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本文的对象:辩证唯物主义

(2007-01-24 22:31:40) 下一个


本节,我尽量照它本来的面目来叙述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基本观点,不作任何评价。

坦白地讲,本人总的来说是带着厌恶之情来重新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的,实际上我心理极端不情愿称呼这样的东西为哲学。本人对这种哲学之厌恶,决不会亚于一位典型的农民工同胞对一位或多位城管队员同志们的厌恶。我将把个人的好恶置之一边,尽我全力客观地去 解 说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到 底 在 表 达 什 么, 在 它 没 表 达 清 楚 的 地 方 它 到 底 试 图 表 表 达 什 么, 或 可 能 表 达 什 么。 少 后 对这 种样的哲学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复述一个哲学家的理论,可能面临一些语言方面的难题。我们通过后人的零星的引用知道泰勒斯的理论。要通过PLATO知道,苏格拉底说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那些话是苏格拉底自己的话,那些话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嘴PLATO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我们幸运的是,我们至少可以退一步,宣称某观点或者是PLATO或苏格拉底的。

陈 述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有个特殊的困难。 找 不 到 负 责 的 主体。找 不 到 一 本 书, 我们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完善的表述,也找 不 到 这 样 一 个 人, 我 们 可 以 说 他 是 辩 证唯 物 主 义 的 最终的权威。朝鲜情况可能差不多。如果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个耙子,我们找不到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耙子。辩证唯物主义象一口大锅饭,人人负责人人都不负责。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直接意义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取代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欧洲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时,费尔巴哈奋起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创造万物,是用理性的形式宣扬了“上帝创造了万物”。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宣称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神学还原为人本学。他运用人本学的理论论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决维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理,彻底否认所谓在物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O 导论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门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以最一般的形式来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的对象确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③也就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系问题。” 并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两者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鲜明的基本特征,其中实践性是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个基本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解释世界”为己任的旧哲学的超越,就表现在它强调“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实践性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第一,他在理论上全面地、科学的论证了实践是人类有目地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而也是一切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受实践检验,并以实践作为最终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在指导群众的行动中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无产阶级人生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生目的与道路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无私奉献




A.本体论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人们对物质是什么的总的回答。 列宁曾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和概括,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此之外,不能再附加任何东西。

重大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科学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同具体物质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根本方式,物质运动表现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物质运动形式虽然是多样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发展和相互转化有其客观规律性。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等特点。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弱智程度DOUBLE,忽略。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

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意识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是科学和哲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由于受科学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都没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进化过程,而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存在前有“物质”吗?

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意识质的规定性。辩证唯物主义把意识的本质概括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说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两种东西?能力和使用这能力的行为结果?

虽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都是一元论的世界观,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却是截然相反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一元论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些“原初”物质,或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必须把世界的统一看作是机械的、呆板的统一。与此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机械的、死板的同一,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则是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正确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并不是脱离人类社会的纯粹自然的物质统一性,而是包括人类社会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

意识的能动性 自觉的能动性

就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来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就意识的功能和作用来讲,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又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会对物质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就是用科学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揭示的系统事实证明下列两点:第一,不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第二,这个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过程都是由物质的原因所引起的,并且各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





B 认识论



C 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联系,就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所谓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性,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意识中的联系也有客观性?简直是精神分裂症状表现出来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这个统一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密切相关
运动、变化和发展属于同等程度的范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对物质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概括。变化是指事物各种形态、性质的改变,既包括事物的量变,也包括事物的质变。运动、变化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但是运动、变化并非都是发展。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其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发展是比运动、变化更为深刻的概念,是变化的高级形式,表明了事物运动的总趋势,更为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
事物的发展同联系一样,也是客观的、普遍的。 横向联系,还要了解事物间的纵向发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发展观上是根本对立的。毛泽东指出:“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发展观,存在着多方面的对立。


新事物旧事物----精彩表演。有趣,多花点时间,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新事物是新产生的,但新产生的不一定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形式新奇和具有新特点的事物,未必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一定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因为新事物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弱小的、不完善的,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较完善,需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从表面上看,必须从本质上看。区分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还算哲学?哈哈哈哈,,, HOW 形而上学?最后只好领导说了算?



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和核心


从总体上看,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但从理论形态上看,唯物辩证法不仅反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这个一般形态,而且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内容、实质和规律。它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按其内在的联系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规律和范畴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规律和范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一般性质,按照它们所反映的层次和深度而相互区别开来。其中,通过质和量、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范畴所揭示的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三个基本规律构成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干。

一系列最普遍的范畴,并通过这些范畴的联系和转化,进一步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一起,共同构成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3 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又叫矛盾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质量互变规律

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质和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内在规定性
内在?规定性?
事物的质通过属性表现。属性就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由于事物具有多方面的质,因而它具备多方面的属性。

不同的理论使用不同的范畴,不好沟通。无产阶级比如,建筑行业农民工对一元钱的看法和贪官对一元钱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获取一元钱的方式也不样。无产阶级使用不同于贪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法沟通。

商场卖菜的李大嫂是说不过邱哓华的。找邱哓华毛病的最好办法不是理论上和他讨论GDP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而是看邱哓华的矛盾,看他如何自圆其说。他说一夫一妻制好,可是自己有两个老婆。这就矛盾。他言行不一致,或者他的理论错了或者他的行为错了。中国统计行业有种常见职业病,名叫数不清楚!邱哓华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种职业病严重时,连老婆的数量也数不清楚。自己都搞不清,别人就更困难了。指出他矛盾的地方,相对容易些。

唯物辩证法也是这样。一方面,一切事物都包括矛盾的双方,另一方面,都有自己的质,所谓的什么内在规定性。生物学里的DNA序列,眼睛是看不到的。不过,借助仪器,你最终不得不相信生物学家。

事物内部的矛盾以及事物内部矛盾之间的又打架又和好之间的关系是测不到的,这种测量仪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没被发明,将来的一百多年,也发明不了。相比别人床上的老婆,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事物中的矛盾是隐蔽的多的多的东西。既然都在内部,矛盾和“质,总要打个照面?二奶也有撞见原配的时候。谁是谁的一部分,谁决定谁运动的方向,---完全是脱离的。既然事物都普遍联系,事物内部更必须联系了。矛盾那么重要,居然不能称为事物的内部规定性?或内部规定性居然都不是主要矛盾?也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它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一个事物变成乐多个事物〕---同这样的脑袋打交道,想象一下,我是多么痛苦。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二者的相互依存来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以量变为基础,没有量的积累作基础,质变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度时,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其次,从二者的发展过程来看,在量变基础上发生的质变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结束,而是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量变。在这一过程中,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二者相互转化,构成事物的无限发展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并已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所证实。

这样的废话,最好的检验办法是,伽里略的办法,把质变相互替换。代到原来的句子,然后举个例子说明。 什么是质变本来就说不清,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始,基础,全是含糊不清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  唯物辩证法是诡辩法,错了,太低估了,它还是想象法。非常无聊的那种。




IPADDRESS,量就是它的内在规定性,DOMAIN NAME才是它的外在的规定性。二进制的0和1,数量本身就是一切,不用查看内部,去认识1和0。

世界上任何呆子也比不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呆子。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累了
不陪了玩了,三个规律,陪他就三陪了

读者自己玩,将喜欢和憎恨代替肯定,仇恨代替否定。

为了玩有趣些,把生物的事物代替事物。

你也会得到生物界的辩证唯物法的规律

让人愚蠢的游戏,如果你很严肃地玩的话!

控制着哲学研究的当局,目的就是让人愚蠢,而大学的教授讲师助教们即是帮凶,又是受害者。问题不是该不该觉醒,问题是何时觉醒!问题是该不该在朝鲜之前觉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