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同行

天与地同奏,心与心共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贝多芬交响系列之三】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四章联播(附赏析)

(2007-01-19 14:18:46) 下一个









要热爱自由,超过爱其他一切——贝多芬。这部交响曲以庞大的气势结构,谱写了英雄交响诗。它是一部划时代的伟作。告别了海顿、莫扎特的古典交响时期,而进入了以贝多芬为代表的交响浪漫时期(肖萧特注)




本贴音乐概述




收藏类属:世界交响名曲,贝多芬交响系列

音源类型:MP3

出版商(略)

演奏乐团:伯明翰交响乐团

指挥:WALTER WELLER

赏析资料致谢:卤水鸭

本帖编辑:肖萧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赏析背景介绍




在罗斯小酒店的鱼宴上,贝多芬的诗人朋友克利斯朵夫.库夫纳问他,八首交响曲(此时,第九交响曲尚未创作)中,他最喜欢哪一首?


贝多芬大声说道:“啊!哈!《英雄》!”

“我还以为是c小调(第五)呢,”诗人说。

“不”,贝多芬坚决认为,“《英雄》”。


后世同意了贝多芬的看法,有些人甚至把《英雄》放在他的作品的首位,在第九之上。贝多芬对《英雄》具有特殊的情感是有着音乐以外的原因的。


《英雄》的末乐章是根据贝多芬曾在四首不同的作品中的用过的一个主题写成的.第二首是一套短小的“乡村”舞曲。第二首是他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这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公然反抗神的禁令,把火从天上偷到人间,带来了温暖,光明,智慧。他就是贝多芬舞剧的中心人物,在这里,他把这个主题用在终曲之中.他又把它作为基础用在他所谓的《英雄》钢琴变奏曲中。我们在《英雄》交响曲的一些变奏——全曲的精粹章节中又第四次遇到这个主题。


贝多芬在1803年和1804年初创作他的第三交响曲时,他心目中有着最伟大的英雄——对贝多芬来说,这个人似乎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拿破仑.波拿巴.因为,到那时为止.拿破仑似乎仍然是英雄的年青天才,他的流星般的战迹使他成为法国大革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主要捍卫者。法国大革命所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不仅是为了法国,也为了全人类。当他领导革命的军队打击法国的外来敌人(他们希望扑灭革命)时.拿破仑仍然被普遍地当作伟大的救星来崇拜,把他看作旧时的暴政和传统的束缚的掘墓人。很明显,当贝多芬构思他的革命乐谱时,这种理想在他的想象中起了作用。


1804年春,这部划时代的作品完成了。通过驻维也纳的法国大使馆的安排,这部交响曲被送到法国。全部总谱准备就绪,在扉页的上端写着“波拿巴” (Bonaparte),下端写着“路易吉.范.贝多芬” (Luigi van.Beethoven),只有这两个名字,其它什么也没有。但在一个晚春的日子,贝多芬的朋友李斯告诉他,拿破仑已经自封为皇帝。贝多芬闻讯大怒,喊道: “难道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来践踏人民的权利,只沉溺于个人的权欲。他也要把自己放在所有的人民之上,当一个暴君,”他当着李斯和另外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可靠的见证人的面,走到桌前,把扉页从头到底撕成两半,掷到地上。


他给这部交响曲取了一个新名称: 《英雄交响曲》, “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因为,贝多芬所仰慕的拿破仑已经死去。过去,贝多芬把他看作自由的象征.如今,这部交响曲重新题辞,献给驾乎任何象征之上的自由精神。


贝多芬亲手写的总谱已不复存在,但他自己用的总谱(这是别人抄写的,贝多芬指挥时用的就是这份,其中有许多贝多芬亲手作的修改和增添)却保留了下来。扉页上原来用意大利文写的字样是:


Sinfonia Grande   大型交响曲

intiolata Bonaparte   取名波拿巴

del         作者

Louis van Beethoven 路易吉.范.贝多芬


在写得很漂亮的意大利文字迹下,贝多芬用大字写了“根据波拿巴而创作” (GESCHRIEBEN AUF BONAPART)的铅笔字样。贝多芬的字虽已擦去,但现在仍依稀可见。第二行由抄谱人写的“波拿巴”的名字,显然由于他情绪激动,用力过份,在擦抹时留下了一个破洞,这个充分说明问题的残缺扉页,以及用它覆盖着的经常翻阅标注得很多的总谱至今仍可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博物馆的藏书室里看到。


这部作品曾在罗布可维兹亲王的宮殿里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演出过几次,其中至少有一次由贝多芬本人在1804年9月指挥过。到1805年4月7日才在维也纳剧院举行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也由贝多芬指挥。大多数关于《英准》的早期评论都是抱怨它过于冗长以及贝多芬故意制造出来的混乱的风格和曲式。但在重要的出版刊物上也有对它热情支持的评,因此,那种认为起先无入识出《英雄》伟大之说略经调查研究就站不住脚了。



分乐章赏析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I. Allegro con brio-1, I. Allegro con brio-2


这部交响曲没有引子,在两个严厉的顿奏和弦之后,乐队在充满动力的起伏主题上向前驶去。从贝多芬这部交响曲的草稿中可以看出,章个主题可能来自《普罗米修斯》的终曲主题,这一乐章由它开始;它是那样地简单朴素,人门很容易想到它是军号声的信号,于是,也使人联想到拿破仑的战役。但这一主题结束在一一如果它真有个结束的话——一个具有强烈紧张感的未解决音,一个长久保持的升C上。如果对贝多芬的用意置疑的话,我们可以看一下(应该说是听一下)这个低音升C 逐渐增长的音量:


这种紧张性渗透着整个乐章。在紧接在它后面的音乐中,这一著名的主题似乎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好像挣扎着去为它内在的紧张性寻找解决的途径.这种情况在乐章中间的展开部更为明显。只看下面第一个例子就可明白:在后面不断升高的模进中,这主题每次“试图”去寻找解决时都作一次向上的旋转,非但一点也没有把紧张性加以缓和.反而在每次反复中更为加强:


以后,每次“试图”寻找新的解决,都为火山爆发增加压力;直到展开部的顶峰,我们遇到个不谐合和声和切分节奏的爆发,它像是天崩地裂。这样的音乐,还从来没有人听到过。


虽然在这著名的展开部的结束处力度减弱到耳语的程度,但它几乎更为令人震惊。当乐队在悬而不决的小节里等待着这乐章的基本主题素材的再现时,贝多芬打破了当时的学究气以及音乐家们还要持续遵守多年的僵死规则,小提琴演奏的微弱颤音(tremolo)盘旋在一个明显地是为了导入主题再现的和弦之上。突然间,我们期待的这个主题由圆号胆怯地奏出来,而这时的和声尚未转变得和主题相适应,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奇特的感觉:好像圆号演奏者早进来四小节。



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葬礼进行曲)II. Adagio assai-1, II. Adagio assai-2


《英雄》的伟大送葬曲使一些头脑刻板的人感到困惑!他们认为送葬曲应该出现在末尾。但是,贝多芬不是在写传记,他是在表现英雄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表现英雄的悲哀。这里没有悲观的哀鸣,没有过度的顾影自怜。行军的步伐在令人战栗的节奏到来时,显得畏缩起来,但一步步地更为坚实.它是一篇哀悼为人的自由而献身的英雄们所写的史诗性的挽歌。这些英雄可能是瑟莫皮莱战场上的利昂尼达斯和他的斯巴达人,即使我们这样想,也还是过于狭隘的。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III. Allegro vivace



死与悲伤都不能动摇贝多芬的信念,接在送葬曲后面的谐谑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它精致异常,时而光亮,时而幽暗;时而大笑,时而大声地逗趣。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IV. Allegro molto-1, IV. Allegro molto-2


好像是为了象征英雄精神的创造力,贝多芬把“普罗米修斯”主题用在末乐章中。这一乐章开始处是弦乐器上的光辉而急奔的经过句,再加上一些起强调作用的和弦。接着,弦乐器用拨奏很轻地奏出一个难以捉摸的、有棱角的主题,它好像在音乐上无特殊意义(最初给人的印象):



这一主题继续进行,贝多芬甚至在引进“普罗米修斯”主题旋律以前还用它写了两个变奏.它们简单地结合如下;


在这十一次波澜壮阔的连续变奏以及presto结尾(实际上是第十二变奏)中,贝多芬有时只用“普罗米修斯”主题的旋律而不用低声部,有时只用它的低声部而不用旋律,每次变奏的本身都是一个微观世界;加起来,它们的效果是惊人的。我总是不可避免地得到这种印象:就连第一乐章开头的著名主题也是“普罗米修斯”旋律的另一变体,从而表示出第一和最后乐章之间强有力的结构上的联系一一这种情况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中的各乐章的联系上显得更为清晰,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有意这样做。但是这种联系是如此的密切,它就不是尽属于偶然的了。人们会感到,就是贝多芬也会对他自己在创作中表现出这种深度和强大感染力感到惊异。



肖萧上传特注




本贴音乐来自肖萧上传, 仅供文学城音乐快递普及交响音乐网上试听所用。本音乐系列属敏感版本,请朋友们下载试听后,务必自觉删除为感!特别地为此致谢大家!


全部曲目点击下载: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I. Allegro con brio-1, I. Allegro con brio-2

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葬礼进行曲)II. Adagio assai-1, II. Adagio assai-2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III. Allegro vivace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IV. Allegro molto-1, IV. Allegro molto-2



来自肖萧的问候和祝福于2006年5月31日 15:51P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