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酷暑高温,灾区出了传染病

(2008-05-31 04:20:05) 下一个
灾区报告传染病205例
新京报

四川划定灾区防疫6大重点区域;染疫高危人群明起接种疫苗

  本报讯 5月中旬,四川地震灾区累计报告灾害相关的传染病205例,分布在12个受灾县,发病病种包括甲肝、戊肝、麻疹、狂犬病、痢疾、疟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未报告死亡和聚集性传染病病例。

  四川省卫生厅昨日公布地震后灾区传染病发生情况,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同时发布了《强化地震灾区传染病防控重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列出震后灾区目前应该重点防控的19种法定传染病,并划定今后对灾区疫情防控的6大重点区域及针对重点区域的防疫举措。

  根据灾后免疫规划,从明天(6月1日)起到6月10日,重点区域内的儿童、小学生和绵阳市灾民安置点内的60岁以上老人,将集中接种甲肝、乙脑疫苗,或口服霍乱疫苗。针对灾区可能出现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炭疽、狂犬病等传染病,目前四川省卫生厅正向灾区调配疫苗储备,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魏铭言

  ■ 传染病

  19种传染病重点防控

  综合四川省、重点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近年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方案》列出震后灾区目前应该重点防控的法定传染病共计19种。《工作方案》特别指出,在四川省的历史上,灾区高发多发疫情为霍乱、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19种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包括:

  鼠传传染病:鼠疫、钩体病、出血热;

  肠道传染病: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腮腺炎、风疹、流感;

  虫媒传播疾病:乙脑、黑热病和疟疾;

  其他传染病:炭疽、狂犬病、手足口病和水痘。

  ■ 医疗队伍

  医疗队伍将整合开展防疫

  鉴于目前进入灾区的各地各类医疗队、志愿者、救灾队都先后对灾民开展了不同方式、程度的卫生防疫工作,《工作方案》建议,今后,灾区各级各类救援医疗卫生队伍不分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归口管理,由四川省卫生厅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在本地的所有省内外医疗救援队、卫生防疫队、救灾队、工作队、志愿者服务队,统一指导协调调度,防止工作重叠。

  为实现卫生防疫工作对灾区、灾民的全覆盖,《工作方案》建议,灾区防疫应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统筹军队和地方、省内外医疗卫生力量,广泛动员群众,建立由专业医生、卫生防疫人员、村主任、村医和村民组成的乡村卫生防疫队,分片包干,包村到户。每个灾民集中安置点、每个受灾村或社区至少要落实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信息收集,监测并报告可疑的传染病病例。

  ■ 防疫区域

  实时监测可疑传染病症状

  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临时学校的学生和托幼机构的儿童被确定为震后灾区易遭疫情侵袭的高危人群。

  《工作方案》还划定了今后对灾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所有重点区域,都须实时对人群开展发热、腹泻和皮肤黄疸等可疑传染病症状的监测,发现者有义务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

  昨日,几位卫生防疫人员在四川汶川映秀镇进行清理工作。本报记者 浦峰 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