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灾区让我看到了城乡的巨大差别

(2008-05-25 05:52:44) 下一个

如果不能把灾后重建的重点放在农村,数以万计的灾民可能心理失衡,引发深层的社会危机

《财经网》专稿

“在此次大地震中,市区的建筑受损相对较轻,而乡镇一级的建筑损失相当惨重。这凸现出中国城乡建筑质量的巨大差距。”在地震灾区绵竹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批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专家团副团长段德罡对《财经》记者说。
  连日来,段德罡及其同事在绵竹各地奔走,评估当地各类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他们发现,在地震中,绵竹市区内建筑物的受损相对轻一些。在高烈度的地震冲击下,“绵竹市内绝大多数建筑物并未倒塌,而该市汉旺镇、遵道镇等建筑倒塌却极为严重。”
  据段德罡分析,之所以造成如此差距,主要是因为在乡镇一级,居住比较集中,人口较多,但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管力度均不及城市。事实上,在此次地震中,乡镇和农村房屋的损坏率最严重。
  《财经》记者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抵达灾区。十多天来,记者清晰地看到了巨大的城乡差距。在广大农村地区,诸多房屋既缺乏科学设计,更谈不上施工监管。而农民限于财力,房屋质量普遍不高。这成为地震灾区普遍的问题。
  记者发现,灾区农村住房基本上是一层或两层,房屋密度也比较低。此次地震发生在白天,农民大多在外面,地震发生时,农民有更多的机会逃生。而如果不幸发生在夜晚,因农房倒塌造成的伤亡就会很大。
  中国政府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农村地区建造既安全又经济的生态建筑。这是一个比地震应急救援更大的难题。
   “如果都像城市那样,要求农村所有房屋建造时必须有专业设计,估计中国所有的设计力量加起来也不够。显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办法。”段德罡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正计划与香港某基金会和一所大学合作,在四川灾区建设一个村镇示范点,试图摸索出一种新的农村房屋建造模式,为灾区的村镇重建,乃至全国的村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但是,段德罡认为,目前各方面对灾区乡镇和农村的重建关注不够,缺乏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目前灾后重建已经开始。但段德罡通过实地调查却发现,政府的注意力还在城市的重建,“受灾城市即将重建,受灾村镇怎么办?”段德罡问道。
  事实上,除了住房安全,受灾农民更值得政府关注。大地震后,广大农村的幸存者首先是庆幸自己幸免于难,但他们很快就不得不考虑长远而具体的生计问题。
  在段德罡看来,农民本就属于弱势群体,大地震对农民的打击可能比城市人更为沉重。这些农民可能会因灾失去土地,而从政府得到一些补贴,但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恢复到地震前的生活,政府的补贴无异于杯水车薪。
  “当前要解决的不仅是灾民的居住,更重要是,政府必须考虑其长远生计。如果没有适当的扶持机制,如果不能把灾后重建重点放在农村,数以万计的灾民可能心理失衡,变成难民,引发深层的社会危机。”段德罡警告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