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夜读水浒:由戴宗吃的麻辣豆腐质疑水浒作者及成书年代

(2006-11-17 18:28:28) 下一个

主流派史学界一般认为<<水浒>>作者为施耐庵,但其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 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 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这种说法 的依据来源于明嘉靖高儒的<<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 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 乃杭人罗本赏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 二者的说法相近。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 中作连央视所拍摄的<<水浒>>也在原著一栏中注明“施耐庵 罗贯中”。

但也有非主流派学者认为<<水浒传>>是明代中叶的作品,而且<<水浒传>>并非个人 著述,而是累积型集体创作的作品,此说是当代的一些学者倡立的。可是由于缺乏 说服力的例证,没有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接受。孰是孰非,各执一词,然而峰回路转 的是在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以下一段文字却耐 人寻味:

“戴宗坐下, 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或猪、羊、 牛肉?”戴 宗道:“酒便不要多,与我做口饭来吃。”酒保又道:“我这里卖酒卖 饭,又有馒 头粉汤。”戴宗道:“我却不吃荤腥,有甚么素汤下饭?”酒保道: “加料麻辣 豆腐如何?”戴宗道:“最好,最好!”酒保去不多时,环一碗豆腐, 放两碟菜蔬, 连筛三大碗酒来。戴宗正饥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吃了,却待讨饭 吃,只见天旋 地转,头晕眼花,就凳边便倒。”

一道家常小菜---“麻辣豆腐”却带来了意外的时间线索,但凡“麻辣”二字菜肴所 用的调味料中两样就是必不可少的:花椒和辣椒。前者原产于中国,秦代的陕西 “秦椒”就已见诸史料,即使另一种调味品豆瓣酱(大陆用蚕豆豆瓣,台湾用大豆豆 瓣)中的蚕豆也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而恰恰是辣椒是由美洲引种世界各国的,中国 关于辣椒的记载始于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番椒丛生,白花,果 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我国发现野生辣椒较晚,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发现有野生型的“小米辣”,但从未见于史料更未有人工种植 的历史。

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将辣椒,玉米,番薯等物带回欧洲,此时已经 是明朝中叶(明孝宗朱佑樘执政,年号弘治)。1513年(明武宗朱厚照执政,年号正德 ),葡萄牙商人首次抵达中国广东,中国与欧洲的海上直接贸易从此开始,原产美洲 的农作物包括辣椒就有可能就此进入中国引种。玉米最早的记载见于明嘉靖三十九 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辣椒”一词则最早记载见于 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一书。书中称之为“番椒”。因此可以定论,作为 麻辣菜肴的“辣”的调味品辣椒是比大哥“麻”的调味品 整整晚了十几个世纪出现在国人的餐桌上,此时已经是明朝中叶的弘治嘉靖年月了。

而恰恰巧合的是,有关<<水浒>>一书的最早记载也出现在同一时代-嘉靖时人高儒的 <<百川书志>>,在此之前并未有任何著述提及。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推藏于上 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据专家鉴定也是大约刻印于十六世纪的上半叶,即明 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这些都为<<水浒>>的成书年代提 供了依据,作于明朝中叶是比较可靠的。

在对于<<水浒>>作者的论证这个话题上,是不是可以按照官方出版物中以生平资料 不可考甚至有查无此人之说的施耐庵为定论呢?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可信性也是比较 高的。首先,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有一些文学作品已写到宋江杀阎婆惜的情节, 如元人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可以说<<水浒>>是在积累了元宋明民间说话的传 统上逐渐定型的。其次,<<水浒>>一书有不同版本,以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 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 十四回本等多种类型。 通常认为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不同 版本的内容也有所出入,比如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一百回本中,第七十 二回柴进在皇宫内御屏风上所见“大寇”姓名,并非“宋江、王庆、田虎、方腊” 而是“宋江、辽国、方腊”。按照简本繁本之分,据信这是比较早期的版本(即繁本 ),而后期的简本水浒中的平田虎,王庆不但被文人们指为“情节就变得松垮散漫, 人物也大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而且还造成了时间重叠的破绽(请看拙著:夜读<<水 浒>>:宋江招安后征战过程中出现的时间重叠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lture& MsgID=39800),后人加料是无可置疑的。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砍去梁山大 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但却 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确有他的艺术眼光也从此成为最流 行的版本,而简本系统的<<水浒>>却沦为了消遣版本。

从一道书中提及的小菜唠唠叨叨了这么多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了,诸位莫怪,无知者 无畏,老汉只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罢了,并非文史科班出身欢迎网友们批评指正, 就像一道麻辣豆腐从明朝诞生至今不断演变一样把<<水浒>>的赏析交流下去,谢谢 大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