。昔石勒问戒杀于佛图澄,澄曰:“子为人王,以不妄杀为戒杀义。”盖在家大权菩萨,为折恶利生故,虽执刀杖,乃至斩其首,于戒亦无犯,反生功德。因恶意而杀人,皆知不可;因善意而杀人,固是在家大权菩萨之金刚手眼也。
  何谓摄?摄者,摄受善人。佛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不避艰危,有四摄法。一、布施摄:若有众生乐财则施财,乐法则施法,使生亲爱心而受道。二、爱语摄: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心而受道。三、利行摄: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生亲爱心而受道。四、同事摄: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萨之积极为何如!
  何谓方便?方便者,量众生根器施诸权巧而度之也。前述之四摄法,亦是方便之门。......(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