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经济被中石化彻底捆绑

(2006-12-28 11:36:31) 下一个
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再获一次性补偿人民币50亿元,以补偿他们为中国经济稳定及民生福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中石化神速二次获补贴,说明政府财政部门不仅对中石化的处境充满同情,对中石化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全面认可,央企牺牲说与无垄断说于此再度觅得实证。换个角度,中石化再获补贴也再次印证中国经济已经被中石化等石油巨头彻底捆绑。

按照中石化的计算——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9个月中石化累计炼油业务收入亏损111.2亿元。中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9月末,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的净资产已由2003年末的550亿元减至27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末的60%上升到82%——这50亿元无异于杯水车薪,尽管这笔费用已经动用了每个国民平均3.8元左右的人民币。先脱离中石化的口径测算一下中石化的收益。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原油年产量过 10亿桶,以每桶成本20美元计,与今年国际原油平均每桶价格60美元左右,形成了40美元左右的差价。按照中石化的原油产量占国内原油产量的20%计 (由中石化进口原油占全国80%倒推),以12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7.8汇率计算,将形成约4368亿元人民币的收益。这些收益足以抵销任何的成本价格倒挂等不利因素。

其实,按照中石化新闻发言人此次答记者问所透露的数据,2004年与2005年两年,中石化共加工原油28610万吨,其中进口油19345万吨,进口率为67.6%左右,远远低于80%的估计,其成本还要低得多,收益还要高一些。当然,中石化从不承认有此收益,向来强调亏损巨大。理由一是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国内原油生产成本可能超出了20美元;二是其大部分原油来自于进口。但即便如此,其利润之丰仍不容否认:今年前9个月,中石化主营业务利润达到了939.67亿元。幸亏中石化上了市,否则我们对财务数据更加盲人摸象。

事实上,在成本方面,垄断国企拥有绝对的话事权。按照中石化公布的2004年、2005年采购进口原油的平均到岸价平均为37.36美元/桶、50.31 美元/桶,低于北海布伦特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而中国进口的原油以高硫原油为主。并且,除成品油之外,中石化的其他产品如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增长多少,获利几何,价格上涨幅度,都应在数据之中有所体现。否则,我们只有对中石化所说的价格上涨对中国石化整体效益增长的贡献只有30%,而其余70%主要靠的是公司减员增效,像补贴的决策者一样深信不疑。不管怎么样,这几年石油巨头四处投产炼化项目说明投资回报率不菲,否则,就很难解释中石化的投资积极性——据此次中石化透露的数据,初步统计近5年中石化用于企业发展建设的资金总额达到近3000亿元,目前每年的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以及资金来源,仅仅靠资本市场是不够的。并且,一个难以赢利的公司也很难给投资者以明确的预期,在资本市场上也很难融到资。资本市场对于成熟的资源性企业只肯锦上添花,而吝于雪中送炭。投资者不是活雷锋。不要告诉我中石化就是活雷锋,如果是这样,说明央企改制无尺寸之功,对于利润的追求正是我国国企多年改制的要义。我们之所以让全体国民哺充这些巨无霸企业,有关部门之所以理直气壮说央企无垄断,无非是为了与国际巨头竞争中获胜,维护民族经济安全。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雪佛龙和康菲石油六大能源企业巨头,它们通过在世界各地的联系,控制着全球超过80%的优质油气资源。中国的石油巨头们正在四处寻找、收购、参股油田,成败如何尚不可知,但中石化等企业已经成功地扛着亏损的牌子,不仅顶住油价下跌的压力,还让全民为他们的牺牲做出了补偿。此次补偿说明中国石油业仍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如果是因为炼油业亏损巨大,说明中国的石油业从效率到价格都未曾理顺;如果有关企业谎报军情,说明政府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所谓的经济安全堪虞。受此刺激,26日早晨开盘,中石化大涨8.42%,报收9.01元。看来最懂其中奥妙的是识趣的投资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