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文库

字字气势强雄, 价值自然连城
正文

故宫“外八庙”的奇闻趣事

(2004-12-29 12:13:29) 下一个
故宫“外八庙”的奇闻趣事 要说起故宫外八庙,那可是有讲究的,早年间其名气不比承德的外八庙差。明代及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每年祭祀云雨风雷四神都是统一在天坛祈年殿举行。但到了雍正年间,为了更好地进行祭祀仪式,表示更大的诚心,就修建了宣仁庙、昭显庙、凝和庙、福佑寺,用来分别祭祀云雨风雷四神。这四座庙宇和真武庙、昭显庙、万寿兴隆寺、普度寺、静默寺统成为故宫外八庙,这八间庙宇建筑都有严格的规制,皇帝每年定期祭祀,企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万民安居、励精图治、百战功成。   宣仁庙供奉风神   宣仁庙是1728年由雍正皇帝下旨建造,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清史稿》记载,宣仁庙的建筑是仿制中南海时应宫的规制设计的,宣仁庙的前殿供奉的是风伯,后殿供奉的是八大风神,意在祈求神灵保佑,不使国家遭受风灾。   凝和庙俗名云神庙   有关专家介绍,凝和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现在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八年敕建,命仿宣仁庙规制建庙,以祀云神。该庙由于地近紫禁,常有进京官员住宿。民国时,此处改为北平市第四十三小学,现为北池子小学。前几年,市政府对凝和庙进行了修缮,2003年11月完工。   毛泽东曾经住过福佑寺   坐落在北长街北口路东,始建于清初,曾是康熙皇帝的读书处,康熙幼年患天花的时候,曾经在这里养病。雍正元年(1723)这里曾作为宝亲王弘历的府邸。该庙还曾祭祀雨神,所以又俗称雨神庙。毛泽东青年时代来京曾暂住过福佑寺,解放后为西藏班禅驻京办事处。福佑寺曾在1987年修缮过。   普度寺建筑风格别致   普度寺在南池子大街路东胡同内,建于明代,那时是皇家东苑内的洪庆宫。清朝开始时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康熙三十三年(1695)改建成喇嘛庙,专门供奉大黑天神,大黑天神是满族的战神,每次出征前,将军们都要到这里祭祀。2001年9月,东城区搬迁了普度寺台上的186户居民,对普度寺进行了彻底修缮。   太监集中居住万寿兴隆寺   万寿兴隆寺现在是北长街39号,原为明代兵仗局佛堂,清康熙年间经两次重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1)敕改万寿兴隆寺。当时的寺院规模较大,西至中南海,北至庆丰司,南邻后宅胡同,有房200多间,内有东向殿二进,南向殿四进,各殿均有配殿。   专家介绍,清朝宫中的太监年老体衰不能干活后,很多人因为无儿无女,且自幼进宫无家可归,都集中在万寿兴隆寺居住。万寿兴隆寺一度曾经被称为“太监寺”。   昭显庙祭祀雷神   昭显庙,俗称雷神庙。建于清雍正十四年(1737),是昔日皇家用于祭祀雷神之所,今为北长街小学校址。现校内仅存一座大殿,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据史书记载,明代紫禁城共遭十四次雷击。雍正年间,雷击频发于内城,皇帝遂下诏在皇城附近择地修建雷神庙,以防不测。工部与礼部司其事者经缜密分析并勘察,认为京城雷电多发自西北方向,而位于宫廷西北方的北长街又系京城之龙脉,龙生水而水克火,故启奏皇帝拟在北长街修建雷神庙,也就是今天的昭显庙。1923年,京味小说作家老舍曾在教育会任文书,在他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徽神》等作品中,不乏雷神庙的影子。   真武庙藏过大玉海   这八座庙宇都距离故宫不远,其中真武庙在西华门外的玉钵胡同内,又称玉钵庵。北京法源寺广寒殿中,原来有一个珍贵的渎山大玉海(瓮形器皿),明万历七年,广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及其底座被运走。几经辗转流落于真武庙内,成了道士腌咸菜的菜缸子。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2年)重修真武庙时,将玉海移至大士像前,并在内贮水堆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此后真武庙也改称“玉钵庵”了。   静默寺原是关帝庙   静默寺原址是元代的关帝庙,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重修,赐名静默寺。现临街的山门已改建为北长街居民委员会,寺内为居民大院。院内的大殿及配殿全部住进居民,石碑被砌进了居民自建的厨房。听此院的居民介绍,以前大殿内曾供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原来门前的石狮子现埋在地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