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华盛顿游记 (4)--韩战纪念碑

(2007-06-08 09:37:10) 下一个

 

TinyPic image450) this.width=450" src="http://i18.tinypic.com/4480pkh.jpg" data-cke-saved-src="http://i18.tinypic.com/4480pkh.jpg">



 

站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上,高耸入云的华盛顿纪念碑和布满涟漪的倒影池浑然一体,在蓝天和绿地的衬托下,池边乳白色的路以笔直的线条勾勒出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从这个角度欣赏华盛顿纪念碑,是极佳的选择。我喜欢远距离欣赏伟人,既不感到压抑,影响自己的视觉,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局部在全体中的位置,领略伟人何以卓尔不群。

从林肯纪念堂拾级而下,沿着倒影池信步朝华盛顿纪念碑方向走着,脑子里一直在琢磨纪念性陵园建筑对人的感觉产生的影响。朋友提醒,韩战,越战纪念碑就在附近,无论如何得看看。

一听说韩战纪念碑,曾经是志愿军军官的老岳父立刻来了情绪:“先去韩战纪念碑!”一声令下,我们立马调转方向,先看韩战纪念碑。从昔日亲历两军鏖战到今天参观敌军陵园,能不激动吗?我非常理解老爷子的心情。

 

 

TinyPic image

 

所谓的韩战纪念碑座落在林肯纪念堂前南侧的绿地之中,实际上是陵园区的园中之园。这里没有高耸云天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有的只是由十九个真人大小的美国士兵在战地巡逻的一组不锈钢塑像,一堵一人来高的黑色大理石纪念墙,以及喷泉水池等建筑集中在一起的三角形花园。园中花木扶疏,错落有致。因此,我觉得把它叫作韩战纪念陵园更合适。

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塑像。据介绍,这组塑像是由参加过二次大战的老兵,雕塑家
Frank Gaylord设计的。和我们常见的那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烈士塑像不同的是,这组塑像中的美国兵没有一个具备我们理想中的所谓英雄气质。从他们的脸上读不出任何“雄赳赳,气昂昂”来,看到的却是充满恐惧,紧张,焦虑,疑惑,无奈的面容。

 

 

 

TinyPic image

 

 

 

 

 

 

站在这个士兵面前,我久久不能释怀。他可能家有妻儿老母,都盼着他回家呢。可能,这条路还没走到头,就踩上了地雷。大老远的,绕半个地球,跑到朝鲜来打仗,这是为哪齣啊?从他脸上,我瞧不出一点儿对“杜鲁门主义”的透彻理解和凯南“遏制”政策的自觉执行,也看不出丝毫保卫自由世界的使命感和战胜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尽管他身上缺少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光环,但他实实在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穿着军装带着枪的人。我想,这才是这些塑像震撼人心之处。

然而,此时此地的这个士兵又是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部件,他可能被战争摧毁,他也可能摧毁其他人的生命,尽管战争机器不是操纵在他的手中。

 

 

 

 

 

 

韩战是东西方阵营之间在冷战期间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尽管它的起因至今众说纷纭,然而,它的结果却是令人遗憾的。

多年前,曾上过Bruce Cumings教授的课,他是研究韩战的著名学者。当时他正在修订他的成名作《韩战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Grupo Ilhsa S.A., two volumes, 1981, 1990),要我帮他查阅《人民日报》发表的所有中国政府有关朝鲜战争的声明和社论。经过一个夏天的折腾,天天泡在图书馆翻阅《人民日报》微缩胶卷,权当作政治学习了。通过如此“集中学习,”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对《人民日报》的宣传功效增加了一层认识。今天回过头来再看东北亚局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韩两国经贸往来,朝鲜难民问题,。。。真是感慨良多,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打这场战争是为了攻城略地的话,战后双方又回到战前的三八线继续对峙。若说是因为意识形态冲突吧,这种意识形态分歧早已变得无足轻重了。这场战争是不是非打不可?是否达到战争发动者的政治目的?随着历史档案的逐渐公开,历史学家会做出公正的结论。

 

战争残酷性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对人的生命的摧毁。园中纪念喷泉的水池中,有记载美军及联合国军在韩战中伤亡人数的刻石。看到这些伤亡数字,上甘岭的镜头,王成“向我开炮”的英雄形象,一幕幕在眼前浮现。都是活生生的素不相识的人,一瞬间变成了炮灰。

 

 

 

 

 

TinyPic image

TinyPic image

TinyPic image

 

在韩战中,美国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人数为:死亡683079,受伤1693286。由于众多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伤亡人数还不能确定,但三十到五十万应该是不离谱的。伤亡人数的多少,对这场已经发生的战争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重要意义了,但对死伤者的家属来说,依然是永久的悲伤和苦痛。

 

 

 

TinyPic image


韩战纪念陵园中的另一个主体建筑是一堵抛了光的黑色花岗岩纪念墙。纪念墙的起始部位镌刻着四个大写的英文字 "FREEDOM IS NOT FREE” (自由并非没有代价)。看着墙上的战士头像,园中美国大兵塑像,以及园中游人的影像在镜子一样的纪念墙上重叠在一起,在这过去与现在交汇之际,我对自由的代价问题产生了多一层的思考。

正如卢梭所言:“
人生而自由,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既然如此,人们争取自由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算合情合理呢?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云白 回复 悄悄话 你的国会大厦、白宫的游记呢?快点发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