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评论评论员文章

(2009-08-06 08:40:13) 下一个
在新闻受控制的中国假新闻横空出世且被越传越广是因为什么呢?
是因为政府的新闻媒体惯于造谣说谎,没有公信力,无法以理服人.
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一边信口开河,一边指责别人造谣惑众,这不由使人想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说法.



现在假新闻玩得越来越大,做得也越来越像真的了.     

    “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部门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     

    瞧瞧这来头,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一个个吓死个人,再看看这组数字,有零有整严丝合缝的,不由得你不信,但恰恰就是这样一条煞有介事的新闻偏偏被证明就是假的,假就假吧,还被引用转载的一塌糊涂,弄越来越像真的了.     

    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以来,人们在享受它的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被它"调戏",判断力一次次经受考验,智商一次次被侮辱,虚假信息似乎正在变成一道道逃不开的魔咒.但话又说回来了,佛曰魔由心生,我们之所以一次次被骗中招,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个看不到的魔鬼呢?     

    你说滚滚红尘难觅一脱俗知音,我就送你一个"天仙妹妹",你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人性,我就炮制出一个反抗教育暴力的"香水女生",你说90后是堕落的一代,我就让一对90后的女孩"贱"给你看.你仇富吗?你仇官吗?那我就告诉你九成以上的富豪是"高干子女".怎么样,满足了吧?可当我们一再被这些迎合了自己阴影心理的新闻弄得虚火上升,血压偏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过就是一种自我意淫,就想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     

    世界上永远不缺少那些鼓动人们阴暗心理的"推手".难为人民网的记者们刨根问底找到了假新闻的源头是来自2006年境外一家网站的消息,结果这条消息被转来转去与全国政协委员连在了一起.其实境外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造这种谣倒一点都不新鲜,当我们的记者们在一本正经地搞"三项教育"的时候,人家可是造谣抹黑不择手段,不怕事大.     

    当然了,我们在气愤的同时是不是也能反躬自省一下,为什么很多消息一旦出口转内销我们的记者编辑们就兴奋得什么似的,好象挖到了金砖一样,乐颠颠地往国内贩卖?这与我们一些政府和领导的思维有关,一方面对国内媒体退避三舍,三缄其口,任你记者挖空心思也掏不出他半句实话;另一方面对境外媒体却礼遇有加,显得随和大度.重外宣轻内宣让我们的编辑记者总以为可以从境外淘到一些新闻富矿,结果人家正等着你来,一头就栽进陷阱里去了.看来我们的新闻报道真该反思一下了,多给自己人透点内幕消息也未尝不可.     

    做了多年记者却越来越惶恐,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我们脆弱渺小,真假难辨,特别是面对统计数据.新闻写作当然需要数据说话,但现在发布数据的人多,负责任人的人少;搞调查的人多,遵守科学规律的人少;信口开河的人多,事实求是的人少.那么规范社会调查,规范统计发布格外重要,官方发布如是,民间组织,学术团体更是这样.     

    网络上"纸馅包子"太多,从胡斌替身之谜,到"贾君鹏"的横空出世,生活太平淡总得想法找点乐子吧,人们又总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可是生活不是武侠小说,要是你今天活得很乏味,那大概全世界也一样乏味.如果你不信,那下一个被骗得很可能就是你.所以,与其坐在电脑前,摔鼠标,骂社会不公,搞得自己荷尔蒙过度分泌,不如早早洗洗睡了,既浪费情绪,又有辱智商.兴许明天一早出门摔个跟头能捡个十块,八块的,就手买碗阳春面总要实惠得多吧? (秦平)

相关阅读:

    一组虚假数据是如何在网上网下以讹传讹的?

    近日,关于“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91%”的信息和议论在网上广为流传。8月4日,记者在百度上输入“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91%”这一标题,显示相关网页2810余页,而仅仅在两天前,网页的数字还是2650页。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陆续推出以此数据为由头的时评、专论,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这些数据从何而来?权威部门是否发布过这样的调查报告?这样的信息为何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带着这一系列疑问,人民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和机构,希望通过调查揭开数据背后的真相。 >>>阅读全文

    “板砖横飞” 吸引眼球的未必都是真相

    回望上半年,虽然在“罗彩霞事件”、“邓玉娇案”、“王帅事件”、“杭州飙车案”、“副局长质问记者替谁说话”等一次次舆论风波中,网络在揭露和鞭笞丑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公平正义、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正如辩证法所昭示的“相反相生”,由于海量、高速、匿名、分散等特性,网络舆论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在显现,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网络时代,以个体出现的网民,不再处于“江湖之远”,轻点鼠标影响四方,类似例子时常上演。加之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互融,正面效应会强强叠加,负面效应也是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