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高

海外的生活大体上是充实的,有时候却也难免寂寞。虽然接受了他国的教育和文化,可是骨子里却依然是中国人。让我们彼此交流,携手相伴。
正文

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一点体会(之四):张无忌

(2006-11-16 18:27:06) 下一个

张无忌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独特的一个形象。金庸的武侠小说,那他自己的话来说,使以武侠小说的形式来来“写人性”的。可是,张无忌这个人的个性,却并不光彩照人,虽然他身为明教教主,位高权重,身负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以及圣火令的绝学,武功堪称天下第一,而且同时拥有四位绝世佳人的爱恋倾慕,他在很多事情上却显得并不主动,甚至是相当的被动,颇有些随波逐流、甚至逆来顺受的味道,一句话,没有鲜明的个性。

其实,张无忌的性格很鲜明,他宽厚仁慈,谦虚抑己,是一个非常厚道的老实人,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人:在权力地位面前他保持本色,不骄傲、猜疑,在娇柔美色面前他没有失去理智,在敌人的拷问之下他没有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张无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我们来看看张无忌的一生,就知道他向社会索取的是如何之少,而向社会馈赠的又是如何之多。张无忌出生于北半球的一个荒岛,在那里和他的父母还有义父度过了十年的童年时光,这段时间里应该是被长辈的爱意所包围的,虽然义父在教自己武功时有些过于严厉,却也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不知道张无忌在没有同龄人做伙伴的童年是不是也曾感到过孤单寂寞。十年后,张无忌和父母返回大陆,途中便经历风风雨雨。在海船上,迎接他的不是纯朴的朋友,而是觊觎屠龙刀、不怀好意的江湖豪客,一个生性天真的孩童从因为说真话而得到的妈妈的耳光开始了解人生旅途的险恶。随后,张无忌在玩耍时被巫山帮的贺老大擒做人质,并以毒蛇威吓,要求知道其义父的下落。这件事虽然是有惊无险,可是对无忌心灵的冲击应该是很大的,以至于后来张无忌在和表妹殷离谈话时,提的不是用玄冥神掌伤得他死去活来、险些丧命的玄冥二老,而是这件事。在后来,张无忌便玄冥二老被捉去,受尽折磨,甚至被当世无药可救的玄冥神掌来折磨逼问他。武功盖世的成名豪杰为了名利竟然在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身上施加这等酷刑,真是丧尽天良。幸得张三丰师徒竭尽全力,从玄冥二老手中抢回张无忌,并以深厚内力为他驱除寒毒,延其寿命,张五忌才没有幼年夭折,尽管如此,也已经饱受苦难。再后来,张五忌得到胡青牛的医治,生命得以延续,随之背负上送杨不悔去昆仑山的重任,历尽千辛万苦,道中战胜恩将仇报的中山狼,逃脱自居名门的何太冲夫妇的明杀暗算,总算不辱使命,成功将杨不悔送到其父杨逍的手中。在随后的江湖漂流中,张五忌落入名门之后却阴险毒辣并恩将仇报的朱长岭摄下的陷阱之中,险些上当受骗,居然因祸得福修成了武林前辈留下的绝世武功,并驱尽身上寒毒。所谓苦尽甘来,幸福终于渐渐向张五忌走来。先是遇到表妹殷离,后又挺身而出帮助锐金旗的弟兄,分忧解难当六强,挽救明教于存亡断续之间,种种机缘巧合之后修成乾坤大挪移神功,并成为威震武林的明教教主。随后,张五忌携明教群豪对抗蒙古朝廷的阴谋,救出被蒙古朝廷陷害的中原武林群雄,弥补了明教和其他门派间的仇杀嫌隙,携群雄共同抵抗残暴的元朝统治,并最终统一我华夏江山。在这中间,张五忌也陷入了周芷若设下的温柔陷阱中,却以自己的宽厚仁慈化解恩怨,终成正果,退隐武林,享受田园之乐。

张五忌的家庭环境非常独特,其父张翠山是武当山张三丰的五弟子,属于根正苗红的名门正派,却因机缘巧合取了天鹰教殷天正的女儿殷素素,并和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金毛狮王谢逊义结金兰。殷素素和谢逊身负血案,而谢逊更是手持据称可以号令天下武林的屠龙宝刀,是无数武林人士抢夺的对象,这些都为张五忌回到中原后坎坷的生活洒下了阴影。为了抢夺象征武林最高权力的屠龙宝刀,各色武林人士,不论正派邪派,无不眼红,都想从回到大陆的张翠山夫妇和张五忌身上得到信息,明逼(贺老三、玄冥二老和武林众多门派)暗骗(朱长龄,周芷若)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活脱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争夺的缩影。这中间更有蒙古朝廷(赵敏、圆真)为了分化瓦解中原武林而推波助澜的阴谋。 在张五忌坎坷的一生中,体现着光明力量和阴暗力量的较量。前面讲的是阴暗力量,这股力量体现了人性中的贪婪、自私、虚荣、阴险、嫉妒、愤怒等特征。张三丰师徒和明教群豪(常遇春、彭莹玉、徐达等)等则代表着光明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则代表着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宽容、理解、仁慈、坚强、信任、乐于助人、坚忍克已等。张三丰和武当六侠为张五忌驱除寒毒,使得张五忌的生命得以延续。常遇春带张五忌去蝴蝶谷,虽遇非难而最终借助神医胡青牛之手为张五忌再驱寒毒,虽然并不彻底,张五忌却因此获得了高明的医术,而这医术,使得张五忌在昆仑山上被灌毒酒后仍大难不死,并因治疗小猴儿最终得到九阴真经的经书,练得绝世武功。在昆仑山上和朱长龄庄中,谢逊独特教学方式的威力得到了展现,张五忌用谢逊教的解穴方法逃脱两次大难。徐达等人锄强扶弱,帮助张五忌和杨不悔免遭中山狼的杀害。赵敏杨逍等人在少林寺屠狮大会中揭露圆真的阴谋,使得中原武林互相残杀的局面得以避免。谢逊以狮子吼诵读金刚经,帮助张五忌走出圣火令武功的心魔纠缠。神雕侠侣的女儿在关键时候出手制服周芷若,使得张五忌和少林高僧的内力比拼圆满结局。所有这些都帮助张无忌走过重重难关。

而张无忌,则是这些人性光辉的集中代表。虽然自己父母被自居名门正派的中原武林逼死,他却不计私仇,在身负绝世武功后没有报仇,反而以德报怨,在蝴蝶谷外为其治病,更在这些人被蒙古朝廷抓去后想方设法营救,从而使元朝分裂武林、浑水摸鱼的阴谋没有得逞,他更是团结中原武林人士,最终赶走了蒙古人。他坚忍克己,不会像郭靖那样因为店主奉承奸臣就推到人家的房屋,张五忌被周芷若告知赵敏杀害了殷离后不忍心杀赵敏报仇,从而使周芷若嫁祸于人的阴谋没有得逞,避免了萧峰中计杀死阿朱的惨剧。他持重深刻,当赵敏问他以什么手段让明教群豪对他死心塌地时,他说,“我们是为国为民、为仁侠、为义气,范右使和我素不相识,可是一见如故,肝胆相照,只是不枉了兄弟间这个‘义’字”。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解,韦小宝令狐冲是不会有的,郭靖萧峰或许会有这样的作为,却未必有这样的理论水平。 忍,从字形上看,心字头上一把刀,可见要忍是极痛苦的事情。事实也是如此,要忍,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愤怒,要服从大局,要顾全整体,哪怕自己这么做有时候要放弃到手的利益好处,为了别人而非自己,很多时候反而会遭到自己帮助的人的误解嘲讽。张无忌做到了,当他一掌就可以打死侮辱自己父母的少林和尚时,他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并下定决心,“不管他们如何骂我辱我、打我伤我,我定当忍耐到底,这才是真正为父母及义父复仇雪恨之道”,这是真的“侠之大者,在国在民”。郭靖是位为国为民的大侠,可是他杀死了谋害其父亲的段天德,如果段天德身系南宋安危,郭靖能够原谅他甚至反过来帮助他吗?这真的很难说,四十岁的郭靖可以做到,二十岁的郭靖恐怕就很难做到,而二十岁的张无忌却做到了。

要帮助别人,就要付出代价。张无忌完全可以不救玄冥二老,任由其从高塔上掉下摔死,不必费心而报了当年他们对自己痛加折磨的仇恨,何乐而不为?可是张无忌宽厚仁慈,还是救了他们。而玄冥二老却反而恩将仇报,被权利腐蚀透了,继续和张无忌为难,最终落得师兄弟自相残杀、同归于尽的下场。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张无忌当时救了玄冥二老,却后来死于玄冥二老之手,那么又该如何?在“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不朽的电影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结论,权力不是惩罚,而是宽恕。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宽恕的敌人不但不会忏悔,反而继续为恶,我们还要继续宽恕他吗?

在《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中,其实还有更加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在最后,张无忌落入了朱元璋的阴谋中,萌生退意,让朱元璋这个阴谋家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张无忌宽厚仁慈,深得明教教众和中原武林群豪的尊重爱戴,武功医术皆称雄于当世,内有赵敏、周芷若等情侣良伴,外有杨逍范遥武当诸侠众多朋友的帮助,难道就不能够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民主政治体制、永远的流传下去?张无忌为什么就不能够像美国的华盛顿那样在退隐庄园前留下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些问题,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小说的范畴,超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能回答的范畴。前面我们讲金庸的武侠小说是用文学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在金庸的小说中,有几个问题没有回答。一是郭靖、令狐冲、萧峰、张无忌等代表各种文化思想的人如何相处?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制度能够让这些人共同相处而又各显其能?二是代表知识的武学秘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九阴真经是黄棠自创的,黯然销魂掌是杨过所创,九阳真经是何人所创?独孤剑魔是如何成为一代高手的?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高手?这些人又是如何成为高手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更没有普遍性。 这些问题,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当然给出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是不令人满意的,这个答案就在《鹿鼎记》中。随后将做出分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当当RINOA 回复 悄悄话 张无忌是完美得令人讨厌的人. 我心中的好汉子不是个对人人都好的人. 是个至情至性,大悲大喜大恨的人, 他这样的男子,是个滥好人, 最好当和尚, 做什么男人?太能忍的人,多么压抑无趣? 所以他在爱情上,如此无能. 也是小说了才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再说也许是他功夫好,偶像级的,要不然也是那个年代的女人没有个性.
我对PANYS对芷若的仇视感到非常愤怒! 这个女人偏生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女人. 她可以柔, 她小时候多么善良母性; 但是, 她的爱如火焰般炙热, 她拼了命的去爱. 没错,她是为了得到爱尝试杀死别的女人. 可是爱本来就是排他的,如果有人跳到我的婚礼上把我未婚夫抢了去, 我也要杀她的.她选宋青书,是为了刺激张.是蠢,可是我们谁遇见这种事情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何况她一个十几岁的年轻少女, 正是头脑发热, 叛逆激进的年华?可是她还是善良的,她走了弯路,可是后来也赎罪了,认错了.她从来没有害过张( 那穿胸一剑也是穿在她心上的), 她最后说: 无忌哥哥,你可知道,我对你, 也是刻骨铭心的相爱? --多么无助无望的爱? 多么痛的心? 一个她从小就爱上,爱了10好几年的男人,一个在她青灯古寺的生活中唯一一点温暖的安慰, 一个和她在喜烛中张灯结彩夫妻对拜, 让她对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充满的憧憬和兴奋的男人,却最后在众目赫赫之下弃婚而去. 那个年代的女人, 这样的情况, 你不是要了她的命? 她的脸往哪里放? 她以后还能嫁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