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深批」周恩来 】

(2005-01-09 20:07:53) 下一个
邓小平「深批」周恩来


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周、邓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周、邓之间的个人关系很好,甚至认为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是周恩来不失时机地向毛泽东推荐的结果,其用心是以邓作为自己的膀臂和接班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从政治上来说,邓小平与毛泽东有着更深的关系。邓一直是毛的人,可以说是毛一手扶植起来的。毛很看重这一点,不但在文革之初,就是在后来批邓时,毛始终都对邓留有余地,提议「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一九四九年后,毛泽东顾忌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同时又兼政府总党组书记的权力太大,很快便调「五马进京」,邓小平是其中之一,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分周的权。中共八大后,毛更是安排邓以总书记的身份总揽全局,在政治上牵制刘少奇和周恩来。
在毛泽东看来,林彪事件以后,中共党内只有邓小平才真正具有在政治上挟制乃至取代周恩来的实力。不过让毛踌躇的是,邓在文革中曾被打入冷宫多年,他能否不记旧恨,甘心为自己所用,还有待观察。于是毛泽东点名让邓小平出席一九七三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十二月五日,主题就是对周恩来展开前所未有的批判斗争。
邓小平在会上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尽管他这时还只是一个列席会议的普通中央委员。为人精明的邓当然看出毛泽东点名让他参加这次会议的用心,是对他的一次观察和考验,期待他在批周的会上作出有分量的发言,讲出毛想要说的话来。只有这样,才能带罪立功,在政治上更上一层楼,就像只有当他表示「永不翻案」之后,毛才会高抬贵手,把他从江西的流放之地召回北京一样。
为了让自己的考试及格,邓小平对他在会上批周的调子颇费了一番心思,用心揣摩毛泽东的心事,而且一直按兵不动,直到会议快要结束时才作了发言。他的发言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既讲清了周恩来问题的性质,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迫不及待地要取代主席」;又对周提出了「忠告」,道出了毛对周的疑虑和担心,说:你现在的位置离主席只有一步之遥,别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你却是「可望而可即」,希望你自己能够十分警惕这一点。
应该说,邓小平的这番话虽然不多,分量却很重,仅仅几句话就把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欲加之罪讲了出来,而这恰恰是让周深感委屈的地方。而且因为这是诛心之论,比江青加的罪名,更让周有口难辩。邓本人并非不知道周对毛一贯尽忠守分,但为了重新获得毛的信任,还是昧着良心讲了出来。当然,邓小平是个聪明人,这番话点到即止,随即转移话题,着重谈了他对国际战略形势的看法。
毛泽东非常注意邓小平在会上的态度,而且有意在会前不点明邓是否应作批周的发言,藉以观察他的态度。会议进行中间,他专门向王海容、唐闻生了解邓的表现,一再追问他发言了没有?后来,当毛得知邓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会议末尾出来批周,作了有分量的发言,正好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便说的意思后,大为赞赏,高兴地说:「我知道他会发言的,不用交待也会发言的。」
经过这番观察和考验,毛泽东决定对邓小平委以更重要的职务,以便在政治上挟制乃至取代周恩来。半个月后,他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问题。会上,毛再度点了批周的问题,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这回改了吧?不仅如此,在有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参加的会议上,毛当众又放出文革发动前夕屡屡说过的话来:「如果中国出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呀!」还话里有话地说:「我还可以打一仗呢」,「一打来,就可以分清,谁是真正愿意打的,谁是勾结外国人,希望自己做皇帝的。」
当然,周恩来毕竟是成熟的政治家,对于毛泽东以邓治周的方略他心中有数。在日后中共高层互动中,由于他采用了高明的策略,也由于江青等人的愚蠢跋扈,致使毛泽东的这一构想并未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