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

良辰静夜心无尘,对花倾情恨有身。已知飞红无悔意,手把枝头数青春。听风已见羽展翅,荆柯摇曳相握云。明朝踏马随君去,来生相逢笑颜芬。
个人资料
wumiao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对景儿看戏---浅析红楼人物》

(2008-05-14 06:26:48) 下一个

《对景儿看戏---浅析红楼人物》

一、三个主角

黛玉是一个精灵下凡的人物,她的前身是棵名叫降珠的仙草,因为曾受惠于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被侍者无意中以甘露灌溉,所以得修到一个女体,只因想报答侍者的灌溉之恩,于是在侍者下凡的时候,这个五内郁结了缠绵之意的仙草女子便也趁此机会下世为人,说要用一生的眼泪去还他。

因此“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

 这就是宝、黛、钗三个主要人物的一段风流公案,搁现在的话也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恋爱的故事。

宝玉,曹公给他一个侍者身份,侍者必定为王者所用,那赤瑕宫是个什么所在,宫内住着何方神圣,都未说明,也许是曹公顺口编的也未定。女娲补天的顽石是被癞头僧跛脚道夹塞儿让神瑛侍者含在口中带入人间的,它和神瑛侍者是两个有联系但分开的个体,他们都是为到人间游历一番来的,所以他们最终都要回归天际。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宝玉出家,黛玉要“玉带林中挂”。

我就是这么想的,后来也就这么写了。

宝钗的前生来历没有特别说明,但她的命运也被那一僧一道点化过。第八回“比灵通”时宝钗的丫头莺儿说宝钗的那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金锁项圈也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还必须錾在金器上吉利话儿,和宝玉顽石幻象的玉一样刻上了人间的字,被宝玉看到,立刻就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话被谁传出去的不知道,反正宫里的元妃娘娘得知了,她不动生色地安排了二宝之婚。所以现在不论谁怎么说:贾母喜欢宝、黛,和王夫人做斗争,想让这两个“小冤家”成亲等等,书中没写明,后世众人瞎猜,都是没用的。

曹公的本意是上天指定的命运不可更改,人的造化姻缘都是有原因的,是前生所定。那个时代的人,自然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这思想有迷信色彩,却也有些生命里不可抗拒的东西在里面,无法解释的清。

宝钗最后一定会被“金钗雪里埋”,具体是真正意义的被雪埋后死掉了,还是广义上的被宝玉遗弃后如在雪中一样僵冷了心,人还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的结局,都说最后四十回不是曹公的意思,那就姑且让众人再去猜吧。

其实,说到底,《红楼梦》不过是一部以虚幻的构想打造现实世界平台的言情小说。所以后人续写它,总也会有一些言情小说的影子。

二、戏里的人物

宝玉在宁府他大伯家游玩时午睡,伯伯家的孙子媳妇秦可卿让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安顿憩息,梦中到了警幻仙境,被仙子指点,看了几个册子,这是一个被安排在“薄命司”里人物命运,宝玉当然先找自己家乡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警幻仙子先告诉了宝玉这“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便知还有不知多少女子的命运被上天安排好了,所以宝玉看到的只是他身边一些有代表性的女子罢了。

他随手一翻便是身边两个最亲密的丫头名字:第一个是晴雯,第二个是袭人。一个早夭,一个他嫁。第三个是香菱,也是早死。宝玉因当时看不懂,不知这些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便扔了副册看正册,第一个便看到宝钗、黛玉二者命运相交的画页,此后依次是元妃、探春、湘云、迎春、惜春、凤姐儿、巧姐儿、李纨,最后是秦可卿。可卿死在最前,但判词却在最后,这的确是有预先警示的作用,警幻仙子还让宝玉和可卿在幻界交合。

在可卿的唱词“好事终”里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主旨思想说了个明明白白:“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可是,把感情和爱情当成败家的原因,“宿孽总因情”,似乎有些武断了,这是佛法的理念,让世人都剃光了头做和尚尼姑去,就不会产生社会动荡,家庭危机吗?这完全是舍本逐末了。

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和封建礼教扼杀了一切。

此司里都是《红楼梦》主要出场的人物,也都是些早夭的年轻的女子们。贾母、王夫人等都不在此司中,说明她们都是长寿者,至少应该活过五十岁的。尤氏也不在此册中,她的两个姐妹尤二姐、尤三姐虽然薄命,但宝玉并未在几个册中看到,说明了宝玉随手乱翻册子,册子里的人物名字并没有看完。宝玉当时并未有一定的目的,直到最后红楼大厦倾倒,众女子都有了结果,才明白这些册子中那些惊心动魄话语的原意。

我在小说《林黛玉和北静王》中也揣摩了一点儿曹公的意思,大体延长了黛玉、李纨、湘云的生命,但也都让她们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现实中的世界。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似乎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点浅见,都是从《红楼梦》中得出的。

三、梦中的好戏

这部戏是从人性出发,却以不可逾越的伦理道德扼杀人性结束,假以虚幻的梦境和环境做引子,想把人引入宿命的乱花丛中,的确是很有意思的。

我从十几岁看到这本书,还是发表了一篇小学生作文得到的几元钱,买了四本一套简装版的《红楼梦》,因为当时几元钱也还比较值钱,母亲又看到我少年就沉迷这个,一气之下差点把书给烧了。

小时候看红楼,只是羡慕人家的锦衣玉食,女儿国里的莺声燕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笑自己的心思都用到寻找书中那些风花雪夜的美好生活去了,还十分不理解黛玉为何写了那么多伤春悲秋的诗词。那时候自己有块糖吃就幸福半天,哪里懂得“金粒噎满喉”的处境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就感觉这些贵族的小姐公子们真的是 “吃饱了撑的”。后来慢慢的长大了,领会了世俗的冷暖,见过了生活的落差,渐次明白了。有那几个冬日不爱出门,手里捧着书,从窗里看到冷冷的雪花飘然从天空落下的时候,有一点缝隙中透过的细风,便把思绪扯到了很远的地方。

看着书,就感觉到黛玉为什么会那么敏感那么小性了;明白了宝玉为什么那么专情又那么博爱了;清楚了宝钗为什么大度又那么冷静;惊叹着凤姐的泼辣和毒辣;体会了湘云的豪爽和委屈,感叹元、迎、探、惜四个女子的不同命运---所有那些人物细节,都揣摩了个大概,看着那些人从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逐渐走向凄冷空旷、荒草枯根的结局。

红楼梦是出节奏溪水涓流,波澜不惊的好戏,并不是只有少年时才看得清楚,等到人成熟时,往后看越开阔,这出戏看似很多儿女常情,家长里短的情节描绘,但你心中却在这篇宏伟巨著中把生命逐渐形成大江大流。

它的“戏眼”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让人展开后微笑伤心,合书后闭目惊心。

真的是:字里行间颜如玉,和风细雨笑如刀

  金玉满堂谁招祸,大厦将倒看危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好看。叮~~~

字里行间颜如玉,和风细雨笑如刀
金玉满堂谁招祸,大厦将倒看危巢。

红楼百看不厌。最喜湘云和黛玉。真性情,最难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