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籍贯

(2008-09-29 10:10:10) 下一个

记得女儿第一次填简历表时,看到籍贯一栏,问我该怎么填,我说了,你爷爷是浙江海盐人,虽然你爸爸和你都生在上海,也从未去过海盐,但户口本上的籍贯都跟着上一辈登记的,你就按照户口本,填海盐吧。女儿眼珠一转,脖子一扭,嘟噜一声:什么海盐,我才不管,就填上海。后来我得空翻阅词典,见上面写得明白,籍贯——祖居或出生的地方。所以女儿填上海,并没有错。

对简历表上必有的籍贯这一栏,我一直有非议。既然籍贯有祖居或本人出生地二种含义,那么填报哪一种都没有错。祖居和出生地往往相隔千山万水,审表的人从中得到的讯息也就谬之千里了,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过去填简历表,还必有家庭出身一栏,对我们这种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来说,有点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哪怕唐僧不念经,这个箍戴在头上也不会好受,是很有心理压力的。说什么一个人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要重在表现,那是说说罢了,那时多多少少人的前途曾被家庭出身这道坎挡住了。现在再思量,“龙生龙,凤生凤,贼养儿子掘壁洞”,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当然不仅仅是家庭出身那么单一,社会上的家庭中的学校里的,所有各方面综合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着深刻影响的。

籍贯是祖居,是家乡,一个离乡背井几十年的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再怎么富裕,也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或年轻时家乡的山山水水、点点滴滴,一旦能有机会,便衣锦还乡,重返故里,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但如果已有几代不生活在故乡了,对故乡没有丁点儿回忆也产生不了什么感情,多少人会有返乡寻祖的念头?像我女儿,填简历时宁愿填自己的出生地。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过去40年了,大规模的知青返城也过去30多年了。农村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令人难以忘怀,有些返城后混出模样来的,互相联络后重返当地“忆苦思甜”,有些还带上儿女来个“再教育”,风光多多、感慨多多。但也有返城后没混好的人,收入低低的、下岗的、得病的,谁还有那份心情回去招摇?

1977年我放弃了宁波北仑港的上调通知,带着公社的病退证明返回上海,让很多人想不通,上海有那么好么?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有我的父母亲,有我的许许多多的回忆,能回上海,自然义无反顾。而宁波祖居,对我来说是那么地生疏和不习惯,从那年秋天离开祖居后,30年过去了,有好几次去到宁波,和祖居插肩而过,我也没勇气回那儿去看一看。原因之一,就如上面说的那样,没有自信和底气,不能衣锦还乡,我近乡情怯啊。

2008.03.10.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