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毒食品仅仅被暴光有何用!

(2007-04-09 04:43:57) 下一个

    
在四季花果不断的地方,吃水果是否安全成了说不清楚的话题.
税收部门说不清,执法部门也说不清,检验部门更说不清.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去做检验!
生态,天然,有机...都是些诱人的词汇.上了当,付出的是生命和健康的代价!
人类今天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作茧自缚的化学环境当中.

核心速读

    日前,中国食品网曝光了12种常吃的水果可能“涉毒”,其中包括市民经常购买的香蕉、苹果等,这些水果有可能在其生长过程中过量添加了膨大素、催红素、防腐剂等,导致水果带“毒”,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而南京等城市针对此消息就地调查后也发现当地水果中多少都存在“涉毒”现象。结果一公布,立即刺激了昆明市民的神经,本报记者也闻风而动,对昆明市场的水果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昆明究竟有无“毒果”谁也说不清,原因是昆明暂时没有一个专门的检测部门对水果进行把关。

    记者调查

    市民看不出问题水果

    根据中国食品网曝光的12种水果“涉毒”后的反应,记者走访了昆明的水果市场,却发现,以一个普通百姓的眼光,根本无法辨别哪些水果有“毒”。

    记者在篆新农贸市场和金马正昌果品市场看到,市场里有大量西瓜,而根据专家的提示,过量使用膨大剂、催熟剂和剧毒农药的西瓜,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新鲜,瓜子呈白色,有异味。但记者却无法确定市场上的这些西瓜条纹是否属于不均匀的,也就无从分辨它是否“涉毒”了。当记者看到一些西瓜瓜子呈白色,向卖瓜人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这是无籽西瓜。”到底这是无籽西瓜的特点,还是因为其“涉毒”了,也很难作出判断。再加上业内人士也说,“涉毒”水果一般从外表上很难判断,只有吃后才能感觉出口感有差别,而且这也不能说明问题,要经过复杂的检疫手段才知道该水果是否“涉毒”。

    市民对水果是否“有毒”的辨别能力也非常有限,张女士说:“我最多能看出苹果外皮上是否涂了蜡,吃这种苹果的时候,就一定要削掉厚厚的一层皮。”

    市农业局

    昆明水果比较生态

    “我们一般是在种植水果时所使用的农药上做指导,相关部门也只是在农药质量上把关。”昆明市农业局茶桑果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昆明水果市场上除来自省外的水果外,大多是来自大型水果基地的水果,比如富民的杨梅、石林花果山的水果等,而这些大型的龙头企业几乎都申请了或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认证、有机认证等,要通过这些认证,必须在水果的外观、矿物质、农药残留等方面达到标准,这就要求水果不能用高毒化学品,要用低残留的农药。而省外水果都是带着“检疫合格证”进入昆明市场的,在昆明水果市场里一般也有相关检测点来检查进入到市场的水果的质量。“种植水果的农民散户就不好监管了,但他们量小,一般也不会进到市场去卖,所以对市场影响不大。”

    同时她也坦陈,在水果中使用一些化学药品达到效果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省外进来的猕猴桃一般都用过膨大素,并在外皮上涂蜡以达到保鲜效果;一些果树上也会使用增红剂;而且水果摘下来后一般都要经过清洗、分级、打蜡的过程。但只要这些手段属于正规操作,使用的是质量有保证的药剂,从技术上说是允许的。而昆明市农业局下属的植保植检站也会对市场上的农药进行监管,从源头上就保证了农药的质量,农药不崴,水果就不会带“毒”。

    水果市场

    昆明水果没必要加“毒”

    既然本地水果从农药源头上就把住了关,那么外省水果又是如何把关呢?记者为此来到昆明市内较大水果集散地金马正昌果品市场,据悉,农贸市场、菜市上的水果就是从这类果品市场批发出去的。

    金马正昌果品市场办公室主任熊小江对于昆明水果是否“涉毒”的说法与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一样,都认为昆明水果还是比较生态的。他说,省外水果出省时当地检疫部门就要对水果中的农药含量等进行检疫,得出安全结论后才能有检疫证,有了检疫证书就说明该批水果是安全的,也才会放它们进入市场,所以市场是对检疫证把关。而本地水果通常是一下树就拉过来的,要加“毒”一般也在深加工过程中,本地水果没有深加工过程,所以不太可能加毒。再加上昆明气候比较好,水果成熟较早、上市也较早,只有气候不好的外省为了让水果快点上市才会添加有“毒”物质,昆明水果没必要这么做,更没有必要增加“涉毒”带来的成本。

    记者疑惑

    没有部门抽检水果安全

    但是,当记者准备离开金马正昌果品市场时,却发生了令人疑惑的事情。金马正昌果品市场门口贴着一张市场交易规范,上面明确水果进入市场的流程是:水果都要出示检验、检疫证等相关的食品、卫生证件,通过之后才能由市场人员安排摊位。而第二条规定中写道:凡进入市场的各类水果,每批次应报送设在市场内的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这一要求与昆明市农业局茶桑果站负责人所说一致,而如果此事当真,就能极大地保障了流通到普通市场上的水果的安全性。

    接下来的采访却让记者大吃一惊。“我们没有检测中心或检测点。”金马正昌果品市场办公室主任熊小江告诉记者,该市场并没有抽检的程序,只是以前门口设着一个官渡区卫生防疫站,该站会不定期地抽检市场水果,后来该站撤走了,而今年以来该防疫站都没来抽检过水果质量。

    显而易见,市场内设有检测点或检测部门能不定期地抽检市场上的水果将是保证“毒果”不流入市场、进入市民口中的一大关键,可金马正昌果品市场虽然明文规定市场内要有检测点,并要抽检每一批水果,但事实却完全相反,就连检测部门也没有。而记者调查后更发现,熊小江所说的官渡区卫生防疫站其实并不管水果问题,因为昆明市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对餐饮食品进行检查,还未开展对水果的检测。昆明市卫生局执法监督局也不对水果负责,他们认为水果问题应该由农业局管理。几经周折,记者才确定昆明市农业局下属的质量检测中心是对水果进行抽检的部门,但该中心一位姓金的负责人却告诉记者,该中心的检测重点在蔬菜上,只有当上级要求的时候,他们才会快速抽查水果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过去两年里也只对部分进口水果进行过快速抽检,但不检查水果是否添加了伤害人体的激素药剂,而且也不检测本地水果。

    最终,记者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水果检测部门,所以昆明市场上究竟有没有“毒果”也就无从谈起。

    新闻背景

    12种“涉毒”水果不能吃

    中国食品网曝光的12种常吃“毒”水果包括:苹果、梨、香蕉、西瓜、葡萄、柑橘、荔枝、桃、芒果、柿子、大枣、桂圆。指在这些水果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出售中也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

    其中,苹果用催红素增色、膨大素催个、防腐剂保鲜。这些用剂使用过量会伤害肝脏;梨用膨大素、催长素令其早熟使用,再用漂白粉、着色剂(柠檬黄)为其漂白染色,处理过的梨汁少味淡,有时还会伴有异味和腐臭味,存放时间短,易腐烂;香蕉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这种香蕉表皮嫩黄好看,但果肉口感僵硬,口味也不甜,二氧化硫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还会影响肝肾功能;西瓜用膨大剂、催熟剂和剧毒农药,这种西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新鲜,瓜子呈白色,有异味;葡萄加入乙烯利变紫 ,这种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柑橘用工业石蜡抛光,储存中超量使用防腐剂,工业石蜡的杂质中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会渗透到果肉中,使用后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贫血等症状;荔枝用硫酸浸泡改色或用乙烯利水剂喷洒,使变色的荔枝变得鲜红诱人,但很容易腐烂,食用后会使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对眼睛、喉咙也会产生强烈刺激,导致人头昏、腹痛、腹泻;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使桃色鲜红、不易腐烂,这种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而半熟脆桃可加入明矾、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长期食用明矾会导致骨质增生、记忆力减退、痴呆、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增多等问题;芒果用生石灰捂黄,使表皮看起来黄澄澄的,但吃起来却没有芒果味,也存在过量使用防腐剂的问题;柿子用酵母催熟或催熟剂来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减,还有果农在生柿子蒂巴处点上“一试灵”使之红透;大枣用化学剂染色、用工业石蜡打蜡,使大枣带毒;桂圆喷洒硫酸变艳,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灼伤人的消化道,还容易引发感冒、腹泻以及强烈咳嗽。

    专家提醒

    一般消费者都喜欢买个大、颜色鲜艳的水果,而“毒”水果往往就是投其所好,外表光鲜亮丽,其实对身体有害。所以专家提醒市民:切勿“以貌取果”,不给作假者以市场。并且在食用某类水果时不妨参照以上提示,留心所吃水果是否添加了化学物质。同时,不要倾向于进口水果,因为为了保鲜,进口水果一般会在表皮涂石蜡或防腐剂,这样的水果吃时需削掉厚厚一层皮。

云南日报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