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侯博客专栏

杨建侯艺术生涯简介,创作作品展示等...
正文

《著名画家杨建侯》

(2004-03-21 22:33:16) 下一个
《北塘文史资料》第一辑 1989年 特写 《著名画家杨建侯》杨逸良 沈再江;P144
○《著名画家杨建侯》杨逸良 沈再江   扬建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用名赞楠、白浪,号荷叶村人,江苏省无锡市人,1910年生于造船木工家庭。杨建侯教授有一方印章:“家在江南荷叶村”,“荷叶村”就是杨教授的出生地,它位于无锡北塘区域,古运河从侧旁绕过,村子四面环水状似荷叶,有一石拱桥名泗堡桥连接彼岸,恰似一片巨荷的叶柄。这就是杨教授出生并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地方。   无锡是一座江南文化古城,地处太湖之滨,山青水碧,地灵人杰,自古文人荟萃之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元代的倪云林,以及此后的王孟端,邹一桂等名画家都隶籍无锡。但教授童年时代的荷叶村,居民祖辈大多以造船为生,文化十分落后。少年杨建侯就跟随父亲进造船工场学木匠。   但杨建侯从小聪慧灵敏,才能出众,默默地爱上了绘画,见了好的插图和画片如获至宝拿来一张张的临摹放大,以至房间里琳琅满壁的画图,却得不到父亲的理解而常常挨训斥。但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杨建侯的绘画才能终于在荷叶村崭露头角,也终于感动了固执的父亲,决心支持儿子读美专,因而在他的生活中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折。   1927年杨先生进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就读,师事胡汀鹭先生。1930年赢得徐悲鸿先生赏识,进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为徐悲鸿先生入室弟子。   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经过勤奋的求索之路,杨建侯先生严遵师训,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勤奋,练就了坚实的素描功夫。在教室里练素描,他精确写生,又必再默画,他默画的精确要求,须把两者重叠起来对着窗子透阅,校对直至于毫厘无差为止。每次外出写生,他更是兢兢业业,专心注意,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他经常一个人带着粮到农村、工场以及偏僻的小区写生,作画忘记时间,到夜晚倦宿破庙、牛棚。习以为常。有时为观察物象,选取入画角度,攀崖入水,走入险境而不畏缩。有一次,在徽州为画一古代断桥遗址,竟不知不觉涉水齐腰还不觉得。在杭州旅行,曾在车上发现了美景,竟而至跳下车来。受了重伤。其为艺术锲而不舍的精神深为大家的敬佩。   杨建侯教授1931年在无锡主办白浪画会,逐年暑假举行白浪画展,并主编专刊。1935年以其油画《铁工》、《遐思》参加上海“艺风社”画展,博得报纸评论赞赏,《美术生活》杂志介绍发表。1935年中央大学毕业,得教育学士学位。同年,担任上海法医研究所绘图教职,此年参加中华美术会。抗战初期,人重庆流亡教师服务团美术组长。193年人教育部编辑委员会教科书组编辑。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的讲师。1947年后,历任桂林广西省立艺专、南京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中国绘画既重师承,更重师造化,杨教授可谓二者兼得。他西画功底扎实,国画修养精深,更能揉合中西,变而化之。他从艺六十年来,所作素描、油画、国画、连环画,精品纷呈,成就斐然,晚年尤以画梅蜚声海内外。   历来的仁人志士眼中,梅是高洁的象征,杨教授也不例外。杨教授多以写意画梅,笔墨豪放,设色灵动,加之构图奇伟,题诗清新。因而大幅尺牍,都充溢一股活力,世人评杨老梅花“是人格和情怀的结晶,俏不争春,丽而不艳,枝干挺拔,笔墨苍润,富于时代朝气。”“杨梅花”一时香飘大江南北。在文革后首次全国美展》上,杨老的《春满人间》轰动京华,被广为出版和复制成各种工艺品,流传海内外。他历时一月,为南京丁山宾馆所作巨幅红梅更被誉为一时之冠。   杨教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其代表作有油画:《家庭访问》、《南京解放》、《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太平天国云梯战》、《黄继光》等等;国画有:《群雁来归》、《千百万人民奋勇支前》、《雪里行军》、《普天同庆》、《欣欣向荣》、《春满人间》、《柏鹿同春》、《急流勇进》、《清风劲节》等等。理论著作有:《人物画的基本作法》、《写意花鸟画技法》、《钢笔画技法》、《连环画的构思构图》、《郑板桥的杰出艺术成就》、《素描选集》等出版发表。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博得众口赞誉,蜚声画坛。他的很多作品,为中外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北京人民大会堂、淮海战役纪念馆等收藏。他的艺术生涯在《中国文学》英文版和法文版、香港《文汇报》等专版介绍,1984年电视专题片以《在润泽的土地上》(记著名画家杨建侯教授)为题,在中央电视台暨全国各省电视台相继播放,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湖南出版社出版北京外语学院编《中国艺术家辞典》、陕西出版《中国名画家》均有条目介绍。   杨老投身艺术教育事业,耕耘艺术园地六十余年来为培养青年的成长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精神,始终不衰,至今“桃李满天下”,其中饮誉海内外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为祖国社会主义的艺术繁荣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脊梁的作用。   杨建侯先生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南京书画院特约画师、江苏省老年书画会顾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主任,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中国现代书法篆刻界名人录》编委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江南诗词学会顾问,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杨老的艺术成就,是三种因素的结晶:一、好学不倦、勇于攀登高峰,这种品质,是我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二、在老师指导下,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优良传统,上升到现实主义的高度,确立了一生遵循不逾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信念;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使自己的创作 热情永不减退,又使自己的创作源泉永不枯竭。   杨建侯先生虽然年已八旬,但老当益壮,人们热忱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佳作问世,并祝愿他健康长寿。 ○《北塘造船业》 P129 周文远 杨补金 无锡较大的手工业行业—一船厂,是以造船为主,形式大都一家一户散布在北塘的泗堡桥、荷叶村、三里桥、民主街、丁峰(改土旁)里、南尖和南门羊腰湾等地区。 该业的起源,据业中人的考据,溯自明朝朱元璋开国之时、朱元璋在江西波阳湖大战陈友谅时,必须通过水战,但缺乏战船。据船厂先辈传说,朱皇朝官厅发榜找寻造船能工巧匠,在无锡招到了十三人,迅即以皇命日夜兼程赶赴驻地.由于船工们的刻苦耐劳,坚持辛勤制造,造出了许多战船,强大了水军队伍,使朱皇朝取得了大胜,因而无锡的五姓优异造船工各获得了“龙批”(谕旨)存照。当时十三人中,以姓氏而论,仅有五个姓,即蒋、杨、尤、徐、邵,业中人简称:“五姓十三家”,他们专业造船,是我市造船业的创始人,其他别家人不得参与。这五姓中,杨姓祖籍山东,徐性祖籍安徽、邵姓祖籍苏北邵伯,蒋姓祖籍安徽,仅尤姓系本市东门尤渡里人。无锡市的造船专业,相传自明清两朝的封建时代一直由这五姓所据,直至民国开始才有别姓之人参加这个行业。 造船这个行业的特点,均系一家一户为主,自己设计自己劳动。极少雇用别家工人,即使一时人手不够,亦只是通过相互“换工”。尔后“还工。”即使或有雇工的.仅为数不多的几家大户。 船只用种类,大致有五种;农船驳船、运输船(俗称西漳船)、航船(俗称班船)、戽水船(俗称打水船)。造船业务,一般将船租给农民,收取船租作主要收人,如给农民用于运输货物等;也有代客户造船、修船的。 船厂规模较大,拥有船只较多的,在必堡桥、荷叶村方面有杨纪茂、蒋金元;在二里桥、民主街方面有谢子仪(人称他为”财神菩萨”)在丁奉(土旁)里方面有徐听荣(人称他为“八百吨”,意谓他拥有船只颇多)。 船厂的全盛时期是从一九二七年时起,有了戽水船之造出,将其到各乡村进行戽水,需用量极大,促使船厂这个造船业达到了全盛时期。但归于一家一户的个体手工业劳动。造船这个行业的发展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至无锡解放了,把三百六十五户造船业者合并成红旗造船厂后,无锡这个造船行业。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沈本南略加修改)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