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总统---科赫:“对奥运主办国的要求不仅仅是漂亮的场馆” zt (图)

(2008-05-15 07:54:22) 下一个


科赫:“对奥运主办国的要求不仅仅是漂亮的场馆”

Roland Koch: 老朋友了!

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经常访问德国。但还没有哪一回像本次访问一样充满紧张的气氛。本周五至下周一,达赖喇嘛将访问波鸿、门兴格拉德巴赫、纽伦堡、斑贝格和首都柏林。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不到三个月之际,德国的公众期待着这位72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就西藏反对中国政府抗议以及他与中国政府的谈判发表意见。达赖喇嘛本次访问期间,他的老朋友、德国黑森州州长罗兰-科赫将与他进行会晤。本周三,科赫接受了西德电台记者Werner Schmitz的采访。

问:达赖喇嘛本次访问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由于正在拉美访问,因此不会接见达赖喇嘛。您认为,这是巧合还是令人尴尬的局面?

答:谢天谢地,达赖喇嘛每年都能来德国访问。我觉得,也并非每次都必须由政府领导人接见。不过对于他本次访问期间,柏林政府不会与其会晤,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聪明的做法。我们知道,在人权和西藏问题上,德国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诚然,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接见达赖喇嘛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但中国方面也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因此,我认为,德国政府应当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过,距离达赖喇嘛访问德国还有两三天时间,我们希望还能有政府代表决定与他会晤。

问:尤其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如果德国政府有代表与达赖喇嘛进行会晤,对他来说,是否正是一种急需的支持呢?

答:我认为,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达赖喇嘛的立场。与德国政府代表的会晤,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一点。但是,德国政府应当使亚洲、尤其是中国明白德国的立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是揣测是否激怒了中国政府等等,而是要有尊严的阐明和坚持自己的立场。而这一点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就像德国总理默克尔过去数年里多次提及关塔纳摩监狱的问题、与俄罗斯总统会谈、在北京会见异议人士、以及去年接待达赖喇嘛。这是不够的。德国政府内部必须共同努力。像德国外交部的做法,我认为有害无利,只会增加我们的难题。

问:不但是德国外交部,德国总统克勒也表现的十分谨慎,他所在的基民盟许多成员为此感到惊讶。不过让我们来谈谈您自己。您希望通过与达赖喇嘛的会谈了解有关西藏的第一手情况。届时您也会向达赖喇嘛许诺以某种形式提供帮助吗?

答:没有什么可能性。但那些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使西藏问题更加透明化,并引起公众的注意,以此来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当然,我们都追求合作与伙伴关系,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在冲突中解决,也无法像以往有些时候那样,持续施加压力、通过经济制裁改善藏人状况,这是不会奏效的。北京举行奥运会是个很好的例子。北京政府不希望西藏事件损害到自己的颜面,但却忽视了,国际社会对奥运举办国的要求不仅仅是修建漂亮的体育场馆。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新的经验。国际社会不应放弃施加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达赖喇嘛访问德国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问:那是不是说,就应当像默克尔总理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作的那样,坦率的与中国方面对话?

答:是的,毫无疑问。您知道,过去20多年里我个人始终致力于与西藏人有关的事务中。过去10年里,由于在政府担任职务的关系,我经常前往北京,但每次会谈的前提都是,在讨论经贸关系的同时必须也要提及西藏的未来发展。每次对话都非常的坦诚。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也从未怀疑过。我认为,既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始终如一的立场也胜过难以捉摸、需要揣度。而且还有一点不能忘记,那就是,尽管中国政府对外是一个统一的独裁政权,但其内部却存在着路线和立场的角力。其中一股力量希望中国在保持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同时,也达到国际社会对人权、宗教自由的标准。我们必须加强这一股力量。

*************************
达赖喇嘛如何走进德国政界视野?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老朋友了!
达赖喇嘛即将到访德国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德国政坛领导人的表现也十分引人注目。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不再会见达赖喇嘛,今天她已开始对拉美国家的访问行程。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和总统克勒也表示,不会会晤达赖喇嘛。迎接达赖到访德国的将是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和几位州长。

20年前,一位我行我素的政治家为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叩响了通往德国政坛的大门。 1986年,当绿党政治家佩特拉-凯利在联邦议院首次提出西藏动议时,她几乎受到所有大党政治家们的嘲笑。在这之前,德国几乎无视达赖喇嘛的存在。达赖喇嘛在德国联邦议院发表讲话,并受到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接见,主要应归功于凯利的努力。如果世界不愿对藏人遭屠杀,其灿烂文化被毁灭的行径熟视无睹的话,那么现在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当时,执政的保守的自民党对凯利的西藏动议持反对立场,但这一立场在上一世纪90年代却发生了变化。亦如人们所强调的那样,当达赖喇嘛与当时的德国外长金克尔举行非正式会晤时,他希望能按照藏人的传统为这位东道主敬献哈达,却遭到金克尔的拒绝。金克尔的继任-德国前外长菲舍尔在任期间曾多次与达赖喇嘛会面,并接受了达赖喇嘛敬献的哈达,与此同时,德国前总理-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施罗德却始终拒绝与这位流亡藏人领袖发生任何接触。但是如今,德国各党派的政治家们都已成为藏人的朋友。其中最有名的是黑森州州长-基民盟籍政治家科赫。达赖喇嘛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代表藏人的利益,藏人愿意在他的 领导下通过和平方式维护自己的文化。在世界史上,揭竿而起,发起解放运动的事情屡屡发生,为了确保本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甚至有人不惜投掷了炸弹,我们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藏人的利益受到忽视,只因为他们选择了和平的道路。

去年秋季,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接见达赖喇嘛也是科赫一手促成的。此前,身为反对党领袖的默克尔曾与达赖喇嘛举行过会晤。去年秋季,默克尔在总理府接见达赖喇嘛被视为达赖喇嘛在德国取得的最显赫的外交成果。尽管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但她依旧看重我们之间老朋友的关系,对此,我深感荣幸。

然而,德国外长却高兴不起来。在中国政策上,总理府与外交部原来的角色划分完全被颠倒过来。北京领导人对默克尔的表现深感愤怒,而德国外长则对激怒中国提出了警告。人权政治并不等同于橱窗政策。我们要求人权并不是为了在家中制造轰动效应。

但德国总理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外交政策必须体现德国的价值观,代表德国的利益。不能一方面谈价值观,一方面谈生意。我认为,我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成绩不小,我将继续这样的努力。

接见达赖喇嘛一事曾引发了持续数周之久的有关德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辩论。它涉及到价值观和利益的正确关系,涉及和平外交与公开批评侵犯人权现象间的有效平衡。但那时,达赖喇嘛早已离开了德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