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芦笛:我读张爱玲《色,戒》

(2008-01-05 21:08:12) 下一个

芦婆穷嚷嚷一顿,倒逼得我不能不去网上找张爱玲的原著(其实网友早在我在凯迪的博客里跟贴贴出了,只是我一直没留意),否则怎么维护夫道尊严,以及老才子终生永不退色的高大形象?看完了倒吸一口凉气:张老太太对人性洞悉入微,寥寥数笔即能鞭辟入里,简直到了让人毛发倒竖程度。何物张爱玲?如此巨匠,旷世难逢,幸亏她逃出了我党的魔掌。

李安当然是误读,荒谬到了极处。还真难见到有哪部名著被改编者歪曲到如此面目全非的地步,简直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了。张老太太泉下有知,只怕要辗转反侧。

不过大概也怪不得李安,他不可能看懂张爱玲,只能看见他看到的东西。何况他受的是美国教育,骨子里其实是白人,不可能理解东方人的心思,遑论是大半个世纪前的东方女性。现代人感情太粗糙,太肤浅,匆忙到没有时间和余力沉下去,静静地地玩味领会那发生在许多年前一个寂寥心境中的悲剧。方今之世,大众已经给还原成了只知追逐声色狗马的生物人,只会用原始的两大欲——食道与阴道来勾勒人性,而据说这就是“进化”。就连消失多年、擅长文学评论的数学家易明,也只能用“食色性也”来解释王佳芝的心理活动,只是把“食”提到了“色”的前面,令人啼笑皆非。

但如果不是老明抛砖,我也就不会打造出这和氏璧来了:)别看张爱玲的原著很短,话又说得那么明白,要完全看懂,需要足够的阅历和悟性,就连芦婆其实也没完全看懂,因为她两样都不如我老人家:)

首先要澄清的第一点是,易先生绝对没有如李安描绘和观众们理解的那样,通过阴道征服了王佳芝的心,看出这点甚至不需要文学修养,识字就行。

小说讲得明明白白,易先生五短身材,业已谢顶,年龄比王佳芝大一倍,个子比王低一头,并不是英俊勇武又透出三分歹毒狠辣邪气的梁朝伟,毫无打动王佳芝的客观条件。

双方对此都心中有数,王故意装出贪财模样来,让他给自己买首饰,就是因为“不是为钱反而可疑”,“他这样的老奸巨滑,决不会认为她这么个少奶奶会看上一个四五十岁的矮子”。整个事情完全是出于王的精明冷静的筹划,乃是斗智而非情爱。小说把王的心计剖析得明明白白:

“而且首饰向来是女太太们的一个弱点。她不是出来跑单帮吗,顺便捞点
外快也在情理之中。他自己是搞特工的,不起疑也都狡兔三窟,务必叫人
捉摸不定。她需要取信于他,因为迄今是在他指定的地点会面,现在要他
同去她指定的地方。”

这意思是说,彼此外表年龄相差太远,王一个大美人,从十五六岁开始就不断抵挡来自各方面的追求,岂会看上这么个猥琐中年男子?要骗过这特工头子,便只能让他误以为自己想趁机捞一把,这才能把他调到她指定的地方。否则指定地点的主动权老是在他手上,她事前无法通知特工们,无法下手。

其次,王佳芝和易先生一共也就只有过两次欢会,王毫无感觉,这也交代得清清楚楚:

“跟老易在一起那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
得怎样。回到他家里,又是风声鹤唳,一夕数惊。他们睡得晚,好容易回
到自己房间里,就只够忙着吃颗安眠药,好好地睡一觉了。邝裕民给了她
一小瓶,叫她最好不要吃,万一上午有什么事发生,需要脑子清醒点。但
是不吃就睡不着,她是从来不闹失眠症的人。”

这跟电影上那些色情铺陈岂能沾上边?

第三,王佳芝非常盼望暗杀成功,那是因为她处境艰难,又无法任意支使易的行踪,“她是最完全被动的”,“今天要是不成功,可真不能再在易家住下去了,这些太太们在旁边虎视眈眈的”。那马太太早就看出了两人的尴尬,怀疑易不久就要“纳宠请酒”。直到她突然反悔前的最后一刻,她还生怕杀手们来晚了赶不上,为此挖空心思地跟易说话拖延时间:

“太快了她又有点担心。他们大概想不到出来得这么快。她从舞台经验上
知道,就是台词占的时间最多。”

所以,直至最后一刻,王都还是个冷静精明、心计极深的猎手。

最后,王佳芝并非那种“vagina- oriented”的现代女性,她对第一次性经验只有厌恶和后悔,还生怕自己害了脏病,由此甚至连原来有可能爱上的邝裕民都恨起来。第二次去勾引易先生(易明的前身?)的心理动机,恰是为了清除梁闰生在她体内留下的污垢:

“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
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可见王对与梁闰生的那件事厌恶懊悔到了什么地步。她之所以答应特工们恢复美人局,其实是为了清除梁留下来的想象中的污垢。如果不和老易睡,那原来和梁闰生睡就成了绝对的蠢事。只有勾引上易明先生,那件蠢事才获得了必要性,成了为国为民必须支付的沉重代价,不至于再让她终生懊悔。如果说第一次和梁闰生是青春热血支配下的正义冲动,第二次则是为了冲刷积郁的心理治疗。

这就是张爱玲了不起处,就那么淡淡几笔,竟能把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剖析得朗如天日。李安竟然看不懂,当真蹊蹺。

那么,到底王佳芝为何突然反悔,从急不可待的猎手变成了拯救猎物的天使?

那根本不是易明奸商式图解:

“这份工作小费不菲,最后居然高到超过工资的程度。一个六克拉的
‘鸽子蛋’粉红钻 ,终于最后突破了王小姐的底线。‘这个人是真爱
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这使她在关键时刻叛
变,‘快走,她低声说’。转台极为果断迅速,有点象炒外汇期货的
反手(reversal )一般。”

这都扯到哪儿去了?那戒指并非什么天方神物,也不是如芦婆理解的那样,名贵到让王感到了易那沉甸甸的情意。小说把王的心理活动剖析得清清楚楚:

“不是说粉红钻也是有价无市?她怔了怔,不禁如释重负。

看不出这爿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带到这么个破地方来——
敲竹杠又不在行,小广东到上海,成了‘大乡里’。其实马上枪声一响,
眼前这一切都粉碎了,还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明知如此,心里不信,因为
全神在抗拒着,第一是不敢朝这上面去想,深恐神色有异,被他看出来。”

这里的心理刻画之出神入化,令人不能不拍案叫绝:王是香港那土地方来的,到了大上海便成了没见过世面的村姑,连敲竹杠都不懂怎么敲。但女性的虚荣心总在那儿,何况是她这种从十五六岁起便被四面八方的男人穷追的大美人?去的那家珠宝店又是其貌不扬,若让老易轻易打发了,岂不对她的自尊是极大刺伤,让她觉得自己太cheap了些?

等到店主拿出那钻戒来,她才如释重负。她虽不懂珠宝,但刚刚才听那些太太们说过,粉红钻也是有价无市,算是给她争回了面子。当然她也明知那戒指必须明天才能买到,而一会儿杀手们的枪就要响了,到时一切烟消云散,还有什么面子不面子可言?但女性就是这样,明知结局如此,但心里却拒绝相信现实,哪怕是在想象中拥有那足以为她争回面子的戒指,让看不起她穷酸的太太们羡慕羡慕也是好的。何况她根本不敢去想那立刻就要发生的暗杀枪战,生怕老奸巨猾的易明看出底细,就此逃掉,让整个计划破产。

如此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用语又如此经济,当真是只有女性、而且是张爱玲那种玲珑剔透的女性才写得出来,也只有老芦这种一半是女人的老同志能看明白。

其实就连芦婆那粗放女人也没看懂。买戒指并不是事情急转直下的关键契机。成交后,王并未改了杀心,还在故意拖延时间,以免杀手们赶不上。她突然反悔,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乃是因为被易的表情打动了:

“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本来以为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样
的奇遇。当然也是权势的魔力。那倒还犹可,他的权力与他本人多少是分
不开的。对女人,礼也是非送不可的,不过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
是这么回事,不让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怃然。

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总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
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
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
气。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太晚了。

店主把单据递给他,他往身上一揣。

‘快走,’她低声说。”

这就是解读整个小说的关节。

老易买了戒指后,觉得有点悲哀:中年后还能有这种艳遇,为他始料未及。当然他也明白,那是自己拥有的权势的魔力,并不是他本人打动了妙龄美女的芳心。不过,权势已经成了与他本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所以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尽管如此,他毕竟还是个男人,总希望女人爱上的是他本人而非身外之物。送礼本来是免不了的,但不能送早了,否则太露追欢买笑的痕迹。可惜佳芝没给他个长期自我欺骗自我陶醉的机会,想起来不禁怃然,于是他便露出了淡淡的自嘲的微笑。

那微笑其实是惘然若失的自怜自悼,但王佳芝一下就被打动了,觉得他露出了温柔怜惜的真面目来,心里轰然一声,顿时发现自己做错了,刹那间改了主意。事情就此急转直下。

王佳芝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突变,乃是她过去被自己的容貌坑了。被人追求已经成了一种必须时时抵挡的讨厌的事,因此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从无与知心情侣单独相处、心心相映、息息相通的温馨情景,更为紧张的特工生涯煎熬得身心交瘁,以致连在珠宝店楼上和老易单独相处都成了难得的时光:

“只有现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这室内小阳台上一灯荧然,
映衬着楼下门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有这印度人在旁边,只有更觉得是他
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但是就连此刻她也
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而是——”

那破折号后当真是韵味无穷,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王无奈地想道:就连在这近似密切而拘束的单独相对的可贵时刻,她想的都不是她爱不爱他,而是怎么确保暗杀成功,刚想到这地方便吓得嘎然中断——怕神色有变让老易看出来。如此鬼斧神工,直令后世无才小子芦某连连拍案叫绝。

就这样,作者展现了一个讨厌男人没完没了的追求,为了民族大义不惜让青皮破身的美女的内心的惊人的寂寞与荒凉。就在这心灵的荒漠上,在近似两情相悦独自相对的情景中,她第一次看到了乌云后面露出了一缕人性的阳光,那是她从未见过、从未品尝过的男性的温柔和怜惜。在这温柔怜惜的微笑前,后天注入的民族大义、舍身杀贼等等人为的教条立即轰然倒塌。眼前只有一个人,一个温柔怜惜地看着她微笑的男人。

“快走!”

她不能不呼出这充满人性和爱心的这一声。什么民族大义,国家兴亡,在这焦急的低声呼唤前顿时黯然失色,一钱不值。国家会灭亡,民族也不能永驻,只有人性和仁爱才是永恒的。

这就是整部小说那无可言说的震撼力,可惜李安那俗物糟蹋了这部旷世杰作。庸众只能记住《三国演义》,不会去看《三国志》。李安的烂东西,从此将取代张爱玲的杰作占据人们的心田。此子当真不自量力,毁了宝物,既不知道自己理解力的限度,又不知道电影艺术的局限。有的小说是不能改编的,张爱玲的小说就属于这一类。电影太无能,无力传达那只有文字才能运载的细腻深刻心理描写,以及由此造成的无从言状的震撼力。

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张爱玲和李安的同名异义作品,为这名言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更令电影无法表达的,乃是易先生在处决王佳芝后的心理描写:

“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
遇合。

…………

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
他。

…………

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
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
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
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字字惊心,句句动魄。王佳芝之死,恰是因为老易终于明白了她其实真是爱他的,并不是贪图他的权势,乃是他生平唯一的红颜知己。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要杀了她,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占有她。老易到死也不明白王女,仍然用男人的定势去揣摩女性,以为王女爱上他是因为他的“无毒不丈夫”,而不是把他自悼自怜的微笑错当成了温柔怜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