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华散尽

所有的友情和爱情都从陌生开始,所有的欢笑和痛苦都以沉默结束
正文

印度掠影(1):初来乍到,11月30日

(2007-12-16 13:33:32) 下一个


机场

去印度之前回中国出差,所以从北京走。不知道为什么去德里的安检门不和别处在一起,候机区是隔离出来的。送行的朋友打电话说,从外边看进来黑乎乎地,人影寥寥,简直不像是北京机场的一部分。

一路无话,晚上的飞机,只是睡觉而已。凌晨 3 点到达德里,睡眼朦胧地发现自己身处一陈旧、拥挤和喧闹的狭小机场到达厅,四周触目皆是头顶大布包的印度男人和身穿五彩缤纷沙丽的印度女子。传送带上的行李箱大多巨硕而廉价,手推车即便破烂还是供不应求。旁边一个男子守着两个推车,见我多看了几眼,忙拉拉和他一起的小男孩说,我们是两个人,一人一个推车。我倒是纳了闷:我的样子很凶吗,还是他自己心虚?干吗强词夺理地解释啊?

行李箱出货一般无穷无尽地流出来,但就是没有我的。我等得彻底清醒过来,并开始担心。这么个看上去次序混乱的机场,又是这么上下不靠的点儿,丢行李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再环顾四周皆戒备茫然的众脸,不禁惶惶然:这样乱麻麻的场景,实在没有信心谁会帮谁的忙吧。

正忐忑不安间,一貌似工作人员的男子走过来,询问我的姓名,然后告诉我公务舱的行李已被统一卸到一旁。就这么一会儿再看到自己的箱子,竟已有失而复得的感觉,看来潜意识里实在是对印度的社会次序缺乏信心。

不能怪我。机场里一点一滴的细处都在证明其年久失修和落后。等候换外币时,我隔着肮脏的玻璃窗看办事员往电脑里输入数据,顺便也看见老掉牙、外壳斑驳的台式机,以及满布灰尘只在常用的按键上露出指头型的本色黑色的键盘。我于是除了无语还是无语,除了小心还是小心……直到上了酒店来接的车,才算是落地之后第一次接触到和世界接轨的品质,稍稍放下心来。


酒店

泰姬陵宫殿饭店是这次开会的地点,但因房间不够,我住到了 15 分钟车程外的大使饭店。我是真愿意,一来大使饭店多少有些印度特色,二来每日来来去去多少可以看见些沿途景色。除了门卫的制服,泰姬陵宫殿饭店已经完全西化皆五星级化。白日晚上的在里面,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印度德里。

大使饭店的房间、阳台皆巨宽敞,只是家具和室内装饰略显单薄和简陋。另外,空调只制冷不制热,我睡了半夜后便开始咳嗽不止。说冬季是到访印度的最好季节,不过因为其它三季实在太热;因此而感冒的话,倒是始料未及。酒店的门童行李生多是中年男子,服务态度殷勤而职业化,周到而不过分恭谨。想想印度人做服务业从殖民时期开始都快做成传统行业了,难怪有这样的素质……

到我稍作休息后前往泰姬陵宫殿饭店,已是午时。一路上穿越新德里的使馆区,道路平坦旷阔,路两旁树丛草地间不时有高大美观的楼宇。但即便是使馆高尚区,路边树叶草丛上也堆积着厚厚的尘埃土灰;精美楼宇不能成片,之间更多的是破败狭窄的平民住宅楼。更有偶尔惊鸿一现的猴和牛,以及黑瘦、尘土满身和衣衫褴楼的孩子,和零星四散的使馆大楼们非常地不协调。

哪怕相对应该国际化的使馆区,也还是很有印度烙印的呵,无处不落的灰尘一般……连出租车也这么有性格:一律漆成上黄下绿色,前、后座均是拉通的双人椅,遇上路障人便会颠得蹦起来。印度同事豁达地开玩笑,说这样的座椅实在方便小小一个车里塞进去七八个十来个人。一路上更常见的是无门无窗的三轮摩的,同样漆成黄绿色,在车流中高鸣着喇叭灵活而危险地穿来穿去。另外,这里的出租车是一概不给的票的,人家就没有出租车票一说……

跨进冷气十足的泰姬陵宫殿饭店,见到众熟识同事,狂打喷嚏并咳嗽之间,逐渐安神下来,开始我的第一次印度之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