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另类解读LTG之《Out of anywhere anywa

(2005-04-25 22:22:29) 下一个
另类解读LTG之《Out of anywhere anyway》 文章来源: by小平 于 2004-07-25 21:50:54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便是一种无边无际的飘缈。 诗人以一种看似随意讲述一个故事的方式解读着一个非现实或说违现实的存在。 这个题目,看上去是个很不合理的范畴,怎样的一种存在可以达到Out of anywhere anyway, 这其实是一个模糊的边界,我愿意用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去探讨这种存在,所以我把它理解成为一个“宏”,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限大,这是一个广博的多维领域。但诗歌毕竟不是数学,而且一种违逻辑的诗风早已在诗界悄然兴起,以LTG一贯的西洋诗风格里,不难看出,违逻辑的方式早已渗透他的诗中,这首诗歌也不例外。从这首诗的题目,就可略见一斑。 诗人虚拟了主人公“她”,而不是“他”,也不是“你”,更不是“我”,我认为诗人是想表达一种“柔弱”, 在这几种人称代词里,只有“她”是指代女性,而且是第三人称,这其中就隐喻“旁”“弱”和“遥远”等 无奈的因素。 这个故事的表象似乎就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她”深陷一种魔咒般的爱里,至少是一种非“伦理”的爱,有些许像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虽然危机四伏,但她还是无法逃脱那梦一般的魔力。但不同的是,诗人没有让美丽的泡沫破裂,而是让它“fade” 暗淡下去了,但没有消失,而是“like the footprints of a sea bird” 像一只海鸟的足印。一只海鸟的足印能有怎样的烙印?这也许是诗人自己也无法确定的结果。但这种不确定效果反而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最有趣,也是这首小诗最有魅力之处,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故事,加上这极其违逻辑的一句Out of anywhere anyway让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从简单的叙事上升到一种探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层面,而感情层面也是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说到此,我想再引用另一个数学概念---“群”,不严密地讲,“群”就是“集合”的“集合”的“集合”。。。可以到N,N可以是你想象的任何一种量。所以,我们的生命,生活,情绪等等,其实很像这个“群”。所以“我们”很复杂。 而诗中的“她”便可以解读成“我们”里的一个了,是一种“非现实”或说“违现实”,其实是“我”的深层的“存在”,那么这个Out of anywhere anyway便可以理解了,就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无极,其实最终就是“自我”。就象我们所说的取极限一样,当Delta 趋进于无穷时候,便成了另一种形式和结果。 更进一步的理解,诗人力图展示一种情感的窘境,这种窘境是不和世俗逻辑的,但绝对是存在式。这让我想起卡夫卡、萨特、加缪这些存在主义大师曾对人类这种精神状态的描述,他们不但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远比我们理解的还要深刻。 诗人同时也想探索一种完美的结果去善待这种“窘迫”。这其实是一种“无奈”和“悲哀”,我们无法逃离,无法逃避“魔咒”般“美艳”的存在,但我们也“无计可施”,只好沿着自己的“轨迹”慢慢地走下去。我的理解,这就是诗人笔下落成Out of anywhere anyway无奈广博的含义。 本人也曾写过一些所谓的诗,自己的所谓作品,也被很多很专业的朋友解读过。所以我了解,一首诗歌,在诗者酝酿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如读者们有那么多角度的感念。但当一首诗可以让不同的读者觉得有“我”的时候,它就成功了,这,就是诗的魅力。 Out Of Anywhere Anyw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 ran, privately telling the lot of her life Newly romantic Five charms produced this Love Carelessness are dangers remote Menace of glamour bankrupted the mood Out of anywhere anyway her dreams fade like the footprints of a sea bird ---LTG, high noon, 7/23/0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