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正文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70921

(2007-09-23 09:50:13) 下一个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70921
内塔尼亚胡证实以军空袭叙利亚整个事件显得扑朔迷离
【综合消息】最近有报道说,以色列本月6日对叙利亚北部一处核设施发动了空袭。但真相究竟如何,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内塔尼亚胡证实轰炸行动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9月19日报道,据传,以色列本月6日对叙利亚北部一处核设施发动了空袭。反对党领导人、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天说,他已就此事向奥尔默特总理表示了祝贺。这是对以色列两周前对叙利亚采取行动一事首次予以证实。
内塔尼亚胡在接受新闻一台现场采访时表示,他“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此事”。他还说,他懂得将国家安全问题与政治区分开来。当被问及是否对事件发生后奥尔默特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上升感到担忧时,内塔尼亚胡说:“当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时,我知道应如何予以支持。”
另据以色列《国土报》9月20日报道,工党秘书长埃坦·卡贝勒对以色列军队电台说,内塔尼亚胡的快言快语“后果严重,是一种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卡贝勒说:“比比(内塔尼亚胡的昵称)真是本性难移。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出于愚蠢还是有意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抑或其他什么原因。这简直太危险了。这个人根本不配作领导人。”
与奥尔默特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说:“人们会把比比这次走嘴与以色列这个国家不负责任联系到一起。”国防部官员也指责内塔尼亚胡说,他的声明“极不负责任”。
以叙官方为何沉默?
舆论来源网站9月20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第二?”文章摘要如下。
毫无疑问,9月6日这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此前几个月,以色列人告诉我,他们的空军正在就可能对叙利亚发动袭击进行紧张地演习。我以为这是因为它预计到有可能与真主党发生第二轮对抗。大家都说以色列这次全面封锁了消息,就连平常爱多嘴的政治家也不知情。
封锁消息的做法至少排除了一种看法。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说,以色列的打击目标是一个伊朗武器库,最终这些武器会流入真主党之手。但如果真是这样,以色列会有充分的理由对外宣称大马士革正在侵犯黎巴嫩主权,在黎巴嫩即将举行关键的总统选举的时候,以色列更会这样做。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竟然会不抓住这个机会大造舆论,这实在令人生疑。
另外一种说法也站不住脚,英国《观察家报》说,这次突袭实际上是“对伊朗发动袭击的一次演习”。这家报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报道说至少有一架以色列轰炸机将油箱抛到了距离土叙边境不远的一处土耳其农田里。
可是以色列为什么要取道土耳其来发动袭击?这意味着它要多绕1000多英里的路程。如果以色列真的打算袭击德黑兰的核设施,它也没有理由告诉外界,它有可能通过“土耳其走廊”来实施打击。
无疑,对于这次行动的具体细节,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同时关于以色列的意图以及它是否达到了目的,也会出现新的说法。只有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能够给出真正的答案,但是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保持着反常的沉默。在中东地区,只有一方认为谨言慎行对自己有好处,而另一方又感到羞耻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1981年以色列袭击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吗?从现有证据来看,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情况。

【时事点评】针对这起爆发于9月6日的轰炸事件,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做过连续的跟踪,期间,我们先后给出了如下观点:
●整个事件是大国在诸多焦点问题上“相互亮剑”、“相互试探”的继续
第一,我们认为,从“抽象”的层面讲,整个事件是“中、俄、美、欧”围绕“一旦最终解决、就必将决定国际新秩序”的伊核问题,在伊拉克、叙利亚及阿富汗问题上“相互亮剑”、“相互试探”的继续;
第二,我们也认为,从“具体”的层面讲,整个事件是“中美”在台独势力推动“入联公投”问题上的“公开”较量、相互测试、并向方方面面“公开”发出一系列战略信号的继续;
同时,它也是“俄美欧”三方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美国在东欧布置反导系统问题上“公开”较量、相互测试、并“公开”发出一系列战略信号的继续;它还是“欧、美、阿盟”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彼此公开要价”、相互测试,并“公开”发出一系列战略信号的“继续”;
最后,它也是“上合”与“北约”这两个区域国际组织在阿富汗问题上相互测试,并“公开”发出一系列战略信号的“继续”;
第三,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就“重要性”而言,整个事件是“中欧俄美”在东起东北亚的朝核问题、日本问题、途径南亚、中亚的巴基斯坦问题、阿富汗问题,西至伊朗问题,再辐射至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和平问题、以及土耳其问题,最后再到东欧问题、直至跳跃至非洲问题等一系列焦点问题进一步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大国”就自己的“全球最核心的利益”进行公开较量、相互测试、互相策应的一个“必然环节”、而非“偶然环节”。
●整个事件是“大国”准备为“进一步测试”“提供测试参数”的又一个“重要测试平台”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整个事件“本质”上是“大国”及“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欧盟、阿盟,北约、上合)”围绕上述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全面参与测试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层面上,准备为“进一步测试”“提供测试参数”的又一个“重要测试平台”。
为了更好的就上述三条、特别是“最后一条”展开讨论,我们再来阅读两则新闻。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叙利亚伊朗合作研发化武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9月18日报道,数十人在叙利亚与伊朗化学武器试验中死亡。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7日报道,叙利亚7月23日发生一起事故,造成数十名伊朗工程师和15名叙利亚军官死亡,叙伊两国在扩散和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作由此暴露。
这篇报道说,当时叙伊两国研究人员正试图把一枚化学武器弹头安装到一枚飞毛腿导弹上,结果发生爆炸,包括沙林神经性毒气在内的致命化学剂泄漏。当时媒体报道了这起事故,但叙利亚政府没有透露任何细节,也没说伊朗方面牵涉其中。
在《简氏防务周刊》播发报道前,叙利亚对美国提出批评,谴责美国散布叙利亚研发核武器的“谣言”,认为这是在为以色列飞机本月侵的入叙利亚领空开脱。
根据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网站称,叙利亚既不是《化学武器公约》的签署国,也不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
叙利亚从1973年开始研发化学武器。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网站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拥有最先进的化学武器计划的国家之一。

萨科齐表示法国不希望与伊朗开战
【巴黎消息】法国总统萨科齐20日晚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伊朗试图拥有核弹是“难以接受的”,但法国不想与伊朗开战。
萨科齐是针对法国外长库什内16日发表的有关国际社会应为伊朗核问题做“最坏打算”,而“最坏(的可能)就是战争”的谈话作上述表示的。萨科齐称库什内原本不想用“战争”一词,库什内自己对此已经作出解释。
萨科齐说,国际社会是通过磋商、对话和制裁说服朝鲜和利比亚放弃核计划的,如果制裁力度不够就应该加强。萨科齐说,要制裁并不是就排除与伊朗人对话,有着伟大文明的伊朗社会应该比今天过得更好。他称应该禁止的不是以民事用途为目的的核项目,而是以军事用途为目的的核项目。
当天早些时候,法国总统府发言人曾表示,法国希望在联合国以外与欧盟伙伴采取“额外措施”制裁伊朗,这些措施包括要求欧盟成员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不要或减少在伊朗投资。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尽管生化武器也属于大规模杀伤武器,但是,对大国而言,这种有“穷人的核武器”之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毕竟只是“穷人的核武器”,与战略威慑力巨大、特别是对地缘政治牵动甚大的“核武器”相比,其“敏感度”相去甚远。
●叙利亚的生化武器不足以成为以色列立刻对叙利亚进行军事袭击的“动机”
事实上,在中东,有核能力,“可能有、却也不一定有”核武器的国家总共就那么两个(以色列、伊朗),但“肯定有”生化武器、且“绝对有”投射能力的国家绝不少于5家。
真实的情况就是,仅就叙利亚而言,尽管美国、以色列都敌视这个国家,但在相当长时间里,美国、以色列其实都在“默认”叙利亚秘密研究化学和生物武器。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叙利亚不是《化学武器公约》的签署国,也没有象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那般遭受联合国的制裁,因此,对“有心”对叙利亚以武力相威胁的“美以”而言,即便知道叙利亚决心以生化武器为后盾来对抗这种威胁,也不足以成为以色列立刻对叙利亚进行军事袭击的“动机”,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与阿盟眼里,更构不成足以令它们保持沉默,从而当没有这回事发生似的“合法依据”。
●在伊核问题并没有发展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前........是欧盟所不允许的
然而,我们想强调的是,与“中俄”一样,一方面,欧盟“有心”保留伊朗“和平利用核技术能力”、以作为防止华盛顿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最后一张王牌;另一方面,除非万不得已(比如,华盛顿决意对伊朗动武,或单方面对伊朗进行军事封锁、海上禁运),欧盟是绝不希望伊朗跨进核门槛、将整个中东推进核竞赛、从而削弱欧盟对中东战略影响力的。
因此,尽管叙利亚也不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但是,由于叙利亚在黎巴嫩与伊拉克问题上牵扯甚深,且是巴勒斯坦强硬派的主要支持者,又与核计划飞速发展的伊朗关系密切,如果叙利亚也决心发展自己的核能力,继而成为“第二个中东核问题”,同样可以将中东推入中东核竞赛、甚至将整个中东推入战争的话,那么,不论这种意图是否出于对抗“美以”的军事威胁,在伊核问题并没有发展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前,都是有意借地理优势(相对美国而言),将整个中东纳入其经济循环圈的欧盟所不允许的。
●面对这场奇怪的袭击,我们有这么一种猜测
在搞清楚了上述背景之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场奇怪的袭击(无论是袭击方--以色列,还是被袭击方--叙利亚都显得“比较沉默”),我们也就有这么一种猜测:叙利亚或真或假,至少在“刻意”摆出这么一种姿态,即:它正在向方方面面展示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有“反击”美以军事威胁的反击力量。
显然,在我们看来,不论是对叙利亚、还是对“美以”而言,“外部力量”帮助叙利亚发展核计划是一种反击力量;叙利亚向巴勒斯坦强硬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提供军事援助、也是一种反击力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面对“美以”越来越明显的军事压力下,叙利亚摆出这样一副姿态的“好处”是明显的:
第一,既然“穷人的核武器”不足以保障叙利亚的国家安全,如果“国际社会”、“国际法”也不足以保障叙利亚的国家安全,那么,“国际社会”就必须明白:只要有可能,发展“真正的核武器”自然就成了叙利亚的必然抉择。
第二,既然华盛顿在尝试军事打击叙利亚之前,不太可能直接军事打击伊朗(但不排除美国在两伊边境挑起小规模军事冲突),因此,在华盛顿接连抛出针对伊朗的战争计划“背后”、是叙利亚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这种情况下的叙利亚向方方面面“提前”展示自己的反击力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恐怕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第三,如果叙利亚“果真”已经开始搞核武器,或者叙利亚故意摆出一副已经在“外部力量”的帮助下开始搞核武器的样子的话,那么,叙利亚到底是在寻求“美以”最早所声称“朝鲜技术”的帮助,还是在寻求美国稍后“所更正的”来自“伊朗技术”的帮助,或者象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安德鲁·塞梅尔“所猜测的”那样、“事情可能与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控制的网络有关联”?更或者是“其它”方面的技术?这些恐怕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第四,如果叙利亚“果真准备”向巴勒斯坦强硬派武装、特别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提供军事援助,如果叙利亚、或者伊朗、更或者是“其它”方面,想以此警告以色列,特别是警告在欧盟、阿盟压力下,必须尽快拿出“巴以和平方案”的华盛顿:战争一旦打起来,就绝不会是“美以”单方面所设想的、对“美以”最为有利的战争模式的话,那么,这些军事援助到底是叙利亚自己提供的,还是伊朗“组织”的,更或者是“其它”方面“一不小心”弄错了的,这些恐怕也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2006年的“突发事件”有着这么几个鲜明特点
根据我们的观察,尽管事件的真相还在扑朔迷离之中,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在2006年,不论是哈马斯武装抓走以色列士兵,还是黎巴嫩真主党抓走以色列士兵,这些“突发事件”可有着这么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这些“突发事件”爆发的背景是伊核问题最为紧张、最为危机,特别是眼看着伊核危机“就要升级”的时刻;
其次,这些“突发事件”可都是“抢在”赖斯跑到以色列正式抛出“新中东政策”、“抢在”以色列全面发动“06年黎以冲突”之前“突发”的;
●2006年的“突发事件”“突发”之后,“大国们”普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多“沉默是金”!
还有,这些“突发事件”还都是在美国对伊朗“公开进行核讹诈”的背景下“突发”的。我们知道,在那之前,华盛顿在本土组织一场针对中俄、伊朗、朝鲜的核战争演习。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在这些“突发事件”“突发”之后,不论是“中俄”、还是欧盟、更或者是阿盟,大都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般,大多在“沉默是金”!反倒是伊朗在前面闹得“水响”!
●“今天的情况”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将“今天的情况”去对比上述几个特点,我们不难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首先,伊核问题又到了紧张的时刻,面对“美以”接连抛出的“军事闪击”伊朗计划,伊朗不仅在浓缩铀问题上不松口,更是公开宣布“自己是核国家”,一句话,现在又到了伊核危机眼看着“就要升级”的关键时刻;
其次,继“美国专家”通过媒体抛出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眼中“极不专业”的“三天闪击伊朗”军事计划之后,最新的消息是,美国政府已经正式拟定了军事打击伊朗的作战计划,一如上次宣布“新中东政策”时一样,赖斯再次跑到以色列,在以色列于她到达之前提前宣布巴勒斯坦哈马斯控制的加沙是“敌对实体”之后,赖斯也正式宣布美国的又一中东“新政策”--也视“加沙”是“敌对实体”。
我们注意到,对“美以”这一宣布,除了仍被排斥在“中东和平进程决策圈”之外的“中俄”继续“事不关已、沉默是金”之外,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对美国仍存希望的欧盟、阿盟,是“跳起来反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阿盟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在于“美以”视加沙为“敌对实体”意味着“美以军事同盟”可以随时对加沙“开战”、对哈马斯开战,也意味着“如果有证据证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特别是叙利亚‘悍然’支持这一‘敌对实体’的话,‘美以军事同盟’也将视这一支持为敌对行为,这自然意味着一连串的报复行为”!
不难想像,在“美以军事同盟”决心展开所谓“报复”之前,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甚至叙利亚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剧本,一定会如期上演。可问题是,“美以”目前是否敢下这个决心!
●再谈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的“失误”
还有,针对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美国空军一架B52战略轰炸机背着五枚核弹在美国本土上转悠了一圈),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就说过,不论“真相”是什么,在这一敏感的时刻,美国人主动将事情捅出来,绝对是种“赤裸裸的核讹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就是想将“这么一层意思”给捅出来,即:既然在“风平浪静”的和平时期“美国核打击力量”也可以在自己本土“失误”一把,那么,一旦到了“风高浪急”的紧张关头,“美国核打击力量”在伊朗、或者叙利亚上空“失误”的机率自然“要高得多得多”!
●又是伊朗在前面闹得“水响”!
最后,与2006年7月中东冲突爆发之前的情况一样,有意思是,在这件“突发事件”“突发”之后,不论是“中俄”、还是“跳起来反对”将加沙视为“敌对实体”的欧盟、更或者是阿盟,大都又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般,大多在“沉默是金”!
同样,反倒是伊朗在前面闹得“水响”!期间,我们注意到,伊朗军方先是正式宣称:伊朗军方已经将600枚“流星-3”导弹“一古脑地”拨到了瞄准以色列境内的“重要目标”和美军在伊拉克的基地。
我们也注意到,伊朗一家官方背景的伊朗网站随后更是公开警告:如果伊朗或者叙利亚今后遭到敌人的军事打击,伊朗将会“毫不犹豫地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进行报复”。据称,这600枚中程导弹只是伊朗做出猛烈反应的“第一步”。

●伊朗直接插手“军援”巴勒斯坦强硬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可能性最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了那些个“经验”之后,再从“今天的局面”综合判断,我们认为,整个事情恐怕与2006年时一样,借助于伊核问题之“中欧俄”的“战略掩护”,伊朗直接插手“军援”巴勒斯坦强硬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可能性最大、其意图仍然在于两个:
●“先手”打乱“美以”发动“2007版中东冲突”战略部署
第一,是“先手”打乱“美以”发动“2007版中东冲突”战略部署。
至于“美以”突然找到了“叙利亚的核计划”的真假问题,我们认为,这不过是“美以”的合法借口而已,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叙利亚“不会没有一点儿”核项目,但“进展”不至于令“美以产生现在就要清除”的冲动,我们想强调的是,“美以”将攻击目标“宣布为”“叙利亚的核项目”,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面对以色列的袭击,叙利亚还真不好说什么,“公开承认”是核项目吧,仍然在“中东和平进程决策圈”外“看帆船”的中俄倒会表现得“无所谓”,但在黎巴嫩“主持”维和行动、对自己的“中东和平进程之主角地位”无限憧憬的欧盟却会跳起来反对,这将直接影响叙利亚与真主党武装之间的“交通”;
“公开否认”是核项目吧,“美以”的下一步棋--“要求国际组织进入叙利亚进行调查”,早已经在那等着啦!因此,即“不公开承认、也不公开否认核项目”,也就成了叙利亚政府的唯一选择,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叙利亚政府只能选择“即不公开承认、也不公开否认”、从而非常尴尬的背后,恰恰是“美以军事同盟”的一种尴尬,也恰恰是伊朗--叙利亚“军援”巴勒斯坦强硬派武装、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又一意图,仍然象2006年那样,抢在在“美以”的计划之前,“提前”点燃一根足以引爆“中东冲突”的导火索,如果美国、以色列有胆量“现在就发动”“07版中东冲突”的话,那么,在伊朗、叙利亚、或者“其它”方面仍然在向中东“所有的”“反美势力”“紧急提供”军事援助的时候,换句话说,在所有的反美武装“仍然没有最后准备好的”时候,在布什已经率领其‘战争班子’亲赴“中东试验室”为其“提前剪彩”之后,现在就翻拍“06版中东冲突”的“老电影”可谓正是时候。
●“美以”开足马力进行宣传、令叙利亚无比尴尬的同时根本就掩饰不了“美以”的“尴尬”
不过,在明眼人的眼睛里,在华盛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大肆宣传事情经过”的背后,特别是,在以色列前总理今天终天“公开证实”以色列的确打击了叙利亚核目标、从来“公开恶心”叙利亚政府的背后,根本就掩饰不了“美以军事同盟”的“尴尬”: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以军事同盟”的尴尬在于两点:
其一,除了宣布哈马斯控制的加沙为“敌对实体”引来欧盟、阿盟的“抗议”声外,在“伊核问题”、特别是在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格鲁吉亚方向、特别是台海方向、朝核方向“严阵以待”的“中俄”,是“懒得出声”,不要忘记了,2006年中东冲突时,就是这个“懒得出声”的“中俄”于最后关头、通过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方向“亮牌”,才迫使“在阿富汗根本就没有应手”的华盛顿签下“停火协议”的。
显然,时间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尽管新一轮“中东冲突”有可能随时再起,但是“就是不讲话”的中俄,仍然是一派“老神在在”的样子,仍然是一副“你打了再说”、一如去年那种准备“后发制人”的样子。
●伊朗与叙利亚一起,再次为“中俄欧美”之间的一系列战略测试提供了一个“测试平台”,并产生了第一个测试参数
非常清楚,在我们看来,伊朗与叙利亚一起,再次为“中俄欧美”之间的一系列战略测试提供了一个“测试平台”,并为今后的“进一步测试”提供了“测试参数”。显然,通过这个“测试平台”,“中欧俄”、甚至以色列、阿盟等,拿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有关“中东试验室”的。
其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布什为“中东试验室”“提前剪彩”的镜头虽然风光,但毕竟是“提前”了。这就是说,在真主党武装、巴基斯坦强硬派武装仍然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时候,也就是说,在“美以”在中东所有的反美武装“仍然没有最后准备好的”时候,美国的“中东试验室”也在“缺砖少瓦”。显然,看到这一层的,可不止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也包括美国的军事盟友、特别是那枚有可能被拿来打头阵的“中东钢钉”。
●在整个事件中,“中俄欧”的“集体沉默”,对以色列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难想像,在这种“信心短缺”的尴尬下,炸了叙利亚所谓“核目标”、对叙利亚进行“火力侦察”,而也遭到叙利亚的“火力回答”的以色列,之所以不愿意象华盛顿那样张扬,而宁愿等待一下,晚一点儿“证实”,不为别的,就想看看曾经在最后关头,一个“小动作”就令其在2006年蒙羞的“其它方面”,到底会是个什么态度?
显然,曾经在2006年露过一小手的“中俄”,包括欧盟,来自这些在伊核问题上“底线一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允许伊朗跨进核门槛)的“大国”、对“叙利亚竟然也在搞核计划”的消息也要“集体沉默”,这对以色列这个覆盖在伊朗、叙利亚报复火力之下之“国小人少”的“实体”而言,不仅不是什么好事情、反而极其恐怖!
●我们倒有一种心情“非常急迫”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倒有一种心情“非常急迫”,那就是:在美以军事威慑下,为了自保,为了展示自己的反击手段,如果伊朗、叙利亚、甚至是其它方面继续向真主党武装、巴基斯坦强硬派武装、甚至是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特别是向伊朗、叙利亚这两个主权国家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军事援助,如果“美以军事同盟”仍然是不敢立刻下手,那么,又准备如何善后?
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20日晚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伊朗试图拥有核弹是“难以接受的”,但法国不想与伊朗开战。显然,这位法国总统已经开始对其属下的“战争言论”进行修正了。
●还是一位美国战略分析人士说得透彻: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法国防长突然抛出“战争言论”的最大“客观作用”,在于“激化”伊核危机,类似,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在拿到了“美国中东试验室”“准备进度参数”、特别是拿到“布什是否敢于立刻开始试验”的“决心参数”之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修正”、其“主观作用”则在于“奉劝”华盛顿要面对现实!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还是一位美国战略分析人士说得透彻:与英国新首相逃离“美英”同盟一样,面对法国新总统“靠近”美国人、甚至靠近北约的“意向”,布什一样难以入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