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朝鲜—中国曾经的影子

(2010-05-02 09:09:37) 下一个

看书,作者杨子敏(19302008),一位在中国作协工作的老革命,1958年回家乡深入生活,在给友人的信中谈起村民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实情,被打成“右派”。从此就象额头上生了块黑痣,每次运动来了就接受一次清算,永远都洗刷不掉,直到文革结束。当时的反右斗争扩大化,蒙受冤屈的又何止他一个。(戴帽的55万、未戴帽的“中右分子”35万,后来99.9%的人平反了。)

回到正题上来,杨子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随团访问朝鲜,写成一篇访朝所见。宾馆热水每天仅供1小时,商品异常短缺,商场里的糕点是摆样子的,不随便对国民出售,招待外宾的肉极不新鲜。服装鲜艳但全是化纤料,不见棉布和羊毛的。平壤人衣着整洁,在外都默默行走、等车,哪怕情侣之间都如此,绝不见他们互相问候、大声招呼、热烈交谈或议论。街上最响亮的声音只有一种,那就是广播车上的高音喇叭,每天沿街高声播放着金日成语录。

读了这篇游记不禁感叹,这种情景在中国也曾出现过。物资短缺严重,大部分商品都计划供应。反右斗争,“大鸣大放”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无情的打击,上演了一台政治“阳谋”的好戏。都是嘴巴惹的祸,哪个再敢高声张扬?说到语录,中国有个成语叫作“断章取义”,那么语录就有断章取义之嫌。文革时,毛主席语录人手一本,除了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所有文件信笺书本上首必有语录一段,再开始正文,一度成为标准化格式。广播电视作为政治喉舌,每天播放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更是不余遗力。

毛主席语录又被称为“红宝书”,刚开始时印刷跟不上,一本难求。记得当年我年方16(虚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同学中不知谁得了一本红宝书,大家兴奋异常,几个要好的一商议,学着别人的样,决定也上车宣读语录。我们就近上了一辆24路电车,这是革命行动,不用买票。没有纸话筒,更没有电喇叭,我们轮流着一条条、一页页地大声朗读毛主席语录,跟着电车一圈圈往返,直至声嘶力竭。上上下下的乘客不断,都面无表情地默默听“宣”。我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很快“革命”之火烧到自身,家里屡次被抄,人被诬蔑为“狗崽子”,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以后又成了“上山下乡”的动员对象。呜呼。

前日报载,朝鲜将成为中国公民又一旅游目的地,首发团将于417成行。宣传资料上说,因为朝鲜工业化进程慢,所以生态环境良好,山绿水青没有污染。旅游开放参观点以革命胜迹为主,比如平壤的万寿台纪念碑、千里马铜像、中朝友谊塔、万景台(金日成故乡),开城的板门店等。还有建议,因为旅游团将参观学校或少年宫,希望带些糖果、铅笔之类的小礼品赠送给小朋友们。从以上资料可见,朝鲜的经济落后,人民的生活物资仍相当匮乏。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了,不知金日成或者金正日的语录是不是仍充斥满街,朝鲜人民是不是仍不能自由言论。

向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签证的国家越来越多。现在的中国人只要有钱有时间,完全能够达成周游世界的美梦。我的护照(有效期十年)已办了二年,出国的梦至今未圆,最大的纠结还是手里不多的那点养老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只有花出去后才真正算是自己曾经拥有的,争取明年达成自己的心愿,选择的目的地当然不会是朝鲜—中国曾经的影子了。

2010.04.02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