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肯尼迪和奥巴马 2008

(2008-02-19 17:40:43) 下一个


                     

今天,Dallas的天气虽然很阴沉,却没有雨。 

 

我站在The Sixth Floor Museum At Dealey Plaza 上向下俯视,路上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和三三两两徘徊的游客。头脑里尽量去充满拥挤不堪的人群、缓缓而过的车辆,然后电视里那声枪响和迸出的血便闭上了我的双眼… 

 

19631122日,众目睽睽之下,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在这里遇刺身亡。几十年过去,肯尼迪的遇刺事件真相仍然扑朔迷离。 

 

也许真的是机缘巧合,前几天在朋友的Party上还曾经谈论过这位总统,没曾想度假会中转此地。想起那位美国朋友把奥巴马比做当年的肯尼迪时,眼睛和言谈中那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激情,心里是羡慕他的。还有可以年轻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现在,当我就这样闭着眼任大脑空白时,却有种淡淡的、不祥的感觉了。 

 

如果这位奥巴马真的当上了总统,又会发生什么? 

 

这位朋友的见解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和黑人的)思变的心态。流于表面,我们可以说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两人都曾是哈佛大学毕业,都是参议员出身,都因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精彩发言而一夜走红,也都写过很畅销的书(前者是《勇敢者的画像》,后者是《无畏的希望》)。同样亲民、同样敏捷机智、同样不是出于主流(天主教、黑人)深入到本质,联系着奥巴马与肯尼迪的则是改变(Change) 那种对未来的一种憧憬,那种开创未来的历史感,那种超越种族和肤色的梦想 

 

这种梦想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上的。落实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便会给人以脱离实际的感觉。美国现在最灸手可烫的问题是经济、战争、医疗保险计划等问题。目前所有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改变。如何改,谁更适合在这个位置上扭转乾坤?是老到的经验,还是锐利的眼光? 

 

很多理想主义者,现阶段似乎只想到了‘改变’的问题。是往好的方向变,还是往坏的方向改,怎么改,具体措施是什么?好象只是泛泛空谈。这个世界需要‘理想主义者’、‘激进主义者‘,那么现实主义者呢? 

 

在美华人,在‘理想主义’氛围里成长,大多在失望后更现实、理性,不大容易再轻信什么空洞的东西。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看到的,那就是克林顿时代的经济繁华、对移民的宽容和尊重、对科技的鼎立支持。他们更注重实效、经验、智慧、能力。 

 

肯尼迪在任期间,世界的局势似乎并不平和。如果给肯尼迪更多的时间,他会不会在经济上有所建树?这些都是一些谜… 

 

 

 

KennedyJohn Fitzgerald

美国总统19611963)。生于1917529日,卒于19631122日。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的鱼雷艇被日本海军击沉,身受重伤,逃上敌后荒岛,后来率领士兵归队。29岁竞选众议员获胜,连任3(19471953)。在国会里,他对内重视社会救济和平民福利,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对于杜鲁门一度压蒋介石与中共联合的政策表示不满。1953年他进入参议院,正值麦卡锡反共运动盛行之时,大批联邦公务人员以同情共产党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对此并无异议。1956 年写成《勇敢者传略》一书出版,获得普利策奖。50年代后期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力主扩大援助非洲和新独立国家。他的政治观点逐渐左移 ,在民主党内的声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连任参议员,19601月宣布竞选总统,以微弱多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他执政1037天,任职开始就遇到美国入侵古巴遭受惨败的事件。19616月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  ,以强硬 态度对待苏联要与东德单独签订和约的威胁。196210月发现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他下令对古巴施行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导弹装置。10个月后,美、苏、英禁止核试验条约签字。肯尼迪组织拉丁美洲争取进步同盟与和平队。他提出的大量削减所得税的立法以及扩大人权的立法,却推迟到他死后才得以通过。1963 11月,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2008年2月15日  于达拉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