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格鲁_灭罪健身消灾除病五轮作礼磕长头法集要 (四大加行,十加行)

(2009-01-30 16:05:11) 下一个

http://hi.baidu.com/%C1%F0%C1%A7%B9%E2/blog/item/0fc7fbfc99674986b801a033.html

修行念佛人,往往身色不健,甚至病魔缠扰,最为行道之障,兹开西藏经籍中,对于灭罪健身消除灾病,有最简易速效之法,所谓五轮作礼磕长头法是也。

藏密入门之前导,为四大加行,即
(一)念四皈依 (二)供曼达 (三)磕长头(即磕大头) (四)念百字明咒,

每一加行,应修十万,以植修密之基础,然后修持任何本尊之法,自不患不易成就矣。四加行之外,尚有所谓十加行者,即增(一)绕塔 (二)造塔(以印模印造小型泥塔) (三)造佛像(或以纸印刷、或用小泥模造) (四)念六字大明咒 (五)施食 (六)念宗喀巴大师赞,亦应各修十万,此乃西藏黄教一定之轨则也。兹将五轮作礼磕长头法,简述其意义于后。

磕长头法者,先制一木板,其长度约比自己身量长出一肘,其板须用桐木,取其平滑无节,即长约七尺宽约三尺之一长板,板之前端,须较后端垫高二寸,平放地上,以为全身五体俯伏之用,对面悬挂上师佛会图(系密宗挂像,像中以宗喀上师为中心,周围环绕佛菩萨护法等),以为礼拜观想之用,如系礼塔或礼拜舍利,则不供像亦可,礼时将板平放地上,对像端正站立,两足并齐,观想自身化身无量数,与尘相等,恭敬合掌於胸前,惟两掌相合时,掌中须留空处,两掌虚合,不可合紧(其义详后说),然后三门顶礼,所谓三门顶礼者,即最初两掌上举至头顶以上,次由上移下,初移当额而少住,斯时观想对面上师额间有一 (嗡) 字放白色光,下照我与广尘数相等之额间,消除我自身及一切众生身业所造罪障,顶礼於佛部诸尊,祈求加被,是为“身顶礼”,次移当喉而少住,观想上师喉间有一 (啊) 字放赤色光,下照我与尘数相等之喉间,消除我自身及一切众生与业所造之罪障,顶礼於莲华部诸尊,祈求加彼,是为“口顶礼”,次移当心而少住,观想上师心间有一 (吽) 字放蓝色光,下照我与尘数相等之心间,消除我自身及一切众生意业所造之罪障,顶礼於金刚部诸尊,祈求加彼,是为“意顶礼”,此即三门顶礼之秘义,如是身口意三业既净,然后展开两手匍匐板上,两手掌用力向前推动,两腿亦同时伸直於扳上,此系推开六道门之标义,观想我与一切众生,获得解脱,斯时两手两腿平伏扳上,不可昂起,因所谓五轮作礼者,乃指两手掌,两膝盖骨,及头额,一并著地而言,五轮亦称五体或称五支,惟普通一般磕头者往往头额不触地,即学佛人亦未注意及此,而在西藏经中,则谓头不著地,不但无功德,将来须招堕入悬头地狱之报,设得人身,亦得驼背之患,盖缺少一支即不得称为五轮作礼也,头既著板,斯时不可久伏不起,应即将伏地之两手,由上渐依板面向下移动,同时两腿旋即起立,然后两足仍并立不动,俟气息平定后,再继续行之,如是循环不已,随力多磕,如两手掌生痛,用块门小棉絮垫於掌下为助亦可,若发愿磕十万,记数时,则於磕头板前方,用散珠若干枚先记其数,每一礼时,於状地之际用手过珠一枚,以记其数,大凡有病之人,必有业障,此乃消除罪障、健身之法,初习磕时每觉身重如山,气喘头眩,且观想亦多不易,但须量力,每次磕数少亦无妨,至七天后,逐渐增加,即觉身轻如羽,其健筋骨舒血脉之功效,视太极拳、武当拳、易筋经,以及其他一切健身之法,均为殊胜,盖任何运动之法,只能健身而不能消除罪障,以此磕长头法,礼拜舍利佛塔者,往往感出舍利,或佛塔放光,其功德真有不可思义者,尚何罪障之不消乎,西藏文经轨中,关于五轮作礼姿式,及观想作法,密义甚多,为中土所未译出,兹为普利一切行者起见,特将关於顶礼之经轨,摘录数种於后,以下均按照西藏文原本译出,字字均有来历,读者勿启疑念为幸。

礼拜前导咒 (此咒为礼拜前之前导,於初礼时,三礼三诵,则以后每一礼即变千数):
嗡南莫曼殊西利耶(一) 南莫苏西利耶(二) 南莫乌德摩西利耶莎哈(三)

谨按此陀罗尼,见《昼夜六时福善相应作法利乐妙道篇》,其第一句,谓顶礼文殊师利菩萨,第二句谓顶礼妙吉祥菩萨,第三句谓顶最胜吉祥菩萨,於顶礼时,先於佛像或塔前,两足并立,先诵此咒,以为顶礼前之引导,其所得功德,能以一之变成千数之礼,三礼三诵后再改诵其他经咒。

绕塔变千数咒 (此即宝幢佛心咒,功德如以下所述):

南莫婆格倭迭(一) 嘞德纳格也杜喇嘉鸦(二) 德塔格德鸦(三) 阿尔哈迭三藐三布鸵鸦(四) 嗡嘞德聶嘞德聂,摩哈嘞德聂,嘞德讷,聂毗嘉耶,莎哈(五)


谨按此咒若译为汉文,谓顶礼世尊,如来,应供,正偏觉,宝幢佛之义,於绕塔时,念诵此咒有变成千数无尽无量之功德。

释迦牟尼佛心咒

嗡、穆聂穆聂、摩哈穆聂耶、莎哈

上为释迦牟尼佛心咒,於礼佛塔时念诵此咒亦有无量功德。


宗喀巴大师赞:


音译:

密格得嚜则卫.迭而钦金惹细格(一) 池伊嚜得钦贝.汪波嘉木贝央(二) 杜得绷嘛卢交木在桑卫达格(三) 康金铠贝租格金宗喀巴(四) 罗桑查贝沙不拉巍而哇得不(五)

义译:

无缘悲藏观自在,无垢智王微妙音,

尽摧魔军秘密主,雪山智严宗喀巴,启请善意名称足。


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以上任择一种,皆可於礼佛及塔时诵之,明胜请问经云“若有人於佛塔造像稽首作礼者,其人於诸天中或於人中,得最大之恭敬处”,圣观世音菩萨经云“合掌顶礼佛塔像得居天上,自在天,若於人间成人王,复次不转成贫乏”,此偈谓顶礼者,生生世世,为诸天人之所恭敬,而成天人之王,永久不虞贫乏,所说功德如是也,《菩提道次第加行六法修习仪轨清明庄严修习妙道津梁》云,顶礼作法,必须全身匍匐於地,展手作礼,次五轮作礼,次两足并立,合掌於顶,中至喉,末至胸,若两手掌紧紧合者,是为外道合掌法,将来生于无佛之土,故不如是,必须十指相合,手掌相合,其功德犹如顶髻。五支投地磕法,是为最要,若伏地时,昂其头额而不落地,将来必招悬头地狱之报,设生人中,亦得驼背之患,故必顺合其法。所谓顺合其法作顶礼之功德者,系以身所压之尘数,与身相等,谓生转轮王是也。复次,观想自身有无量无数之变化,念普贤行愿品而顶礼之。

《持律大法师教法妙善威严》云,所谓展手敬礼者,犹如斫树木杆,不久倾倒。全身伏地之顶礼,即顶礼时,於两足并立时,在观想念诵以后,屈其两腿,伏地时,宜疾宜速,譬如以利刃断树木之杆,旋即倾倒之姿式。复次所谓屈手敬礼者,以两膝盖骨、两手掌、及头额五支触作礼,两足并齐,两手伸於前方,手执袈裟,犹如执持宝法,两大指向内稍屈,手掌不紧合,诸指尖如莲花聚,念佛身功德,合掌於顶,其功德犹如顶髻,成就身金刚;念佛语功德,合掌於喉,成就六十支佛音功德;念佛意功德,合掌於胸,聚气於心间,成就意金刚。

图大师善持教海云,顶礼时以大指二指持上衣於额喉胸三处合掌,必须五体触地,若头不著地,身略屈者,则将来生於悬头地狱,若生人中,必有驼背之患;伏地以后,不速起立,犹如睡眠者,则生水兽中,设获解脱而得人身,亦招身色不美智慧迟钝之报;若於起立时,两手向后伸者,则生边地,或生外教地域;两手紧紧合掌,是为外道法,则生不闻佛法刹土。诸上善人,应善思维,必须全身伏地,五轮作礼,是为至要。复次所谓三门作礼者,谓体完全触地,是为身顶礼,以语言赞叹佛会身语意功德,是为语顶礼,虔诚观想,心无杂念,是为意顶礼。如是三门顶礼,虽行一礼拜,等於身压之尘数,生於转轮王等处,所谓出生无边功德是也。是故现在西藏拉萨卓康等处,顶礼者皆能如法,谓为超过转轮王数者是也。

四大加行引导篇中,引《上师瑜珈所缘次第所说悉地蜜雨满足摄持云自在篇》云,顶礼时,诵宗喀巴大师赞,或睹史多天赞 (宗喀巴造另有全文译出),观自己化身与微尘数相等,全身匍匐於地而为顶礼,以赞叹音而赞叹佛会功德,由念佛恩与大悲故,增长欢喜,以身语意三门而礼拜之。尔时初为意礼,次语礼,次身礼,其所赞叹之功德,谓与文殊菩萨无有差别之圣宗喀巴大师,加被一切被调伏者,初为意加持,次语加持,次身加持。顶礼时手掌若扁平相合,则为外道之合掌,故不允许,必须手掌内空相合为要。如般若法,系以右手表布施等之五波罗蜜,左手表般若波罗密,两手十指相合,由六度而直趋十地五道之标义(按右手结契指度,大指表禅定,二指表精进,中指表忍辱,四指表戒律,小指表布施;左手五指表智慧。又右手表方便,左手表智慧);其左右二手相合,谓由止观双运,而成就色法二身之标义;其在秘密法中,右手表生起次第,左手表圆满次第,其左右二手相合,即成异熟解脱道不可分离而为受持之标义;复次右手五种主脉,左手五种支脉,由彼相合,主脉与支脉之气息皆聚於心间,即成就双运之标义;复次合掌住于顶,得金刚身,住於喉,得金刚语,住於胸,得金刚意,是为大成就之标义;手者对治我慢意,由身所伏者,与地下尘数相等,将来获得转轮王之功德云云。

以上自礼拜前导咒起,系集西藏诸家所著经论中所说,在藏密中,关於此类密义尚多,无暇悉译。特以普通一般磕头法,头落地,且伏地久停不起,又两手紧合,中实不虚,及磕头落地,以两手向上一翻,此为我汉地通常之磕法。昔曾以此等磕法,请示宝堪布上师,蒙开示云:蒙藏康青诸地,僧俗一般磕头,并不如是,若依此磕头法而行,鲜有不讥为外道者。因将西藏文诸经中所出之义见示。读至悬头地狱及驼背水兽等句,令人毛悚。至谓两手翻上一节,意谓顶礼佛足之意,惟聆上师开示,经中虽有顶礼佛足一之说,但其仪式并不如是,据《授比邱戒仪轨》云,佛住世时,说法讲经,座下诸众,若有启请,右绕三匝,顶礼佛足,系以两手抱佛菩萨之双足,头触其双足而相抱之 (师云抱两小腿之下) 是为最敬之礼,佛涅槃后,凡受圆满具足戒时,仍行此大礼,与佛住世时无异,现在蒙藏康青诸地凡见大德平实仍有行此遗制,而表最虔诚恭敬之礼者。今汉地以抱足而易为翻掌,或即此传讹,亦未可知。惟头不著地,及伏地久停者,比比皆是。读 “头不著地,不但无功德,将来须招堕入悬头地狱之报,设得人身,亦得驼背之患”句,令人毛发悚然。上师复开示云,凡人两手掌两大膝盖,通乎全身筋络,手掌二脉,即寸关尺诸脉所在之处,医生诊病,亦於手掌上方察脉之虚实,而知病源,足可证验,无论磕大小头,全身著力之重心点在两掌两膝间,行之即久,则由此重心点著力,以使全身筋络血脉流动。则凡身中一切之病,不外血脉停滞,医方明云,一切病根,共有四种,一气二熟三痰四总集 (金光明经及大白伞盖经亦如是云,云西藏经文,关於医方明著作甚多,为中土所未见,若译出之,最有利人世之功德,正告同愿,如能多译此类之经论,功德无量) 由血脉活动,可免除气热痰及总集之病源,其他如中风半身不遂气等病,多有因磕长头而愈者,此不药而愈之妙法。又人当临命终时,四大分离,最为痛苦,地大分离时,即有解支之苦,水火两大分离时,即感寒热等苦,此在临命终时决无幸免之事,如平时预将此十万长头磕过,即可免除以上所说诸苦,死后亦身轻如棉,便得正念现前,如愿往生,实为正确真实不虚之徵验,妙哉妙哉。非佛不能说此法,非西藏密部经论,无由宣说此法,愿见闻者,依法行持并愿广为宣扬,凡有见闻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向佛顶礼(叩长头)的功德

原著: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根嘎江才仁波且
汉译: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

向上师三宝顶礼,
是为了自己和众生的罪障及业障得以清除。
首先双手合什象征方便大乐与智慧空性双运一体。
双手合什举至顶乐轮使得无量极乐正果。
双手合什举下在眉间至发界处,
使全身的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双手合什举下在受用轮处,
使语言的全部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双手合什举下在胸心处(心轮),
使意念的全部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双手分开两边使色身两类化身圆满利生事业。
双腿膝盖着地愿脱轮回恶趣。
双手十指着地是逐渐圆满十地五道。
额头着地是愿得十一地普贤之光。
四肢屈伸是圆满成就四功业。
全身筋脉伸缩是要打通如来解脱诸烦恼的脉结。
脊椎与中脉伸屈是要气和明点直通中脉。
离地直身起立使解脱轮回即可成就。
成千上万次顶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身的修持,
更是为了普度众生。
叩长头的功德是在今世健康长寿安乐,
往生极乐世界,
圆满成就佛果。

吉美仁波切示范磕大头动作:

http://www.myfo.org/showfile.html?articleid=1B9C5E748F1247E3BBF8EDB9BB9265D8&projectid=101&username=bdlm

磕大头的感应

从浑身是病,到一身轻松——磕大头、拜佛,快速消业障、除病苦,真实体会
                               (转帖 )     原作者:fixman

还有一次,我正在和我的老爸手牵手走路,突然他不见了,我眼前显示出一无比美丽的世界,一马平川,道路很平,路的两边有笔直的树,树上挂着红色的灯笼,一片绿色,同时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同时,我的心里有无比的快乐。很快,这个世界从我的眼前消失了,我的爸爸又出现了。

她听到这里,话锋一转,和我说起了佛学,使得我听起来津津有味。

当时,我根本不懂什么佛,即便是现在我也丝毫不懂。

同时,我也说起来,我得当前的现状很不好,无论是公司的经营还是身体健康状况。她说她有个师傅,道行很深。说我目前这种情况,应该先消业,我听了这个理论我很吃惊,就问怎么样消业。他的师傅传话给她说,让我每天磕五百大头。我当时一听,顿时觉得天旋地转,500个五体投地的大头,那还不是立刻筋断骨折,魂归西天。没有办法,让我消业,我就消吧。我战战兢兢地、咬牙切齿、脸色苍白地答应了。

当天天下午下班回家,就觉得身体疲乏,想算了今天不磕了,但是我转念一想,今天不磕的话,又要拖到明天了,这样一天一天下去,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开始了。

那天天很热,我在地上铺了一个薄薄的褥子,上面又放了一个枕头。刚开始磕的时候,我就有个打算,我数数都没有数到五百过,更何况一边嗑头还要一边数数,我非的急死不可。我想还是循序渐进的为好。于是我把数字初步定到100。说时迟那时快,我已经开始一个一个地开始了。一开始,舒展了我的筋骨,听到骨骼乱响,特解乏。

磕到50到60的时候,开始觉得情况不妙,特别的累,心里特烦,一个声音在我的耳边作响:别磕了,玩去吧。我咬紧牙关,暗暗给自己打气,心想:不行,今天是头一回。

此时,浑身大汗,筋酸骨软,从身上冲出的气体,把整个屋子熏得进不了人,总之一个字:太臭了。

我暗暗心惊,一磕大头,才发现磕大头的妙处无穷呀。100个下来,身上就像水洗过了似的,这是我身上出的汗全是粘糊糊。

我记得有篇文章上说过,长期不出大汗,皮下会堆积很多荷尔蒙、强氧化剂等,使人过早的衰老生病。(我说我怎么那么显老,不过现在好多了,哈哈),我想这粘糊糊的,散发着奇怪臭味的液体相比就是这些了。

磕完头后,我觉得身上轻松,于是就双盘坐在褥子上,等汗逐渐的消去,然后冲个澡,真是赛过天堂也。


第二天早上,发现肌肉酸痛,膝盖破皮。尤其是胸大肌,大腿,腹部,肩膀,脖子,整个胳膊,全部停止工作了。这时,一个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休息吧,今天下午不用磕了,等身上不疼了再说。

下午下班的时候,我坐在地上,仔细地思考了一下,让后两个我进行了猛烈的战争,一个我认为应该继续下去,这点苦受不了,算什么男人;另外一凄凄怨怨地说,不要磕了,等到身上不疼了再说嘛。

最后报告提交到我的这里,我批准:继续磕,不可以放弃,这次不磕,身上的疼痛永远不会好。

列位,我觉得身上的疼痛倒在其次,恰好的是,这时的疼痛可以帮助你入静,进入状态。最难过的是,在磕头的时候,耐不住寂寞心里面就像万马奔腾,又像猫爪在挠,而且这种感觉是摸不着,看不见,只有不去理会它,过了一会,它就没有了。

然而,突然之间,灵光一闪,它又回来了,这一次比上次还强烈。这时候,一个任务,100个头,这个目标就是你唯一的救星,一定要磕完,这才是打败任何心魔的有力武器。

就这样,日复一日,大概一个星期后,身上的疼痛消失了。身体素质明显好起来。有一次,几个朋友爬山,轻松自如地爬上了山顶,没有任何气喘吁吁的感觉。我觉得,磕头的时候,前面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轻松的站立,两阳目视天地交会之处,缓缓回收,闭眼很重要,要从眼角开始闭起,眼睛不能闭死。磕头的时候,闭死了就别管了。



在磕头的时候,有一次,我感觉到一股子黑色如墨汁的东西,从我的身上冲到了脚底,有时候,我又感觉我在在坟坑里,周围全是大便,好臭呀。有时候脊椎骨一股子暖流在流动,身上那里疼痛,这股暖流,自动就流向该处,然后那里不痛了,比吃药打针官用百倍。立竿见影。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高大,似乎佛就在我的前面,空空灵灵。有时候身体是透明的,非常快乐。同时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感应,由于一个人和一个人不同,我就不详细地说道了。

我身上的疾病很多,都是小时候在西北,天冷,风大,不注意保暖,留下来的病根,吃了无数的药,打了无数的针,不见有丝毫的好转,恰恰相反,旧病不去,新病反添,2000年的时候又换了肾结石,尿路结石。鼻子不能摸,一抹就冒出来一个红包,又痛又痒,难受死人了。还有很严重的胃病和颈椎病。

医生说,你的肚子里有一溜的石头。

那时,我才33岁。总之,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试想,这样的一个病人,如何能够很难好地工作、学习。

现在,我的身上,从内到外,无一处不是减轻或者痊愈。

2005年6月17日,凌晨一点多钟,腰部一阵剧痛,将我从梦中叫醒,到了四点多钟的时候,开始尿血。我开着车就去医院挂急诊,躺在输液床上,越来越疼,越疼我就越念佛,好几次几乎都不想念了。由此可见,念佛事多么地难。没病没灾,念起来优哉游哉。疼痛一来,如果没有平时的努力,那时就什么都没有了。过了几个小时,没成想,不疼了,尿道结石和肾结石,有全部排出来(我捡到了一块小石头),照了B超,啥也没有,打了个消炎针,回家了事。


无论磕头有什么功德,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切都是空谈。我想谈谈我是如何克服这种障碍的。磕头之初,只是想着消业,能够有好的福报,没有想过成佛做祖。

磕头的时候,那个心烦的感觉,就像是在地狱中的烈火在烧烤,说不出来,到不明白,这种烈火如果听之任之,不去对抗,势必一无所获。后来接触过许多学佛人士,都克服不了这个烧灼的感觉而退出。

本人在磕头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烧灼的、厌烦的,不想继续的感觉。它只要一出现,我心里就高兴:嗯,你来了,我陪你好好玩玩。我在心里面看着它,让它烧得旺旺的。我知道它是没有多少燃料的,要不了一会,就会熄灭。果不其然,它熄灭了。然而过不了多久,它还会来,我就当它是只猫,我陪你玩,你累了,你就歇了。

这样日复一日,现在它偶然还和我玩玩,但是已经驯服太多了,几乎没有什么痛苦的感觉了。确实,人几十年没有练过自己的心性,它就像是一匹烈马,你不制服它,它制服你。你把自己的真性,当作一个骑手,游刃有余地对付它,驯服后,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吗?

每天下班,疲惫不堪;每天早上,眼皮象挂了一个铅球。这是一种苦,非常苦。但是六道轮回的苦和娑婆世界的生老病死之苦,这又算得了什么?因此,越是在苦难中,越是一心想佛,念佛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体验一下,牙痛的时候,痛得要死,或者发高烧,神志都不清晰了,你是否还有正念,没有埋怨佛,怎么还不来解救。


如果这时候,神志清晰,佛号不断,年年相续,我想,此时应该就是正念了,阿弥陀佛绝对不会不给你加持,临终不会不来接引你。因此,苦难是试金石。

因此,克服自己的惰性,你越不想磕头,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回头一看,磕头拜佛已经将近两年了。但是网上搜索,却没有看到有关谈到这方面的体会,经验的文章,我愿意把我的磕头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算是抛砖引玉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