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7年12月28日

(2007-12-30 08:24:40)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贝-布托遇刺 巴基斯坦宣布未来三天为悼念日
【综合消息】27日下午,巴基斯坦人民党在拉瓦尔品第的一个公园举行上千人集会,贝•布托到场发表讲话,呼吁支持者在明年1月8日议会选举中投票给人民党。集会结束后,当地时间下午5点30分,贝•布托乘车准备离开。据目击者称,就在此时,有两名枪手分别从不同方向突然接近贝•布托乘坐的汽车并对她开枪射击,二人随后引爆了绑在身上的自杀性炸弹。

愤怒的支持者高呼口号
巴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袖、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闻讯赶到医院,坐在贝•布托遗体旁,一言不发。一些人向拉瓦尔品第总医院急诊室入口投掷碎玻璃。不少人失声痛哭,一些人开始用石块砸停在医院外的汽车。听闻贝•布托的死讯,人民党的一些支持者极为愤怒,聚集在医院外高呼口号。在距医院大约3公里的现场,柏油路上散布着警帽和鞋子。一些人在死者尸体上覆盖人民党党旗。警察用红白两色警戒线封锁贝•布托遇袭时所在的街道。这是贝•布托回国后首次在拉瓦尔品第参加露天集会。她的支持者说,贝•布托明白,前往那样一个大型露天集会将承受相当大风险。贝•布托原打算11月在拉瓦尔品第举行集会,但政府以安全状况堪忧为由加以制止,迫使她取消了那次集会。

宣布未来三天为悼念日
贝•布托遇刺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官方表态称“这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一个可怕悲剧”,曼•辛格总理和慕克吉外长表示震惊,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袖谢里夫称之为“巴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事件发生后,巴国内局势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许多商店和加油站由于担心可能爆发群体事件而纷纷关门,一些巴人党的支持者还试图冲进贝•布托停放的医院内。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27日晚通过官方电视台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全国为遇刺身亡的巴前总理、人民党主席贝•布托举行3天哀悼。

明年一月大选推迟举行
穆沙拉夫当天晚上召集政府高级官员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当前巴紧张的国内局势,随后发表电视讲话,呼吁全国民众保持冷静。他说,唯有保持冷静,“才能挫败恐怖分子刺杀贝•布托的邪恶用意”。据此间媒体报道,巴总统顾问表示,原定于明年1月初举行的全国大选肯定要推迟,目前巴政府考虑将先组成一个由所有党派参与的联合政府,以稳定国家的局势。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贝•布托的“再次(上一次是她刚回国时)遇刺”,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布托之死”的问题上,穆沙拉夫的呼吁已经点出了问题的要点
在做进一步的展开之前,我们先请大家注意这么几个细节:

第一,贝•布托遇刺的拉瓦尔品第,地点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在该地区塔利班、基地组织非常活跃

第二,事发后,穆沙拉夫当天晚上召集政府高级官员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当前巴紧张的国内局势,随后发表电视讲话,除了“呼吁全国民众保持冷静”之外,这位文职总统表示“唯有保持冷静、才能挫败恐怖分子刺杀贝•布托的邪恶用意”。

我们认为:显然,在“布托之死”的问题上,穆沙拉夫的这番呼吁,已经点出了问题的要点,那就是:
首先,杀布托是为了在巴基斯坦制造混乱、甚至在巴基斯坦制造内战,因此,“唯有保持冷静、才能挫败恐怖分子刺杀贝•布托的邪恶用意”
●令“方方面面”纠缠在“谁是幕后黑手”的问题上,这本身就是“主使者”的“邪恶用意”之一
其次,我们知道,巴基斯坦的局势异常复杂,各方势力交织其间:不论是急欲打开阿富汗-巴基斯坦通道的美国,还是期望全面切入南亚、中亚的欧盟,更或者是在巴基斯坦境内有众多支持、同情者的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组织,以及与其它伊斯兰极端势力交往过密的某些巴基斯坦政治派别,尽管各自的“利益”有着巨大的差异,各自的“视野”更有高低之分,但都可能从事件中直接、或间接的受益,因此都有“作案”的动机,都可能是幕后黑手。
因此,在“真相”出来之前,如何令国际社会,特别是令巴基斯坦国内各阶层、各政党,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纠缠在“谁是幕后黑手”的问题上,这本身就是“主使者”的“邪恶用意”之一
●“主使者”的“主要意图”
对此,首席评论员更是明确指出:至于“在纠缠中”去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在破坏中”去寻找一个“看起来可以”令“混乱中的巴基斯坦”逐渐实现稳定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个“刻意寻找令巴基斯坦局势稳定之机会”的“过程”中,在周边去“制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去实现某种“战略上的变局”,更是“主使者”的“主要意图”。
●过多地去猜测“谁杀了布托?”,既没有意义,还非常容易钻进一个精心编织的圈套
事实上,通过上述描述,我们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就目前而言,一切理性的人们,都不要过多地去猜测“谁杀了布托?”,在我们看来,这既没有意义,还非常容易钻进一个精心编织的圈套。
●在某种意义上,布托是被一个“精心营造的政治环境”杀死的
在讨论的过程中,首席评论员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其说布托是被“某个具体的恐怖势力”杀死的,还不如说是被一个“精心营造的政治环境”杀死的来得准确。
因此,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仔细揣摩“第一个细节”,我们也就不难提出这样的一串问题,既:
第一,在反美声浪高涨的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激进势力非常强大的情况下(这一点,从与激进势力关联甚深的谢里夫一旦摆脱法律的限制也有当选总理的可能性中就可以看出),是谁在逼迫布托“必须”公开表明“如果当选我将对极端势力采取更加强硬政策,并考虑让美军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反恐”的“亲美立场”、从而表现得较穆沙拉夫的反恐态度更加积极?
显然,明眼人是一看就知:逼迫她“必须如此”的是美国人!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上,华盛顿优先考虑的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布托最先的角色被设计成“一种制衡穆沙拉夫的力量”,旨在将巴基斯坦政府改造成一个令“中俄”、或者上合的伊核政策、中亚政策“相当低效”的政府,但在“中俄”不惜拆去“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彻底抽去欧盟在伊核问题、甚至在中东问题上充当“协调人”之根基的威胁下,欧盟、特别是“老欧洲”始终没有将“不排除调整阿富汗政策”的放风“落在实处”,美国的阿富汗政策也始终无法获得北约“实实在在”的支撑;华盛顿欲联手欧盟将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对中俄的中东政策、中亚政策而言)的计划也始终处于无从推行的状态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使欧盟在阿富汗问题上改变态度,从而在阿富汗至巴基斯坦通道的问题上寻求某种形式的变局,并将其扩展至伊核问题,最后与巴以和平进程、伊拉克问题进行“联动”,这才是华盛顿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非常清楚的是:自华盛顿向声称“如若巴基斯坦局势继续失控就要辞去总统职位”、但暂时又无可替代;尽管已脱去军装,但种种迹象表明,在“中俄”、特别是伊朗核进程“有可能迅速突破”的“有效策应”下,不仅仍然严密地控制着军队、还控制了最高法院的穆沙拉夫妥协(这种妥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华盛顿对布托的出卖)之后,至于强迫布托必须亮出那种明目张胆的亲美立场“才可以”继续参选,其本身“是否会影响布托的选票”,早已经不是华盛顿优先考虑的问题了。
第二,在布托已经亮明“上述亲美立场”后,在明知极端势力要杀掉她的情况下(这一点,从她留下的电子邮件中就可以看出),是什么力量在迫使她冒死也要到拉瓦尔品第进行演说?前面说了,该地点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在该地区塔利班、基地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
显然,逼迫她冒死也要到拉瓦尔品第进行演说的是“选票”!值得强调的是,布托冒死去拉的这些“选票”,既是巴基斯坦选民手中的那张选票,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国人手中的那张“选票”?
●布托在政治上别无选择
综合“第一”与“第二”,我们也就不难得出三个结论:
其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华盛顿已经用行动证明“在巴基斯坦问题上,自己不再优先考虑布托的选票”,但在“必须听美国人的才能继续选下去的”现实下(没有美国的压力,穆沙拉夫就没有撤除紧急状态的可能、布托也就根本没有机会通过选举上台、分权),布托除了一边按美国的要求标明自己是美国利益代言人、一边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四处挣选票之外,又有什么选择呢?
其二,在“其一”的情况下,在极端势力早就威胁要杀死她,特别是“这种威胁”在布托于反恐问题上“标明”自己将比穆沙拉夫更加强硬、更加配合美国而变得更加危险之后,由于“选票”的压力,一个不得不四处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解(准确地讲,是在为其“亲美立场”进行“消毒”,这一点,从她不得不去激进势力活跃的拉瓦尔品第进行演说就可以看出)、旨在多挣几张选票的布托,其实早就注定了其悲剧的下场,只是有个“或早或晚”的时间差异而异,或者有个“非此既彼”的地点差异而已!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巨大的,因为它将经得起“复杂的调查”
其三,在“其二”的基础上,“某些人”需要做的,不过是借刀杀人,坐在旁边、等待某个恐怖组织对急于拉票、而彻底暴露在大众之下的布托痛下杀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巨大的,因为它将经得起“复杂的调查

●与其说猜测“是谁杀死了布托”、还不如去思考“是谁将布托逼进拉瓦尔品第‘这种死地’”实际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其说是“恐怖爆炸”杀死了布托,倒不如说是那股将布托逼得冒死也得到拉瓦尔品第的进行演说、拉票的“政治气候”杀死了布托来得准确!与其说去猜测“是谁杀死了布托”、还不如去思考“是谁将布托逼进了拉瓦尔品第‘这种死地’?以及为什么要将布托逼进‘这种死地’”来得实际

正因如此,东方评论员也就特别在意第三个细节
第三,它非常关键,同时它也是对“第二个细节”的“最好补充”。详细情况请阅读另一则消息。
贝•布托遇刺身亡“基地”组织扬言负责
【综合消息】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27日在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贝•布托是在刚刚发表演说后乘车准备离开会场时遭到枪击和爆炸袭击的。贝•布托的安全顾问拉赫曼•马利克说,贝•布托被一名男性武装人员开枪击中颈部和胸部,袭击者随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官方的巴基斯坦电视台援引内政部官员的话说,贝•布托乘坐的车子被一名自杀式袭击者的炸弹炸毁。
据意大利媒体称,在贝•布托遇刺后,“基地”组织阿富汗领导人兼发言人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说:“我们终结了美国最宝贵的财产,她宣称要击败圣战。”
据悉,“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在今年10月就下令取贝•布托的性命。为此,“基地”组织派出敢死队,最后,一名拉什卡-简戈维组织成员杀害了贝•布托。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贝•布托是哪方势力刺杀的,既然“基地”组织愿意出来“认领”,那么,在“真相”出来之前,这笔账就只能记在“基地”组织的名下。

●到了这一步,谁都别想将“美国人”扯进去
在“确认”这一点后,我们再来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在贝•布托遇刺后,“基地”组织阿富汗领导人兼发言人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说:“我们终结了美国最宝贵的财产,她宣称要击败圣战。”
显然,到了这一步,不论贝•布托之死的幕后黑手是谁,在没有拿到真凭实据之前,谁都别想将“美国人”扯进去,道理很简单:按“基地”组织的说法、美国人在事件中可是失去了“最宝贵财产”的
●大家需要注意的“第四个细节”
另外,还有两家暂时不会扯进去,不仅扯不进去,还有可能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这就是我们想提请大家需要注意的“第四个细节”,既:在贝•布托遇刺之前,阿富汗政府“突然高调地”驱逐了两名外交官,理由是他们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进行了“秘密接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阿富汗政府“果真”是因没有参与所谓的“秘密接触”而“非常生气”的话,那么,这件事就意味着“阿富汗政府”之外的势力正试图“绕过阿富汗当局”去处理阿富汗事务。
有意思的是,那两名外交官都非常有来头,一个是来自全球最大的全球性组织--联合国,另一个则是来自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组织-欧盟。
然而,在我们的观察中,“某些人”要真想办成那件“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的事情”,仅仅“这两家”是不够的,因此,借助“这个细节”的铺垫,另一个角色也就如期出场了。
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消息。
英国媒体:美国暗示支持与塔利班举行秘密会谈
【伦敦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昨日暗示支持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举行秘密会谈,而长期以来美国公开坚持的国策是:绝不与这个伊斯兰军事组织谈判。

欧洲两位高层外交官日前被驱逐出阿富汗,有人指称他们未经授权就与塔利班举行了会谈。
一位美国官员在喀布尔表示,只要“阿富汗方面的有兴趣”,“就应该有进行这种对话的余地。”
在这位官员发表讲话前不久,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威廉•伍德宣称:两位遭驱逐的外交官分别来自欧盟和联合国,他们的举动一直“有着绝对良好的动机。”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原文是: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威廉•伍德宣称:两位遭驱逐的外交官分别来自欧盟和联合国,他们的举动一直“有着绝对良好的动机。”
●在我们的一份“统计表”上,已经有了这么几个名字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华盛顿认定他们的举动一直“有着绝对良好的动机”,而全面依靠“欧美”的阿富汗政府虽然表现得“极其强硬”,决定将其驱逐,但却“没有”将其“定罪”,因此,对华盛顿的“那一说法”我们也“姑且信之”。

这样一来,在我们的一份“统计表”上,已经有了这么几个名字:一个是联合国,一个是欧盟,还一个就是“信誓旦旦地”相信他们“有着绝对良好的动机”美国。

●这份名单与“中东四方工作小组”是何等类似?
另外,考虑到阿富汗塔利班组织与巴基斯坦的特殊关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地理联系;再考虑到巴基斯坦与中国的特殊关系,中国对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重要影响力;特别是,考虑到“某些人”想要达成的战略目的,那么,在上述统计表中,可能要加上中国.
到此为止,也许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如果就这样形成一个“多方工作小组”的话,那么,在“成员数目”与“成员结构”的层面上,这份名单与“中东四方工作小组”是何等类似?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取代了俄罗斯。

●将贝布托逼进拉瓦尔品第“这种死地”的真实目的
至于以何种名义构建这样一个“多方工作小组”?或者说,成立一个“四方工作小组”将用来处理什么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恐怕与将贝布托逼进拉瓦尔品第“这种死地”的真实目的有着深刻的联系。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在讨论中将拉瓦尔品第称之为“一块死地”,除了激进组织在该地区非常活跃,贝布托生命最终终结于此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它就在“印巴”争执不下的克什米尔旁边。
我们注意到,在“有关中印边境紧张”的消息不断的背景下,自中国军方通过青藏铁路“高调”向青藏高原“大规模补给军用物资”之后,“旨在加强中印双方军事互信”的中印联合反恐训练成功地举行了。
●“中印”针对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有可能紧张”的一种“提前反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关中印边境紧张”的“消息不断”,与“中印”成功举行加强双方军事互信的“联合反恐训练”,本就是“中印”针对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局势“有可能紧张”的一种“提前反应”。
实际上,所谓的“消息不断”实际上是双方对“巴基斯坦局势可能紧张”的一种“彼此测试”,而“联合反恐训练”则是“彼此测试”之后暂时形成的“某种共识”。

●如果印度能看到“本质”,那么……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印度在中国“已经亮明态度”的情况下,特别是,如果印度能透过贝布托遇袭身亡立刻就在“印控”克什米尔引发骚乱的表象中去看到“本质”,从而“确信”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不仅无法从巴基斯坦大乱之中获取额外利益的话,还有可能落入“某些人”的圈套的话,那么,“某些势力”将布托逼进“那块死地”,试图用“布托之死”挑起“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继而“以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构建一个“多方工作小组”,并强迫中国接受现实、被迫参与的“战略意图”将很难实现。

●“某些势力”制造陷井,强迫中国参加一个“旨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类似“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好处是明显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某些势力”制造陷井,并强迫中国参加一个“旨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类似“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好处是明显的,这一点,从“欧美”借用联合国的名义,通过战略利益互换,一边主导“巴以和平进程”的话语权、一边限制在中东有影响力之俄罗斯的作用,还极力排斥中国参与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
显然,如果巴基斯坦、印度因“布托之死”在克什米尔形成冲突,且中国没有以果断的行动迫使印度平息冲突,那么,旨在调解这一冲突而成立的“四方工作小组”中,可以想像的是,与“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相比,联合国的角色不会变,美国的角色不会变,欧盟的角色不会变,在取代俄罗斯之后,在这一版本的“四方工作小组”中,在南亚有影响力的中国,加上台独问题的牵制,其角色恐怕就像在中东有影响力的俄罗斯那样,也很难变。
不仅如此,这还将严重制约中国对中亚、特别是中东方向的影响力。
●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也来份“拷贝”又有何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能性”还可能出现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也就是说,如果华盛顿最终向欧盟证明“欧盟可以在美国帮助下如此这般地切入南亚问题”的话,那么,在格鲁吉亚问题上、需要欧盟搭把手的美国,建议也“来份拷贝”,又有何不可?
真实的情况就是,目睹着布托一离开英国就“非正常”退出巴基斯坦政治舞台,那边,英国就传来了格鲁吉亚总统候选人宣布“退出竞选”的消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至于那位格鲁吉亚“总统候选人”是出于何种目的退选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就“个人安全”而言,我们对该候选人“果断退出”这场纵横欧亚大陆的战略大游戏、生死轮盘赌表示“祝贺”。
●在格鲁吉亚问题上“拷贝”“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好处也将是明显的

显然,在格鲁吉亚问题上“拷贝”“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好处也将是明显的,与“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相比,在“那份拷贝”中,联合国的角色不会变,美国的角色不会变,欧盟的角色不会变,在格鲁吉亚有着重大影响的俄罗斯,在欧美联手限制下,其角色恐怕也不会变。
不仅如此,这也将严重制约俄罗斯对中亚、中东方向、包括东欧方向的影响力。
必须指出的是,一旦华盛顿依据几个一手挑起的爆炸性的问题,让欧盟展开无限的憧憬,成功地“引诱”到欧盟的配合,并如此这般地将中国、俄罗斯“分别装进”几个“工作小组”,让“中俄”分别忙于身边的具体事务,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全局被动的华盛顿将赢得其急需的战略喘息时间,并有可能实现战略翻盘!

●印度似乎在对难以预测之后果持“警惕态度”
然而,从贝布托遇袭身亡,印控克什米尔出现骚乱,印度方面迅速提高军事戒备、并加强国内反恐措施的情况来看,印度方面似乎在对“某些势力”试图“以克什米尔的名义”构建一个“多方工作小组”的“战略目的”将造成的难以预测之后果,持一种“警惕态度”。
与“可能获利”、也“可能受害”因此持“警惕态度”的印度相比,被排除在外、且也被人算计的俄罗斯显然表现得“非常生气”,也行动得非常果断。
●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内“懒得澄清”的态度已经表明
为了确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即:伊朗方面“突然放风”俄罗斯将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在引起美国政府发言人所谓的“非常不安”之后,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公开予以澄清。
明眼人是一看就明白: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内“懒得澄清”的态度已经表明,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甚至其它什么东西,特别是,在俄罗斯已经向伊朗运送第一批核燃料之后,伊核进程迅速取得突破,等等,所有“令美国人不安”的消息,在“确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的名义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中俄”的“一文一武”两大“战略护盘”动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澄清“将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的消息,与中国和伊朗签定20亿美元石油大单的动作可谓是“一文一武”两大“战略护盘”动作,在战略意图上可谓是“异曲同工”,那就是:围绕伊核问题,如果有人想来硬的,想军事手段解决问题;那么,就不用绕弯子了,干脆就直接在伊朗问题上来硬的,在伊朗方面,你怕什么、伊朗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在通往伊朗的战略通道上,甚至在通道旁的阿富汗,也将用美国敢于使用的一切军事手段加以回击,用强硬的军事手段、去进一步分化“欧美”;如果不敢来硬的,想来软的,想经济手段解决问题,那也不用绕弯子,干脆直接就在伊朗问题上较量,美国那边尽可以去制裁,如果不怕损失的话,欧盟也可以参与,反正我这边是不会参与的,不仅不参与,还要趁机挤掉欧洲人的市场,趁机赚钱!赚大钱!用鲜明的经济利益去进一步分化“欧美”。
●在“中俄”这两个大块头面前,“某些人”尽管手段残忍、但心里始终在发虚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目前为止,针对“布托之死”,“方方面面”的“表态”都显得非常谨慎,中规中矩,“某些人”除了利用“基地”组织主动“认领”做些试探之外,并不敢全面挑起“谁杀了布托”这个敏感话题、不敢立刻展开相应计划。

因此,在布托“非正常”退出政治舞台之后的巴基斯坦,尽管有数起骚乱,但巴基斯坦国内局势还大体稳定,印控克什米尔的骚乱也暂被有效控制,这说明“某些人”尽管手段十分凶残,算盘也打得非常精致,而“欧盟”也打心眼里想搭个顺风车,但问题是,由于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伊核问题展开的,而“中俄”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已经不容置疑,特别是,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暂时”搭上顺风车,在南亚问题、格鲁吉亚问题上、乌克兰问题上也想搭“顺风车”的“欧盟”,却又与“中俄”在伊核问题有广泛的共识,因此,“某些人”并无十足的把握,一句话,不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南亚,在“中俄”这两个大块头面前,“某些人”心里始终在发虚。
●没有哪个盟友愿意将鸡蛋全部放在美国“这只破篮子”中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外交部宣布福田首相访华取得成功,胡锦涛主席将于明年春天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北京为“中日关系明年春天可能取得某种突破”提前投放了一个“可能性”,要知道,尽管想搭美国人的南亚顺风车,但欧洲人在与美国竞争中东经济利益的“地中海区域合作”的问题上,那也是一分钟都不愿意耽搁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有这些都表明,没有哪个盟友愿意将鸡蛋全部放在美国“这只破篮子”中,这种态度,也就为“欧美日”之间激烈的“三边撕裂”关系投下了一个极大的变数,这也必将影响“某些人”进行战略冒险的战略决心与战略能力。

●明年春天,很可能是许多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算期”
因此,在经过初步的试探之后,至于“某些人”将如何利用“谁杀了布托”去展开相应的计划,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谁杀了布托”很可能追查到印度、直到引发印巴冲突;也很可能局限在巴基斯坦内部、直到引发巴基斯坦内部冲突;或者将调查放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从而引发巴阿冲突,由于这些都可能形成“多方”(特别是欧美、联合国)介入的理由,因此,这都是需要提防的。
不过,我们想强调的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布什下个月就要到中东访问,他需要筹码。时间再长一点,也至多是明年春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美国“从8月份算起的半年准备时间”将在明年春天到期,因此,不论美国人敢与不敢进行战略冒险,明年春天,都可能是许多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算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