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小学生都做些什么? 2007

(2007-07-17 09:11:54) 下一个


女儿小学毕业了。回顾一下这些年,还是不大清楚美国小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这里只是粗浅的记忆:
  

 

1.      幼稚园毕业  

 

  •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
  • 认识26个英文字母;
  • 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有一些实地考察(Field trip),去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
  • 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

2.      一年级  

 

  •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或者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
  • 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
  • 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 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
  •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3.      二年级 

 

  • 会读、写三位元数的数位,从随意取的五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从大数到小;
  • 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
  • 学会用图片和资料来表达,理解不同职业的谋生方式;
  • 开始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别;
  • 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  

 

4.      三年级  

 

  • 学会如何把资料做成曲线图;
  • 会比较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
  • 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明白青蛙、蝴蝶、小鸡、小白鼠等小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
  • 懂得如何使用字典;
  • 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透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 开始免费乐器、乐理教育(我女儿所在学校是交响乐团);  

 

5.      四年级  

 

  • 用电脑运算很大的数位,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
  • 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来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
  • 学会写正式、非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

6.      五年级  

 

  •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
  • 通过做笔记对各种资讯进行比较和综合;
  • 开始撰写非虚拟的报告和五段体式的短文;
  • 公立学校开始进行毒品抗拒教育;
  • 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并着手自己写传记。
  • 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能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构思、背景、人物塑造、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来自国内的父母会觉得,一个已经读到五年级,马上就要毕业的美国小学生,对其数学能力的要求,仅仅限于加、减、乘、除运算,未免水平太低了。看到美国小学生整天都在玩,家长都不免叹气,大叹美国的基础教育不够扎实,无法同中国相比。尤其是看到每年国际数学竞赛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国学生,更让国人加深了这一观念。 

 

其实,美国人也讲究打基础──扎实的基础。只是和中国人所谓的基础不同罢了。美国人对小学生培养的是做人的底线(bottom-line),那就是自信、诚实、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要学会的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s),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 

 

美国学校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即使别的方面很差),女生群了若指掌,趋之若鹜。而在美国生长的一代,如果你问她们班上男生谁的学习成绩最好,她们很茫然,但学校里哪个男生运动最出色,却如属家珍。 

 

只会学习的尖子多被同学讥笑为nerd而被孤立。为了避免失去友谊,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拒绝去荣誉班,甚至故意在考试中失手,变得和大家一样普通。在孩子们眼里,朋友、友情、快乐,比成绩重要多了。没有朋友,独来独往,形单影只会变成他们的噩梦。  

 

培养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独立收集材料,去思考和完成命题,而不是死记硬背,是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差异所在。 

 

两种教育体制下的差异 

 

中国留学生来美读博士,凭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留学生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的课题,中国人往往没有美国人那么富有创造性。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和训练不同便显出明显差异。中国人只习惯于在一个规定的框架里去施展本领,一旦没有了规矩,失去了指导,不见了原有的常规参照系统,对美国人来说是获得了自由,而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丧失方向感、无所适从的恐慌与茫然。  

 

周围很多华人,工作五年十年后,大都只能做技术,最多升到技术部门的总管,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很高的位置。一个无形的玻璃屋顶矗立在那里,无法冲破。语言自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EQ(情商)。也许,别人的具体技术不如你,你会很轻视的说他们就会吹牛唬人。可扪心自问,宏观的调控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指挥能力、创意能力,其实也是一种本事。 

 

记得在美国读书,修习Business Communication 课时,老师曾说:技术只占你人生的20%,而沟通、管理却占80%。他是对的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