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都是父母这一方,听到的也都是父母这一方的话。
我在13到20岁之间情绪拨动的非常厉害。现在如果总结原因的话,大部分应该归咎于生理变化,也就是体内激素分泌不同于儿童期造成的。我想这个类似于产后抑郁,体内荷尔蒙水平突然升降。外在表现也类似。我那时候会突然哭泣,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没人关心我;过几天又突然兴奋,觉得自己的生命真有价值,前途无量。经常是父母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让我的情绪忽然变坏,冲他们大喊大叫,非要说出伤害他们的话才能解气。还不解气就摔门,再不行就跑出去游荡,很晚才回来,然后关上房门小声哭泣。当时的感觉就是压抑。后来看过不少青春期心理学的书。书上说压抑感是青春期抑郁症的最大原因。我没有严重到抑郁症,因为我的社会功能没有退化,比如上不了学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其实启不了什么作用的。所以我不认为孩子忽然变的象刺猥是家长以前太宠爱的结果。我觉得不论家长在孩子是儿童的时候怎么对待他,他都有可能变的疯狂。青春期的这种混乱局面出现不一定是坏事。一些一直很乖很平静的孩子,到别人都不折腾的年龄了才开始折腾的欢,还有些孩子青春期后置,结婚有了孩子了却出现青春期判逆。那样更糟。
我觉得家长能够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管住自己的嘴。我上面说大部分原因是自身,剩下小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尤其是母亲。我的母亲,她怎么那么能唠叨呢!这些唠叨象小飞虫一样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身边,我无处可藏无处可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离。我把房门关上她推开闯进来接着唠叨。我真想把她的嘴贴上胶带可惜这是空想。那么我能做的就是离开家安静片刻。这种感觉其实和夫妻吵架后,一方离开家去转游一样。
我当时就和妈妈说过,希望你别这么唠叨。她的反应是:我唠叨了吗?我感觉这是家长的经典反应。家长反复诉说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唠叨,这些话其实早就被她自己说过多少遍了。孩子听了开头就能接出下句来。家长也觉得冤:我唠叨了这么多遍,你不还是不听嘛!你要是听我的话去做了,我一定不反复唠叨!这种想法其实是家长在依赖着孩子。换句话说,家长的情绪依靠孩子来改变。她没有意识到,情绪要由自己负责,通过唠叨别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增加些安全舒适感,是你这个家长不愿承担责任的表现。你不想照顾或者叫正视自己的焦虑,你希望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让你心安,而这样的希望往往是要落空,于是越发的唠叨。
我后来听到过一位女士咨询心理医生。她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她瞪着眼睛问医生:"我女儿太不听话了!你总替她说话,说她正是青春期要我这做老妈的理解她。可她怎么就不想想,她老妈也处在更年期呢!她为什么就不去理解理解我!"医生慢条丝理的回答:"那么我想请问你:是你经历过青春期,还是你女儿经历过更年期呢?!"
当父母和孩子都处在焦虑的境地中,谁takeinitiative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角色通常是父母。因为父母比孩子多吃多少年的咸盐。父母没资格要求孩子去照顾他们的情绪。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体贴父母的难处,父母何曾体贴过孩子的痛苦呢?有几个父母能够准确的说出孩子为什么痛苦?他为什么有离开你的念头?他一会是大人一会是孩子,他游走于几个极端之间,他的生理心理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你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和他叫劲呢?
我当时的同学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父母。我知道这不公平。条件有限父母已经做到他们这个水平的最好状态了。但这不是要孩子认可的理由。我照会镜子,耳边立即响起唠叨:"照什么照!整天就知道照!还不赶快练琴!",然后从镜子说到头发,从锅铲说到锅盖,一年多前的某次表现不好都要再扯近来说一翻。多年以后我发现,这种关系真的象夫妻,我妈在那一刻,内心把我当成了她丈夫。而我的心理年龄还没成熟到可以负责她的情绪。我妈妈不是最糟糕的,实际上她比大多数我同学的母亲要好。有的母亲见到女儿照镜子,爱打扮,立即叫喊:"想男人了吗!"我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在诉说的时候眼里蓄满了泪水,咬牙切齿的说,一旦能离开家,绝不再回到父母身边!
奇怪的是,当我走出青春期成为一个大人以后,我母亲也停止了唠叨,又恢复了我小时候她对我的样子,很慈祥很宽容。
我现在也做了母亲,虽然我体会到当母亲的万般辛苦,但这些以往的经历能让我不断提醒自己,尽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用她能接受的话和她交流。我女儿现在就能看出来,她到了青春期也是个能闹腾的。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