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在这样的背景下,哲学怎么定义的?

(2007-01-15 10:55:31) 下一个

北大哲学系哲学导论1 余敦康

由余敦康先生《哲学导论》课堂录音整理而成的文字稿,以备选修此课的同学参考。 文字稿由博士研究生助理谢荣华、黄熹、颜玉科、王浩四人整理, 皆未经余敦康先生本人审定。      




不管如何,在这一过程之中,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无非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偏见”。把活生生的个人经历和哲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的哲学观,结果造成了哲学的不同。所以哲学的定义之所以各各不同,完全在于每个人的哲学观都不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观。有些人不太明确,有些人不太自觉;自觉的哲学观有一套逻辑的系统,能够证明它的正确性,这一样就成为了一个哲学家。像我这样的哲学教授,既说不出一个道理来;关键又没有形成自己的“成见”,就像《万尼亚舅舅》里面的那个艺术教授,讲了一辈子艺术,结果还不知道艺术是什么。

这个困惑今天依然没有解决。归根结底,哲学的景观很复杂,哲学是不确定的。对于哲学是什么,我觉得可以借用罗素的话。罗素说哲学既不是神学宗教,也不是科学,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东西。为什么说是介于二者之间?凡是宇宙人生等等不确定的问题,宗教、神学都能做出回答:世界是怎么产生的?上帝创造的。宇宙是怎么来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有没有意志自由,这些问题都很难探讨清楚,但是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学都能依靠信仰做出一个没有办法的解决办法。科学关注的问题不一样,科学是确定的知识,它关心的是具体的事实,是对是错还可以得到检验;科学的对象是确定的东西,跟宗教不一样。而哲学的对象是不确定的,论证的方法则是确定的,它借用已经确定的方法,证明一个道理。所以说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我们进入大学学习哲学,对于哲学是什么,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些问题,要不断地做出自己的解释;在这个解答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地提高我们的认识,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从 1914 年北京大学开设哲学门,到 1949 年为止北大的哲学研究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复旦大学编了一套《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有中国哲学卷,选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哲学家所写的经典著作,一共选了 20 个人。都是哪些人?严复、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鲁迅、熊十力、张君劢、张东荪、李大钊、胡适、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贺麟、唐君毅、牟宗三。二十世纪 100 年来有多少亿中国人?我们挑来挑去,仅仅挑出了 20 个可以被成为哲学家的学者;而且,他们之中还不是全部都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他们是我们的老师辈,虽然我们很尊重他们,但是感觉是—— 悲哀。

西方对于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比如黑格尔就公开地说,中国没有哲学,印度也没有哲学,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是哲学的正宗——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简单地说了几句孔子,说他说了几句人生规则;说老子的“道可道”多少有点哲学的味道,但是说它是哲学还是谈不上。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完全是一种嘲讽和批判的态度。现在通行的文德尔班的《西方哲学史教程》,也认为中国没有什么哲学。悌利的《西方哲学史》同样是这种看法。这完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看法,它完全以西方的眼光、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东西,不符合就说那不叫哲学。那我们学了半天哲学,原来一直是跟在西方的后头跑,这样再跑也跑不过他们。所以,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景观,简直就是西方哲学的展览馆,西方哲学有个什么东西,马上就搬过来,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五四”以来就开始在搬了:柏格森主义、杜威主义、罗素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统统都搬了过来。现在搬得更多了,后现代的、福柯的、德里达的,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哲学家,知道不知道的,全都给搬过来了。我刚才说了,这无非是一个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所有西方的哲学,也都是“说出一套道理来的成见”、偏见。这种成见偏见骨头里头就是西方中心论。 100 多年来,我们这样跑,能跑的过西方么?

从北大哲学系风雨苍黄 100 年的历史,就可以看到 19 世纪末以来的现代中国哲学史历程。你们现在进了北大,就应该有新的角度,换一个视角,颠覆西方中心论。现在北大哲学系的教师当中,有我的老师,也有我的朋友。他们有不少成果你们可以参考。比如陈来先生写的《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是什么意思?说明现代的中国哲学正出于一个寻找的过程当中,还没找着;从冯友兰梁漱溟等人一直到现在,都是不断地寻找如何从中国哲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先生,你们的系主任,写了一部《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就是说,换一个眼光,用中国的眼光来解读西方的哲学: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的后现代主义,一定要有一个中国自己的眼光。这跟过去用西方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还有张世英先生,我的老师,写的《哲学导论》。他讲的又不一样。张先生也是经过了一番艰难的探索,他是研究黑格尔的,是黑格尔哲学的专家,最后也转了过来。所有这些研究中国哲学的人,他们脑子里头都在追问中国哲学是什么,通过考虑这些问题,形成一个自己的哲学观,这样才能用中国的眼光来看问题。

上面我们说了二十世纪 20 个中国哲学家,他们大多都跟北大有关。清华有个“清华学派”,但是根本没法跟北大比。从北大成立哲学门开始,冯友兰、金岳霖、张东荪等等,都在北大任过教,他们都可以说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这是北大哲学系历史的第一期发展。从 1949 年到 1978 年,算是北大哲学系历史的第二期。在这整整 30 年里,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52 年院系调整,全国就留一个北大哲学系,全中国所有的哲学家,都集中到了北京大学。全国统一哲学系的目的何在?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哲学,这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要承担的任务。但是原来的哲学家都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搞唯心主义的,现在要搞一个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那就要改造思想,一边学习,一边改造。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就敢于批判冯友兰,批判金岳霖。怎么批判?从马克思主义当中找几个教条,然后说你的观点这个不合那个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哲学怎么定义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定义,是斯大林的定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讲,所谓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而用艾思奇的话来说,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惟一正确的世界观;而哲学史上却存在许多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因此,一部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是唯物主义不断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因此,全世界只有一个哲学,全世界只有一个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也因此统统被推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