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湾的悲情与宿命(蔡逸儒)

(2007-02-03 20:45:55) 下一个
好久以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谈论这个课题,结果因为外务繁琐,因循苟且,从而延宕至今。在这次台北、高雄选举结果揭晓之后,看来统独、族群议题仍在发酵,而且将来还会是影响台湾政局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此刻我们似乎更迫切需要深入探讨这个议题。

  虽然,这几年来,表面上大家比较少再提所谓的台湾悲情意识,有人甚至一度乐观、错误的认为统独、族群问题已然淡化,但问题显然仍然存在。在这次选举前后,我们也曾有太多的机会和中国大陆、外国的前重要官员、外交官、学者及国际媒体人员讨论台湾的政治发展前景、政治意涵等等,但是大家似乎都低估了台湾悲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台湾主体意识这些因素在关键时刻所能发生的作用。

  台湾人追求自己当家做主

  台湾悲情首见于1994年李登辉对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用语,控诉台湾人民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悲哀。这种悲情意识几经政治操弄,国民党最后终被打为黑金罩顶的外来政权,再加上李登辉执政后期及民进党执政以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去中国化作为,终于逐渐强化了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说穿了,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悲情是彼此相依相存,交互为用的。透过台湾悲情的宣泄和诉求,强化了台湾的主体意识;接着,透过加强对台湾主体意识的认知一再提醒大家,勿忘过去的伤痛与悲情,避免历史重演。

  在相当程度上,这反映的是台湾本土民众对过去被清廷割让、日本殖民、国民党威权统治,以及中国不断打压的反动,意味着台湾人民对外来统治和压迫深感不满,以及追求自己当家做主,决定自己命运与未来的愿望。如果说台湾悲情意识真的只是单纯的对过去被压迫经验的一种反动,是想要对过去不愉快经验的一种平反,是对未来可能被中国统治的一种恐惧,是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坦白的说,我们或许还能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角度来尝试加以了解,甚或协助找到一条出路。

  这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理性、合宜的悲情意识,和随之而来的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应该是可以容忍,能够理解,予以包容的,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成为未来与中国谈判、交涉的一种筹码。但是不幸的是,这种悲情意识和主张被少数的政客所操弄、夸大,用来做为攫取利益、分化社会、制造族群分裂、扩大统独争议、夺取政权的工具。

  民进党为了要强化这种悲情意识,在短期内建构所谓的台湾主体价值观念,于是更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夸大对中国的敌意,并借此来型塑一种国家建构的愿景,结果国民党过去所主张的反共不等于反华,坚持两岸是制度良窳之争的立场都被完全颠覆。

  只知本土缺乏国际视野

  这次北高选举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就反映出这种可悲的发展迹象。对民进党人及其支持者来说,只要是能够维护台湾人当家做主的心愿,只要是能够强化台湾主体意识的政权,都是应当加以维护的,而贪污腐败、违法滥权都是可以容忍,应该原谅的。这就是为何民进党高层敢说,道德是动态的,有比诚实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贪渎只是小节出入的道理。这种台湾悲情及主体意识发展的极至就会形成是非、公理、正义都是次要或不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不论对错,拥抱台湾才是最高的价值。至于这是不是合乎台湾的整体、长远或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就不是那些视短器视浅、急功近利的台湾政客所能顾及的了。而这又同台湾的宿命有关。

  选后,泛蓝在内部本土派的压力之下,基于未来胜选考量,或许也会往台湾主体意识方向靠陇,而陈水扁也更可能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希望在其任满前将其认同由目前的50%上下提高到80%左右。看来,台湾悲情可能非要走到绝境才会回头,要走到走不下去,或搞到全民皆悲的地步才能觉悟,而到时悔之已晚,两岸强弱易势,台湾已入险境,到时只有俯仰由人,或许这才是台湾真正的悲情和宿命之所在。

  说起来,历史的发展确实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今天即或还有人能够看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但多已无人理睬,只不知过程中消磨了多少豪杰的雄心壮志,糟蹋了多少人的事业前途,但一切又能如何?

  最后,来点轻松的。过去笔者一直说,台湾有其长处,但海岛性格的缺点使得大家缺乏远见、视野、器度,众人多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容易培养出大开大阖,有政治家风范的人物。结果韩国朋友说,他们也被人说有半岛性格,视野气度似乎也有问题,不比台湾高明。笔者则开玩笑的回以,照此说法,那新加坡人岂不更该有城市性格,除了怕输之外,情况岂不应该更为严重?

  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视野、气度和见解,世界各国领袖莫不要听听他对世局的分析和看法,显然地方的大小应该不是重点,而是成长、训练、教育的背景使然。在台湾今天这种逢中必反、去中国化、勇于内斗、目光如豆、只知本土、缺乏国际知识的情况下,未来想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台湾领导人,使彼等具有充分的国际观和视野,这还真是有如缘木求鱼般的困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