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55年10月4日 - 毛泽东批邓子恢

(2007-10-03 19:29:41) 下一个


1955年10月4日

毛泽东批邓子恢“小脚女人”



1955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情绪激奋、语言尖刻地批评道:“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论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毛泽东批评的小脚女人,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

————————————————————


1955年10月4日,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8人和候补中央委员25人。上海局书记,北京市委、天津市委和上海市委书记,各省委、各自治区党委和各地委的书记,以及中共中央各部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的负责人等388人列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第一天,在毛泽东宣布开会以后,由陈伯达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的说明》。陈伯达和邓小平作完说明后,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和讨论。在全体会议上发言的有80人,另有167人由会议印发了其发言稿。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等都在会上作了发言。

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部的领导人邓子恢、廖鲁言、杜润生检讨自己的“右倾错误”。

邓子恢在发言中从5个方面作了检讨:

一是检讨了1953年春至1955年春“先后犯了两次原则性的错误”;

二是分析了提出“错误方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在思想上的右倾,对党在农民中的领导作用估计不足;

三是承认了自己“长期存在”着“两个机械论”,过分强调“发展容易巩固难”,“建社容易办社难”,在困难面前退缩;

四是剖析产生“右倾思想”的根源,对自己作了上纲上线的自我批评,说自己的错误思想,其本质是资本主义思想隐藏在脑子里作怪,模糊了社会主义思想;

五是检讨自己“犯了组织纪律的错误”,直到7月31日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后,才转变过来。

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作了题为《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的结论,共讲了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农业合作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毛泽东为此明确提出了让资本主义绝种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由此可见,毛泽东决定加速农业合作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早日“绝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合作化问题上争论的总结。毛泽东将前一阶段与邓子恢等在合作化速度上的分歧,概括为13个问题,逐一作了批驳:

(1)大发展好还是小发展好;
(2)晚解放区能不能发展,山区、落后乡、灾区能不能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能不能办社;
(4)没有资金、没有大车,没有牛,没有富裕中农参加,能不能办社;
(5)“办社容易巩固难”;
(6)没有农业机器能不能办社;
(7)办得坏的社是不是都要解散;
(8)所谓“如不赶快下马,就要破坏工农联盟”;
(9)所谓“耕牛死亡,罪在合作社”;
(10)所谓“农村紧张根本由于合作社办得太多了”;
(11)“合作社只有三年优越性”;
(12)应不应当在最近一个时期办一些高级社;
(13)所谓“木帆船、兽力车不能办合作社”。

毛泽东说:“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解决了这许多问题,这是这次中央全会的重大收获。”

第三个问题,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毛泽东提出,全面规划应当包括合作社的规划,农业生产的规划和全部的经济规划。从乡村合作社到省一级都要制定规划。合作社的规划,要分别不同地区规定发展的速度。多数地区要在1958年春基本完成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也就是70%至80%的农村人口加入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在讲到加强领导时,毛泽东要求省、地、县、区、乡5级主要干部,首先是书记、副书记,在今后5个月之内,务必钻到合作社问题里面去,熟悉合作社的各种问题。

第四个问题,关于思想斗争。毛泽东在会议的结论中对邓子恢和中央农村工作部作了点名的批评,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部分同志,首先是邓子恢同志犯了错误,性质属于右倾的错误,属于经验主义性质的错误。”毛泽东还对邓子恢“四大自由”的提法提出批评,说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并且不点名地说邓子恢到了1953年还是言不及社会主义,好“四大自由”之小惠,喜欢闹分散主义和闹独立性。

第五,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具体政策。毛泽东提出,合作化运动中对待富裕中农必须小心,务必好好解决,不能把富裕中农当成富农看待,他们在合作社中的领导地位不要一阵风将其拉下来。要向党支部和群众讲清楚,将中农分为下中农和上中农,不是重新划分阶级。此外,毛泽东还讲到了地主富农入社、办高级社的条件和办多少高级社、勤俭办社、什么是“左”右倾等问题。

七届六中全会后,伴随着对“小脚女人”和右倾保守思想的批判,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5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到这时,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100.8万个,入社农户1066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发展的同时,很多农业社由小社并成大社。到1956年3月底,农业社总数比1955年底减少了81.6万个,但入社的农户增加了3122万户。

可是,在合作社的大发展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等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转了国家农委党组《关于为邓子恢同志平反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说,1955年6月中旬以后,党内就农业合作化的进度问题发生了争论,邓子恢主张还是按中央原定的计划为好。但这些意见在7月的省、市书记会议和10月扩大的中央全会上逐条受到批驳,指责是“右倾和经验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邓子恢同志的意见是对的,当时对他的这种批判,曾导致以后合作化运动高级社化和人民公社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这实际上对1955年“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是非作了历史结论。


以上资料来自:《文史精华》2006年05期 作者:罗平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